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恢復150畝稻田 玉泉山下重聞「稻花香」

2020-12-22 人民網

長河兩岸。齊琦 攝

張爺爺的老伴向筆者指出原來京西稻田的位置。齊琦 攝

「看著河裡映著對岸倚虹堂紅牆黃瓦的倒影兒,聽著高梁橋水閘流水的聲音,一陣微風吹來稻田和荷塘的稻香與荷香,這種享受,是城裡人享受不到的。」國畫家白鐵錚先生曾在《老北平的故古典兒》中回憶京西的田園風光。今年,「老北京」記憶中「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的景觀或將在玉泉山和頤和園西南部重現。

近日,筆者從北京市海澱區兩會獲悉,海澱區將對「三山五園」核心區域「園外園」進行生態景觀建設,一期工程將恢復150畝京西稻田。目前,海澱區園林局已經完成實施方案編制並上報市發改委等待批覆,力爭在今年10月完成初步效果。近日,筆者來到頤和園西部玉泉山下,沿著北長河,探訪了本次景觀恢復一期工程的所在地。

「老北京」們舌尖上的記憶

若翻閱京西地區的老照片,你會發現幾十年前玉泉山下水田星羅棋布。若不是遠處的萬壽山和昆明湖,真會有身在江南的錯覺。年年歲歲被玉泉水潤澤的「京西稻」,以其甘美細嫩的滋味,讓世世代代住在山腳下的「老北京」們記憶猶新。

張爺爺80多歲,從小就住在頤和園西。張爺爺說:「早年間京西稻是皇家貢米,慈禧太后的飯桌上總要擺上一小碗用京西稻做成的米飯;解放之後擴大了種植,從這兒到巴溝、萬柳、六郎莊,方圓萬畝來地都種水稻。」說起「京西稻」,他讚不絕口:「熬粥米粒不散,米湯清亮亮」,「不只京西稻,以前這裡還產蓮藕、荸薺,又脆又甜!」

據史料記載,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攜回紫金箍水稻良種,在京西試種,稱之御田。解放後,「京西稻」的種植面積曾接近12萬畝。

然而,隨著北京水資源日益匱乏,「玉泉垂虹」的奇觀被定格在畫卷上,享譽京城的「京西稻」也逐漸從「老北京」們的飯桌上消失了。

「我們小時候,六郎莊一帶水稻喝的都是玉泉水,後來是京密引水渠的水,再後來就是地下水了。」 本就是此地村民,現在在海澱公園專門做稻田景區服務人員的李大娘回憶道。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後,綠化帶徹底取代了稻田。

南水助力田園風光再現

頤和園西牆外,北長河與京密引水渠交匯。S形的北長河與兩邊的小路共同寫下了篆書的「水」字。千百年來,海澱地如其名,一直是北京城的水庫。張爺爺也向筆者證實,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仍能看到長河裡泉水汩汩上湧。河兩岸真可謂「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乾隆時期的京西水利工程規劃周密,體系合理,在歷史上曾發揮過巨大生態與經濟作用。」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唐曉峰教授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說。

「園外園」第一期工程將對北長河兩側進行景觀改造和植物調整。北長河以南的「農耕文化展示區」工程完成後,海澱「京西稻」的種植面積將達到1000餘畝,玉泉山下湖光山色與阡陌農田交相輝映,早春到晚秋,季季有景可賞。「御苑-水鄉-田園」兼備的「園外園」將成為北京居民親近自然、感受傳統農耕文化的休閒娛樂之地。

「今年南水北調中線全面開通為恢復京西稻田和溼地景觀提供了可能。」唐曉峰說。據悉,北京將利用南水北調回補超採水源地,遏制地下水位下降,而稻田灌溉用水也將採用南水北調尾水和雨季集水。

