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戴森球還是戴森環,造那麼大個玩意兒出來幹嘛呢?

2020-12-20 菜葉科普

戴森環也叫戴森球或者戴森雲,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的一個尋求地外文明的理論。

目前我們太陽系內的各行星只能接受太陽輻射能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的大部分能量都無法被接受,從而浪費掉了,我們知道,我們地球的資源非常有限,加上現在的過度開採,能源遲早會被開採完畢,遠不足以支撐人類未來的發展,所以戴森提出了戴森環這樣一種假設——用一個巨大的球形結構將太陽保圍起來,從而來汲取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這樣才可以讓一個文明到達一個新的高度,長久不衰。

這個理論很科幻,但是卻毫無破綻,因為文明的發展勢必要經過這個階段,於是科學家會基於這個理論來尋找地外文明,由於戴森球的存在,勢必會減弱恆星的光芒,再加上戴森球會釋放出紅外輻射,目前地球上的科技是足以檢測到恆星的兩度和紅外輻射效應,於是這就成了一個尋找地外文明的簡單手段

從戴森提出自己的假設時起,各種各樣包圍恆星以搜集能量的巨型空間設施的變體設計就在探索性的工程或在科幻小說中以「戴森球」的名稱提出並描述——這些方案並不僅限於太陽能發電站,還納入了許多涉及居住或工業的元素,而且大多方案肚皮描述了一個包圍著恆星的固體殼結構,但這被認為是最不現實的設計。

太陽每秒釋放大約3.8*10^26焦耳的能量,相當於1.3億億噸標準煤釋放能量,目前全球一年的總能量消耗,折算成標準煤約200億噸,所以太陽一秒鐘釋放能量,足夠現在的人類使用65萬年。

哪怕戴森環只能獲取太陽能量的百萬分之一,在能量需求上,人類也遠遠達不到需要戴森環來獲取能量的水平;而且人類目前的技術,也無法在太空中建立大規模的設施。

因為創建和部署一個太陽系大小的綜合能量收集系統所需的能量收集器或衛星的數量遠遠超出我們當前或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工業的需求或能力。

