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揭秘《新聞聯播》|「你都不看,怎麼知道《新聞聯播》天天在說...

2020-12-1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松霖 | 北京報導

在「央視boys」「康撒朱尼」裡,康輝是老大哥,也是最「保守」,最後一個成為「網紅」的。

今年夏天開始,央視銳評、《主播說聯播》、康氏vlog、熱播的「神仙打架」節目《主持人大賽》,康輝在一檔檔不同類型節目中頻頻秀技,吸粉無數。

康輝可不是才「走紅」。

作為《新聞聯播》主持人,「國臉」康輝,成名已久,2008年已獲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這一季,其實更多是紅「出圈」。

向來以嚴肅權威、正襟危坐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的康輝,越來越多地把他機智、活潑、輕鬆的一面展示給觀眾,「國臉」的形象瞬時有了更接地氣的溫度。

也是意料之外的走紅,讓康輝更加意識到自己身上聚集的目光、關注與責任。因此,向來對出書不太感興趣的康輝,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平均分》,撇開鏡頭,以鉛字的形式與人交流。

新書出版之際,《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康輝,記錄他的「網紅」之路,更是記錄《新聞聯播》的「網紅」之路。

《新聞聯播》主播臺下的康輝,47歲,仍有一身少年感,背著黑色雙肩包,褲子露出腳踝,走路輕快帶風。言談之間能感受到他的真誠,對待提問,他幾乎沒有鏡頭前的播音腔,而只是平實地「說」出答案。

「如果重新再來,我大概不會再選這一行。也許很多同行在接受採訪時都會說熱愛這一行,如同自己的生命等等,但我入行本來就很偶然,如果重新活一次還是做同樣的事,會太沒有新鮮感」,康輝說,「我會去做一件與電影有關的事,比如編輯電影雜誌,或者開一間電影主題的咖啡館,甚至做一名電影圖書館的管理員。」

這似乎與康輝早已深入人心的形象不大一樣。

初次亮相,「我欠缺《新聞聯播》播音員該有的一種氣場」

《新聞聯播》一直是康輝心中的夢想,猶如登山者心中的珠穆朗瑪峰。初次登上這座山峰,是康輝進入央視工作的第13年。

2006年6月5日,在事先未對外透露任何消息、連很多《新聞聯播》工作人員都是當天下午才知道的情況下,康輝和李梓萌出人意料地出現在當晚的《新聞聯播》裡。而他和李梓萌得到通知,也只是一周之前。

康輝認為,這是要為當年6月初新聞頻道再次改版造勢,要求嚴格保密是要形成甫一亮相就產生巨大影響的效果。「這個效果倒真是達成了,只是我們也就少了之前可以在演播室多模擬幾次、充分準備準備的條件。」

對康輝來說,亮相聯播,既有「忽如一夜春風來」的驚喜,也有工作十幾年來「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欣慰,但更多是直播前的緊張與播出後的不滿意。「我一向不喜歡看自己的節目,總覺得屏幕上的我是另一個人,但那天我很認真地看了重播,不滿意之處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欠缺《新聞聯播》播音員該有的一種氣場。」

這種氣場是什麼?

康輝曾向前輩羅京請教。羅京說,我不用跟你講技術層面的問題,你現在要知道的是這個節目的分量,你要在這個節目中尋找中國氣派。

這當然還需要時間不斷打磨。但讓康輝沒想到的是,這鍛鍊、打磨的機會,一等就是一年。他再次出現在《新聞聯播》主播臺上,是2007年12月8日。這次已不再追求什麼轟動效應,中央電視臺提前發布了信息。

「我很慶幸與聯播有這一年多的若即若離,這讓我懂得該怎樣去珍惜、該怎樣去不辜負,不至於飄飄然。」

「我知道,登上這個平臺,並不意味著就已屬於這個平臺,也不意味著就已在這個平臺站穩,更多的挑戰還在未來。」

「《新聞聯播》始終在變」

《新聞聯播》開播40多年來,是一成不變嗎?

