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2-6-屬靈的恩賜-6-權能性恩賜

2021-01-08 任教師分享恩典

林前-12-6-屬靈的恩賜-6-權能性恩賜

(JP文字組—beloved整理)

分享的題目: 屬靈的恩賜-6-權能性恩賜

一起來禱告:

天父,感謝讚美你!你預備這麼美好的時間,讓我們一起分享關於屬靈的恩賜,你讓我們明白這恩賜的奧秘,知道如何領取這些恩賜,並且使用在生活當中。你帶領這段時間,聖靈更新每一個弟兄姊妹,尋求的,必然會尋見,你會讓我們遇見,並且在聖靈當中領受這個福分。把以下的時間交給聖靈,親自來帶領我們!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7、9、10節:

12:7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

12:9-10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 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阿們!

分享屬靈恩賜的第三大類: 權能性恩賜

要分享三個方面: 信心、醫病的恩賜和行異能

前面兩個,給大家分享過了,是追求就很容易得著的。最後一個比較特殊,因為在特殊性的恩賜當中,權能性恩賜是很多人朝思暮想,又覺得特別稀奇的一件事情,這跟普遍性恩賜有很大的區別。

第九節說的是,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

弟兄姊妹,信耶穌的時候,那個,也是信心。有些人為一件事情禱告,倚靠神,那也是信心,今天所講的權能性恩賜,所指的信心跟這個是不太相同的。

來看一看第一個: 信心的恩賜。

人得著聖靈所賜的信心,行出超自然的事情,也就是人被聖靈使用,擁有神那樣無所不能的信心,並且能夠彰顯出來。神賜下這類信心,是為某一個特定的環境,或者需要,並非在每件事上都使用這個恩賜。

我相信,很多人對最後一類權能性的恩賜有很多的誤解,其中也包括信心。因為很多人沒有區分這些。當我們告訴他說,我們今天禱告了,要對神有信心。很多人理解這信心就是,禱告了,立刻得有果效出來,這才算是有信心,其實這是特殊性的信心,也就是信心的恩賜。確實有一些人擁有信心的恩賜,這個是首先要明白的一點。

先看一下這裡的信心定義是什麼。其實我願意在這個信心前面,加上一個詞叫做超自然的信心。今天所分享的三個都是超自然的。我為信心的恩賜下一個定義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神為了一個特定的目的,在你身上彰顯出超乎自然的屬神的信心。

不過這種超自然的信心,與那種單純的相信神,那個是沒有關係的。比如說聖經裡面提到的,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也指的是信心,但是跟今天所講的信心是兩回事。給大家簡單來區分一下。我分三種不同的信心。

第一種: 得救的信心。

這個指的是,相信主耶穌是你的救主。這就是相信耶穌、接受耶穌的那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信心,這個信心,不需要你有特殊性的恩賜才能擁有,只要你願意接受,就擁有了這種信。

在約翰福音二十章29節說: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這裡神對多馬所說的話語,就是指普通的得救時的信心,你看見了我才信。而有些人沒有看見我,他聽到我所說的話,就信了,那樣的人是有福了。這個也可以指的是普遍性的信心。

還有一段經文,羅馬書十章9-11節:

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 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 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經上說:「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這裡提到了一個詞就是信心。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是我們都能看見的部分,承認耶穌是你的主,是你的救主。心裡信神,這指的是信心,就是相信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你的罪死了,祂流血犧牲,已經將你所有的罪都洗淨了。

並且還相信祂從死裡復活,你就得救了,這種信心,不需要你彰顯特別大的恩賜,特別大的能力,才能夠顯現出來,這樣的信心,很多時候就是外表看不到任何的改變,但你心裡邊已經接受耶穌了。

第十節說的是,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

這個信心,你接受了耶穌,你就擁有了,就是得救的人。聖經上說,凡信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指的是只要接受耶穌為你的救主,就得救了。不可能你今天得救了,明天神把你從天堂裡邊拉下來,扔到地獄裡邊去,不會的。

所以這裡的信心,指的是普遍性的恩賜。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信耶穌,很簡單,也許外表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在屬靈裡邊,你的生命已經改變了。

第二種: 使用神話語的信心。

得救之後,我們就開始認識這位主,聖靈會慢慢的去在生活當中,或者在教會當中,讓我們不斷的去認識神的話語,也就是聖經。但是聖經如果沒有聖靈幫助我們,可能就是一些知識,或者古時候的一些經典罷了。

但是如果聖靈讓你看到這句話語,在你遇到危難的時候,你會使用這段話語,這就是你使用神話語的信心。隨著你不斷的使用神的話語,信心越來越堅固,最後確定這個神是真神,並且還相信神的應許必定能夠應驗。這是你使用神話語的信心,跟第一種又不太一樣,進深了一步,這是在生活當中使用的部分。

讀兩段經文,羅馬書十四章19-23節: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不可因食物毀壞 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什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 你有信心,就當在 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根據這段經文的前後文,可以知道指的並不是得救的信心,而是在生活當中如何去得勝的信心,我們要跟別人追求和睦,要跟別人建立德行,不讓別人跌倒。所以吃什麼,喝什麼,或者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有信心,覺得可以吃肉,可以喝酒啊。

可有些人不行,所以你為了那個人,不做這個事情,這是你的信心。還有些人呢,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情上,覺得我吃這個沒事啊,可以吃啊。你能做到這個事情上有信心,不自責,不定罪自己,你就有福了。這僅僅是指吃喝方面,不要用到別的地方去了。

