全國人大代表:希望煤礦工人待遇再高一些

2020-12-25 騰訊網

「這些年煤礦的效益好了,希望煤礦工人的待遇再高一些。」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煤炭集團豐城礦務局坪湖煤礦洗煤廠生產一線洗煤班班長胡淑萍在本屆兩會上發出的心聲。

胡淑萍說,煤礦工人都是很辛苦的,在常人的眼中,提到煤礦工人,首先浮現在腦海中的就是井下的煤礦工人,渾身沾滿黑色的煤灰,只有牙齒是白的。其實洗煤工人同樣辛苦,幹的都是又髒又累的活,並且煤礦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他們。

「洗煤工人非常辛苦,女洗煤工人更是不容易,堅持一天兩天可以,像我們這樣能夠堅持幾十年更是難上加難,不少洗煤工人背上都貼滿了藥膏,手上的老繭長了一層又一層。」胡淑萍說。

胡淑萍說,這些年,煤礦工人的工資待遇也有了相應的提高,但與此同時物價上漲也很快,只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除了吃飯住房,就沒有多少節餘的錢可以支配。「這些年煤礦的效益也好了,希望煤礦工人的待遇再高一些。」胡淑萍說。

「資源枯竭,煤企轉型」也是胡淑萍關注的問題。她說,這些年一些以煤礦為主要產業的城市陸續出現資源枯竭,不得不轉型。希望現在還有煤挖的城市,儘早未雨綢繆,變被動為主動。

「在效益好的時候,多想想以後的事情,等到有一天煤挖完了,我們還能有別的出路。」胡淑萍說。 (國土資源部網站)

