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北京海澱區的市民邵先生反映,因其名字中含有一個生僻字瓛(音同「環」),多年來銀行存摺、火車票、社保卡、駕照、醫院門診收費收據等處都無法正確顯示全名,如今只要牽扯到電腦錄入姓名或核實身份證上的姓名,均需耗費很長時間。
昨日,12306客服一工作人員表示,網上購票時,名字中的生僻字可用漢語拼音代替,但須到車站售票窗口辦理身份信息核驗;銀行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多家銀行也是用漢語拼音代替生僻字,銀行字庫會階段性更新。
存摺姓名生僻字被五角星代替
邵先生的名字中含有一個生僻字瓛,該字由王字旁及「獻」字組成,在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該字,詞典中解釋該字義為玉圭的一種,多用於人名。
邵先生回憶,最初起這個名字是按照輩分排下來的,名字取「玉石」的寓意,至今已用了58年,雖然這個字一直都不常用,但年輕時辦很多手續都可以手寫,沒有對生活造成太多困擾。
近年來隨著電腦的普及,好多手續都需要電腦輸入信息,多個輸入法打不出他的名字,即使一些輸入法能打出來程序卻不承認,這時,他開始感到多種不便。
根據邵先生提供的證件中可以看出,僅有他身份證上的姓名完全正確;在多個銀行存摺中,「瓛」字被五角星代替,在社保卡及駕照中,該字為手寫添加;在一些醫院的報銷單上該字被寫成了其他形似漢字;火車票中該字被拼音代替。
網購火車票輸姓名後無法繼續
邵先生介紹,因為身份證上的姓名與其他證件上的姓名並不完全一樣,他每次辦事時都需花費多於別人幾倍的時間。「在銀行,別的窗口都辦完了十幾個人的業務了,我取個錢都需要找很多負責人,最後在存摺名字旁蓋章才可以。」
邵先生說,為了節省時間,現在他都將錢放在銀行卡中,「每次出門都得小心,銀行卡要是不小心丟了,掛失估計更麻煩」。
邵先生稱,如今在買火車票時,也讓他感到棘手,「我將個人信息輸入網站後,無法進入下一步,買票只能跑到車站去」。
回應:銀行稱生僻字可用拼音代替
昨日,某銀行一工作人員介紹,對於客戶姓名中包含生僻字,一些銀行會使用漢語拼音加聲調替代該生僻字,為客戶辦理開戶及相關業務。同時,一些銀行會為名字中包含生僻字的客戶在系統中建立生僻字描述信息,描述信息包括漢字的字體結構、漢字的字形,以方便核對確認客戶身份。該工作人員稱,多家銀行都會階段性更新字庫。
12306客服熱線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姓名中有生僻字,可用小寫的漢語拼音代替,在網站www.12306.cn填寫身份信息後,用戶應持所填寫的有效身份證件原件到車站售票窗口辦理身份信息核驗,辦理註冊用戶身份信息核驗的還要提供手機號後4位或註冊郵箱前3位,辦理常用聯繫人身份信息核驗的還要提供註冊用戶註冊時填寫的身份證件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