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獲螃蟹。
龐建華和母親查看螃蟹長勢。
「橫行霸道」的稻田蟹。
金秋時節,稻田美,蟹兒肥。9月20日,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潮岱村的百畝稻田裡,稻穗顆粒飽滿,三五成群的稻田蟹在田埂上「橫行霸道」。村民龐建華蹲在田邊觀察自家螃蟹的長勢。
「看現在的情況,稻田蟹預計在中秋節前就能上市了,產量估計能上一萬斤。按照60元的價格,每畝最少收入5000塊。」聞著陣陣稻花香,潮岱村第一書記劉家樂和龐建華盤算著今年的收成,「看來這條路我們走對了。」
剛投放蟹苗時,李計勇小心地掐著蟹苗展示。
2019年,龐建華在村「兩委」的動員下,嘗試起「稻田蟹」種養殖項目。「去年螃蟹產量低,但是口碑很好,今年的回頭客特別多。」良好的市場反饋讓初次創業的龐建華受到了鼓舞,今年他將水稻田擴種到80畝,投放了4000斤蟹苗。
香噴噴的稻田蟹出鍋了。
膏肥黃足。
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鄉村振興戰略,號召發展新型農業種養殖模式。呼和浩特市各村村「兩委」開始轉變發展思路,鼓勵引導村民走上特色種養殖的致富路。稻田養蟹是就是其中之一,這種『以稻養蟹、以蟹養稻』的生態種養殖模式,實現了農經濟收益與生態環境改善雙豐收。
此時,距離潮岱村50多公裡的玉泉區寇家營村裡,村民們也正忙活著在稻田裡捕蟹。 2019年,村兩委多次到周邊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後,決定採取「黨組織+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模式,試行稻田螃蟹養殖項目。
今年春天,寇家營村村民正在栽種水稻。
「今年先嘗試種植水稻50畝,投放1400斤蟹苗,今年嘗試成效很好,明年我們要擴大種養殖面積,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寇家營村第一書記梁俊威對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安寅東 懷特烏勒斯 攝影報導)
【來源:內蒙古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