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李白:且樂生前一杯酒 何須身後千載名

2020-12-23 有客祁祁

一、引子——九日龍山飲

安徽當塗縣東南十二裡,有一座龍山,山勢不高,蜿蜒似龍,蟠溪而臥,故得此名。古時,山上林木參天,廟宇遍布,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

公元762年的重陽節,病中的李白登臨龍山,與好友賞菊宴飲,寫下《九日龍山飲》。

這一首五言絕句,妙在精煉、傳神。山中明黃一片,菊花盛開,微笑著迎接我這被放逐的臣子。詩人酒意朦朧,任秋風吹落帽子。月光皎潔,好像在挽留遊客。作者欣然從命,醉舞逍遙。

全詩動感翩然,傳遞一份絕塵脫俗的神韻。李白雖以「逐臣」自比,卻不失豪放、浪漫。菊、酒、月入詩,釀出千年的芬芳、飄逸。

二、詩仙酒仙

李白自稱「酒仙」,以豪飲而聞名天下。《襄陽歌》裡的「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便是生動寫照。許多著名詩文都是他在半醉半醒間一揮而就,令人稱奇。

李白傳世詩詞千餘篇,170多首與酒有關。酒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豪邁、灑脫、及時行樂、感時傷逝、縱情山水間的愜意,以及叩問永恆的深沉。例如:「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郎》)「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餞校書叔雲》)「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擬古十二首之五》)「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皮日休在《七愛詩·李翰林》中贊曰:「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唐末文人鄭谷賦詩讚嘆:「何事文星與酒星,一時鐘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間伴月明。」(《讀李白集》)

《天寶遺事醉聖》有載:「李白嗜酒,不拘小節,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嘗錯誤,而與不醉之人相對議事,皆不出太白所見,時人號為醉聖。」

李白為何如此愛酒?唐代進士範傳正在《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並序》中提供了獨到的見解:「脫屣軒冕,釋羈韁鏁,因肆情性,大放於宇宙間。飲酒非嗜其酣樂,取其昏以自豪;作詩非事於文律,取其吟以自適。」

在《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中,李白以「酒肆藏名三十春」的「藏」字揭示了秘密:酒中隱真容,醉語傳真言。

三、「但得醉中趣」

灑脫無羈、笑對功名是李白酒詩的一大主題。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方得自由超脫之妙。有詩為證:「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三首》其三)「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笑歌行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月下獨酌四首之二》)飲酒能讓你通曉人生的大道,進而與自然合而為一。紙上雖寫「勿傳」,實際上,李白已經點明了玄機。

李白的許多飲酒詩也是山水詩,無論獨酌自遣或與友人傾談,那份與天地相接的清幽、豁達,散放出飄渺仙氣。五言古詩《友人會宿》約作於李白隱居廬山時,「天地即衾枕」——天作被子地作枕,這一句把詩人的狂放和歸於自然的率真描繪得淋漓盡致。

《對酒·其二》是一首明快的勸酒歌,美酒和美景反襯詩人的落寞。一聲「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的慨嘆,似悲卻不悲,化在春風桃李中,傳遞出徹悟人生的瀟灑,令讀者也想舉杯痛飲,一醉解心憂。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意境清新,語言質樸。賓主二人置酒歡言,陶然忘機,共得醉中趣。

當「酒」與「花」在詩中相會,少年俠士的豪爽、隱士的倜儻躍然而出。例如:「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待酒不至》)「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白鼻》)「落花踏遍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酒肆留別》)

四、把酒問月

詩仙筆下的月和酒,值得細細品讀。月亮是李白酒詩的另一個焦點——把酒問月,天上人間。月與酒交融,為詩境增添一份溫潤和神秘。淡淡銀光,撩起遐思、感傷與孤寂。「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江夏送張丞》)「對此石上月,長歌醉芳菲。」(《春日獨酌》其一)「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月下獨酌》其四)

日本漢學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詩醇》裡點評此詩道:奇想自天外來。圓活自在。確實,詩的題目即不同凡響:賈淳自己不問,卻要「我」去問月亮,李白於是停杯問之。

明月從何時起高掛天上?嫦娥形影孤單,她與誰為鄰?今天的人未曾見過古時之月,而現時的月亮卻照過古人。古今之人都像流水一般飄逝,都曾共望同一輪明月。只希望飲酒放歌時,月光能與我長久相伴。

