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流工作室 網易上流
作者 | 蓋小欣
編輯 | 蛋撻
最近越來越有一個感觸:要是不看點電視劇,都看不懂熱搜榜了。
▲看著今早的熱搜,上流君露出老爺爺看手機的疑惑表情 | 來源:微博
不過也別急,這追劇還不是「分分鐘就能實現,一上午就能追到最新」的事情嘛?畢竟在這段宅在家的日子裡,有盆友創下了兩天看完26集的《想見你》,三天看完55集的《錦衣之下》的人生觀影記錄。
想知道是咋做到的?
害,就是倍速播放+快進唄。
part.1
倍速播放,當代年輕人刷劇標配
倍速播放,是近幾年視頻網站興起的一個功能,觀眾可利用它來減緩或加快節目的播放速度,範圍在0.5倍-2.0倍不等(也有少數網站提供3.0倍服務)。
雖然大家每天都在網上哀嚎什麼「封印在家的日子漫長又無聊」,可一旦看起電視劇來,二倍速根本不夠用。
▲來源:微博
兩天看完70集,三小時看完10集......這屆電視劇觀眾看劇比翻書還快。而一旦習慣了倍速追劇,再按照正常速度看反而讓人覺得怪怪的,畫面像是在播放慢動作,就連BGM都聽不習慣了。
▲來源:微博
其實,在有「倍速播放」功能之前,要想加快看劇速度,觀眾只能手動拖拽進度條。這種初級人工徒手操作的方式,常面臨著類似「拽多了需要往回倒倒」的定位不準問題,而時常出現的拖拽完視頻就「一直緩衝」或是「重新播放」的bug,以及直接跳過部分劇情造成的「對後面的劇情也一知半解」,讓拖拽進度條的觀感不佳。
以上這些問題,「倍速播放」都可以完美解決:不想看的地方可以選擇高倍速播放,想看的地方可以稍微慢些,完全不用擔心因為跳過了哪部分內容而看不懂劇情。精準觀劇的同時,觀劇效率也得到了極大提高,何樂而不為?
有的影視類自媒體在安利影視作品時,還會貼心附送倍速追劇指南。非常貼心了有沒有?!
▲建議「能多快看多快」是怎麼肥四???
而在「倍速播放」功能之外,各大視頻網站也都使出渾身解數,滿足觀眾們「高效」追劇的剛需。
比如「只看TA」功能。進入觀劇頁面後,點擊屏幕上的「只看TA」,選擇喜歡的演員,就能只看有關TA的全部劇情了。
▲除了可以只看演員個人片段,還可以只看CP片段
這種智能的追劇方式,可以自動篩選出屏幕前的觀眾喜歡的內容,對追劇黨來說,非常省時且省力。
此外,視頻網站還有「綠鏡」、「看點提示」等功能,都為觀眾們的高效追劇提供便利。
▲某視頻網站推出的「綠鏡」功能,綠鏡曲線越高的地方,代表影片越精彩
「微博追劇」也是流行的追劇方式之一,凡是當前比較熱門的劇集,就算你連倍速播放、「只看TA」都懶得開,平時抽空刷刷微博裡的電視劇博主,就足以讓你及時掌握最新的劇情進展。
▲來源:微博
這也就是為什麼隔壁學霸明明沒追過劇,卻也可以在其他人激動探討劇情的時候時不時地回應兩句,成功social的秘訣。
part.2
50集起步,當代年輕人真沒時間看
雖然二倍速播放也會有「鬼畜」的負面效應,可這也成了廣大網友的歡樂源泉,甚至可以達到化悲情片、恐怖片為喜劇片的效果。可要探究起為啥現在的年輕人都用二倍速看劇,實在是因為——現在的電視劇,真的太太太太長了!
細數這兩年有些水花,號稱「大IP大製作」的電視劇,哪一部不是50集起步?
《三生三世枕上書》56集
《新世界》70集
《錦衣之下》55集
《香蜜沉沉燼如霜》63集
《延禧攻略》70集
《如懿傳》87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78集
據相關統計數據,近年來,國產電視劇長度顯著增加。
2004年到2008年,國產電視劇平均每部控制在30集之內。2009年到2012年,這個數字延長至35集。到了2015年,平均每部電視劇集數已經上升到40集。
根據《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9)》提供的數據,2018年生產完成並獲得發行許可證的電視劇總量為323部,共計13726集,平均單部集數為42.5。
而之前那些讓我們一遍又一遍來回刷的經典作品,堪稱「短小精悍」。
翻拍四大名著之一的87版《紅樓夢》36集;
記錄了家族興衰,時間跨度從清末到新中國時期的《大宅門》40集;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的《西遊記》25集。
同樣是講述家族興衰的故事,為啥87版《紅樓夢》36集就能說清楚,而《知否》要78集?
