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千丘,
看見人性生長,
看見有趣有料有文化的故事……
【千丘生·千丘說】
第11丘
興盡晚回舟
人生不必有太多的意猶未盡
唐代詩人祖詠,是一位很有文才的性情中人,他沒有走「終南捷徑」,而是本本分分參加了科舉考試。
那年冬天,祖詠從洛陽去到京城長安趕考。作文題目是《終南望餘雪》,要求必須寫成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律詩。
祖詠略作思索,有感而發,一揮而就,但只有四句: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祖詠自知這會成為千古名詩,於是擱筆交卷。
主考官責怪祖詠的詩不符合「六韻十二句」的要求,讓他重寫。祖詠堅決交卷,並振振有詞:「意盡也,再多言,無異畫蛇添足」。
祖詠意盡則止,幾人能做到?
歷史稿本往前翻,還有一位奇人做到了意盡則止。他便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子猷(王徽之)。
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故事,在《晉書》和《世說新語》中均有記載: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子猷雪夜酌酒吟詩,忽然想起了那位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戴安道)。於是叫僕人划船,連夜從山陰趕往剡溪。
一路欣賞月光下的兩岸美景,拂曉時分,終於到了剡溪。可是,王子猷卻要僕人立馬撐船原路返回。僕人大為詫異,他坦然解釋道:「我本來是一時興起才動身的,現在興致沒了,回就回罷,何必一定要見戴逵呢?」
興盡而返,回就回罷。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她的《如夢令》詞「興盡晚回舟」,就很有安全意識:興盡了,天色也晚了,划船回家去吧,萬一遇上不測,被劫匪從劫C一直劫到S,那就不好玩了。
然而,我們非常多的現代人,就沒有興盡則止的健康安全意識。誘惑難抵,自律不易,尤其是晚上睡覺前「意猶未盡」地刷屏,總是自我勸慰:「再刷10分鐘,就放下手機休息!」
然後,以及然後的然後,一個又一個10分鐘過去了,直到凌晨1點、2點、3點……甚至熬通宵。天亮之後是後悔,然而,卻又如快意剁手般難戒,周而復始。
真實的故事——
讀大二的小柯是一名網遊愛好者,打起網遊來,不吃不喝、徹夜不眠是常有的事兒。
為了感受網遊的震撼音效,小柯總喜歡戴上耳機後,將音量調到最大,玩到激動處,還時不時跟著吼上兩句。
室友規勸他:「別成天戴著個耳機,對耳朵不好」「你再這樣下去,哪天聾了也說不定!」但小柯卻置若罔聞,依然我行我素。
一次遊戲中,「轟」的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小柯頓時感覺耳朵被堵塞了,完全沒了聲音。但他未放在心上,仍舊繼續嗨玩。那副自我陶醉、自我盡興的神情,沒得比擬和形容。
次日,一覺醒來的小柯發覺耳朵裡儘是「嗡嗡」聲,什麼也聽不見。到醫院一檢查,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並有不可逆的傾向,小柯悔恨不已,但已於事無補。
沉溺網遊,在無比「快活」的同時,還會導致種種殘廢,眼中風、雙目失明、神經衰弱、精神失常,甚至搭上性命。
臺灣一位小夥子連續在網吧玩了十幾個小時的遊戲,猝死時的姿勢還在「奮力」玩遊戲……
如此這般的舊聞新聞,不絕於耳目。年輕的資本,說用盡就用盡,千萬別不信!
歌星演唱會,保留環節就是「再來一首好不好?」歌迷粉絲山呼海嘯:「好!」正嗨啊,意猶未盡啊!
那麼,「睡前再玩一會電腦手機好不好?」
一定會聽到異口同聲的狂歡:「好!」
可是,忙得暈頭轉向的心腦血管科的醫護人員卻大聲疾呼:「不要啊……」
花看半開,聞者足戒,人生真的不必有太多的意猶未盡!
喜歡本文,請轉發分享;
看更多文章,請關注本號!
作者千丘生,本名田宏輝,土家族。屬意探究人性,故創《千丘說》,說點有趣有料有文化的故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