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圖集
84.2%受訪高考生願意選擇新專業
專家建議考生選擇新專業不要盲目追熱門
近幾年,隨著社會對人工智慧、物聯網等行業需求的不斷增加,不少高校紛紛設立新的專業。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8%的受訪者看好新專業的發展。高達84.2%的受訪高考生願意選擇新專業。
受訪者中,在校大學生佔43.2%,本屆高考生佔41.0%,其他佔15.8%。
84.2%受訪高考生願意選擇新專業
北京某高校計算機專業大三學生彭傑(化名),計劃考研時選擇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專業。他發現近幾年,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這一專業,他希望可以在人工智慧專業進行學習和研究。
「我關注到這兩年,很多高校都積極開設了新專業,比如網絡安全、機器人工程等。」北京某高校新聞專業的曲瑩(化名)說,自己所在學校也先後開設了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這樣的新專業,受關注度比較高,「我感覺新專業的人才缺口比較大,未來就業前景會很好」。
北京某高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劉淳(化名)說,在填報志願時,自己了解到這個專業是學校新開設的,考慮到大數據行業近幾年發展比較熱,應用場景比較多就報考了。
數據顯示,92.0%的受訪者覺得,近幾年高校開設的新專業多。74.5%的受訪者願意選擇新專業。在受訪的本屆高考生中,願意選擇新專業的比例更高(84.2%)。
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唐智松認為,近年來不斷湧現人工智慧、物聯網、社區工作等新興專業,是高校適應、引領社會的表現,也因此對考生有較大的吸引力。
91.8%受訪者看好新專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新專業的設立是基於國家發展過程中對稀缺人才的需求。」曲瑩覺得,社會一直在進步,新的領域、新的人才缺口總會出現,設立新專業應該是常態化的。
調查中,91.8%的受訪者看好新專業的發展。
「對於一所院校來說,新專業畢竟是『新』的,如何設置學科科目、課程體系和籌備師資,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磨合。」曲瑩覺得,高校不能為了搞噱頭去設立新專業,「高校有義務把新專業學科培養方案、日常課程規劃以更具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儘可能地綜合考量和判斷自己適不適合」。
劉淳覺得,相對於傳統學科,新專業的學生培養計劃可能還不太成熟。學校要多關注社會對這個專業的需求,多為學生對接一些實踐機會,把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學完之後真能用得上。
對於高校開設新專業,73.6%的受訪者建議高校根據自身特點,發掘專業特色,69.1%的受訪者建議關注就業市場需求,加強產學研結合,57.3%的受訪者希望不盲目跟風開設,做好前期調研,46.6%的受訪者建議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體系,36.5%的受訪者建議完善教學資源配置。
唐智松認為,高校開設新專業需要達到一定的軟硬體條件。「在軟體上,要能滿足一門課程一位專任教師的配置,保證擁有一支勝任專業核心課程的師資隊伍。在硬體上,需要建立完整的、水平先進的、能夠滿足學生專業實訓的實踐活動場所和設備。但目前一些高校開設的新專業可能在這兩個方面都有所欠缺,最終留下『忽悠考生和家長』的印象」。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系副教授丁延慶建議,考生在選擇新專業時,要遵循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避免「唯分數論」,不要盲目追熱門。「有的新專業,比如像人工智慧,個人認為專業的門檻比較高,對於本科畢業生來說,學完更多是入門水平,加上一些院校開設的新專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如果盲目選擇不一定對自己有幫助。因此考生不妨在本科階段先從計算機、自動化、電子信息、數學等專業入手,等到研究生階段再延展到人工智慧專業上」。(記者 孫山 杜園春)
責任編輯: 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