如果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不是出於信心,這意思是什麼呢?他在這方面比較軟弱,那麼在軟弱的人面前,你就不要吃。如果你有懷疑,就不要做這個事情,比如說有些人信了耶穌了,認為吃某樣食物,那是對主的不尊敬,有這個懷疑,不吃就好了。因為你的信心是在這個地方,不管吃也好,不吃也好,都是為了榮耀神,這就夠了,這就是使用神話語的信心。

再看一段經文,提摩太後書一章11-14節:

我為這福音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師傅。 為這緣故,我也受這些苦難。然而我不以為恥;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或譯:他所交託我的),直到那日。 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 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地守著。

這是提摩太從保羅那裡領受的信息,保羅給他做見證,說我是為福音的緣故做傳道、做使徒、做師傅的,雖然我受些苦難,但我不覺得這個是羞恥的事情,因為我知道所信的是誰。你們今天不要去評論保羅,為什麼受這麼些苦,他到底值不值?這不應該我們去評論他。

同樣的,也不要去評論某一個傳道人,他或者貧窮或者富足,那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因為這個人的行為,或者跟世人不一樣,就去評論他的對與錯,其實這些不太重要,就像保羅所選擇的道路一樣,如果他選擇走安逸的道路、富足的道路,也沒有人可以說什麼,但是他為了主的緣故,受了很多的苦難。可能很多人就不理解了,神為什麼不救他?神為什麼不幫助他?其實很多時候,這是他在主面前的信心。也有些事情是他願意為主去擺上,做見證的。

所以在最後的時候,保羅勸勉提摩太,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在耶穌基督裡邊有信心,有愛心,要常常守著。保羅並沒有讓提摩太去效法他,像他一樣受苦,只是說,我教給你的真理,你要在耶穌基督的信心和愛心裡邊要守著,要靠著聖靈牢牢的守著。這是指使用神話語的信心,大家要明白了。前兩種可以理解為普遍性的信心。

第三種是今天所提到的信心的恩賜。

這種可以稱之為超自然的信心。當這種信心臨到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覺得說,這不是我的能力,這是神做的。而神的這種信心,隨時都可能臨到任何一個人身上。祂不在乎你生命是否大小,而只在乎你是否願意被神使用。當你願意被神使用,神把這種信心給你,你立刻就有。比如說,他給一個小孩子,這個小孩子就可以發出預言。

在過去的歷史上,因為當時的羅馬對信徒的逼迫非常的大,當時的彼得在羅馬的城裡邊活不下去了。很多人說,你是非常重要的核心人物,不能死在羅馬,我們把你送出城吧。當時跟彼得一塊出去的還有個小孩子,他們剛出了羅馬城,這個小孩子說話了:人子,你往哪裡去?我和我的百姓都在城裡邊。

當時彼得一聽小孩子說出這樣的話語,立刻知道,這不是這個小孩子說的,那是聖靈藉著他說的。那一刻,他轉過頭,毅然的進入了羅馬城,最後為主耶穌的緣故倒釘十字架。

這個事情我們可以稱之為超自然的信心。你看那個小孩子,那不是他能想出來的,只是神在那一個時刻使用他,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們每一個人只要願意,聖靈都可以使用你。這種恩賜不是操練出來的,而是你願意成為一個器皿,被聖靈使用,聖靈就會給你。

這種超自然的信心不是長久的,是短暫性的。不要說,每一件事情都是這個樣子,不可能。所以如果遇到周圍的人,曾經給你發了一個預言特別的準。或者某一個人給你禱告當時就好了,千萬不要陷入一個誤區,認為以後每次他的禱告都會如此。超自然的信心,或者超自然的醫治只適用於那件事情上。聖靈使用他,他說出來了;聖靈使用他,他做到了,大家明白了嗎?

有人可能會想,這種超自然的信心,是不是可以操練出來?可以被某一個有恩膏的人傳遞呢?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恩賜是聖靈賜下來的。為什麼一開始就給大家讀: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三次我都給大家讀這節經文,是要告訴大家這些恩賜不是你努力換取來的,是聖靈賜給你的。既然是賜,那就是只要你願意,聖靈會在合適的時候把這個給你,你就得著了,阿們!

看一段經文,馬太福音十七章26-27節:

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但恐怕觸犯(觸犯:原文是絆倒)他們,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它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

有人就問耶穌,你說我們到底要不要納稅啊,你是神的兒子,怎麼可以讓世人去納稅呢?這個不合情理呀。這時耶穌就問彼得說,我問你啊,你說收稅是向自己人呢?還是向外人呢?彼得說,那肯定是向外人了,哪有向自己兒子收稅的?所以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祂指的是屬靈裡面的。

但是從世人的角度來說,又理解不了這個話語。所以此時此刻,耶穌啟動了權能性恩賜當中的信心的恩賜。就對彼得說,這樣吧,你去海邊釣魚,把你先釣到的那條魚的嘴張開了,就必得一塊錢,就可以做你我的稅銀了。這樣的話,也不用別人在我們面前說三道四了,這個是超自然的信心。

這個超自然的信心臨到你身上的時候,無論祈求什麼,必定會立刻應驗,或者準時應驗。這點大家一定要記好了。再重複一遍,信心的恩賜臨到你,無論求的是什麼,必定會立刻應驗,或者準時應驗。就像現在耶穌啟動了權能性恩賜當中的信心。你去釣魚,必得一塊錢。彼得無法用理性,去解釋現在的這個信心的恩賜,因為不符合邏輯,不符合理性,更不符合自然規律。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運用這個信心的恩賜,就把這句話當做普遍性的真理去做,沒事就去釣魚,然後看看裡面能不能出來一塊錢?這個是信心恩賜的運用,是當時聖靈告訴了耶穌,或者說聖靈今天告訴了某個人,就把這個話說出來,說你這樣做,就必定會如此成就,這就信心的恩賜被激發出來。

