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歲末,新春在即,正是盤點過去一年文學收成的時刻。由長江文藝出版社與《收穫》文學雜誌社聯合主辦的「2017收穫文學排行榜」系列新鮮發布。
該系列榜單分為長篇小說、長篇非虛構、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四個榜,並提供了專家評選與讀者人氣投票兩份參考,由此將2017年最值得品讀、最值得關注的四十餘種華語原創文學作品呈現在公眾面前。在長篇榜單中,《錦瑟》收錄在《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春卷中,《疼痛吧指頭》收錄在《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冬卷中。
普玄的《疼痛吧!指頭》單行本也將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
1.《北歸記》宗璞(《人民文學》2017年第12期)
2.《錦瑟》範遷(《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秋卷)
3.《心靈外史》石一楓(《收穫》2017年第3期)
4. 《國王與抒情詩》李宏偉(中信出版社2017年5月)
5.《唇典》劉慶(《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春卷)
6. 《梁光正的光》梁鴻(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10月)
7.《猛虎圖》哲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2月)
8.《芳華》嚴歌苓(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4月)
9.《勞燕》張翎(《收穫》2017年第2期)
10.《白山》盧一萍(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
王春林(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
點評:範遷《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通過一個知識分子在1949前後的命運變遷,既不無犀利地切入了知識分子的複雜精神世界,同時也對沉重的歷史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1.《離歌》周曉楓(《十月》2017年第3期)
2.《疼痛吧指頭》普玄(《收穫》2017年長篇專號冬卷)
3.《回望》金宇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4.《青苔不會消失》袁凌(中信出版社2017年4月)
5.《大地上的親人:一個農村兒媳眼中的鄉村圖景》黃燈(臺海出版社2017年3月)
6.《中關村筆記》寧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7年4月)
7.《自由與愛之地:入以色列記》雲也退(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
8.《激流中》馮驥才(《收穫》2017年第5期)
9.《興化八鎮記錄:鄉鎮社會的解體與重建》費振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9月)
10.《家書:青年時期寫給父親母親》裘山山(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8月)
王春林點評:
普玄《疼痛吧指頭》,十指連心,父子情深,將嚴重的社會問題與真切的個人體驗相結合,有直擊人心的情感力量。
1.《向西向西向南》王安憶(《鍾山》2017年第1期)
2.《一天》田耳(《鍾山》2017年第5期)
3.《大喬小喬》張悅然(《收穫》2017年第2期)
4.《大裂》胡遷(《西湖》2017年第6期)
5.《花滿月》方方(《北京文學》2017年第1期)
6. 《生死課》胡性能(《十月》2017年5期)
7. 《水岸雲廬》蔣韻(《長江文藝》2017年第7期)
8.《空山》東君(《江南》2017年第4期)
9.《有人來了》須一瓜(《上海文學》2017年第1期)
10.《化城》計文君(《人民文學》2017年第10期)
1.《瑪多娜生意》蘇童(《作家》2017年第1期)
2.《故鄉人事》莫言(《收穫》2017年第5期)
3.《兩瓶酒》畢飛宇(《人民文學》2017年第11期)
4.《白耳夜鷺》艾瑪(《收穫》2017年第2期)
5.《人人都有一口漂亮的牙齒》張楚(《江南》2017年第3期)
6.《氣球》萬瑪才旦(《花城》2017年第1期)
7.《科恰裡特山下》董夏青青(《人民文學》 2017年第8期)
8.《自我,鏡子與圖書館》李浩(《作家》2017年第10期)
9.《去崇明島上看一看》周嘉寧(《上海文學》2017年第3期)
10.《燕子銜泥到梅家》劉慶邦(《小說月報》原 創版2017年第7期)
收穫文學排行榜是一份「寬進嚴出」的榜單。作品,無論出版與否,無論何種體裁,只要面世於當年,都納入考察範圍,都在文學的天空下一視同仁同場競爭。作者,無論是文壇老將還是剛冒尖的文學新秀,都平等地擁有被閱讀、被關注的機會。2017年全年入圍文學作品超過150部(篇)。經過評委們認真嚴苛的遴選,最終呈現的榜單與當下諸多文學榜單絕不雷同。
京東圖書中小學教輔全品類,
即日起至2月2日,每滿49減15,你想要的你想買的全都有!
點擊下方小程序,馬上去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