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分享過一個故事:有一對擺地攤的夫妻,每天中午到了飯點,丈夫都會騎著車給妻子送來熱乎乎的飯菜。
和往常一樣,這天丈夫又來給妻子送飯了,倆人開心地坐在攤位旁的臺階上吃起來,邊吃邊聊,男人時不時地將湯遞給妻子。
作者 Alexander Shandor【烏克蘭】
這時,一個胖胖的中年婦女從夫妻二人身邊經過,瞥了女人手裡的飯盒一眼,酸溜溜地說:「大妹子,你也太可憐了吧,辛辛苦苦掙錢,老公就給你吃這麼寒酸的東西啊,你看看一點油水都沒有。」
中年婦女說完就走了,留下這對面面相覷的夫妻,氣氛瞬間尷尬了起來。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會隨意對別人的人生品頭論足。實際上,這不僅是一種很不成熟的行為,同時也是一種很沒有修養、很不善良的行為。
不打擾別人的幸福,這應該是一個成年人的頂級修養。
層次不同
幹涉就是打擾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其實也是如此。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一起出生的雙胞胎,有著近乎一模一樣的相貌,完全相同的家境,但他們也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換言之,每個人的境遇是不同的,生活的習慣、愛好、處境等等,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往往差距甚大。
這就帶來兩個結果:因為彼此的層次不同,境遇不同,所以每個人的認知水平,看待很多事情的角度和態度也會不一樣;既然態度不一樣,視角不一樣,所以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也就沒資格、權利、理由對別人的人生指手劃腳。
坦白講,你每一次自以為是的評價、幹涉,對於別人而言,其實都是一種打擾和侵犯。
就比如對「幸福」的定義。難道非得吃著山珍海味,住著高檔別墅,就才是幸福的人生嗎?有錢和幸福,從來不是絕對正比的關係。反過來講,那些收入普通,生活條件一般的人,未必就不幸福。
對於那個擺攤的妻子來說,這種平凡的生活,有人關心自己,丈夫每天燒好飯菜送來,倆人一起吃吃喝喝,有說有笑,聊著孩子的未來,就是她想要的幸福生活。或者說,對於當下的生活,她是感到知足的,是感到幸福的。
當然了,有些人對幸福的定義和感受就不同。他們認為坐在路邊的臺階上吃著不夠豐盛的飯,每天吆喝著練攤,這種生活未免太苦了,即使夫妻情投意合,也夠不上幸福。
老話說的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很多事情,真的只有經歷其中的人才會懂。這種生活到底幸福不幸福,每個人的定義和感受是不一樣的。
憑主觀臆斷別人的人生,這確實會打擾到別人的幸福。
不打擾的背後
藏著頂級修養
什麼是修養?我認為,修養其實就是善良。或者說,善良是修養的底色。
而關於善良,我挺喜歡郭德綱曾說過的一番話:你在吃肉的時候別人在喝粥,即使你不分肉給他,但你能做到不吧唧嘴,我認為這就是善良。
這種善良的背後,其實就藏著一個人的頂級修養:不打擾別人的幸福,不給別人添堵。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這樣的:張三的女兒考上了大學,便請鄰居們吃飯慶祝下,本是一件挺開心的事,但老鄰居李四的話卻讓氣氛尷尬了起來。李四說,這老張也太愛顯擺了,不就考上一個本科嘛,而且還是二本,至於這麼大張旗鼓的嘛,我兒子考上一本都沒這樣。
七夕情人節,同事小王的男朋友給她送了一個包,另一個同事小李酸溜溜地說道,你男朋友未免也太摳了吧,就送這麼便宜的包給你啊,明顯不把你放心上嘛。
... ...
很多時候,當別人沉浸在自己的小幸福裡時,有些人總是習慣性說出一些讓別人心裡添堵的話,非要破壞這樣的幸福。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裡,有這麼一段話: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父親就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是念念不忘。他對我說,當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別打擾別人的幸福,別給別人帶去困擾,做一個善良的人。共勉之!
原標題為:「不打擾別人的幸福,是成年人的頂級修養」
作者哈叔
主播孔令茹
後期孔令茹
編輯孔令茹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