曾有朋友問康輝,「《新聞聯播》好像天天說的都差不多?我都不看了。」康輝的回答是,你都不看,怎麼知道《新聞聯播》天天在說什麼。

甚至《新聞聯播》從1996年開始直播,到現在已23年,直到今天還總有人會問《新聞聯播》真的是直播嗎?康輝竊喜,「這大概是能證明聯播差錯率很低的最好例子吧!」

被視為《新聞聯播》第三代主持人,康輝說,「《新聞聯播》從未缺席電視新聞傳播中每一次必須的改變。這些年來,聯播始終在變,儘管由於它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首先要保證每一步都安全。」

2013年除夕,康輝和搭檔李修平在《新聞聯播》結束時給大家拜年,雙雙行了拱手禮,這在聯播歷史上是第一次,後來也成為《新聞聯播》在除夕夜的慣例。很多觀眾後來評價《新聞聯播》在努力改變正襟危坐的播報方式,在體現權威性的同時多了一份親切感。

「我們倆之前還特別認真地研究過,拜年中男女手勢不一樣,是左手在上,還是右手在上,所以後來才有觀眾評價,《新聞聯播》真是講究。」

2014年元旦,《新聞聯播》結尾,康輝在畫外音中說,「朋友們都在說,2013就是愛你一生,2014就是愛你一世,那就讓《新聞聯播》和您一起傳承這一生一世的愛和正能量吧!」這句話立刻在網際網路上火了,網友評價,這是《新聞聯播》第一次賣萌。康輝揭秘道,「這句話並不是我的原創,我是一字一句按文稿表達,真正賣萌的是《新聞聯播》的全體工作人員,是《新聞聯播》自己!」

2015年清明節前後,《新聞聯播》推出《重讀抗戰家書》節目,重溫了左權、趙一曼等十多位抗日英烈的家書和事跡,有網友感嘆,沒想到看《新聞聯播》竟然看得眼淚譁譁。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新聞聯播》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百姓自拍視頻。康輝說,以往我們報導成就,可能會讓大家感覺很高很大,但百姓自拍視頻就是老百姓自己的語言,是大家自己拍攝上傳的視頻,是很接地氣的表達。

「這些年我切身感受著《新聞聯播》的變化,有形式的更新,也有內容的調試,她並非高高在上,也並非固步自封,也許她前進的腳步不像理想化的期待中那樣快,但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這恐怕才是最有效、最智慧的前進。」

《新聞聯播》「金標準」:「你們這是天天都在發射火箭啊」

康輝反覆提到的,是《新聞聯播》的金標準,「《新聞聯播》在40年發展歷程中形成的職業金標準,已經成為電視行業最高、最嚴、最有效的編播標準,『萬無一失』在這裡不是願望,而是要求。」

「曾有航天系統的工作人員在參觀過聯播的播出線後感慨,『我們的火箭是一個月發射一次,你們這是天天都在發射啊!』」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11月15日,當天的《新聞聯播》要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等重要新聞。所有重要新聞都要經過極為嚴格的拍攝、編輯、製作、審稿、修改、再製作、再審稿、傳送、播出,時間非常緊張。

「我清楚記得那天是我和修平姐當班。19點整,導播發出開播口令,我們看上去神態自若地播內容提要的時候,播出線上已經確定可以正常播出的新聞只有一條!其它新聞都還在趕製中。演播室外不斷傳來一陣陣急促奔跑的腳步聲,是同事們在爭分奪秒將剛剛製作完畢審核通過的新聞送上播出線,來一條審一條,審一條播一條,有的新聞送到播出線時,距離按照既定順序播出的時間只差幾秒鐘!每一條新聞在經過的好幾道流程中,哪怕只是一個人手抖了一下,結果都不堪設想。我和修平姐手裡備了比平時多好幾倍的備用稿件,一旦哪一條視頻出現問題,我們都要以口播的方式將新聞播報出去,不能遺漏或遲發任何一條重要消息,也不能錯發哪怕一個字!」

這一天的聯播,直到播出至19點53分,才確定了時長是124分鐘,在當時,這一播出時長是空前的,安全播出的難度也是空前的。

「那真是驚心動魄的124分鐘,但也是近乎完美的124分鐘,最終124分鐘安全播出準確無誤,《新聞聯播》臺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以高度的責任心,過硬的業務能力和強大的心理承受力,共同完成了一次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新聞聯播》是不是就是念稿子?

