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一法一析」「限重」中「重」的含義是什麼?

2020-12-20 跟我一起學物理

「一題一法一析」

「限重」中「重」的含義是什麼?

題目 —輛自重是4.9×10↑4N的卡車,裝載著20箱貨物,毎箱貨物質量是400kg,行駛到一座立有標牌橋前,橋前的標牌如圖所示,問:

(1)這輛車能安全過橋嗎?

(2)如不能,則需要卸下幾箱貨物?

(3)月球對它表面附近的物體也有引力,這個力大約是地球對地面附近同一物體引力的1/6。請問:此車在月球上能否通過此橋?

【解題方法】本題首先應該根據題圖明確圖中的限重標誌牌的「限重」10t的含義,只有搞懂了這個含義,才能正確解題。從10t可以知道,所謂的「限重」,實質上是限制質量的,因為「t」是質量的單位——噸,因此,也就是說,通過此橋的車輛不能超過10噸。此題中只有車輛的「自重」,也就是車輛的重力,所以,應該根據公式Gmg進行計算,然後比較回答。

【解析】根據mG/g求出卡車的質量,然後求出貨物和卡車的總質量,再與10t進行比較。

已知:G=4.9×10↑4N,m↓1=400kg,n′=20。

求:m↓總。

解:(1)mG/g=4.9×10↑4N/(9.8N/kg)=5000kg,

卡車和貨物的總質量為:m↓總=5000kg+20×400kg=13000kg=13t>10t;

所以不能安全過橋。

(2)即需要卸下貨物的箱數為:n=(13t10t)/(400/1000)t=7.5,所以需要卸下8箱貨物。

(3)由於在地球和月球上物體的質量不變,汽車和貨物的質量不變,橋在月球上的限重不變,所以此車在月球上不能通過此橋。

答:(1)此車不能安全通過此橋。

(2)需要卸下8箱貨物。

(3)此車在月球上不能通過此橋。

【點評】「重」在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我們一定要注意區別:①表示重力。如本題中的「自重」;物重等。②表示質量。如本題中的「限重」;體重;重量等。本題既考查了重力和質量的關係,又考查了重力和位置有關而質量和位置無關的特性。

此題第(3)問考查的是對質量和「限重」的理解,「月球對它表面附近的物體也有引力,這個力大約是地球對地面附近同一物體引力的1/6」其實是一個幹擾因素,所以不能再用地球上的重力和月球上的「重力」進行比較。

