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蒼南 我歌且謠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27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7月27日消息:「正月燈,二月鷂;三月麥稈做鬼叫,四月地礧別別跳……」稚嫩的童謠響徹中心湖畔。24日晚,由縣委宣傳部、縣文廣旅體局主辦,縣文化館、搶紅文化驛站承辦的「大美蒼南我歌且謠」蒼南童謠分享會現場熱鬧非凡,一首首閩南語、蠻話、甌語、金鄉話、畲語童謠精彩呈現,引發了在場的觀眾的強烈共鳴。
「天烏烏,要落雨,何時落,初四五……」這首耳熟能詳的《天烏烏》盛傳在講閩南語的地方,作為閩南語童謠的代表作,講閩南語的蒼南人幾乎人人都能念上幾句。分享會現場,經典的童謠聲一響起,便吸引了圍觀的群眾裡三層外三層,互動環節群眾更是參與熱情空前,一首張口就來的《天烏烏》瞬間點燃現場氛圍,喚醒了集體童年回憶。
「以搶紅文化驛站的臺階為舞臺,往來自發聚集的觀眾,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隨意,卻處處折射著這次活動的精心和細心。」觀眾陳女士感慨道,「今天能不期而遇這一場童謠活動真的太開心了,我們那一輩小時候人人傳誦閩南語童謠,但到了我的孩子這一代就很少聽到傳唱了,晚上和我孩子一起看了童謠表演,她感覺童謠原來這麼有趣,這也是無形中的薰陶和感染。」
蒼南是移民大縣,現存有閩南語、蠻話、甌語、金鄉話、畲語、蒲城話等六種方言童謠,各具特色,別具音韻美。蒼南童謠是蒼南文化的一個縮影,凝聚著蒼南民間深層的文化基因,每一首童謠的演繹,便是一次地方文化的溯源。為讓童謠更富情感和表現力,縣文化館對《咕咕咕》《畲漢一家親》等童謠進行了表演創作加工,讓表演形式更新穎,提升童謠作品的傳唱魅力。
此次在搶紅文化驛站舉辦的蒼南童謠分享會,拉開了全縣童謠主題展演活動的序幕。據了解,以「分享一切美好」定位活動的文化驛站作為我縣文化館特色分館,將成為「下沉式」配送童謠展演活動的基層主陣地,下一步,縣文化館將童謠展演活動配送至靈溪、金鄉、錢庫、橋墩等鄉鎮文化驛站,在全縣掀起經典童謠傳唱的新浪潮,進一步彰顯蒼南童謠的魅力和文化價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