這首詩不見平素的豪氣,以悠遠淡雅取勝。作者讚美月亮的皎潔、靈動,表達瞭望月之人對天界的好奇和探尋。詩末六句是點睛之高潮,對比今古人月,聯想自然而巧妙,將人生的暫短延伸至與月光相連的循環往復的永恆境界,韻味蒼茫。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寫下了四首《月下獨酌》。這一組詩各有側重,敘事、論理、言情皆有,突出「孤」與「愁」,並且扣住「醉中趣」。其中第一首流傳最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畫面早已深入人心。

清代章燮評說:「天上之月、杯中之影、獨酌之人,映成三人也。從寂靜中,做得如許鬧熱,真仙筆也。」

《月下獨酌》其三也很有特色。作者開篇以大手筆描繪爛漫春景:「三月鹹陽城,千花晝如錦。」然後筆鋒一轉,引出酒事:「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接下去,作者概論宿命:「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意思是說,人的壽命長短與富貴貧賤,皆由造化。最後四句道出身醉心亦醉的樂趣:「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當時李白人在長安,未酬「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之壯志,又遭小人嫉恨,孤寂難消。然而,儘管「窮愁千萬端」,他卻能借著月光與酒杯排遣寂寥和苦悶,失意中保持曠達和樂觀。另一方面,「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既說明煩憂之深,又體現了道家出塵離世的風採。

五、「與爾同銷萬古愁」

若論古代詠酒詩,李白的《將進酒》篤定獨佔鰲頭。此詩沿用樂府古題,筆力雄健,情感飽滿,撼人心魄,為歷代學人稱頌。清人徐增《而庵說唐詩》有評:「太白此歌,……最為豪放,才氣千古無雙。」

開篇先聲奪人,兩個「君不見」組句寫出時光奔流、人生苦短的現實,宣洩滔滔悲嘆。之後作者拋出曠世名句,盡抒胸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接下去,「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三字短語加快節奏,勾畫暢飲的狂放,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過後,作者再發感慨,功名富貴不值留戀,願以良馬皮衣換酒,惟求長醉不醒,消去深愁。

《將進酒》是一首憂憤激越之歌,作者居高臨下,自解、勸人,系因謫仙與生俱來的高亢之姿所致。全篇揮灑自如,不顯雕琢而令人叫絕。句式以七言為主,又間以三、五、十言句,徐疾起落與情感的起伏相呼應,其間再以大量誇飾點綴,營造出強大的衝擊力,實乃酒文化與古典詩歌交集中的一枚珍品。

杯酒人生。對李白來說,酒醇而人愈醒,借醉說醒言,醉裡看透千秋迷霧。後人為李白的詩中酒、酒中詩所陶醉,卻鮮少有人悟透真機。真正長醉而不醒的,反倒是迷在紅塵的凡夫俗子。

