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畲家最美的鳳凰裝:傳承人蘭曲釵和他的裁縫店

2020-12-23 中新網福建

2019年03月21日 09:5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頭頂盤紅繩,衣服繡花邊,這便是畲族最美的「鳳凰裝」。畲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貴州、廣東等地。福建省羅源縣松山鎮竹裡村是傳統畲村,這裡民風淳樸,畲鄉味濃。村中的一個小店內,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蘭曲釵和家人們正在趕製一批畲服。3月20日,中新社記者來到羅源,實地採訪蘭曲釵和他的畲族傳統服飾技藝。

  【解說】一個十來平方的小店,兩三臺縫紉機,五顏六色的花邊堆滿籮筐,縫紉機工作的聲音此起彼伏……蘭曲釵正埋頭忙碌著。為了傳承父輩技藝,他從13歲起學習繡制畲族服飾,15歲學成出師,如今已經做了40多年。

  【同期】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 蘭曲釵

  以前就是手工是麻布,自己種麻出來做衣服,我們以前畲族都是在那個山頭啊,山頭那個種田,布也沒地方來,就是種那個麻布,麻布種出來自己織,以前沒有什麼縫紉機是這樣,後來才慢慢慢慢改變。這件衣服就是傳統最早的,這個麻布這件就是正規的麻布,這純手工的,以前沒縫紉機,後來是做這件衣服,這件衣服是棉布的,這也是純手工的,這件也一百多年了,這件也是一百多年了。

  【解說】作為畲族女性的代表性服裝,經過幾代的變遷,如今的「鳳凰裝」色彩更加鮮豔,記者看到,一套「鳳凰裝」,由頭飾、衣服、蠶絲帶、花帶、圍兜、綁裙、綁腿、繡花鞋等部分組成。「鳳凰裝」以黑色和青色為主調,顯示出莊嚴樸實、凝重深沉,在裝飾上色彩濃烈的圖案形成鮮明的對比,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感。

  【同期】蘭曲釵兒子 蘭銀才

  我前面兩位這個是羅源已婚跟未婚的鳳凰裝的造型,它從頭飾上看,因為它整體的造型是以一隻鳳凰為主,然後從頭飾上就說因為她是未婚的,她是戴著一個圈,你未婚的你冠子不成熟,你只能是圓圓的,等你到結婚成為一個女人時代的話,一隻鳳凰就成熟了,那就有冠子,這個是結完婚後生活中所梳的頭飾,是羅源的鳳凰頭。這個是圍兜,畲族的女性是一個很愛美的女性,這裡面所有的繡片,題材都取決於生活,就像這種魚它是代表鯉魚跳龍門,年年有餘寓意是非常好的,然後牡丹,牡丹富貴嘛,然後紅雙喜,雙喜臨門。

  【解說】上世紀九十年代過後,畲族的年輕人大多去城裡打工,再加上畲漢通婚,穿畲服的人越來越少,「鳳凰裝」開始沒落,裁縫店的生意日漸冷清,蘭曲釵離開了家鄉,帶著裁縫手藝,到泉州石獅做起了西裝。很多畲服裁縫也紛紛轉行。

  【解說】近幾年,畲族文化的保護受到關注,畲服的需求慢慢多起來。畲民結婚、搬新房子、祭祖都開始穿畲服。2007年,離開家鄉13年後,蘭曲釵回到村裡,重新掛起了畲族裁縫店的招牌。

  【同期】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 蘭曲釵

  年輕人做這種鳳凰裝的很少,基本上我們畲族服裝價錢都很低,看似一買一兩千,時間拖得很長,人家都不想學。

  【解說】在蘭曲釵的店裡,訂做一套普通的畲服,需要1000元至3000元人民幣不等。加上政府扶持,他的收入也比較穩定,一年可賣出400多套。如今,蘭曲釵把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給兒子蘭銀才,他希望手藝活能夠傳承下去。

  【同期】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 蘭曲釵

  我父親交代我那個傳統服裝不要失傳了,一直要傳下去,所以說叫我兒子,錢少賺一點沒問題,我們這個自己的傳統技藝不要給它失傳了,一直傳下去,所以說我兒子一直學。

  【同期】蘭曲釵兒子 蘭銀才

  傳統服飾上面的話,我們還是保留著原來的根基,就說整體造型是不變的,只是說在傳承方面它有個創新,我們有的是在某些部位加以創新,比如說在服裝的製作工藝上面,還有一個就是裁剪理念方面,我們用現代的形式加以改良。然後我也希望更多的畲族服飾愛好者能加入這個團隊來。