相關焦點

  • 「一題一法一析」明確概念巧判斷
    「一題一法一析」明確概念巧判斷題目(2019秋恩平市期中試題)某種巧克力的營養成分表上標有「每100g能量2554kJ」,該標識的含義與下列物理量含義類似的是(  )A.本題由「每100g 能量2554kJ」可得每克巧克力提供的能量,結合熱量、內能、熱值、比熱容的意義選擇。
  • 「一題一法一析」認真看書 理解運用
    「一題一法一析」認真看書 理解運用題目如圖所示,其中是利用數字通信進行傳輸信號的是( )【解題方法比如本題題目要求根據圖示判斷利用「數字通信」進行傳輸信號的是哪個,因此,我們必須對「數字通信」和「模擬通信」這兩個概念進行了解。人教社九年級(2013版)上是這樣敘述的:從上面這一段話可以看出:模擬信號是電話信號專有的——這種電流傳遞的信號叫做模擬信號。
  • 「一題一法一析」計算結果一定是答案嗎?
    「一題一法一析」計算結果一定是答案嗎?答案:增大;80【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熱量公式的掌握和運用,知道水的質量、水吸收的熱量、水的比熱容,利用吸熱公式求水溫度的升高值,又知道水的初溫,再求水的末溫,但一定要注意: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100℃,水沸騰後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如果沒有注意這一點,
  • 「邏輯判斷-最強程度」解題思路:「4層程度」法與「蘋果理論」
    >4「列明結論」和「無視誘導」的重要性5 用模板題學習「4層程度」與「蘋果理論」一、「最強程度」題的本質是「程度」「最強程度題」是本公眾號對這種題型的命名。在各種公考機構中,此類題有時被稱為「論證題」,有時則稱為「增強削弱題」。其實,不同命名沒有優劣之分,但是通過命名讓考生最直觀地感受到題型的特點是非常有意義的。正如「最強程度」4個字所表示的那樣,此類題型非常簡單,只有一種問法: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削弱題幹的結論?
  • 公考行測「類比推理」難題解析(一)2018~2014年國考
    根據「洋蔥層剝」法,優先尋找選項中的近義詞關係。A「曇花一現:驚鴻一瞥」不是近義詞,排除。「曇花一現」指的是「曇花出現(開放)了一會後很快就消失」,比喻「美好而短暫的事物」。如果本題有不止一個近義詞組,則根據「洋蔥層剝」法,可以考慮題幹中「羔羊」和「烏鴉」都是二字動物,「跪乳」和「反哺」都是二字動作詞的關係。例如,「蚍蜉撼樹:螳臂當車」這個詞組,就是比B選項更接近題幹的答案。
  • 三年級數學解應用題,一讀二析三答,學生從此愛上數學
    應用題是數學學習當中的重中之重,在考試當中,也是壓軸,佔了大分,不少小學生,很容易在這類大分題中「馬失前蹄」,等到老師講完後,他會馬上一拍腦袋懊悔不已,說自己慌張了,如何來解決並避免呢?一讀:對小學生來說,讀題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同樣一道數學問題,大人馬上能看明白,但孩子因為經驗缺乏,就得三思了。比如,商場打折問題,孩子們對於優惠啊折扣啊這類新鮮的名詞,就得調動生活經驗來想一想。再比如,坐飛機的時間和距離,立體圖形的大小,孩子們都得藉助想像來理解題意。
  • 再次體會孔子「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的真正內涵,防止「內在...
    從上面這一段分享來看,很明顯,意識跟著心一起沉下去了,在開始練習的時候,有過這樣幾次體驗就可以了,以後再做「沉心」練習的時候,意識不要沉下去,而是要守住!也不要在意「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都不重要,也不要好奇,守住自己的意識(誠意)比什麼都重要。大家在「意識內收」以後,要重點體會一下孔子說的「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的真正內涵。
  • 「バカ」和「アホ」除了表示笨蛋,還可以表示什麼?
    在日語中,表達「傻瓜」、「笨蛋」一般可以用「バカ」、「アホ」來表達。
  • 公考行測「定義判斷」解題思路:「要素濃縮」法
    >所有「定義判斷」題都適用於「要素濃縮」法在「定義判斷」本身的框架內思考問題一道最經典的例題:完全相同的字,完全不同的含義定義判斷題是公考中較為簡單的題型,它的考察點非常明確,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定義判斷」和「言語理解」題中的「段落概括」有些類似。兩者同樣是給出一個段落,同樣是要對文字進行概括。不同的是,「段落概括」問法千變萬化,考察點是整段的大意;「定義判斷」問法只有一種,即「下列哪項符合/不符合定義詞」,考察點是對定義詞的理解,因此難度較低。
  • 日本兩大名校創辦人「福澤諭吉」與「大隈重信」的故事