「我們是播音員,現在習慣稱為主播,雖說也有個主字,但和主持人的『主』比起來,含金量不大相同。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主持人是說話的,主播是念字兒的,相去不可以道裡記。」康輝說,自己知道別人不大會當面提起這個話題,畢竟中國人總習慣給別人留幾分薄面,但越是這樣反而顯出某種尷尬。

「我記得孫玉勝副臺長說過,如果你覺得播音很容易,不妨找篇文章,難度不用太大,甚至可以是你自己寫的文章,從頭到尾讀一遍,看能不能做到一字不錯且聲情並茂?如果您都做到了,那您不是語言天才,就是接受過語言訓練。」康輝說,念稿子並不是不念錯字就OK,語氣中的分寸,敏感信息的無形傳遞都要注意。

「舉個極端的例子,比如某國領導人勝選或就職,我國領導人發去賀電,賀電就一味的歡欣鼓舞嗎?不是的,國與國關係不一樣,這個人上臺和另一個人上臺對我們的外交工作也有不同影響,所以同樣都是賀電,你注意看文稿內容也會有細微的變化,這就意味著播報的時候也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

「這幾次播音是我十幾年聯播生涯中影響最大的播音」

到2019年,距離康輝第一次主持《新聞聯播》已13年,他仍然對聯播的影響力始料未及。

5月13日,中美經貿摩擦激烈之際,《新聞聯播》刊播國際銳評《中國已做好全面應對的準備》。

銳評播出,旋即在微博和朋友圈瘋狂刷屏,24小時內各主要社交媒體平臺上,該視頻、文字閱讀量衝破3500萬,「新聞聯播」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榜的榜首。無數網友點讚,「太提氣了」「《新聞聯播》就該這麼播」……

熱鬧背後,是康輝的門道。

「當天拿到稿子,我第一反應是,這個勁兒挺難拿,但又是自己能把握好的。因為一直關注著中美經貿摩擦的過程,對中方的立場原則是掌握的。我對這篇國際銳評的基調拿捏有信心,剩下的就是表達技巧的使用了。」

康輝庖丁解牛:既然是銳評,就要突出「銳」,語言不能拖泥帶水,要擲地有聲,但又不能一味使勁兒衝。這不是下戰表,也不是吹衝鋒號,而是有理有利有節地論述,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要為今後可能繼續的協商談判留有餘地。還有,不管語言上怎麼表述,有一層底色是不變的,那就是中國的自信,這一點如果表達不充分,如果顯得過於劍拔弩張甚至惱羞成怒,銳評的「銳」也就少了根基。

「基於這些考慮,一分半鐘的評論,我選擇了一種不疾不徐、堅定的語氣。在『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幾處做了著重處理。」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應該能發現我自始至終臉上帶著一絲微笑,特別是說到『經歷了5000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麼樣的陣勢沒見過?』時,這是以表情等副語言全面鋪陳一種自信的底色。」

儘管這篇評論性播音備受肯定,康輝還是覺得可以更好。

「播音界前輩葛蘭對我說,看你播音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是當年的夏青老師來播,他會怎麼處理?相信他會在『不得不』這三個字上做做文章,我如醍醐灌頂,同時也覺得如果在收尾處也能處理得更有力度一些,通篇的整體感會更強。」

第一篇銳評走紅後,《新聞聯播》不斷加大評論力度,繼續發出「中國之聲」,「美國是全球合作發展的絆腳石」「美國的觀點荒唐得令人噴飯」「滿嘴跑火車」「怨婦心態」……一次次評論,不斷登上熱搜,引爆輿論場。