周邊遺蹟有望得到恢復

位於皇家園林區的「園外園」擁有諸多文物遺蹟,但近年來由於保護乏力,有些歷史文脈已難以尋覓。「『三山五園』這是一個整體,不該被割裂。」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認為應加強對園林周邊環境的保護。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總工程師李煒民也認為,皇家園林的價值不僅體現在造園藝術上,更體現在它與自然相融合的風貌。因此,以京西稻田為代表,對於「三山五園」原有環境和文化符號的恢復正當其時。

筆者在調查時發現,當地居民搬遷工作早已啟動,剩下的瓦房上也多畫了「拆」字。據悉,在土地整理工作結束後,「園外園」一期工程中的御道文化體驗帶會依託水陸兩條古御道,將沿途10多處歷史文化遺存串聯起來。屆時,仿古御道穿林而過,遊客們站在河邊石舫上,玉峰塔盡收眼底,「菜花黃裡渡紅舟」也會成為現實。(李瀏清 齊 琦 段晶晶)

相關焦點

  • 北京玉泉山下北塢公園:稻田景觀頗具規模 曾盛產「京西貢稻」
    金秋十月,玉泉山下北塢公園的秋色鋪陳在一片片金黃的稻田裡,景色別致,奪人眼目。北塢公園位於海澱區四季青鎮東北部,上千頃的稻田讓人們感受著一種歷史的氣息,領略沃野縱橫的原生態。公園東側的中塢稻田裡,遊人在田間地頭選景拍照,與金燦燦的稻穗親密接觸,體驗豐收喜悅。在公園西側的北塢,已經收割的稻田裡,市民下地拾穗,在一梱梱稻草之間穿行,尋找「顆粒歸倉」的感覺。北塢公園外晾曬著剛收割的「京西貢稻」,引得市民駐足探究。年過半百的王鳳英和81歲的母親在稻田裡撿拾稻穗,「收穫」不大卻興奮不已。
  • 在玉泉山腳下,頤和園近旁,有個畫中遊一樣的公園
    小早 北京早知道春天,不久,這裡的花兒會悄悄的開放,她是一個很別致的公園。 攝影/京城曉群歷史上玉泉山周圍傳統農作物是種植京西稻,素有「貢米」之稱。隨著北京城市的建設,數萬畝稻田消失了,僅存的一些零散稻田幾乎都成了旅遊景觀。北塢公園的定位既不同於郊野公園,也不同於城市公園。
  • 皇家園林稻田農舍互為襯託 8處山水田園託起「三山五園」
    兩山公園、北塢公園、中塢公園;稻田、船塢、蘆葦蕩……在玉泉山和頤和園周邊的廣闊空間裡,自2010年至今,陸續新建、改建8處綠地公園,在北塢村路東側形成山水田園景觀,西側形成果林景觀,像一頂皇冠,將皇冠上的頤和園、靜宜園等明珠襯託得更加奪目。
  • 劉洪民:讓黑土「綠」勝金 讓鴨鳴奏響「稻花香」
    除品種的自身原因之外,「稻花香」的盛名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五常獨特的氣候優勢和種植方式,因為沒有現成的引種經驗,劉洪民在自家2畝地的小園子裡做起了試驗,農藥化肥零投入,只施用豬牛雞糞肥和有機肥,起早貪晚地侍弄、觀察、記錄,再不斷總結經驗。第二年,他開始在自己所有的稻田中推廣,開始規模化有機種植。
  • 北京地名|玉泉山靜明園
    北京地名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三山五園「三山五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始建於清康熙時期,形成於乾隆時期。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文化遺產的統稱。
  • 十三五 我們一起走過:稻花香 蟹兒肥
    「橫行霸道」的稻田蟹。金秋時節,稻田美,蟹兒肥。9月20日,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潮岱村的百畝稻田裡,稻穗顆粒飽滿,三五成群的稻田蟹在田埂上「橫行霸道」。村民龐建華蹲在田邊觀察自家螃蟹的長勢。「看現在的情況,稻田蟹預計在中秋節前就能上市了,產量估計能上一萬斤。
  • 多圖|稻香飄飄,中山黃圃百畝稻田收割啦