再讀一段經文,馬太福音十四章25-29節:

夜裡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裡去。 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 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 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

其實這個簡單來講,這也屬於權能性恩賜當中信心的恩賜,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要彰顯神的大能。所以不要去求說,主啊,那我也要這麼去試一下。不管用的。舊約聖經當中,曾經也有過類似於權能性恩賜的彰顯。

比如說但以理,我們知道他是一個有信心的人,但是但以理能敢於進獅子坑,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去做這個事情,他是在神面前已經禱告了,神已經跟他有交流了。他知道說,我不會死的。神肯定會封住這個獅子的口。但是今天你不要說,那我從樓上跳下去試試看,神肯定也會託著我的,不要隨隨便便亂用權能性的恩賜。但以理的信心確實是神告訴他的,

有很多時候當你缺乏信心的時候,神的這種權能性恩賜便會臨到你身上。比如神對你說了一句話語,給你一個安慰,神藉著某一個人跟你說一句話語,你立刻得著安慰了,其實你記得,所有的這些恩賜是為了你得益處。

要正確的去使用信心的恩賜,阿們! 這個恩賜並不能運用在每一件事情上。因為很多生活當中所需要的,並不是這種權能性恩賜,而是普遍性恩賜。聖靈在那一件事情上告訴了你,你立刻說出來,就彰顯神的榮耀。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免得進入了誤區。

很多人就是因為把普遍性信心,和特殊性信心沒有分辨開來,就說:你給我禱告一下,看神今天跟你說什麼話沒有?或者說這個人,曾經為某一個人禱告,立刻得醫治了,就找這個人禱告說,你給我禱告,讓我立刻得醫治。

他禱告了,神沒有跟他說話,就不能隨便亂說話,所以不要亂用了信心的恩賜。即便這個人過去有很多次,被聖靈啟用了信心的恩賜,也不代表在他以後的每一件事情上,都是用信心的恩賜在生活,這是兩回事。

在舊約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偉大的先知,叫以利亞。一生當中行了許多的神跡,很多確實就是權能性恩賜,但是也不代表每一件事情他都是立刻彰顯的,要不然他也不會軟弱到在羅騰樹下求死了。

藉著列王記上十七章,以利亞的這段故事來告訴大家,權能性恩賜的信心是怎麼樣表現出來的。以利亞憑著信心,領受了神很多的神跡奇事,他在羅騰樹下已經沒有信心了,一心想死,就覺得說,這個世界上他太孤單了,神的先知們都被殺完了,就剩他自己了。這個時候他也不想走了。

一個人軟弱到這個地步,他還有信心嗎?沒有信心。可是這個時候,神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了信心的恩賜,神派烏鴉每天給他叼餅和肉,可能就是肉夾饃,或者漢堡包,聖經上說,烏鴉每天早晚都給他叼餅和肉。無論如何,這件事你們讀就知道,那是需要超自然的信心。

如果你不相信這是段超自然的信心,可以去試一下,在你家的附近找一道河流,找一棵樹,也學學以利亞,看看會不會有烏鴉過來給你叼餅和肉。甭管你信心多大,如何宣告,你看這事能不能成就,因為這個是我們所講的,權能性恩賜當中的信心的恩賜。所以不要亂用了。

你把這兩個分清楚了,就簡單了,一個是普遍性的信心,一個是特殊性的信心。今天所講的是特殊性恩賜,不是每一件事情上如此求,神都會給你這樣成就,而是你在求的時候,神告訴你了,這個事情就會如此成就,你領受並且說出來,但是切記,不要亂用信心的恩賜。

比如有一些人說了,只要有信心,凡事都可行。只要有信心,做什麼都可以,結果不上班了,天天對著銀行卡去抹油:「錢,進來。」我們不要去模仿這些。信心恩賜的運行原則也不會脫離聖經,更不會使人懶惰、混亂。所有的恩賜都是給我們帶來益處的,這是第一個,信心的恩賜。希望大家能夠區分出來。

第二種:醫病的恩賜。

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醫病的恩賜也不是操練來的,也是賜下來的。所以現在有一些人去搞先知性培訓、恩賜性培訓,其實只不過是告訴你這其中的原則。要得著這些,絕對不是跟他們去學,讓他們給你傳遞,而是你向聖靈禱告,聖靈賜給你的。

換句話來講,你只要系統的、順序的聽完這些系列的講道,就明白了。你去禱告,神就會賜給你,就這麼簡單。每一天領受一點,認識一點,知道這些原則了,向聖靈禱告,這些都是聖靈賜給你的。

先來看一下定義,什麼是醫病的恩賜?很簡單,你給別人按手,立刻彰顯醫治的大能,這叫醫病的恩賜。關於這個醫病的恩賜,大家可能眾說紛紜。有很多人就認為,這個恩賜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吧,有兩種觀點,給大家都分享一下。