「這幾次播音是我十幾年聯播生涯中影響最大的播音,真是始料未及」,現在做階段性總結,康輝認為,「不過幸好播出前沒有想過這些,如果那時候預知了後來的結果,沒準兒還會患得患失,就有了雜念。」

「經歷了這些,聯播的重要性、影響力令我更加刮目相看,令我更加清晰地感覺到了肩頭上那份責任的分量。」

「沒想到《新聞聯播》成網紅」

銳評火了,康輝趁熱打鐵還做了兩件事。一是《主播說聯播》,二是拍vlog。

今年7月27日,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的編輯聯繫康輝,希望推出一個小視頻新欄目《主播說聯播》,讓聯播的主播們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講一點當天聯播的延伸內容,或是對重點新聞點的再挖掘,或是談談自己對一些新聞的感受。要求有深度有溫度有態度,讓年輕人更加走近聯播。正在出差途中的康輝在高鐵上用了十分鐘寫了一段話。7月29日,《主播說聯播》的第一期登場,經過3天傳播,全網播放量超過1億次,點讚超600萬。小視頻欄目試水成功。

「這種形式契合了移動社交媒體碎片化傳播的特點,推動聯播年輕化,每一次都得到了網友的熱烈反應,特別是很多年輕人誇張地表白聯播說,早知道《新聞聯播》這麼好看,誰還追劇啊!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每個平臺都有了更多《新聞聯播》的新粉絲。」

為了吸粉,vlog領域當然也不能放過。

「當然挺難的,說實話,我當時剛開始拍第一支vlog的時候,我想的特別簡單,我覺得這有什麼。我覺得一兩分鐘的東西大概20分鐘就能拍完,但是第一條大概拍了有兩個多小時,將近三個小時,旁邊的新媒體部門的年輕同事一直在不停地用很謙遜的語氣說,康老師給你建議,其實某種程度就是指導,他說按你這種拍法拍出來的根本不是vlog需要的東西。」

「所以我一直說,我不敢貪功。這一系列vlog其實是一個團隊的合作結果,我們特別希望通過新的媒體方式,把一些重要新聞傳遞給大家,或者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朋友,尤其是更年輕的朋友能夠走進《新聞聯播》,能夠有興趣看一看《新聞聯播》每一天所報導的新聞。」

「網紅」,康輝自己接受這個新身份嗎?

「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新聞聯播》,還有我個人都成為網紅。但是這樣的網紅我願意去做,而且一定會做好。成為網紅,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沒有什麼不同,還是會繼續努力,去做好我該做的事。」

你上聯播還緊張嗎?「我的答案沒變,緊張」

清醒冷靜、波瀾不驚,這是「網紅」康輝對自己的認知。

當被問及個人性格中最大的優點和不足是什麼時,康輝說,「如果我跳出來很客觀地看待我這個人,可能我性格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我對很多事情能夠比較冷靜地看待,不太容易被一時的東西衝昏頭腦,最大的不足可能是有時候需要決斷的時候,我可能顧慮太多,這也是我希望予以修正和調整的。」

康輝大學同學翁佳的評價則是,康輝就像21度的氣溫,不高不低,剛剛好。這樣的人做新聞節目,不慍不火,剛剛好。

康輝愛讀金庸,最愛的人物是令狐衝。他嚮往令狐衝的灑脫,但他理解,令狐衝的從心所欲,是需要真正懂得如何尊崇內心的人才能做到,而不是行為上的肆意。

自由,並知止,貫穿康輝對臺上工作與臺下生活的理解。

在臺上,面對「你上聯播還緊張嗎?」的問題。康輝說,「我的答案沒變,緊張。那種緊張是無可言說的,每次播片頭時最緊張,等片頭過去我把第一句話說出來,感覺這口氣吐出來,就可以正常往下進行了。但最初的緊張是因為陌生,如今的緊張是因為熟悉,越來越了解她,就越來越想呵護她。」

