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1日 09:59: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解說】頭頂盤紅繩,衣服繡花邊,這便是畲族最美的「鳳凰裝」。畲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貴州、廣東等地。福建省羅源縣松山鎮竹裡村是傳統畲村,這裡民風淳樸,畲鄉味濃。村中的一個小店內,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蘭曲釵和家人們正在趕製一批畲服。3月20日,中新社記者來到羅源,實地採訪蘭曲釵和他的畲族傳統服飾技藝。
【解說】一個十來平方的小店,兩三臺縫紉機,五顏六色的花邊堆滿籮筐,縫紉機工作的聲音此起彼伏……蘭曲釵正埋頭忙碌著。為了傳承父輩技藝,他從13歲起學習繡制畲族服飾,15歲學成出師,如今已經做了40多年。
【同期】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 蘭曲釵
以前就是手工是麻布,自己種麻出來做衣服,我們以前畲族都是在那個山頭啊,山頭那個種田,布也沒地方來,就是種那個麻布,麻布種出來自己織,以前沒有什麼縫紉機是這樣,後來才慢慢慢慢改變。這件衣服就是傳統最早的,這個麻布這件就是正規的麻布,這純手工的,以前沒縫紉機,後來是做這件衣服,這件衣服是棉布的,這也是純手工的,這件也一百多年了,這件也是一百多年了。
【解說】作為畲族女性的代表性服裝,經過幾代的變遷,如今的「鳳凰裝」色彩更加鮮豔,記者看到,一套「鳳凰裝」,由頭飾、衣服、蠶絲帶、花帶、圍兜、綁裙、綁腿、繡花鞋等部分組成。「鳳凰裝」以黑色和青色為主調,顯示出莊嚴樸實、凝重深沉,在裝飾上色彩濃烈的圖案形成鮮明的對比,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感。
【同期】蘭曲釵兒子 蘭銀才
我前面兩位這個是羅源已婚跟未婚的鳳凰裝的造型,它從頭飾上看,因為它整體的造型是以一隻鳳凰為主,然後從頭飾上就說因為她是未婚的,她是戴著一個圈,你未婚的你冠子不成熟,你只能是圓圓的,等你到結婚成為一個女人時代的話,一隻鳳凰就成熟了,那就有冠子,這個是結完婚後生活中所梳的頭飾,是羅源的鳳凰頭。這個是圍兜,畲族的女性是一個很愛美的女性,這裡面所有的繡片,題材都取決於生活,就像這種魚它是代表鯉魚跳龍門,年年有餘寓意是非常好的,然後牡丹,牡丹富貴嘛,然後紅雙喜,雙喜臨門。
【解說】上世紀九十年代過後,畲族的年輕人大多去城裡打工,再加上畲漢通婚,穿畲服的人越來越少,「鳳凰裝」開始沒落,裁縫店的生意日漸冷清,蘭曲釵離開了家鄉,帶著裁縫手藝,到泉州石獅做起了西裝。很多畲服裁縫也紛紛轉行。
【解說】近幾年,畲族文化的保護受到關注,畲服的需求慢慢多起來。畲民結婚、搬新房子、祭祖都開始穿畲服。2007年,離開家鄉13年後,蘭曲釵回到村裡,重新掛起了畲族裁縫店的招牌。
【同期】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 蘭曲釵
年輕人做這種鳳凰裝的很少,基本上我們畲族服裝價錢都很低,看似一買一兩千,時間拖得很長,人家都不想學。
【解說】在蘭曲釵的店裡,訂做一套普通的畲服,需要1000元至3000元人民幣不等。加上政府扶持,他的收入也比較穩定,一年可賣出400多套。如今,蘭曲釵把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給兒子蘭銀才,他希望手藝活能夠傳承下去。
【同期】畲族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 蘭曲釵
我父親交代我那個傳統服裝不要失傳了,一直要傳下去,所以說叫我兒子,錢少賺一點沒問題,我們這個自己的傳統技藝不要給它失傳了,一直傳下去,所以說我兒子一直學。
【同期】蘭曲釵兒子 蘭銀才
傳統服飾上面的話,我們還是保留著原來的根基,就說整體造型是不變的,只是說在傳承方面它有個創新,我們有的是在某些部位加以創新,比如說在服裝的製作工藝上面,還有一個就是裁剪理念方面,我們用現代的形式加以改良。然後我也希望更多的畲族服飾愛好者能加入這個團隊來。
記者 吳晟煒 福建福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