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小時候上學的路上,再次看到母校此時的景象心情無比悽涼,野草橫生,樹木料峭,沒有孩子們熱鬧氣息,再也找不到原來的教室,操場也被村裡人種了莊稼,世事變遷,物是人非,只有記憶還恍如昨天。
我的山村小學原址
我的學校,是一個山村小學,有四座房子,東邊是過去公社戲樓,我們上學時,已經不唱戲了,荒廢著,挨著橫向一座,是以前五六年級的教室,現在撤走了,也荒廢著,只餘下中間,西邊兩座是一到四年級的教室。我們的教室很簡陋,是過去公社人,集體打土修的,土木結構,先前窗戶是玻璃的,後來夜裡被人偷了,所有的窗戶都是空框子,黑板也只是把土牆刷黑,或者用一張紙膠板,凳子有的是三天腿,有的鬆掉了,桌子也一樣,破了洞,或者人為劃個口子。
過去用的課桌,比這還破,缺這少那的
學校裡只有兩個老師,一年級和三年級是一個老師,二四年級是一個老師,老師要教各自兩個年級的語文數學,一個教室,一半坐一個年級的孩子,先給一個年級上課,上完暫停,再給另一個年級上課。
上學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對家長來說卻是一道難關,學校沒有幼兒園,直接上一年級,當時學費一百二十塊左右,是全彩的書,所以貴,孩子學費遲遲沒有,開學好幾天,只有幾個孩子交了學費,當時一頭豬才一二百塊錢,牛才五六百塊,糧食三四毛錢,孩子哭著要上學,家長賣牛賣豬,或者把糧食背著,走十幾裡山路,到街道賣了,湊學費。有的孩子實在沒辦法,交一半學費,打一半欠條,慢慢還。
90年代新版彩印課本
好幾天後,終於開課了,早上,孩子們背著新書包,來到教室先是早讀,學校裡就傳出了郎朗的讀書聲,在田野裡飄蕩,我們從窗戶望去,能看見地裡勞動的人,鳥兒也在林子裡歌唱,陽光從窗戶照進來,落在課本上,課本上的圖和字顯得很鮮豔。當鈴聲響起的時候,老師就要開始上課了,老師會先一句一句,教我們課文,然後寫出生字,注音,讀生字,讀一遍,再開始練習寫。我們寫生字的時候,再給三年級教課文。我寫的比較快,早早寫完,竟然看見老師給三年級上課,老師給黑板上寫了一個「鼎」字。我雖不認識,倒是寫起來很好玩,就寫在本子上了。
90年代一年級語文
上完語文,就可以休息一會,再上數學,上數學無非就是十以內的加減法,孩子們大抵都學的很快,沒一會,忘的又很快了,老師常常抽查我們,答不對是要挨打的,我沒上學前,已經能寫好多數字加法,還是忘了,被老師打屁股,挨站。果真嚴厲的方法,使得我們學的都很認真。
秋季慢慢天氣冷了,我們的教室還沒有玻璃,風呼呼的刮進來很冷。老師找鄉鎮學校,看能不能想辦法買玻璃,幾次溝通都沒有結果,後來老師讓我們自己想辦法,兩個孩子一個窗,分工帶塑料紙和釘子,來把窗戶釘上,這有是一個任務,有的孩子還是回去被家長罵,因為拿不出錢來來買塑料紙。有的學生家裡有,直接拿來,把窗戶釘上以後,還是很潔白明亮!有的孩子拿化肥裡第二張塑料紙,東拼西湊好幾張,才能夠釘滿。
熟料紙糊的教室窗戶
到了冬天,天很冷,老師讓孩子們,從家裡,帶上火盆和柴火。先生上火,教室裡暖和了,再讀書,上課。可是有的同學,拿的柴火不好,教室裡煙霧繚繞,幾乎都看不見人,後來學會生火,勉強不燻人,才能上課。上完課,一個個煙燻的臉蛋紅紅的,手指黑黑的,像個燒窯工。
一個學期過了,過了年,又是春天開學,孩子一個個好像長大了一樣,特別懂事,按時上學,領新書,有報紙包課本,都熱愛起學習,也獨立起來了。放學回家,總是幾個孩子一起,比較誰的包的好,誰的作業寫的好,或者呀呀的讀幾篇課文。認識了長江黃河,大興安嶺等等山川河流,名勝古蹟,總還是考問大人,見識過沒有。慢慢的讀起了詩,教了百一內加減法。春天來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在校園裡種花植樹,我們兩孩子一組,抬水,種樹苗,澆水,把學校裝飾的花花綠綠,樹木成林。老師說希望我們和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將來為祖國做貢獻。
小學語文課本插圖
很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讀完四年級,我們就要離開山村小學了,到鄉鎮上上學。不得不告別山村小學了
之後再路過山村小學,看見他們咿呀學語,熟悉又羨慕,校園裡,我們親自栽的冬青樹,白楊樹,已經長的很高了。還有學校外牆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標語依然醒目。過去懵懵懂懂的什麼也不懂,只知道跟著老師學,也不想不問學的好不好,學的知識是什麼,現在才懂得,學得是快樂。即便是過去條件是多麼艱苦。
小學語文課本集
時間鬥鬥轉轉,上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學校不停的變,還是覺得家鄉的山村小學最美,學過各種的書,還是小學課本最美,受過許多老師的教誨,還是山村老師最親切樸實。如今學校也沒了,年齡大的老師也去世了,課本也剩殘缺幾本,走在上學的小路上,過往的一切苦楚和美好,都變成難忘的回憶。
二年級課文
――2020年3月寫於故鄉以懷念小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