從教會歷史上第一世紀以後,所有的信徒,還有聖經學者,對於醫治都存在兩種看法。第一種認為,醫治是屬於使徒時代的權柄,使徒時代過去之後,就再也沒有醫病的恩賜了。他們的理論認為,醫治是幫助人傳福音的,病得醫治就會相信耶穌,而信耶穌,才是醫治的終極目標。如今聖經已經寫成,聖靈可以透過聖經來啟示自己,主也已經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人可以因信耶穌就可以稱義了,所以病是否能得醫治,已經不重要了。

另外一種看法,就認為醫病的恩賜,是聖靈賜給我們所有信的人,為了使我們得益處,所以這個恩賜至今為止依然存在。雖然時代不同,但是神的工作從未停止,神仍然會使用某一些人,在他們身上彰顯出這些醫病的恩賜。教會歷史當中,仍然有許多病得醫治的經歷和見證。

我個人更認同第二種,不知道你們認同哪一種呢?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認同第二種的話,我有必要繼續給大家分享,醫治與神跡的區別。

我們為什麼這次不用醫治的恩賜,而是用醫病的恩賜呢?這個其實是有區別的,醫治與神跡有所不同,醫治,是除去患病的地方,而神跡,是有創造力的。換句話來講,神跡是由無到有,或者說及時見效。就是你按手在這個人身上,這個人立馬彰顯出來了不一樣的特點,你能親眼看到。

比如說,有一個人一隻眼睛沒有,這時,具有醫病恩賜的人,手放在他的眼睛上,說,奉主耶穌的名,命令這個眼球現在立刻長出來!當他如此去宣告說完這個話之後,眼球已經長出來了,這叫神跡。

而醫治,就是提到的普遍性恩賜,醫治是可以立刻見效,也可以逐漸的彰顯出來。很多時候多數人擁有的是醫治的權柄,但卻不是醫病的恩賜,這一點一定要分清楚了。

如果你為某一個人禱告,不是神此刻強烈感動你,並且給你有話說,這就是醫治的恩賜。如果說,神特別的強烈感動你為某一個人禱告,並且說,你按手在他的某一個部位,奉主耶穌的名去說某一些話語,你如此做了,這叫醫病的恩賜。

希望大家一定要把概念給分清楚了,這樣就知道如何去使用這些話語。其實很簡單,很多時候是把後面那一種混到前面那種,所以自己好像沒有信心一樣。其實不是這樣的,你只不過是在使用醫治的權柄,而不是醫病的恩賜。

有些人當時給他禱告了,並沒有見果效,但是不代表這個人沒有能力,他擁有的只是醫治的權柄在使用,不要放棄,繼續禱告,就會看見結果了。

但是很多人是因為當時沒有彰顯,就放棄了,去找那個立時能夠彰顯的人,其實沒必要這麼做,要相信醫治你的是耶穌,不管是兩種的哪一種,都是為了你得益處。

其實有些人不需要醫治,而是需要醫病的恩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神跡。比如說有些人胃壞掉了,已經被切除了,這個時候不要啟動醫治的權柄,而是要使用醫病的恩賜,那就是要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讓神跡降臨,重新給他一個新的胃。他不是需要醫治,需要的是神跡,所以這兩者大家分清楚就好辦了。我們必須回到神的話語當中來,跟今天所講的是有關係的。醫病的恩賜可以理解為神跡,這是神的權能。

可能你要問,到底怎麼才能知道這個是醫治還是神跡呢?其實很簡單,你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神有沒有立時對你講話?你記得,這些都是權能性恩賜,那是指神立刻給你當時的話語。

神的話稱為Logos。神當時給你的話稱為Rhema。如果曾經學過神學,或者對這個了解一點,就應該知道。而我們現在所說的Rhema,就是當時神有沒有給你話語?如果有,你就照著神的話語去做就行了,這叫超自然的醫治,跟普遍性的醫治禱告是兩回事情。

超自然的醫治,那就肯定不是自然的辦法,所用的方式可能是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比如說,耶穌吐唾沫醫好那個瞎子的眼睛,這個是非自然的方式,換句話來說,這種神跡,超自然的醫治,並不涉及醫生或者藥物。

如果說,我們沒有這個想法,身邊也沒有這樣擁有醫病恩賜的人,那怎麼辦呢?你可以去醫院裡面找醫生,或者吃藥,然後你禱告,可以為你的醫病做醫治的禱告,這是可以的,兩者都可以。只不過很多人把前者,就誤認為是後面的醫病的恩賜,大家區分清楚這個就好辦了。

因為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文明不發達,或者說根本沒有時間去就醫,比如說在一個沙漠裡邊行走,一條毒蛇把你咬傷了,怎麼辦?總不能說了,不行啊,主啊,我得扛著回去。可能你不到一分鐘你就死掉了。聖靈可能立時就會啟動醫病的恩賜給你,那個時候最好是要相信神立時能醫治你,否則可能你很快就會回到耶穌那去了。

不是說對醫生,或者藥物不尊重,我們非常認可醫生或者藥物,這點大家一定不要走極端了。我們多謝神賜給我們藥物,也賜給醫生來幫助我們。如果沒有醫生或者藥物,可能大多數的基督徒都已經不活在世上了,都去見耶穌了。這些事情的存在是普遍性的醫治,你理解了就好。

但很多人就明明是在普遍性的醫治當中,就非得要去使用這個超自然的醫治,其實完全沒必要非得去糾結那個。我說了,超自然的醫治是神啟動,神是主動方,而不是你是主動方。你可以禱告,如果當時神沒有啟動這個,你可以使用這普遍性的醫治。給大家舉個例子,這樣好說一些,主耶穌曾經給我們大使命。

馬可福音十六章17-18節:

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 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其實這是大使命,這裡說的是,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這是在事工的現場,在事工的現場講道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發病了。不能說:把他抬出去,別影響我講道。這個時候你可以向神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命令這個人站起來。要去使用這個醫病的恩賜。或者你們當中有某一個人得著這個神的話語了,立刻上去按手禱告。這是可以的,大家明白了嗎?

