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氣候的多變的時代,我們也許沒有詳細了解過氣候變化的具體原因,但是在「厄爾尼諾年」也就是2019年的確認,這就要提醒我們需要重視氣候變化了。
「厄爾尼諾」是什麼?這就要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了。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厄爾尼諾事件了。
《每日郵報》科學報告顯示,厄爾尼諾事件不僅在現在發生,在以前也曾多次出現。但是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厄爾尼諾事件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增加不少,隨之造成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關注和擔憂了。
科學家利用珊瑚核心的生長模式,就像樹木的年輪一樣,它會通過同位素的變化記錄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通過對珊瑚核心的研究和追蹤記錄了400年厄爾尼諾活動的數據。在對這些數據進行拼湊匯總後研究發現,在過去的30年中太平洋地區厄爾尼諾事件發生的似乎更加頻繁,隨之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也更大。
通過這次的科學研究,科學家們可以說過去30年在中太平洋發生的厄爾尼諾事件相比過去幾個世紀來說,出現的更為頻繁。這說明,未來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強烈。科學博士曼迪弗雷德稱,我們看到近幾十年來在太平洋中部形成了更多的厄爾尼諾現象,這在過去的400年中是不尋常的,也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由「罕見」變成了「普遍」現象。
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
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全世界出現的異常天氣,有範圍廣、災情重、時間長等特點。在這一系列異常天氣中,科學家發現一種作為海洋與大氣系統重要現象之一的「厄爾尼諾」潮流起著重要作用。
在海洋中,厄爾尼諾現象是赤道周圍太平洋溫暖水分布的變化造成的。由於地球的旋轉,通常風從東向西強烈吹動,導致水在太平洋西部積聚。這樣可以從東太平洋的深海中提取更冷的水。但是,在厄爾尼諾現象中,推水的風越來越弱,導致溫暖的水向東移回。這導致東太平洋變暖。由於海洋溫度與風流有關,這導致風力仍然變弱,因此海洋變暖,這意味著厄爾尼諾現象增長。
在大氣方面,根據科學報告顯示,赤道附近的空氣和洋流的這種變化,可能會通過在大氣中產生壓力異常對全球的天氣模式產生重大影響,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給陸地區域帶來變化的原因。
所以,我們常常會說,厄爾尼諾現象是會改變全球大氣模式的。當然,東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增強也是有證據的,如1997/98年和2015/16年期間發生的兩次強烈增長。
研究人員表示,與過去幾個世紀相比,過去這幾十年在太平洋中部觀察到的厄爾尼諾現象是非常活躍的。這種新見解可以幫助科學家為未來事件做好準備。
厄爾尼諾現象是全球氣候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其行為的變化對世界各地的天氣模式和極端事件具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會導致更多的極端氣候,比如常說的乾旱,高溫,強風暴等自然災難。
當然,我國也是受到影響的。大家可能已經有感覺了,比如到了5月份,天氣忽冷忽熱,有時會非常的熱,有時又會非常的冷,這可能與它存在聯繫。所以,氣候的變化已經波及到人類,對於環境和氣候的關係我們需要越來越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