相關焦點

  • 李白的酒李白的詩
    而詠酒詩篇更是表現出他豪放張揚的個性,《將進酒》即其中的代表作。長安放還,在「抱用世之材而不遇合」,治國齊天下懷抱落空之後,他感到人生快事莫如置酒會友,於是藉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暢酣的發抒—「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           」。「五花馬,千金裘,        ,與爾同銷萬古愁。」
  • 遊戲誤導了多少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並非李白所寫而是另有他人
    最近小編在逛貼吧時發現有網友以為「今朝有酒今朝醉」是李白寫的,李白的確是一位愛飲酒的詩人,並且也留下了很多首和酒有關的詩,比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等,不熟悉詩文的朋友在看見這些與酒相關的詩篇也難免會以為是李白所作,但在和那位網友交流了一陣之後
  • 這人比李白還狂,留下一個成語,李白、辛棄疾、曹寅對其羨慕不已
    有人勸他為身後的名聲考慮一下,收斂些,可他卻回答:「要那身後浮名有什麼用,還不如我這當下的一杯酒呢。」張季鷹以他的「縱任不拘」被時人稱道,並把他與「竹林七賢」之一的大文學家阮籍並列;阮籍是北方人,曾任步兵校尉,別稱「阮步兵」,這生在吳郡的張翰就被稱為「江東步兵」了。這張季鷹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蓴鱸之思」,這個成語也是一個著名的典故。
  • 李白留下的這些豪邁的詩句,後世無人能及,堪稱千古絕句!
    李白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了,他一生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被後人尊稱為「詩仙」。風格豪放豪放灑脫又富有哲理,讀他的詩,總是能感受到一股磅礴的氣勢。那麼,你對李白了解多少呢?下面這些句子,你又知道多少呢?
  • 李白最豪邁的六句詩詞,讀來讓人頓生豪氣!
    這句詩寫在李白被放逐長安之後,充分體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一句出自《行路難》,意思是我始終相信不管前路多麼艱難,仍然會有一天可以乘長風破萬裡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 「詩仙」李白十大經典名句,至情至性,大氣磅礴!
    李白(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當塗,享年61歲。一、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 關鍵字是「酒」的飛花令——帶有酒字的詩句或關於酒的詩句有哪些
    、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些著名的詩句仿佛都與酒有關,那麼有多少與酒有關的詩詞名句呢?今天就來總結一下。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唐】——李白《月下獨酌》2、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 李白最「狂」的9句詩,只想跪下唱《徵服》
    ——李白《上李邕》李白年青時,在渝州謁見李邕,史稱李邕「頗自矜」,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李白以大鵬自比,這隻大鵬借著大風,翅膀一揮,就飛到了九萬裡之高。
  • 李白最「狂」的10句詩-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6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生時有一杯酒就應盡情歡樂,何須在意身後千年的虛名?放下名利不煩惱,心生歡喜不覺老!三國時曹操吟出「把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只有杜康」的名言;魏晉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到:「與生俱來劉伶,以酒之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醒。」大家談阮籍必不可或缺酒,《晉書》記述他一口氣「飲酒二鬥」,且「醉六十日」不醒。王績在《醉後》詩裡寫到:「阮籍醒時少,陶潛醉日多。
  • 醬文典:詩情酒意誰與共 李玥詩酒人生路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唐詩宋詞總是蘊藏著酒的醇香,酒的灑脫酒的張揚,還有酒的悲傷。因為有酒,李白成了詩仙;因為有酒,杜甫成了詩聖;因為有酒,李清照成了才女聖賢;因為有酒,李玥成了酒中巾幗。
  • 其實李白《行路難》一共3首,後2首意志消沉,沒有錄入語文課本
    文/瀟湘客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可能都學過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行路難》,《行路難》一詩慷慨激昂,極有氣魄,表達了詩人在面對艱難險阻時樂觀的奮鬥精神,尤其是末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更是成為了很多學子的座右銘。
  • 【詩詞鑑賞】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自洛之越 孟浩然〔唐代〕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遑遑三十載」,詩人此時四十一歲,自發蒙讀書到舉成數為三十載。「書劍兩無成」,詩中用以自況,說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讀書,結果一事無成,實是憤激之語。「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一個「厭」字,形象地表現出詩人旅居長安洛陽的厭煩心緒。詩人在長安是求仕,從他在洛陽與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繼續謀求出仕。
  • 【將進酒】詩仙李白的詩與酒
    李白的一生,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酒是他創造的靈感,賦予他詩中的仙氣,酒也是他的靈魂慰藉,在失意時一銷千愁。「酒仙」是眾人給他的稱謂,他的飲酒詩篇便將其個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進酒》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作。
  • 古詩詞裡的李白,縱有千秋萬歲名,畢竟寂寞身後事
    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飲中八仙歌》(唐)杜甫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是杜甫描寫當時活躍在唐朝文學藝術界的八位「酒仙」的詩歌,其中有「四明狂客」賀知章、草書達人張旭,當然詩仙李白不可或缺。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是中國詩壇泰山北鬥級別的雙子星座,他倆一共有過3三次相會。
  • 文人與酒:惟有飲者留其名
    焦遂只要五杯酒下肚,便會精神振奮,高談雄辯,妙語連連,震動座中酒客。「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重點人物,自然還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文人酒語三千載
    這其中,與酒有關的錦繡文章,成為不可或缺的瑰寶。所謂酒中有詩,詩中有酒,言有盡而意無窮。「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詩仙李白這首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的絕響,從「蕭史弄玉」的傳說演繹入手,闡發出興盡悲來的家國情懷。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
  • 我們的詩仙李白又被稱為酒仙,那麼他到底有多能喝酒呢?
    好像只有酒才能讓這些劍客和詩人一吐胸間豪氣,但是歷史上唯有一人將這詩、酒、劍、合為了一體,沒錯,他就是李白。被稱為詩仙的李白,也被稱為了酒仙和劍仙。那麼李白喝了多少酒呢?我們先看李白為酒寫過多少詩篇,到目前為止,據統計李白的一千多首詩中,跟酒有關的詩篇就佔了四分之一。這就可見李白有多能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