不一定非得是臺上的那個人。也許是聽道人當中某一個人被神使用了,這個事情都可以成就。在得著恩賜的這件事情上,不要去羨慕別人生命大小,他是講道的,是唱歌的,甚至他可能是清理衛生的,都可能被神使用。關鍵是我們這個器皿願不願意被神使用。

雅各書五章14-15節: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 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很明顯,這個就是傳講醫病的禱告,為病人按手禱告,但是切記,這裡所用的並不是神跡,而是說什麼呢?你按照普遍性的醫治去禱告,或者按照醫病性的恩賜去禱告,要看神給你什麼帶領,但是切記不可走極端,不要說,我今天已經為你禱告了,神已經成就了,所以以後不要吃這個藥了。切記,這是禁忌,不要隨便用。這樣會誤導人的。如果他已經好了,自然就不吃藥了。在他還沒有這個信心之前,不要給他說這樣的話語。

為什麼醫病性的恩賜是放在信心的後面?因為每一個人信心不同,不能把你的信心強加給那信心小的。我已經給你禱告了,主耶穌說這事已經成了,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吃藥了,你吃藥就是沒信心啊。別這麼去誤導人。

有一些特殊的宗派就這麼去誤導別人。我們千萬要有分辨力。你可以一邊吃藥,一邊禱告,或者讓神給你賜一個專業醫生,這都是可以的啊。為什麼非得要把普遍性的醫治,要拉入到特殊性的恩賜中呢?大家一定要明白,給大家舉兩個特殊性的恩賜、醫病的恩賜的使用例子就明白了。

使徒行傳三章2-8節:

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周濟。 他看見彼得、約翰將要進殿,就求他們周濟。 彼得、約翰定睛看他;彼得說:「你看我們!」 那人就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麼。 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 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 神。

從這段例子當中可以看出來,這很明顯是醫病的恩賜,是特殊性的恩賜。彼得和約翰其實是每一個安息日都要進殿,他們可能已經看見這個人很多次了。但唯有這一次,當他們眼目對望的時候,彼得從神那裡得著了啟示,這個時候啟動了醫病的恩賜,然後說,你看我們,金和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現在我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然後這個人立刻就好了。你可以稱之為神跡,也可以稱之為,彼得現在使用了權能性的恩賜——醫病的恩賜。但是聖經上並沒有發現說,以後彼得隨到一處看見癱子就說了,我奉拿撒勒耶穌的名,命令你起來,命令你起來!沒有。這種特殊性的恩賜是聖靈給你這個感動。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給某一些人的。不要把它普遍化了。

現在講一些你們可以做參考,耶穌有三年多的時間在傳道,靠著聖靈的能力,經常使用醫病的恩賜,但是很多時候祂也是鼓勵大家聽道,鼓勵大家相信,很多人也是聽別人說就得著了,其實這個是兩個應用,一個是醫病的恩賜,一個是醫治的彰顯。

比如說你為某一個人的疾病在禱告,在禱告的過程當中,神很準確的告訴你一個信息。比如說他的病已經好了。那麼你就把這個話,現在告訴他說,剛才主告訴我了,你的病已經好了。在你說完這個話之後,你告訴他現在起來,行走一下看看,活動活動胳膊、腳看看。他一活動,真的好了啊。就知道現在神使用的是醫病的恩賜,這是立時的彰顯。

還有你給人家禱告完之後,神告訴你說,告訴他三天之內,必然會看到結果。那你就告訴他,神已經垂聽了你的這個禱告,並且已經應允了,三天之內你就會看見這個結果。當你說出這些話語,看似像預言,實際上是醫病恩賜,是權能性的恩賜,就好像是發出權柄一樣。這個時候三天之內,你一定會看見結果。

再一次強調一下,這些恩賜是聖靈賜下來的,但不是每次都有,大家一定要切記。千萬別把它平常化,這會導致你失去信心的。

來看最後一個:行異能

先看一下定義是什麼?人得到了聖靈所賜特別的信心,和能力。行出只有神才能行出的異能、神跡。行異能的恩賜,通常是在非常必要急切的情形之下,才彰顯出來的恩賜。

通常是神主動啟示某個人來使用,不僅僅是使用在疾病上。所以行異能,也是神所賜下來的超自然的恩賜,是神直接介入自然的定律,或者某一件事情。

換句話來講,這不是人能做到的,也不是你想什麼時候做就什麼時候做。那是神告訴你,並且神直接介入。比如說舊約當中日頭停止,紅海分開,水變酒,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還有耶穌在水面上行走,這些都叫異能,而且你應該相信,這些異能,這些超自然的恩賜,不是你想,你求,就給你的。祂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要彰顯神的榮耀,是有意義的。

要不然你現在試試看,不管你信心多大,在你家裡浴缸裡邊,或者在一個淺的河水上面,你使勁禱告,可以禁食一個月,40天都沒問題,你使勁去做,看看能不能站在水面上。很多人說了,聖經當中記載了那麼多的神跡,你們行一個看看。耶穌都站在海面上了,你信心大,你站在海面上,我就相信你那個主。

