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這個有著1700年歷史嶺南之地,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然而她的名聲遠揚確是近30年的事。這個被譽為世界工廠的現代年輕城市早已經用發展和先進取代了那個歷史小城。寬闊的馬路,高立而造型現代的大樓,還有人工設計打造的市區森林公園。都在告訴來客,東莞是一個現代化都市。
就是這樣一個工業高度發達,商業如此密集的地方,你可能真的想不到,城市建設者會在市區裡留有一個古老的村莊和這個村莊擁有的萬畝稻田。她就是周屋。人們習慣叫她周屋稻田。
村莊要是不夠大可能保留的稻田地就沒有萬畝之多,村民近有兩千,住家近有400多戶,目前有很多居民依然住在祖上留下的老房子裡,而村裡的老房子也成片被保留並沒有任何拆除。只是在其附近有新建的樓房,但相距較遠。
從而使的這個村莊看上去就是一個古色古香,民風依存的村落。他們這多年來也從不對外出租房子,村民都是真正的東莞原住民,有很多四十多歲年齡的阿姨大娘們依然不會普通話。
唯一能感受到變化的就是在村子靠近稻田邊修建了一個村民公園,公園不大,中間是個被建造的水塘,有欄杆保護,也有亭子供人休息,沿著塘四周就是用磚修的一個綠道,是村民跑步散步的地方。綠道一側就是那些活了有兩三百年的榕樹和一些荔枝樹。
與公園緊挨著就是一塊近百畝的稻田,成圓型,如一塊圓的月餅,真的很圓。稻田的外圍就是豎立的高樓大廈和一些工廠,也成個圓型。
稻田被一條可以開車路從中十字分開,成了四塊。又有很多田間小路相互通達。這樣的圖案好像是人為設計的一樣規則美,但其實這就是周屋村莊原樣。主路的兩側就是村上的荔枝和龍眼樹,把路也裝點著。遊客常會在路邊直接採摘購買荔枝,龍眼。
村上的菜地只是佔據了稻田的一小角,用來栽種各類蔬菜。說是一小角其實也會有十多畝地。當稻子熟了的時候,一片萬畝金燦燦的大地邊點綴一塊綠。這樣的田園風景那是兒時的家鄉。但現在就在這高樓大廈的包圍下有著這樣一塊田園。東莞人成功地把城市和鄉村生活融匯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