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4日 07: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1月22日電(記者 劉洪)本月17日,美國餐飲連鎖巨擘甜甜圈的一家新店在臺北開張。該公司副總裁安東尼·帕韋斯說:「臺灣是我們實施大中華戰略的第一步,我們正在中國大陸尋找合作夥伴。」
美國媒體有文章認為,甜甜圈的最新舉動不過是下述事實的又一個信號:中國正成為美國餐飲連鎖企業最關注的新市場之一。向中國進軍,佔領13億人的大市場,正成為美國餐飲連鎖企業的一個共同目標。
甜甜圈的競爭對手——美國星巴克公司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2005年底,星巴克大中華業務從香港亞太區總部剝離,成為直接隸屬於美國總部的機構。按照星巴克的規劃,未來三至五年公司將在美國和海外新開兩萬家連鎖店,而中國則成為其最大的海外市場。
從北京、上海、廣州,再到內陸的武漢、成都、重慶,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和市場前景讓外國餐飲巨頭無不躍躍欲試。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剛打開國門時,美國餐飲企業就魚貫而入尋覓商機。但基於當時中國人的購買力和飲食習慣,加上「洋品牌」本地化不夠,除了肯德基和麥當勞站穩腳跟外,不少「洋品牌」最終因「水土不服」敗走中國,其中就包括曾於80年代後期登陸中國的甜甜圈。
而現如今,隨著中國人購買力不斷增強,中國市場機制的不斷成熟,許多美國餐飲巨頭重新確立了進軍中國的計劃,已在中國站穩腳跟的企業則加快擴張步伐。上周,世界第一大快餐連鎖企業麥當勞又在北京開設了一家「汽車」店。這家店有環店車道,讓車主前窗下單,再開到後窗取食物。該公司表示,將加快在中國設立類似分店的步伐,以適應不斷擴大的中國汽車一族的快節奏生活。
中國是「吃的王國」,中餐也隨著中國人遍布海外、揚名世界。外國餐飲現在反過來進軍中國,如何適應中國人的口味,顯然是它們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甜甜圈之所以選擇在臺北開店,就是想以此試驗其食品口味能否得到中國人的認同。其臺北分店的菜單,除了提供全球統一的食品飲料外,還特別提供「適合當地口味由紅薯、茄子等製作的油炸圈」。此外,注意到中國人更喜歡喝茶而不是喝咖啡,甜甜圈決定新店也提供更多品種的茶飲料。
作為先行者的麥當勞和肯德基顯然在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許多來美的中國人有一個感慨:美國的麥當勞沒有中國的好吃。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美國的麥當勞適應的是美國人的口味,中國的麥當勞則符合中國人的偏好。
在全球化的時代,藉助全球化進行擴張,通過本地化站穩腳跟,成為許多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的不二法門。隨著美國餐飲巨擘新一輪在華擴張攻勢的展開,如何應對它們的威脅,並打造出有競爭力的中餐連鎖企業,正成為中國餐飲行業面臨的一個挑戰。
責編: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