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20-12-16 騰訊網

來源:金融界網站

【天風研究·固收】 孫彬彬/陳寶林

摘要:

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可能指發展中國家中相對比較高的水平,上限可能是高收入國家中的較低水平。。具體對應當前對應現價15000至20000美元、不變價10000至15000美元。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也並非固定的,重點在於中國在世界的相對位置。

根據測算,未來十五年可能仍然需要4%-5%的水平,當然這也取決於全球經濟狀況。一方面政策對未來增長還有訴求,另一方面政策目標由絕對目標改為相對目標,這意味著未來逆周期政策更加關注相對變化,不是簡單追求單方面增速目標。

回到當下,具體政策舉措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五中全會更加詳細的會議信息,但是從上述政策思路可以合理估計對於2021,作為十四五開局,目前預期增速水平完全在目標之上,所以未來一個階段總體政策調控可能仍然以防風險和穩增長平衡為主,我們需要適應這個政策環境。

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會議公報提出了2035的遠景目標,其中明確要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對此該如何理解?我們嘗試進行討論。

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是什麼水平?

「中等發達國家」的概念並非國際通用概念,最早見於鄧小平在1987年完整表述的三步走戰略:

「我們原定的目標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為基數,當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達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紀末,再翻一番,人均達到一千美元。實現這個目標意味著我們進入小康社會,把貧困的中國變成小康的中國。那時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雖然人均數還很低,但是國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們制定的目標更重要的還是第三步,在下世紀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兩番,大體上達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這一步,中國就達到中等發達的水平。這是我們的雄心壯志。目標不高,但做起來可不容易。」[1]

如果按照鄧小平同志關於四千美元的表述以及當時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我們認為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可能指發展中國家中相對比較高的水平,上限可能是高收入國家中的較低水平。

中科院每年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對「中等發達國家」進行了明確定義,例如2011年國新辦發布會就明確表示,「發展中國家可以分為三類:排名21到45位的國家是中等發達國家,排名46到80位的國家是初等發達國家,排名81位到131位的國家為欠發達國家。2005年中國排名70位。」[2]

從世界銀行收入劃分來看,中國目前是中等偏高收入組,如果按上面的分析,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預計達到目前東歐國家水平,對應現價15000至20000美元、不變價10000至15000美元。此外,世界銀行每年都會對劃分標準進行調整,因而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也並非固定的,重點在於中國在世界的相對位置

未來十五年隱含增速目標是多少?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些數據處理細節,可以直接使用現有數據驗證。

美元現價直接使用人均GDP現價和平均匯率折算。例如2019年中國人均GDP為人民幣70,891.78元、平均匯率6.91%,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人均GDP=10262美元。

美元不變價GDP的處理相對特別。例如當前美元不變價人均GDP(2010年價)為8254美元,具體計算過程如下:2010年人均GDP為人民幣現價30,807.93億元,平均匯率6.77,折合4550.47美元;然後通過中國各年平減指數(GDP指數:人均GDP)可依次推算未來各年美元不變價人均GDP。概括而言美元不變價GDP是將本幣不變價GDP按固定年份(例如2010年)匯率換算而來。

人均GNI(國民收入)的處理則又有不同。人均GNI使用近三年匯率均值下滑匯率波動,同時使用該國GDP平減指數和全球通脹(SDR Deflator)之差來消除價格影響[1]。直觀理解就是,該國當年本幣不變價GNI按最近的匯率轉換成美元值。因而通常收入劃分和美元現價GDP更為一致(特別是匯率的處理),而與美元不變價GDP往往有偏離。

綜合而言,「中等發達國家」的相對位置主要取決於現價GNI/GDP,因而可以按現價倒推名義GDP增速並進一步得到實際增速的估計值,這裡我們忽略匯率和人口的相對變化。

2019年中國人均GDP現價10,262美元,中等發達國家水平15000至20000美元,假定未來經濟較中國發達的國家GDP名義增速3.96%(過去20年全球GDP增速,略高於高收入國家水平),對應未來15年中國名義GDP增速6.46%-8.39%(美元值)。金融危機以來中國GDP平減指數均值2.95%,其中2019年由於數據口徑調整變化較大予以剔除,假設未來繼續保持這一水平(可能更低一些),則未來實際GDP增速在3.51%-5.44%的區間。

當然,這也取決於未來全球增長狀況,如果全球經濟增速下行,那麼對應的GDP增速目標也可低一些。

對未來意味著什麼?