    黃圃水道旁,烏珠山下,中山市黃圃鎮永平社區的百畝稻田開始收割啦!黃圃鎮永平社區百畝稻田原是村中的廢舊磚廠閒置地,2018年,在中山市和黃圃鎮的推動下,閒置土地變成集體稻田。黃圃鎮永平社區百畝稻田所在地原是村中的廢舊磚廠閒置地,2018年,在中山市和黃圃鎮的推動下,閒置土地成為村中的集體稻田。農戶整理禾稈。黃圃鎮永平社區百畝稻田開始收割。「現在環境好了很多,每天都可以看到白鷺。」農戶葉連勝見證了稻田給村裡帶來的變化。
  • 村民50畝稻田遭鳥啄食 播放《江南style》驅鳥
    然而海南省萬寧市萬城鎮村民50多畝稻田遭麻雀啄食,10多畝已經絕收,他們想盡各種辦法趕鳥,甚至在稻田安裝音響,最大聲播放《江南style》、《最炫民族風》等DJ音樂,但收效甚微。  村民們稱,自從8月初,水稻抽穗以來,他們必須每天守在稻田裡,身上準備好鞭炮、鑼鼓、竹竿等,看到成群的麻雀落在稻田裡,就往田裡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現在最希望農業技術專家能出個主意,治一治這些麻雀。」
  • 京西王佐鎮稻香飄 北京六城區內最大稻田今日開鐮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王巍 王穎)10月18日,時隔一百五十多天,在北京西南邊的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城六區內最大稻田迎來了開鐮節。新京報記者獲悉,今年王佐佃起村時隔40年再種水稻,水稻收成好於預期,預計明年佃起村的水稻種植面積將進一步增加。
  • 繁峙縣舉辦首屆「滹源稻花香」農民豐收藝術節
    繁峙縣首屆「滹源稻花香」農民豐收藝術節在這裡隆重舉行。旨在營造強農富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進而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農民群眾的榮譽感、幸福感和獲得感,從而匯聚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實施鄉村振興的巨大力量,持續推動繁峙農業農村大發展,帶動農民實現大豐收,奮力譜寫鄉村振興的繁峙新篇章!
  • 踏金黃麥浪,品稻花香米,稻鄉「田美小鎮」已成哈爾濱新的後花園
    最美鄉村公路安石路朗朗上口的路邊標語:稻花香裡奔小康,贊最美鄉村公路指示牌清晰最美鄉村公路安石路穿村落而過衛國鄉位於五常水稻核心區中心地帶,2萬畝水稻標準化示範園,最能展現五常稻鄉的獨特韻味。牤牛河從稻浪中蜿蜒而過,為這片綠色的海洋增添了靈動之美。
  • 北京玉泉山,一個比「海裡」更神秘的地方
    當你站在北京香山的半山腰往東瞭望,一定會看到一處六峰連綴、逶迤南北的神秘的小山丘,山丘的兩座寶塔(玉峰塔和妙高塔)更是香山地區標誌性建築,這裡就是有「燕京八景」之稱的——北京玉泉山。北京玉泉山是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山經過金、元、明、清四朝的建設,才有今天的規模。可以說這裡是四朝皇家園林。這裡不僅山青水秀,布局精緻,而且還有不少詩文雕刻、山洞石像。尤其是這裡的泉水好,流量大,號稱「天下第一泉」。
  • 萬寧50畝稻田遭鳥啄食欠收 播《江南style》驅鳥
    萬寧萬城50畝稻田遭鳥啄食欠收  稻田播《江南style》驅鳥  專家支招:麻雀怕老鷹,可播放老鷹的叫聲村民在稻田裡檢查音響 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洪旭 攝 然而海南省萬寧市萬城鎮村民50多畝稻田遭麻雀啄食,10多畝已經絕收,他們想盡各種辦法趕鳥,甚至在稻田安裝音響,最大聲播放《江南style》、《最炫民族風》等DJ音樂,但收效甚微。  村民們稱,自從8月初,水稻抽穗以來,他們必須每天守在稻田裡,身上準備好鞭炮、鑼鼓、竹竿等,看到成群的麻雀落在稻田裡,就往田裡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現在最希望農業技術專家能出個主意,治一治這些麻雀。」