相關焦點

  • 煤礦工人工資那麼高,為什麼現在煤礦招不到人?真正原因只有一個
    煤礦工人工資越來越高,為什麼現在煤礦招不到人?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你選擇的某一個行業工資水平和晉升空間等等都是有一定的標準。比如說體力勞動人員,可以選擇很多體力勞動,可以去搬磚,也可以去做木匠,瓦匠等等體力勞動,雖然工資收入高,但是一般不能吃這份苦。相比體力勞動而言,可以選擇其他輕鬆的行業,比如說金融行業,不僅月收入要比體力勞動人員要多,而且工作不用太多的體力,更多的是腦力。如果在不同的行業對比來看,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 煤礦工人:取消夜班是我們多年的期盼!
    (文丨本報記者 武曉娟 )「『三班制』作業模式始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由於資源需求量大,全國上下卯足了勁兒,加大生產力度出煤」 近年來,取消夜班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家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國家煤礦安監局局長黃玉治最近也明確表示,建議有條件的礦井推廣實施「取消夜班
  • 待遇低、環境差、晉升不暢,工資不平等,在煤礦工作還有前途嗎?
    類似小A的例子還有很多,自2012年起,煤炭行業結束「黃金十年」,煤價掉入下行通道,煤企入不敷出,據某機構做的煤礦工人工資情況調查,其結果顯示,煤炭低谷時期,86%的礦工工資低於4000元,較以往下降明顯,更為嚴重的是拖欠工資問題突出,煤炭行業欠薪比例高達97%。
  • 如果現在給你一份煤礦工人的工作,你願意去嗎?網友回答太扎心!
    近日,小編看到一篇名為《如果現在給你一份煤礦工人的工作,你願意去嗎?》的問答,現在全國有580萬礦工(待考證),每時每刻都有200萬工人在地下工作,一個全國最高危的行業,沒有陽光,沒有新鮮空氣,如果給你,你願意去嗎?
  • 年輕的你還會選擇煤礦工人做你的職業嗎?擇其利弊,也未必不好
    所以控制難免會有一些風險。並且造成事故也會有相對應的罰款。對於井下工種肯定就是一個特別擔責任的活,所以如果想要這份高待遇也可以幹一幹,畢竟高工資高待遇並不是那麼好得到的。一般煤礦工人的招聘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只要身體健康,視力正常,並且有個好身體就行在工作中我就明顯的體會到身體健康跟年輕就是本錢的含義,對於一些年老的井下工人真的就很多力不從心,這也是切身體會。煤礦可以給你帶來穩定的收入。
  • 煤礦工人最真實的一天
    ——謝謝-------煤礦工人,一群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國人,用他們那一雙雙長滿老繭的、粗糙的,從來沒有洗乾淨過的卻比很多體面的人都「乾淨」的雙手,多少挖煤人深入底層,分不清東南西北,分不清黑夜白晝,甚至分不清你我他。默默埋頭苦幹,滋滋的流血流汗,苦苦盼望等待,為了完善家庭,追求幸福,卻需在煤礦艱辛工作。
  • 煤礦工人的工資原始檔案管理落後,煤礦工人提前退休離不開它
    國有煤礦工人辦理提前退休離不開檔案,今天主要說的是工資檔案管理,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礦井所有人員每個月的工資表。任何一個國有煤礦都要經歷從建井到關井的過程,煤礦興盛時期基本不存在什麼問題。
  • 溫家寶在內蒙古考察下到井下慰問煤礦工人(多圖)
    6月2日,溫家寶在神華集團上灣煤礦井下慰問工人。來源:新華網 記者 樊如鈞攝6月2日,溫家寶在達爾汗壕村和村民交談。溫家寶下礦井慰問工人2日下午,溫家寶來到神華集團上灣煤礦,乘礦井車沿著巷道走了12公裡抵達井下綜採工作面,又步行200多米察看採煤情況。他站在轟隆作響的採掘機旁,向當班工人表示慰問。溫家寶說,現在我國已經有條件加快煤炭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我們要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綜合效益,保證安全生產。
  • 煤礦下井工人算特殊工種嗎?是否可享受提前退休?看完解開疑惑
    煤礦下井工人算特殊工種嗎?是否可享受提前退休?看完解開疑惑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出來上班才知道,不管是任何工作,各有各的難度,在工作中同樣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棘手的事情。所以人漸漸的成熟,也懂得了其他人的不容易,要說在工作中不容易,煤礦下井工人肯定算得上,其中的辛酸和不易可能也只有真正的煤礦工人才能深切的體會和明白吧!在早前,小編看過路遙老師的一本書,裡面有對主人公從事井下作業時候的詳細描述,這才對煤礦下井工人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也有網友問過小編,煤礦下井工人是否算得上特殊工種,又是否能享受提前退休待遇呢?
  • 研究生甘願當煤礦工人,是因為工作不好找?面試官說出4點理由
    眾所周知,煤礦工人這種職業聽起來不夠體面,因為他們的工作是在不見天日的地底深處開採礦產資源,屬於高危行業,所以,企業為了招賢納士,常常會用高薪資與高福利來吸引人。據了解,目前中大型礦井多數為國營,一線採掘工人收入在一萬元到兩萬元之間,輔助工後勤類人均收入在一萬元至七千元左右,整體上來說,在煤礦下井(煤礦工人將在礦井深處工作簡稱為下井),基本上可實現收入過萬。
  • 「煤礦工人」曬出工資條,上面的數字,讓人想不到
    「煤礦工人」曬出工資條,上面的數字,讓人想不到礦工這個職業,大家都不陌生,礦工是所有業中最危險最辛苦的工作,他們靠純體力來賺錢,而且大多數人在老礦工們都患有塵肺病。所以對他們每個月拿的工資,大家覺得再多都不為過。
  • 民有所呼 我必有應——記市人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臨渙煤礦生產...
    圖紙鋪滿了辦公桌,電腦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字不斷更新,顯示著煤礦採掘一線的施工進度……一大早,市人大代表、淮北礦業集團臨渙煤礦生產技術部技術員王月珠就忙活開了。作為一名致公黨黨員,開朗活潑的王月珠大學一畢業,就被淮北礦業集團「挖走」,成為臨渙煤礦生產技術部的一名技術員,一直從事礦井設計繪圖工作。「我是在2017年,被推選為淮北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的。」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王月珠深知學習的重要性,為此,她認真學習與履職密切相關的法規和人大工作知識,明確了方向,自身政治素質、工作能力不斷提高。
  • 提升技能人才榮譽感 打通校企合作重要穴位——一線技術工人代表...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 題:提升技能人才榮譽感 打通校企合作重要穴位——一線技術工人代表建言高技能人才培養  新華社記者王建 鄔慧穎 孟含琪  高技能人才短缺、年齡出現斷層、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不匹配……全國兩會期間,部分來自一線的技術工人代表認為,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
  • 重慶煤礦23人被困:和煤礦工人比,大多數人的煩惱都是無病呻吟
    他們是中國最有資格說自己掙的錢是血汗錢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煤礦工人。而對於我來說,這突如其來的觸目驚心的煤礦事故,讓我陷入了沉思之中。作為一個自帶憂鬱氣息的「文藝青年」,我突然意識到,我的一些所謂的煩惱,在生死攸關的煤礦事故面前,顯得那麼矯揉造作。對於大多數人,生活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辛酸苦辣。
  • 大同煤礦集團小峪煤礦工人 戴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戴英,1966年到大同煤礦集團小峪煤礦當礦工,2003年退休,在煤礦一幹37年。其子戴國柱2001年技校畢業後,也當了小峪煤礦的礦工,如今已是一名年輕的「老礦工」。   記得是1966年1月5日,我剛過了18歲生日,那天我起了個大早,心情特別激動,因為從這天起,我就成為一名煤礦工人了。
  • 徐礦集團:打造全國國有企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徐礦樣本
    張波希望徐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扛起產改政治責任,以產改高質量推動企業發展高質量,改出新氣象,煥發新活力,爭當全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先行軍。  要思想認識再提升,持續推進產改。把產改融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引導廣大產業工人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
  • 去產能被關煤礦:工人工資到手6毛多人跳去小煤窯
    △關閉的盛遠煤礦年產90萬噸,礦井井田面積11平方公裡封井那幾天,掘進工人張進文(化名)一直在現場。一人多高,近兩米寬的人行平硐封起來有點費勁。從硐裡面近三十米深處開始填,先是填石頭——那大大小小的石塊,都是工人們用背簍背進去的;填三米多厚的石頭,然後灌注二十米黃泥,然後再填三米厚的石頭,直到洞口。
  • 勞動節,向煤礦工人致敬!——600米礦井下採訪手記
    幾十年來,一代代煤礦工人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記者一行滿懷著對煤礦工人的崇敬心情,來到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烏海能源公司黃白茨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深入到井下600米、徒步2.5公裡的綜採工作面,進行了一次難忘的體驗式採訪。
  • 人大代表:望提高工資待遇
    最近,小募注意到了這樣一則新聞,《復旦畢業40歲博士年收入僅8.2萬元,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疾控納入公務員管理》新聞中提到:「我們2018年流失的一個博士,上海復旦大學流行病學與統計學畢業,現在已經到深圳去了。
  • 煤礦一線工人的「別樣生活」
    劉志山在這個礦幹了16年,兒子劉濤到井下工作還不到一年,可是工資已經比他父親老劉高了。 「這是為啥?」記者好奇地問。 「自從2017年8月礦上進行了工資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向井下一線工人加大力度傾斜,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我才26歲,年輕力壯,出的力多,當然掙得多!」劉濤自豪地說。 「我們爺倆的工資加一起,每個月都能過萬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