在臺下,康輝說,他理想中的生活是「祖國強盛,世界和平;所有我愛的人與愛我的人都健康、快樂;有足夠的錢與閒,可以雲遊四海」。但同時,康輝沒有微博,也很少發朋友圈,在公眾場合發言很謹慎。「你必須知道自己是誰。因為工作關係,你只要說話,別人就不會認為這僅僅是康輝在說話,前面永遠會掛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持人的頭銜。所以我必須對說過的任何一句話負責,我們的個人角色和職業角色無法分割。」

康輝主持《新聞聯播》,聯播也塑造著康輝。

「我在屏幕上很本色,本人形象和電視形象基本重疊。有的播音員主持人可能臺上臺下很不一樣,我不是。」

這種本色是什麼?

或仍然要在「金標準」中找答案。

「我始終覺得,平凡的人生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平庸的人生一定是你自己主動的選擇, 用《新聞聯播》的金標準衡量人生的每項分數,才能給自己拿到一個高一點的平均分。」

編輯 | 陳棟棟

編審 | 張 偉

相關焦點

  • 新聞聯播新聞稿長什麼樣?央視主持人康輝歐陽夏丹為大家揭秘
    許多看《新聞聯播》的朋友肯定都會有一個疑問,就是聯播主持人手裡的新聞稿到底長什麼樣子?8月19號《新聞聯播》的官微上發了一段視頻,視頻裡是央視主持人康輝和歐陽夏丹為大家解密新聞稿。康輝表示這個新聞稿和一般的稿件有一點不一樣,它每一行都是九個字,而且字體也比較大,是符合提示器要求的稿件。歐陽夏丹說像這樣的稿件,他們在讀的時候看的就會清楚一點。同時歐陽夏丹也說,雖然看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你來試一下的話,你就會知道這裡面有很大的難度。
  • 康輝首次揭秘《新聞聯播》,收稿子時主播聊啥?說錯字扣多少錢?
    撰文:妙人編輯部小新平常我們見到的《新聞聯播》都是這樣的。嚴肅、認真、穩重、端莊。但是自從與時俱進,《新聞聯播》入駐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後,高大上的新聞主播立刻畫風突變,活潑俏皮,十分接地氣。不僅形式變了,連內容都十分有趣。因為網友們一直好奇,每次看《新聞聯播》主播手裡都拿著一摞稿子,稿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康輝在視頻中回應了網友的疑問,一行九個字,字體超超超級大,老花眼都看得見。讀稿子是不是超簡單呢?
  • 康輝回應新聞聯播上熱搜,科普「懟」字正確念法
    【觀察者網 訊】 「粉聯播,您有眼光!」今天上午,央視新聞官方微博發布主播康輝回應《新聞聯播》上熱搜的視頻,隨即引發網友熱議,甚至一度衝到熱搜榜首。 在該段視頻中,康輝還對近日《新聞聯播》頻上熱搜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有網友關心:痛斥美國是不是特別痛快?康輝表示,播的時候沒想這個,想的就是怎麼體現出堂堂正正中國的立場。
  • 康輝主持《新聞聯播》上演「22分鐘口播」,採訪透露真實想法
    前有《新聞聯播》主持人李梓萌「無準備下低頭念稿,如今《新聞聯播》主持人康輝再次在節目上演讓觀眾瞠目結舌的「主持秀」。康輝「22分鐘」口播來龍去脈《新聞聯播》無疑是主流媒體中最權威的新聞類型節目,而關注該節目的觀眾想必都知道,《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一般在半個小時,如果有突發事情也會有所延長,對於主持人來講,延長的播出時間就是對主持能力的一種考驗。
  • 《新聞聯播》主播手裡的稿子長啥樣?網友:這麼接地氣的嗎!
    視頻主人公是《新聞聯播》主播康輝和歐陽夏丹,康輝拿出幾張稿件向大家介紹他們整理的稿子:「噔噔噔噔,這個和一般的稿件不太一樣,它是一行九個字,字體都比較大,這是符合提示器要求的稿件。」 歐陽夏丹表示:「嗯,所以我們在念的時候,這個字體看起來就會特別清楚。很多網友可能會說,聽起來相當容易啊。要不你上來試試!