從上面的測算可以得到兩點信息:一是政策對未來增長還是有訴求,考慮人口內外諸多因素,未來十五年可能仍然需要4%-5%的水平,這一方面符合中國經濟下臺階、潛在增速整體下行的事實,另一方面體現行穩致遠的政策要求;二是政策目標由絕對增速目標改為相對目標,這意味著未來逆周期政策更加關注相對變化,不是簡單追求單方面增速目標。IMF預計全球經濟負增長而今年中國是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此前亦有學者提出「相對增長率」評估方法[1],因而今年的政策思路可能也會是未來十五中,至少是十四五期間的重要政策思路體現。

回到當下,具體政策舉措還需要進一步分析五中全會更加詳細的會議信息,但是從上述政策思路可以合理估計對於2021,作為十四五開局,目前預期增速水平完全在目標之上,所以未來一個階段總體政策調控可能仍然以防風險和穩增長平衡為主,我們需要適應這個政策環境。

證券研究報告《如何理解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對外發布時間:2020年10月30日

報告發布機構 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

相關焦點

  • 張永軍:2035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能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到2035年我國能否在2020年的基礎上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另一個是到2035年人均GDP能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本文重點討論,在我國實現人均GDP翻一番的情況下能否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 長三角和珠三角有沒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英法德日就是中等發達國家,很明顯長三角和珠三角還沒有達到他們的水平,長三角和珠三角只有少數城市跨過了發達國家的門檻,整體還差一大截。對於發達國家的分級問題,並無權威標準,一般認為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就進入了發達國家的門檻,2-4萬美元為初等發達國家,4-6萬美元為中等發達國家,超過6萬美元為高等發達國家。也有人認為3-5萬是中等發達國家,甚至還有人認為2萬就是中等。
  • 2020年,深圳人均GDP將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那臺灣省何時能達到?
    而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在內地有一個城市人均GDP早已反超臺灣省,這個城市就是深圳市。根據去年的數據,深圳市人均GDP為20.3萬元人民幣,約合29426美元,距離三萬美元大關僅一步之遙。如果不出意外,今年深圳市將順利突破三萬美元大關,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那麼臺灣省目前是什麼水平?何時才能達到公認的發達經濟體標準?
  • 朱光耀:邁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未來15年中國GDP需保持年均4.73%...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中國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朱光耀認為,2萬美金是非常重要的參照指標,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中國人均GDP從2019年的1萬美元增長到2035年的2萬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也需要隨之翻一番,這需要未來15年間,中國GDP 保持著年均4.73%以上的增長率才能實現。
  • 越南GDP增速連續兩年破7%,人均收入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怎麼看
    但是居民人均收入遠遠沒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近些年來,越南的經濟發展確實是突飛猛進,國民人均增速也比較快,同時還趕超了其他一些亞洲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越南的居民人均收入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要知道,亞洲「四小龍」裡面是沒有越南的,而韓國也是人均GDP達到了3萬美元左右才躋身於發達國家的行列。
  • 日本人均GDP在發達國家裡處於什麼水平?
    來源:不執著財經最近,有網友提問,日本人均GDP在發達國家裡處於什麼水平?從資料上看,世界上有21個發達國家,GDP規模佔全世界的60%,發達國家的GDP標準是人均2萬美元,而2018年,日本人均GDP達4萬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24位。日本雖然地處東亞,但也是西方富豪俱樂部成員,也是G7成員國,其發達程度可想而知。
  • 為何英法德三國人均GDP均低於4.84萬美元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一般來說,人均GDP水平是區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最關鍵的數據之一。以中國為例,2019年中國GDP總量達到990865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人均GDP來看,2019年中國人均GDP剛突破1萬美元大關,仍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與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相差甚遠。那麼2019年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是多少呢?按照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認的31個發達國家來計算,2019年全球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達到4.84萬美元。同年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僅為5490美元,兩者相差高達9倍。
  • 美國和英國19年人均GDP均超4萬美元,那在發達國家中屬於什麼水平
    當然,儘管人均GDP不能說明一切問題,但卻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另外,一般人均GDP較高的地區與國家居民生活相對富裕,對應經濟水平也較高,比如盧森堡、愛爾蘭等發達國家。然而,按照19年美國、英國實現經濟數據可知,兩國人均GDP均超4萬美元,經濟總值在上年基礎上平穩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球經濟比重分別排名為第一和第六,在發達國家中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前列,儘管經濟處於下行期,不過總體經濟形勢趨於穩定、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既然美國和英國19年人均GDP均超4萬美元,那在發達國家中屬於什麼水平?