人們現在不相信神跡,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應用這些神跡,也不知道這些到底怎麼區分,所以這些根本就不是人求來的東西,強加在人的信心上,那怎麼能夠實現呢?結果因為這些事情沒有實現,很多人就說了,哪有神跡啊,神跡早就過時了。這個醫治也都過時了。

很多人的焦點錯了。比如你給十個人禱告,九個人得醫治了,有一個沒得醫治,他們就說了,為什麼那個沒得醫治?如果你們的神有能力,為什麼那個沒得醫治呢?他們看不見九個已經得醫治了。

所以今天這個時代當中,教會裡面有那麼多醫治的彰顯,神跡的彰顯,他們不去看,他們說,可是我周圍有一個人,他禱告了,還是死了。我知道他很虔誠,可是他為什麼還在病痛當中呢?他們只關注那一個沒得著醫治的人。這是人的焦點出了問題。

其實英文神跡這個詞,是來自於拉丁文,意思是覺得奇妙。在希臘文行異能意思是: 有能力的運行,產生大量工作的活力。行異能的恩賜,是由神超自然的賜與而行出來的,自然規律被改變、停止,或者被控制。

所以這個恩賜所強調的,是行異能恩賜的接收者。請記得,你只是一個接收者,所以你不是求,讓神給你做這個事情,然後神就一定要做。你只是一個接收者。簡單來講,你是與神成為同工,由神那裡把祂的能力透過你彰顯出來。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9節,在擴大版聖經的意思是與行神跡的神成為夥伴,由恩賜的接收者帶著能力彰顯神跡。

這個恩賜彰顯出來的時候,我們會被動的被推動,或者強烈的感覺到催促去做某件事情。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有一些人突然從神得到一種感動,那個感動強烈到一個程度,他就坐立不安,必須把那件事情做完了,心才能安定下來。

比如說有時候神感動他說,你去為某一個人按手禱告,真心從肉體上來講,不願意去的,可能那個人是他的仇敵,不是他願意做的,可是他的腳不由自主往他那去了,受不了了,那是強烈的催促,然後他到那之後,為那個人按手禱告,禱告完了就走了,後面緊接著神跡發生了,這叫權能性恩賜,行異能的彰顯。

今天所講的這三個都是神主動,而不是我們主動,讓神去做這個事情,不是的。我們求神醫治我們,那是醫治的禱告,但是跟今天所說的恩賜不太一樣,這種恩賜是非常態性的,也是非持久性的,是聖靈異象特別超自然的恩賜,為了達到神特定的旨意,可能那個人真的需要這個。大家明白了嗎?

聖靈將這種特殊的信心賜給人,特殊的醫治賜給人,特殊的能力賜給人,所帶出來的結果是我們所看到的異能、神跡、奇事。藉著這樣的信心,神將他的大能,透過他的器皿來完成特殊的使命,比如說讓大自然發生改變,醫病、趕鬼、死人復活,等等。

最後透過一段經文來解釋一下行異能,大家就明白了。

約書亞記十章12-14節:

當耶和華將亞摩利人交付以色列人的日子,約書亞就禱告耶和華,在以色列人眼前說: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谷。於是日頭停留,月亮止住,直等國民向敵人報仇。這事豈不是寫在雅煞珥書上嗎?日頭在天當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約有一日之久。 在這日以前,這日以後,耶和華聽人的禱告,沒有像這日的,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

很多人都特別羨慕約書亞這個禱告,說,你看人家約書亞向神禱告,神就讓日頭停止,讓月亮停止,地球都不轉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所以他們才有時間把仇敵全都給滅掉了。人們就羨慕說,這個才是神跡啊,這是多麼有能力的人哪。人們把焦點放在約書亞身上,實際上焦點不應該在約書亞身上,而是最後那一句,是因耶和華為以色列爭戰。也就是說,這件事情神才是主導方。

今天所講的三個權能性的恩賜,神都是主導方,而不是我們。當我們是主導方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是普遍性的恩賜,主啊,求你幫助我,你賜給我智慧,你賜給我力量,讓我為這個人禱告,讓他能夠得醫治吧。我們求,這是我們主動方。可是神能不能在你身上彰顯出特殊性的恩賜,那不是你能決定的,這個時候這個人如果需要這個,神就會藉著你成就,神也會告訴你,你這麼做,就必然會看到果效。如果這個人不適合這個,而適合普遍性的,那麼神就不會啟用這個。

今天有很多人因為錯用了這個。錯用的後果是什麼呢?有一些追求恩賜特別的教派,不讀聖經了,有了問題直接往那一跪,主啊,你給我一句話吧,你告訴我該怎麼辦吧,反正我是不想那麼弄,我不想幹活,不想上班,但你得給我錢。

所以到最後就造成了很多基督徒極端化的信仰,認為說,神必須給我講話,神不講話,我就不做事。其實他已經把普遍性的恩賜給放棄了,很多人一禱告,就立馬想到的是立刻彰顯,必須彰顯。是,對一些人應該是這樣的。可有一些人,一旦彰顯了,這個人就沒影了。神不是不願意讓他得醫治,神更願意讓這個得著長久的醫治,阿們!大家理解了嗎?