  • 就你這智商,以後也就看不懂《新聞聯播》了!
    是的,你沒有猜錯,它就是每天雷打不動,號稱「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的《新聞聯播》。連續追了幾集後,小詩妹想起範大師說的一句經典臺詞:「就我這智商,今後也就看不懂手錶了」,忽然滿頭冷汗:再不多讀點書,今後可能連《新聞聯播》都看不懂了……劇情要從主持人康輝播報的一篇國際銳評開始,其中提到:美國無理指責中國破壞世界和平的觀點荒唐得令·人·噴·飯。
  • 新聞聯播主播康輝:No zuo no die!
    昨天,新聞聯播主播康輝送給國泰航空一句話:No zuo no die !視頻中,康輝表示:今天(11日)聯播繼續關注了颱風「利奇馬」。災情還在,預警還在,眾志成城戰颱風還在。今天(11日)聯播也報導了香港各界支持民航局向國泰航空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可即便這樣,今天(11日)有媒體報導國泰航空還是有人參加非法集會,叫囂「搞衰旅遊業,讓遊客不敢來香港」。這可真是笑話,國泰航空不是自稱為香港服務嗎?現在在服務誰呢?這麼折騰下去,恐怕不是遊客敢不敢來香港的問題,而是敢不敢坐國泰航班的問題。
  • 新聞聯播主持換人!央視一哥康輝形象崩塌,如今竟成了這樣?
    新聞聯播主持換人!央視一哥康輝形象崩塌,如今竟成了這樣?熟悉的《新聞聯播》暫時少了康輝老師的身影,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位讓網友掛念的男人——康輝。群眾不僅看到了主持人的不容易,也從心裡佩服這個敬業愛崗的央視一哥。「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會有答案。」
  • 揭秘新聞聯播:主播月薪慘澹 出差補助80元/天
    金陵晚報 (微博)記者做了一番採訪,包括曾經來自江蘇衛視、如今入主央視《24小時》的徐卓陽等一系列央視主播,為讀者揭秘《新聞聯播》你不知道的事。1、新主播怎麼挑?有嚴格的打分考核程序《新聞聯播》從開播以來先後有20位左右的主播亮相,多年來,觀眾最熟悉的當屬邢質斌、李瑞英、李修平、張宏民、羅京、王寧的「黃金組合」,2007年欄目改版時,推出海霞、李梓萌、康輝、郭志堅等新人,後來又增加了歐陽夏丹和郎永淳 (微博)。
  • 新聞聯播主播手裡的稿子長啥樣?主播親自為您揭秘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新聞聯播主播手裡的稿子長啥樣?主播親自為您揭秘 2019-08-21 17:47 來源:21世紀英文報 作者:   近日,超好看的《新聞聯播》又衝上了熱搜,這次是康輝和歐陽夏丹一起給大家揭秘↓↓↓
  • 《新聞聯播》中,康輝怎麼消失了?自己的選擇還是節目的調整?
    康輝正是其中之一,相信大家對於他自然並不陌生,很多人非常喜歡他的主持風格,並且對於他講話的語調非常欣賞。從知名度來看,他絕對是國內名氣最大的主持人之一,而且地位非常高。從27年前開始,他已經在主持《新聞聯播》,並且一直堅持陪伴著大家。相信在所有人心中,這檔節目的地位非常不同尋常。對於人們來說這已經不僅僅是一檔節目,而是一種象徵。
  • 康輝主持《新聞聯播》時當眾挖鼻孔,動作自然連貫,並無不好意思
    一說起《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大家想到的就是一臉嚴肅認真播報新聞的主持人們。今年《新聞聯播》改走親民路線,還在微博上開通了一個主播面對面與網友互動的欄目,在這上面,我們還看到了主持人們整理完稿子的樣子。康輝作為《新聞聯播》的當家主持人,前段時間還新穎地玩起了VLOG,帶著網友們感受了一波中國外交的樣子,網友們看完後都是在讚嘆祖國母親越來越強大了,我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驕傲。這兩天康輝年輕時候的樣子也被網友們扒出來了,梳成兩邊劉海的康輝,年輕時候真的帥成小鮮肉。