  • 真正的五常大米——只有田永太培育的稻花香2號
    作為五常稻花香2號的培育者,田永太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稻花香2號,五常大米的牌子就沒了。」田永太在上個世紀發現並進一步培育這個稻種之後,最後能將這個品種大面積推廣種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唯有稻花香2號能代表五常大米田永太在19歲的時候,跟家人一起搬到了五常小山子鎮。當時還是小山子鄉,也是我的家鄉。村裡那個時候總共也就150戶人家,大約有土地300多公頃。田永太家庭貧困,初中還沒畢業就迫於生計下地幹活,跟父親一起幹農戶。
  • 北京城區最大稻田下月豐收 稻田蟹中秋節可嘗鮮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 王巍)「看這勁頭兒,一畝地產六七百斤不成問題吧?」「六七百能打住?今年稻田長勢不錯,我看得奔著八九百斤去。」9月中旬,北京豐臺區王佐鎮佃起村的稻穗低垂著頭,在灌漿期中奮力生長,在這個北京六城區內最大的稻田邊,附近的村民們正估算著收成。
  • 色彩衢州·肥美「稻田蟹」!稻漁生態養殖喜豐收啦
    稻穗隨著秋風搖曳,「沙沙」作響,一眼望去黃澄澄的一片,滿眼「稻花香裡說豐年」的好景象。吳家家庭農場採取「稻漁共生」立體種養模式,稻養蟹,蟹養稻,相互依存,優化稻田資源配置。走在田壟上,總能看到個頭喜人的河蟹「橫行」於稻田之間。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十五座,北京玉泉山玉峰塔
    該塔也稱「定光塔」,位於北京西北的玉泉山主峰上的香積寺內。「玉峰塔影」也是玉泉山上的園林「靜明園」的十六景之一,塔頂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玉峰塔建於清乾隆年間,由於在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鎮江的金山寺見到了高大巍峨的慈壽塔,遂命人將塔繪成圖,回到北京之後便在玉泉山主峰上建起了這座玉峰塔。由於在塔中供奉著定光佛,也稱燃燈佛的造像,因此也被稱為「定光塔」。玉峰塔是一座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塔高47.7米,全身淺杏黃色,上下共7層。
  • 玉泉山下 北塢公園
    長河浮金:長河又名玉河,西源玉泉山,東至西直門,是歷史上京城最重要的輸水線,也是最優美的風景廊道。本處河道為上遊,直接連接玉泉山與萬壽山,沿途是開闊的水田,春季有油菜花柤伴,秋季則是金稻夾岸。而一天中,尤以晨曦霧起與紅日落霞之際最為美妙。玉泉山下皇家稻田,中華以農立國,重農興穡。北塢印象景點,高湖塔影景區,觀看玉泉山塔的最佳點。
  • 田永太:只有稻花香2號能代表五常大米!
    「沒有稻花香2號,五常大米的牌子就沒了。」這是培育者田永太說得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話。作為五常稻花香2號的培育者,田永太能將這個品種培育並大面推廣,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只有稻花香2號能代表五常大米19歲的田永太,跟家人一同搬遷到了五常小山子鎮,當時還是小山子鄉,這裡也是我的假象。那個時候村子裡面就有150戶的人家,而且土地大約有300多公頃。田永太初中還沒畢業,就迫於生計下地幹活,跟著父親成為了一個本分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