也就是說如果這個人適合不斷地聽道,身上的疾病消失,而這種方式非常適合他,不單適合他現在這個疾病,對他以後生命的造就也是非常大的,神就不會啟用特殊性的恩賜,因為你現在給他彰顯了,他馬上就下一秒,就對不起,我沒時間,要去上班了,要去忙了。以後別再跟我說耶穌的事情。這不是救他,而是害了他。

你儘管去禱告,禱告的時候,讓聖靈使用你,這就夠了,至於聖靈如何使用哪一種恩賜,你就說,聖靈,請你使用我。那個時候就豎起你的耳朵,你的心聆聽你裡面的聲音。夠啦!我說的是靈的耳朵。不是你肉體的耳朵。

最後還是那段話語,哥林多前書十二章第七節: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

很多人以為,得著這種全能性的恩賜,那都是極其厲害的人物,實際上這些都是非持久性的恩賜,真正的還是應該回到聖經當中,去聆聽祂的道,去應用祂的話語,這個對我們的生命成長更有益處,總之,各樣的恩賜都是為了讓你得益處,神知道哪個更適合你,所以說如果你的禱告現在沒有立刻彰顯,也不要灰心,請繼續禱告,紮根在祂的話語上,不放棄,就一定會在主的話語上,見證祂的榮耀!

我們一起來禱告:

天父,感謝讚美你!謝謝你藉著這樣的話語,讓我們明白了權能性的恩賜,權能性的恩賜是超自然的恩賜,是聖靈使用我們彰顯祂的榮耀,但這樣的恩賜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為了一個特定的目的。主啊,請你使用我,讓我在事工的現場,你讓我啟動裡邊聖靈的這些恩賜,你知道這個人需要的是什麼,請你使用我,我知道這些恩賜都在我裡面了,你更知道這個人更合用哪種恩賜去服侍,我願意去服侍弟兄姊妹,幫助我,讓我在屬靈的恩賜上更多的認識聖靈的能力,我只是一個器皿,我願意成為一個被你使用的器皿,引導我,更新我,一切榮耀都歸給你!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相關焦點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2-13職分和恩賜的搭配使用
    林前-12-13職分和恩賜的搭配使用(JP文字組—beloved整理)分享題目: 職分和恩賜的搭配使用一起來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哥林多前書十二章28-31節: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豈都是使徒嗎?豈都是先知嗎?豈都是教師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翻方言的嗎? 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12合一中的不同恩賜A【保羅先是總結教會的真理,再特別論到:恩賜、職事、功用。保羅論聖靈的恩賜,和教會的職分,按著他寫作時間順序,在哥林多前書12章、羅馬書12章、以弗所書4章、提摩太前書3章之間,似乎有一個隨教會的需要,從繁到簡的演化過程。本章統括了當時的恩賜。】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3-透過神看到別人的長處
    林前1-3-透過神看到別人的長處(JP文字組—beloved整理)分享的題目:透過神看到別人的長處一起先來做一個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但如果你把這些屬靈的知識轉化成愛心,就能夠造就人了。因為這些屬靈的知識,其實最終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認識耶穌基督的恩典,認識祂的愛,然後把祂活出來,這就造就別人了。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就一定只剩下知識了。《哥林多前書》1章6節,正如我為基督做的見證,在你們心裡得以堅固。
  • 聖靈的恩賜與聖靈的果子
    (林前12:7)。聖靈的恩賜,目的是為了讓基督徒去造就人、服事教會、見證基督。比如教導、勸化、智慧、知識、治理等,還有一些特別的恩賜,比如說預言、說方言及翻譯方言、醫治、趕鬼等。   本人認同巴刻所說的,把得到聖靈恩賜的多少來衡量人的屬靈生命,是錯誤的,以為有聖靈的恩賜就等同於有好的屬靈生命,是誤解。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4-2-不可效法神的僕人過於神
    林前4-2-不可效法神的僕人過於神(JP文字組—beloved整理)分享的題目: 不可效法神的僕人過於神我們一起先來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哥林多前書4章6-8節弟兄們,我為你們的緣故,拿這些事轉比自己和亞波羅,叫你們效法我們不可過於聖經所記,免得你們自高自大,貴重這個,輕看那個。 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仿佛不是領受的呢? 你們已經飽足了!
  • 班揚:如何正確看待屬靈恩賜
    因為我每天都必定會被帶到一種感覺中,看到我自己內心的罪,還看到裡面是如何滿了各種各樣的敗壞和軟弱,這使得我無論有多少恩賜和成就,都只能低垂下頭。我覺得,有這樣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林後12:7—9),實在是上帝賜給我的憐憫。與這根刺一齊臨到我的,還有聖經中另一些著名的經文,其中有些句子尖銳有力,談到有些人靈魂的沉淪,儘管這些人才華出眾、天賦異稟。
  • 為孩子的恩賜禱告 你以為的那些短處是神給的操練恩賜的機會
    而我們做父母的,就是要留心這些神給的恩賜,因為這會是一條看到神將來在孩子身上旨意的線索。對神的命定的感知能鼓勵孩子,學習去認識他們的恩賜,能幫助他們更清楚認識神將來會如何使用他們。為孩子的恩賜禱告,也能幫助孩子不錯用神給的恩賜,了解恩賜被錯誤使用時,可以幫助父母停止專注孩子的負面的個性,而開始培植其中所藏的天賦與才能。
  • 《聖靈與事奉的恩賜》信仰講座 印尼歸正福音教會
    難道聖靈的恩賜只用於教會的事奉嗎? 那麼,上帝對世界和歷史的託住意味著什麼?時間:8月29日(六)上午8:00-12:00(雅加達時間)主題:聖靈與事奉的恩賜(印譯中)講員:唐崇榮牧師與同工們免費報名參加:報名網址(中文)http://spik.stemi.id/pendaftaran中文報名網址(部分地區可能需要使用VPN訪問)----唐崇榮牧師聖靈的洗與恩賜神學講座精彩片段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7-1-婚姻系列之-如何看待婚姻
    分享題目:婚姻系列之--如何看待婚姻哥林多前書7章1-7節:論到你們信上所提的事,我說男不近女倒好。但要免淫亂的事,男子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丈夫當用合宜之份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
  • 數不盡神的恩賜 廈門基督教竹樹堂160周年感恩慶典成功舉辦
    堂會的發展 說不盡的神的恩賜 感恩禮拜上,由廈門市基督教竹樹堂陳美滿主任牧師主禮,12位牧師分別帶領會眾宣讀啟應經文,陳以平老牧師以《說不盡的恩賜》為題證道,引用哥林多後書9章15節「感謝神,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 基督教刊|女人可否講道?聖經是否前後矛盾?
    林前11章5節似乎女人可以講道,但林前14章34節36節尤其是提前2章12節不許女人講道是否前後矛盾? 一、如果沒有林前11章5節"凡女人禱告或講道......"的話,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承認女人不可講道:因為林前14章34節36節及提前2章12節的話已經說得夠清楚;但既有林前11章5節的話,我們就必須把它們合併起來看這個問題,才不致於偏廢一方。
  • 牧者靈修丨破碎帶來的成長強於恩賜帶來的任性!
    他身上有極大的恩膏、恩賜、能力,用一根驢腮骨就打死一千非利士人,再粗的繩子綁在他身上,一掙就斷。這麼大能力的人,恐怕世間絕無僅有,也似乎無人能徵服他。可是,他卻敗於自己的"任性"。什麼?這麼有恩賜的人還會任性?對不起,一個有恩賜的人,往往比沒有什麼恩賜的人更任性!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0-8-藉著吃與主有份
    林前-10-8-藉著吃與主有份(JP文字組—beloved整理)一起來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哥林多前書十章16-24節: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 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 你們看屬肉體的以色列人,那吃祭物的豈不是在祭壇上有份嗎?我是怎麼說呢?豈是說祭偶像之物算得什麼呢?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3-17-凡事忍耐
    林前-13-17-凡事忍耐(JP文字組--beloved整理)分享的題目: 凡事忍耐一起來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你預備這美好的時間,我們透過話語來認識你,你的話語是真理,是生命,帶著權柄。在講哥林多前書的時候告訴大家,哥林多人狂妄自大、拉幫結派,不服任何人。即便是保羅來了,也看不起保羅,對保羅的教導是不屑一顧,但是保羅卻沒有放棄他們。儘管他們詆毀保羅,但是保羅依然愛他們,忍耐他們,給他們機會悔改。並且把真理給他們講明。從人的角度來說,哥林多人真的不值得救,讓他們滅亡是最恰當的方法,讓他們自生自滅是最快、最省力的方式。
  • 本科:講道學 第三課 | 傳道人必須講道
    很多滿腔熱誠的傳道人,讀聖經、傳福音一段時間之後,仍覺得講道似乎沒有什麼能力,就會問:「我能講道嗎?」答案是:假如願意付出代價的話,你一定能講道。提後 2:15 說:「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我們事奉的第一點是「竭力」。以下介紹幾位以前竭力傳道的人。
  • 一場改變生命的講道,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在流淚、禁食、甚至流血
    我竟回答,如果你講道講得好,自然會吸引人來聽,如果你講道不好,別人不聽那又怪誰呢?今天是一個網絡發達的社會,在網絡上一搜索,很多名人的講道都會出現,國內的,國外的,還在世的,或是已經離開的。他們的講道依然能聽得見,前兩天我就看見一個講道人,馬上面對講道了,然後打開某網站,找到一片講章,然後列印出來,就走上講臺了。面對這樣的牧者來說,信徒們憑什麼去教會聽你講道呢?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4-1不要隨便論斷神的僕人,因你不一定知實情
    林前4-1不要隨便論斷神的僕人,因你不一定知實情(JP文字組-beloved整理)一起來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謝謝你今天在這個時間當中帶領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在神的話語上建立自己的工程。保守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在你的話語上,建立我們正確的的信仰。
  • 任教師講道文字-林前1-2耶穌是我們的主
    林前1-2耶穌是我們的主(JP文字組-beloved整理)分享的題目: 耶穌是我們的主我們一起先來做一個禱告:天父,感謝讚美你!謝謝你預備這時間,讓我們在這裡一起分享你的話語。對別人介紹自己,這種方式是最合宜的,無論我們的名氣、恩賜、資歷有多大,這一切都是來自神的恩賜,也都是蒙召做耶穌基督僕人的,所以我們應當誇的是耶穌基督,而並非是我們自己。保羅知道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很嚴重,但是卻沒有定罪、打擊他們,而是告訴他們,基督是他們的主。保羅仍然向神禱告,讓恩惠、平安歸於他們。
  • 東京 | 舊芝離宮恩賜庭園
    從地圖上看,這兩個庭園真的非常近。這片土地曾經是大海,經過明歷 ( 1655 ~ 1658 年) 年間的填埋,在延寶 6(1678) 年成為老中·大久保忠朝的邸地。忠朝興建上屋敷時, 從蕃地的小田原召集園藝師建造庭園, 將之命名為「 樂壽園」。之後,經過數代,在幕府末期成為紀州德川家的芝御宅邸。明治4(1871)年成為有栖川宮家的財產,明治8(1875)年由宮內省購買,翌年成為芝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