  記者 吳晟煒 福建福州報導

相關焦點

  • 紅幫裁縫傳承人杜祥龍:眼睛如尺 量體裁衣23年
    【人物檔案】  杜祥龍,40歲,上海紅幫裁縫傳承人,從業23年。2015年受邀來到長沙,曾為多部影視劇設計製作服裝,汪涵、韓紅、黃渤、吳奇隆等藝人更是其常客。如今多達26個部位的量體數據,杜祥龍只需一眼,誤差不過毫釐。
  • ——紅幫裁縫第六代傳承人王小方小記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日前,記者在溪口王興昌呢絨洋服店見到了紅幫裁縫第六代傳承人王小方,他正忙著趕製訂單,「隨著旅遊市場逐漸升溫,很多來溪口旅遊的客人會慕名到店裡定做西服,生意越來越忙了。」    說起紅幫裁縫,王小方的眼中充滿著堅毅的自信。紅幫裁縫做西服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純手工縫製一套西服,總共有130多道工序,需要手縫上萬針,手上的每個動作必須一絲不苟,做一套手工西服,一點也不亞於雕琢一件藝術品。
  • 上海「紅幫裁縫」和培羅蒙西服店
    成衣、土木名之曰紅幫裁縫、紅幫作頭。」由此可見,「寧幫裁縫」即甬籍裁縫的發展趨向與「紅幫裁縫」的演變同源同流。因此,關於「紅幫裁縫」名稱的來歷,還有一種說法,是與寧波人有關的。因寧波奉化籍裁縫人數眾多,技藝高超,實力不可小覷,其開設的西服店在「寧幫洋廣衣業」,同時也在上海西服業界具有顯著的影響和重要的地位。
  • 長沙一裁縫量體裁衣20年 沒人比他更懂男人的尺寸
    原標題:長沙匠人 量體裁衣20年,他說沒人比他更懂男人的尺寸長沙晚報6月17日訊 杜祥龍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16歲就入行做裁縫,從最開始的學徒、小工做起,憑著一把剪刀、一卷皮尺,一做就是20多年。一年多前,因為一個長沙妹子的執著相邀,杜祥龍告別生活了幾十年的大都會,來到了長沙,成為一名「量體師」。
  • 改衣裁縫店一周賺萬元
    比起雙十一的「名牌大促」,雙十二和聖誕節的促銷多是小商家。買了好些幾十元的衣服,其中難免有不合身的,不合身咋辦?找裁縫店改呀!於是大學校園、小區周邊的裁縫店火了,一天接到的改衣單多達幾百上千件。  小裁縫店日接一兩百改衣單  在中山大學小北門附近有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裁縫店。
  • 匠心傳承|紅幫裁縫傳人親授西裝定製秘技
    紅幫裁縫【又稱「奉化裁縫」】」發軔於清末民初,寧波作為當時最早與國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縫曾為荷蘭人(紅毛)裁製過服裝,「紅幫」之名由此而來。在老上海,「紅幫」指的是西式的服務業或修造業,提起寧波人,很多人立即就會想起當年那些在上海灘揚名立萬的「紅幫裁縫」。
  • 網購服裝改衣越來越多 裁縫店生意越來越好
    年代,裁縫店一般設置在萬州的商業中心,是商業街上的大店鋪;許多年輕人找師傅學習縫紉手藝,並以此謀生;近年來,裁縫店開始漸漸退出商業中心,淡出人們的視線,大量巧手裁縫、裁縫店流落到街頭小巷。  然而,近日記者走訪萬州城區多家裁縫店發現,隨著如今網購改衣的人越來越多,裁縫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了。  網購不合身是個普遍問題  家住新城路苗圃12號的朱先生是一餐館的業務經理,穿的許多服裝都是網上買的。
  • 高考文本類(散文)閱讀——《我們的裁縫店》技巧點撥
    (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Ⅲ卷)我們的裁縫店李娟⑴在城市裡,裁縫和裁縫店越來越少了,但在喀吾圖,生活迥然不同。這是遊牧地區,人們體格普遍高大寬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勞動,很多人身體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形,只有量身定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 網購服裝難免有不合身或瑕疵 裁縫店改衣生意紅火
