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這一年,有舉國同心抗擊疫情的眾志成城,有復工復產復市復業的堅定穩健,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熱火朝天,有推動經濟全面復甦的縱橫捭闔......處於兩個100年歷史交匯點的2020年,令人難忘,值得銘記,必將載入史冊。即日起,本報開設「2020,我們一起走過」專欄,回望恍如隔日的那些暖心、貼心、動心、開心的故事,汲取2020飽滿豐盈的養分,匯聚開啟偉大新徵程、奮進偉大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12月23日,天剛泛白,豐鎮市紅砂壩鎮三義永村的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長王建社就起床了,他惦記著給村裡貧困戶分類管理的事兒,一宿也沒睡踏實。
桌子上的2020年檯曆馬上就要全部「翻篇」了。王建社拿起檯曆,翻到開頭,這一年的經歷在腦海裡開始「回放」。
1月27日,大年初三,正在外地過年的王建社匆匆趕回三義永村,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這個小山村裡掀起波瀾。王建社迅速組織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宣傳防疫知識、檢查防控措施、籌集生活物資,王建社衝在前頭,和村民們並肩築起疫情防控線。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刻,王建社一個多月沒回過家。雖然惦記家人,但也放不下村裡人,他說,三義永村也是自己的家,村民們都是自己的親人,「抗疫」要和他們在一起。
疫情防控要抓好,脫貧工作也不能落下。2019年底,三義永村的210名貧困戶人口全部脫貧,但一些貧困戶還存在「返貧」隱患,尤其是家裡缺少有效勞動力的脫貧戶。採取什麼辦法鞏固脫貧成果?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王建社就琢磨起了這件事。
要想富,先修路。三義永村所轄的張家灣自然村進出都是土路,一到雨季,村民們出行非常困難。王建社積極與豐鎮市扶貧辦協調390多萬元,在村裡新建了4.7公裡硬化水泥路。大伙兒看著正在建設中的硬化路,個個喜上眉梢。
如何進一步增加脫貧戶的收入?王建社的辦法是,培養致富帶頭人,搞養殖託管。在王建社的協調下,村民劉利利搞起了養牛合作社,並將部分脫貧戶的牛放入合作社託管,穩定增加這一部分脫貧戶的收入。對其他脫貧戶,王建社也有招兒。除了養殖託管,他又如法炮製搞起了種植託管和農機具託管。總之,脫貧戶家裡有啥,都能通過「託管」穩定「變現」。今年,全村脫貧戶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06萬元,實現了脫貧人口「零返貧」。
看著脫貧戶生活的新變化,王建社很欣慰。三義永村下一步怎麼發展?王建社早就想好了,幸福路上帶著大家一起走,不但要繼續鞏固好脫貧成果,還要與鄉村振興緊密銜接,把三義永村建設成為美麗富饒的現代新農村。(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章奎)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