  • 為何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的人均GDP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美國人均GDP超過了6.5萬美元,是全球人均水平的近6倍,同時也大幅超過了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咱們中國的2019年GDP約為14.36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16.59%。但我們的人均GDP只是略微超過1萬美元,僅相當於全球人均水平的90%——與發達國家人均4.825萬美元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 日本、加拿大、英法德的人均GDP都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這說明了...
    2019年,發達國家人均GDP高達4.84萬美元 按照IMF公開的信息,2019年所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達到了4.84萬美元,而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只有5490美元——即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是發展中國家人均的約9倍,差距非常之大。
  • 劉世錦:15年後,中國人均GDP四萬美元如何達到?
    15年後跨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人均GDP要從1萬美元到達4萬美元,不能靠每年GDP的8%以上的增長,還能靠什麼?國家領導人宣布2030年大幅下降碳排放、2060年實現碳中和,意味著經濟發展發生怎樣的思路和實踐上的變化? 這些疑問不僅是書面的文件,而是和存活的每個個體即人民息息相關。
  • 2018年GDP破萬億的城市達17個!它們的人均GDP能達到歐美水平嗎?
    如果以當前的匯率換算成美元,可達到4.34萬億美元,放眼全球,除了中國之外,也就只有美國和日本的GDP總量比這更高了。即便這些城市單獨拿出來,可以說也是達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其中北京、上海的GDP總量可相當於與一個泰國或伊朗,可排到世界的20幾名,最末尾的鄭州也相當於一個哈薩克斯坦,能排到世界的50多名。
  • 北京人均GDP達12447美元漲8.1% 近富裕國家水平
    北京人均GDP達12447美元漲8.1% 近富裕國家水平 來源:資料圖    儘管遭受了樓市、車市等主動調結構措施的影響,北京仍完成了經濟增長「保八」任務,並實現了人均GDP接近富裕國家水平。  去年數據的另外一大亮點是人均GDP數據的水平有所突破。於秀琴表示,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394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12447美元),按2010年世界銀行劃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貧富程度標準來看,北京實現的人均GDP12447美元已經接近富裕國家地區的水平。
  • 達到什麼水平,才算是發達國家?我國在20年內,能進入其中嗎?
    現在的發達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還有就是美國,在亞洲能算得上發達國家的,恐怕只有日本、新加坡、以色列、韓國這幾個國家。儘管,中國近年來在經濟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去年的GDP規模已經達到13多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我們國家離開發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
  • 中國多地人均GDP超8萬 接近富國水平
    [提要] 全國28個省份公布了2011年GDP成績單,多個省份躋身萬億俱樂部,北京、上海等地人均GDP接近富裕國家水平,但對於跨入中上等國家水平這一結果,應理性看待,人均GDP並不等於人均收入,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經濟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 西班牙GDP總量為1.42萬億美元,人均GDP略低於韓國
    西班牙是一個經濟中等發達的工業國家,是歐盟的成員國,也是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歐盟第五大經濟體。全球說西班牙語的總人口已經達到5億,是世界上使用人數第三多的語言,也是使用國家第二多的語言。根據西班牙的統計數據顯示,西班牙在2018年全年經濟實際增速達到了2.5%。其中,第一季度增長了3.0%,第二季度增長2.5%,第三季度增長2.4%,第四季度增長2.4%,所以全年經濟增長2.5%。可以發現的是,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強勁,隨後出現下滑,全年呈現出緩慢下降的趨勢。
  • 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已超歐洲發達國家水平!
    最近筆者看到一份2012年英國劍橋大學對於全球國家和地區人均居住面積的調查表,當時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6平米,歐洲的英國、法國、西班牙的人均居住面積都小於我國,韓國和日本甚至人均20平米都達不到,而地廣人稀的美國則達到了人均67平米,這真是讓人羨慕不來。
  • 中國哪幾個地區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了?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國內大約有18座城市的人均GDP超2萬美元(聯合國規定的發達國家的標準人均GDP最低值),它們分別是:北京2.109萬美元、長沙2.099萬美元、武漢2.060萬美元、上海2.041萬美元、寧波2.027萬美元、澳門8.635萬美元、香港4.871萬美元、臺北3.723萬美元、深圳2.921
  • 美國人均GDP高達6.2萬美元,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標準之一。一般來說,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即達到初級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即達到高度發達國家水平。
  • 波蘭人均GDP已近1.54萬美元,未來有望成為發達國家嗎?
    期間,波蘭的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長6.4% ,各項宏觀經濟指標趨於好轉,公共開支不斷加大,人民生活水平較以前有很大的改善。2000年到2010年,波蘭經濟稍微受到一些波折,並且在2008年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機,這段時間的經濟增速波動性稍大一些,但多數年份仍超過了4%——在2007年甚至一度達到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