在這樣的建設項目中,也可能存在無法預見的工業規模困難,而且我們目前對工業自動化的理解尚不足以建立戴森球所需的自維護系統。

相關焦點

  • 戴森球:造一個大殼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這隻夠全人類小康250年,這點時間還不夠咱們決定要不要建對撞機呢!必須得上新能源!水力風力來源不穩定,萬一來個乾旱天,大家都得吃乾飯,因此不可能做主力,還是直接上可燃冰吧。可燃冰也屬於化石燃料,深埋大洋下,別說開採了,想探明儲量都沒那麼容易。
  • 如果實現可控核聚變,人類是否還需要建設環繞太陽的戴森球
    關於戴森球的故事,要從兩個科學家說起,第1個科學家是卡爾達肖夫,他是前蘇聯科學家、科普小說作家。 就是這位科學家給人類文明下了一個定義,用對能源的利用率,把人類的文明區分成幾個層次。 一級文明,可以利用本星球全部的能源。
  • 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
    今天要講的也是後者,目前,戴森球被譽為到達第二文明的標誌,那麼以此來推斷,我們人類達到二級文明還需要多久呢?戴森球是一種設想的人造巨型結構,這樣的巨型球體他可以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它的構造過程是,發射衛星直至完全包裹住恆星為止,這樣就可以獲取恆星上全部或者大部分能量並轉為己用。
  • 國產科幻沙盒《戴森球計劃》:明年年1月21日發售
    在此前的TGS 2020線上發布會上,由重慶柚子貓遊戲開發的《戴森球計劃》給不少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天(12月17日),本作的發售日終於敲定 —— 這款科幻沙盒建造遊戲將於2021年1月21日以搶先體驗的形式登陸Steam/WeGame,同時官方還帶來了一支新的預告片。
  • 酒店裡這些玩意兒,到底是幹嘛的啊?
    酒店裡這些玩意兒,到底是幹嘛的啊?
  • 盾牌座UY有2億億個地球這麼大,如果地球也有這麼大,會怎樣?
    很多人在討論戴森球,給不明白的夥伴解釋一下戴森球是什麼。 一些科學家把文明分為三級,一級是能利用自己行星所有資源(地球文明還不到一級),二級是能利用自己所屬恆星的所有資源,三級是能利用所在星系全部資源。 恆星能量是四面八方輻射的,怎麼完全利用?有人就設想出,造個球,把恆星包起來。這個人叫戴森,他設想的這個球被稱為戴森球。
  • 【原創】被國外吹爆的國產遊戲《戴森球計劃》到底怎麼樣?
    因此,《戴森球計劃》這款遊戲這既是他們擅長的領域,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心心念念的重要夢想。也就難怪會有那麼多人玩完後會高呼「星際浪漫」了。 它以一款自動化建造,模擬經營宇宙與探索品類的作品來講,《戴森球計劃》的內容量豐富所以,遊戲的可玩性也遠遠的超出了我對這款遊戲的想像與期待總的來說,《戴森球計劃》運行穩定,畫風精良,構造用心,讓你感受到了這款遊戲的滿滿誠意
  • 猜測可能變成了戴森球
    那麼宇宙中除了氫氦元素之外,其它的110多種元素是如何來的?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恆星,它可是宇宙重要的元素煉化廠。宇宙誕生之後不久就形成了最早的一批大質量恆星,它們通過核聚變將氫氦元素轉化為一些重元素。而這一批恆星質量都非常大,壽命自然也非常短,可能只有數千萬年。
  • 如何用Python解決《戴森球計劃》中的生產規劃問題
    如上圖所示(圖源筆者)在遊戲裡,你作為主人公機器人,搭載著科技和工程的知識,在一顆行星著陸,你可以在這個行星上採集資源點,排布熔爐和工廠,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最終建立起一個覆蓋整個恆星的戴森球。這個遊戲有多好玩呢?
  • 「戴森球」理論:是地球文明走向宇宙文明的必經過程?
    1960年,弗裡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理論,這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
  • 科普一下,假如我們圍繞太陽建立一個戴森球,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今天我們提出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假如我們圍繞太陽建立一個戴森球,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呢?戴森球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天體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提出,他認為一種文明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要,他們會圍繞自己的恆星建立一個空心球體,從而獲得恆星輻射的大部分能量。那麼我們該如何建立這樣一個球體?
  • 信託公司是幹嘛的 目前主要業務包括哪些你造嗎?
    信託公司是幹嘛的 目前主要業務包括哪些你造嗎?時間:2020-12-08 16:55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託公司是幹嘛的 目前主要業務包括哪些你造嗎?那麼,信託公司都是幹嘛的呢?其主要的業務都有哪些?下面小編帶大家   原標題:信託公司是幹嘛的 目前主要業務包括哪些你造嗎?
  • 國產宇宙級科幻沙盒遊戲《戴森球計劃》你準備好了嗎?
    #遊戲星達人計劃#中國遊戲再一次成為世界焦點,TGS 2020發布會上一款名為《戴森球計劃《戴森球計劃》在遊戲中需要多個星球同步進行生產,浩瀚宇宙中,從此多了無數中國玩家。在這裡遊戲廠商還是比較注重遊戲體驗的,期待遊戲的整體優化。同時對於遊戲荒玩家提供了高自由度的遊戲體驗,同時也可以當作養成遊戲慢慢體驗,周末打發時間神器!
  • 我要長大,長成大人那麼大,想幹嘛就幹嘛,不用徵得爸媽的同意
    彼得的椅子》每一個小孩都有一個願望——我要長大,長成大人們那麼大,想幹嘛就幹嘛,不用徵得爸爸媽媽的同意。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呢?彼得大聲叫了出來,「他們還沒有把我的小椅子塗成粉紅色呢!」。他抓起小椅子,跑回自己的房間。 「我們離家出走吧!威利。」彼得對小狗說。他用一個袋子裝滿了點心和小狗的餅乾。
  • 《戴森球計劃》公布10分鐘新實機演示 旁白配音由《流浪地球》人工...
    《戴森球計劃》Steam商店地址>>>《戴森球計劃》實機演示:《戴森球計劃》由來自重慶的五人團隊打造,浩瀚無垠的宇宙,未知的徵程,這裡是《戴森球計劃》!作為玩家的你,加入了空間管理聯盟COSMO開啟的一項代號為「戴森球計劃」的工程項目,建造戴森球,為「主腦」提供持續穩定的能量。
  • 是否會居住在戴森球一樣的世界?
    如果外星人保持沉默,我們就需要利用紅外傳感器來尋找他們從太空中釋放出來的熱量。戴森在2003年的一次45分鐘的採訪中說:「不幸的是,我在那句話的最後加上一句,我們要找的是一個人工生物圈。」他補充說,他想像著一群物體可以偽裝成遠處的灰塵,外星生命掌握了高技術,把生物圈打造成一個球體,就是戴森球,最後出現在《星際迷航》(Star Trek)中。」
  • 科幻沙盒建造遊戲《戴森球計劃》下月上線騰訊 WeGame
    IT之家 12 月 17 日消息 根據騰訊 WeGame 的消息,科幻沙盒建造遊戲《戴森球計劃》將於 2021 年 1 月 21 日以 Early Test 的形式上線 WeGame。為了保證虛擬世界的運行,人類製造了第一個戴森球,為超級計算機——「主腦」提供能量以維持強大的計算能力。隨著意識數量的不斷增長,主腦的計算能力逐漸達到極限。於是玩家接到空間管理聯盟 COSMO 的任命,控制機甲前往其他星系,建造新的戴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