  • 《主播說聯播》:主流媒體新聞語態的新變革
    作為主流媒體的代表,《新聞聯播》在適應傳媒變革新趨勢、找準新聞傳播新語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2011年國慶節前,《新聞聯播》播音員親切地向觀眾問候:「十一黃金周祝您玩得開心。」2014年1月1日的《新聞聯播》浪漫結尾:「朋友們都在說,2013就是愛你一生,2014 就是愛你一世。那就讓《新聞聯播》和您一起傳承著一生一世的愛和正能量吧!」
  • 新聞聯播66分鐘,康輝口播半小時,嘴邊有白沫,真擔心累到吸氧!
    現在的新聞聯播不再是傳統的30分鐘,而是根據每天的時事內容靈活調整,一般每場新聞開始前主播都會說今天的新聞需要多長時間。 雖然如今在手機的攻勢下,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吃飯一邊看新聞的那種溫馨不常見了,但相信仍然有許多人有看新聞的習慣。
  • 《新聞聯播》主持人選拔秘聞曝光!第一次聽說,原來是這樣……
    第一次聽說,原來是這樣……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新聞聯播上了兩位新主持分別是潘濤和寶曉峰看來央視也要注入新鮮血液了看完了你這個人再來就是考你的表達能力說話有多難?你可以在家裡試試快速準確地念完下面這篇稿子除了念稿要清晰且快還得考驗你的大腦是否足夠清醒通常,新聞聯播的稿子都來得很慢
  • 他在《新聞聯播》太敢說了!央視網紅主播兩次出糗背後,是這一行的...
    對事不對人,可如果美國一小撮人,總是興風作浪的話,那對不起,對事也對人。懟得你灰頭土臉,懟得你啞口無言,而且懟的時候,我們始終氣定神閒。主播康輝表示,很多人感嘆《新聞聯播》好像不是過去那個《新聞聯播》了。他說:這我得糾正一下,其實《新聞聯播》還是那個《新聞聯播》。
  • 《新聞聯播》主持人享受什麼待遇和級別?
    曾有媒體報導說,趙忠祥退休後享受廳局級待遇,趙忠祥對此表示:都退休了,什麼待遇不待遇的。這是不是意味著,央視主持人也享受一定的級別待遇呢?  「政事兒」注意到,2009年央視各頻道新聞類節目資源整合,新聞中心由過去的12個部門擴成17個部門。新設的部門中就包括新聞播音部,對全臺幾十個新聞播報類主持人進行統一管理。
  • 《新聞聯播》入駐快手抖音 一天漲粉超千萬
    第一個視頻中,李梓萌用網絡語氣非常接地氣地講述了《新聞聯播》入駐快手的原因:「《新聞聯播》開播至今已經41年了,可能比很多老鐵的年齡還要大。我知道,快手的Slogan是『記錄世界,記錄你』,《新聞聯播》每天都在記錄中國,記錄真正追求幸福與進步的中國人。在這一點上,我們是一樣的……」據統計,這條視頻在第一個小時的播放量就達到了5400萬人次,有網友在評論中驚呼,「看完一條視頻,粉絲就漲了10萬!」
  • 《新聞聯播》後,...
    《新聞聯播》後,... 2019-08-12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聞聯播》後,康輝送給國泰航空一句話
    8月11日晚《新聞聯播》結束後康輝送給國泰航空一句話這次,連英文翻譯都準備好了首先康輝回顧了聯播中眾志成城戰颱風致敬了所有逆風行者:「有了你們,就一定有風雨之後的彩虹」並一針見血地指出:「這麼折騰下去,恐怕不是遊客敢不敢來香港的問題,而是敢不敢坐國泰航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