一位電視劇製作公司的從業者曾透露,很多「大劇」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集才能講完故事,只是參與製作的各方,出於盈利的考慮把集數抻多。
在創作階段讓編劇加一些無關緊要的過場戲,讓敘事節奏慢下來;在播出時,增加前情回顧,以縮減單集實際時長、增加總集數。因為電視劇大多是以集為單位定價出售的,演員也以集為單位計算片酬,集數的增加可以讓劇方和演員都獲益;對電視臺來說,集數增加意味著插播廣告的空間更大,同樣增加了收益。各方都得利,只有觀眾的利益受到了損害。
而觀眾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你們抻長集數,我們倍速播放,也算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吧?
遇到爛劇倍速播放無可厚非,但上流君越來越發現,當代年輕人不論劇集質量,能倍速播放的,大多不會按照正常速度看劇。
新京報曾做過一項調查,在214位18到40歲年齡段的受訪觀眾群裡,平時使用倍速觀看視頻的接近七成(67.38%)。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節目內容注水和私人時間減少。
的確,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個人時間被擠壓,也越來越碎片化。很多人只能抽零碎的時間用倍速看視頻。被時代裹挾的年輕人,已經不能好好地坐下來慢慢欣賞影視作品了,正常速度追劇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此前,「一句話證明你有多閒?看劇居然不用倍速!」曾被網友調侃上了熱搜,雖說只是個段子,卻也反映出了當代年輕人的追劇日常。
除了生活節奏快,個人時間碎片化,對於自我成長的焦慮,也是讓不少人選擇倍速看劇的原因之一。
小時候的我們,一直被灌輸「等寫完作業再看電視」,「等考完試再看電視」,電視節目是我們完成「正事兒」之後的獎勵,是閒暇時放鬆的一劑良方。而現如今,在學習工作之餘,不少人選擇看書、聽書、看短視頻來放鬆自己,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的信息增量,對自我成長大有裨益。在他們看來,有追劇、追綜藝的時間,還不如拿來聽聽新聞看看書。
但一直緊繃的神經也需要放鬆,倍速播放既可以讓你獲得輕鬆愉悅的觀賞體驗,又能緩解你感到「不務正業」的矛盾心情。
一集40分鐘的電視劇,二倍速+快進的話不到20分鐘就能看完。這樣是不是也不算浪費時間?
part.3
不止追劇,當代年輕人啥都想要二倍速
雖然倍速播放也飽受「對內容創作者不尊重」和「讓年輕人失去耐心」的詬病,受到影視行業內部人士的一些吐槽和抵制,但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倍速播放還是他們私人的觀劇選擇。
除了看劇,聽書、打遊戲也都能實現倍速功能。當用二倍速開啟消磨時光的「消消樂」時,聽著快到失真的那聲「unbelievable」,看著仿佛插上電動小馬達的小動物們「欻(chua)欻」地消失,自己操作的手速也不自覺跟著快了起來。
而當「倍速」成為習慣,生活裡的大事小情我們也都恨不能打開二倍速模式。
▲因為遲到而「倍速講課」的老師 | 來源:微博
工作日的早高峰,我們在地鐵換乘時一路狂奔,即便路上已是摩肩接踵,也要在人縫中殺出一條快速通道。
網上購物時,恨不得自己下完單賣家即刻就發貨,快遞當天就能到,要是遇到壞天氣延遲了,我們還會心心念念想起來就查一次物流進展。
給別人發消息,恨不得對方秒回,晚幾分鐘腦海中都不知會上演幾輪「TA到底為啥還不回我消息」的內心戲。
即將過去六分之一的2020年,由於太過魔幻,很多人發出了「想倍速播放最近的日子」的感慨。
工具可以選擇二倍速,可日子,還是要一天一天認真又努力地過下去呀。
[1]《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9》
[2]別讓倍速播放成為常態[EB/OL].新華網,2019-02-20.
[3]二倍速追劇時代,是誰的選擇?[EB/OL].澎湃新聞,2019-09-24
[4]近七成觀眾追劇用倍速 因為影視作品太"慢"了[EB/OL].新京報,2019-09-23.
戳「閱讀原文」,閱讀其他城市知識點!閱讀原文
原標題:《二倍速看劇 我以為last dance是首嗨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