    近日,記者在小區和學校周邊的洗衣店、裁縫店了解到,與前幾年相比,近兩年生意好做很多。有時候一天接到的改衣單多達幾十單,便宜的十元左右修個腳邊,換個拉鏈,貴的要花上百元量尺寸,改袖長、腰身等。除 去 學 校 周邊,市內很多小區密集的地方也都有製衣店,而且生意重點也都從「製衣」轉為「改衣」,使得原本冷清的店面開始忙碌起來。
  • 軍訓服蹲下就崩線 裁縫店加班都補不完
    軍訓服蹲下就崩線 裁縫店加班都補不完時間:2019-08-31 12: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軍訓服蹲下就崩線 裁縫店加班都補不完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 不少高校的新生軍訓已經開始 軍訓除了累、熱、黑 想不到還要排隊補褲子!
  • 大學四年,她開了一家裁縫店賺到了一套商品房
    #走進華元電影大世界二樓轉角一家十平米左右的店鋪,如同走進了老式的裁縫店,兩米高的鏡子牆、各色花紋的領結、掛在衣架上的成衣……  出乎意料的是,裁縫師傅是剛剛從浙江計量學院畢業的女生,自我介紹叫點點。她說,這裡的衣服、包包、帽子都是手工裁剪的。  四年前,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點點單槍匹馬來到下沙,馬上開起這家店。
  • 海口大同裡布藝街借「雙創」變身 15家裁縫店進駐大商場
    海口大同裡布藝街借「雙創」變身  15家裁縫店進駐大商場  5月18日,「蝸居」在海口市大同裡布藝街鐵皮屋裡的15家裁縫店搬到海口市萬國大都會5樓,開啟了新的生意篇章。「這裡有空調,方便停車,今後生意肯定會更好。」
  • 唯品會投資易改衣:小裁縫店裡藏了大生意
    【億邦動力訊】新一代消費者已遠離「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年代,縫紉機不再是家庭中的「三大件」,街邊的裁縫小鋪也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在快時尚當道的今天,裁縫這門手藝生意還有多少進化空間?裁縫也要數位化2016年,易改衣在北京雙井開設了第一家線下店,店內設有快改區、接待區、工具區和接待區等等。目前,易改衣在全國已布置了超過40家線下門店,註冊用戶超過600萬。今年也是易改衣擴張的重要節點,其計劃在全國鋪設超過100家門店。
  • 小小傳承人 中秋節主題活動攻略搶鮮看!
    遊戲二:韻律遊戲《拍手點頭》 玩法:根據音樂的節奏與歌詞來進行拍手和點頭動作。 遊戲三:粘泡泡糖 玩法:家長和幼兒一起問教師:「泡泡糖,泡泡糖,粘什麼?」 教師回答:「兩個兩個粘xx」後面的主持人可隨機說。
  • 「裁縫夫婦」手藝精湛引來「洋客人」願做一生「裁縫人」
    「裁縫夫婦」正在趕工。陳晨攝時光流轉,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昔日風光的裁縫店如今變得冷淡起來。而在揚州市廣陵區荷花池路附近安墩新寓步行街,有一對「裁縫夫婦」堅守了裁縫鋪33年,他們憑藉精湛手藝,不僅留住了老顧客,還吸引來了「洋客人」。裁縫鋪的男店主毛正海笑著說,雖然他不會說英語,但從外國客人豎起的大拇指能看出,他的手藝得到了認可。
  • 上海小店故事|她從東京來,開了一家定製裁縫店
    她在那裡選面料,靠著僅會的兩句「你好」和「謝謝」和裁縫交流,訂做衣服,樂不思蜀。朋友們都喜歡她穿的時髦衣服,欣賞她設計的款式和選用的面料。一次聚會,一個朋友說自己的T恤店打算結業,問利枝想不想自己開家店,讓更多人看到她的作品,利枝順口回了一句:「哦,好的」。於是,在一系列籌備後,2007年6月,COUTURIER Shanghai出現在了安福路上。
  • 香港一裁縫店採用 3D 掃描測量三圍
    IT之家訊 1月11日消息,有時候我們訂製的衣服不一定合身,因為裁縫也是人,在測量你的三圍時難免出現誤差。近日,香港一家裁縫店宣布,他們會使用3D掃描儀來為前來訂製衣服的客戶量三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