    由於幕末的鎖國政策,西方列強中只有荷蘭得以和日本交流,因此學習西方知識的學校又稱為「蘭塾」(或「蘭學塾」)。福澤諭吉像與日本第一座講堂「三田演說堂」(1875年竣工)精通荷文的福澤諭吉,在蘭塾開設後的隔年到橫濱見學時,發現所學的荷蘭文竟然不管用。
  • ​【推薦】中西最高學理的綰合與衝突:嚴復「道通為一」說析論 | 吳展良
    原本超越時空的普遍理則,因而加上時間、變化與空間的因素,而得以融入《易》與老莊式「一而能易,大而能化」的道論體系;其絕對性為之消解,而不違背於中國人兼重普遍與時空、共相與殊相的道論傳統。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普遍通則與時空因素,中國論道與西方論理的傳統,科、哲學與儒、道之學同時在嚴復的思想中並存,交織成一幅內涵深邃、豐富而又含藏衝突矛盾的圖像。
  • 回溯法|一文解決四道 Leetcode「組合總和」題
    回溯法|一文解決四道 Leetcode「組合總和」題看完本篇文章,你可以解決下面四道」組合總和「的題目:這四道題都屬於Media難度的題目,但是基本都可以用同一套思想和方法解決。組合總和 II」 想要解決的問題是類似的,只有兩點細微的差別:在第39題中,candidates數組中給定的元素是不重複的;而第40題中candidates數組中的元素可能是重複的;在第39題中,candidates 中的數字可以無限制重複被選取;而第40題中candidates 中的每個數字在每個組合中只能使用一次。
  • 「四十一講」re的三重含義
    最後的介詞短語on a purely superficial level, at least表明主句中第二個分句的程度。中間的whose superficies of life appeared fairly tranquil作為主句主語的非限定性定語從句。
  • 日語中的「柄」是什麼含義?這篇文章告訴你
    大家都知道在日文中有許許多多的漢字,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造成一些誤會,尤其是一些比較奇特的詞彙,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會鬧出一些笑話,比如我和小夥伴在學習「大柄」和「小柄」的時候,小夥伴總是會發出奇異的怪笑,這總是令我尷尬不已。
  • 「每日一題」刑法篇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每日一題」刑法篇 2018-10-03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近道教:「天」有三重含義,遵天而行,你效法的是哪一重?
    道教尊奉天道,道祖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概念,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從人類歷史和文明發展的角度去觀察會發現,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會對玄妙之天有著獨特的信仰。在以道文化為根底的中華傳統中,「天」的概念有三重含義,分別是自然之天、神靈之天和道義之天。
  • 傳道開講 何為「人生一大事」?
    【憨山大師語錄】:古人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老子義疏】:人類到底是從何而來?其來源有兩項:第二就是來自《十二因緣》亦俗雲之 《三世因果》之說。縱觀現今之人,不識「經典」之難得,不思「聖語」之真諦,不信「因果」之輪迴。終日為追逐「名利」而奔波勞動,因「起心動念」而忙碌不休。
  • 答疑乾貨 | 「限る」「限り」の表現,備考N1/N2/N3的同學看過來!
    今天的答疑乾貨內容,青班會帶來關於「限る」和「限り」的各種用法及表達。關於「限る」和「限り」,一方面,是很多同學容易弄混它們,另一方面,能力考中,特別是N2\N3考試,特別愛考察這些形近異義的表達。這次,我會根據能力考的等級要求進行梳理,希望對要參加能力考的同學能夠有所幫助。
  • 19法考21天突破「主觀題」學習包開始預售!69元搞定主觀題!
    該用什麼資料?高頻考點及解題思路按照部門法歸類總結的「主觀題高頻考點」,首先對近十年主觀題涉及的考點進行頻次統計,挖掘出高頻考點,再對這些高頻考點進行進一步的深入,考點詳解分為「基礎概念」,「應試題型」,「破題技巧」,「答題套路」等
  • 陽氣不足、寒氣重?一穴位,一碗粥,補足一年陽氣,來年少生病!
    元朝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是指此時的氣溫比之前降低,地表晨露變冷,即將凝結。寒露後也是寒氣漸生的轉折點。人體也相應的會有寒氣的感應和表現,我們也要提前做好準備「防寒於未然」。民間有句俗話叫「十病九寒」,說明「寒」對人體影響之大。寒病多發於冬季,但也可見於其他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