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賣水人」的中國生意:A股四大CRO企業曬成績單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孫源 於玉金 北京報導

泰格醫藥(300347.SZ)於4月17日發布2019年年報,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8億,同比增長21.8%,實現歸母淨利潤8.4億,同比增長78.2%。至此,A股四大CRO上市公司2019年年成績單已全部發布,除藥明康德因投資不利影響總利潤外,其他3家歸母淨利潤增長率至少64.3%。

昭衍新藥(603127.SH)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6.39億元,歸母淨利潤1.78元,同比增長64.64%。藥明康德(603259.SH)2019年實現營收128.72億元,同比增長33.89%,歸母淨利潤18.55億元,同比下降17.96%。康龍化成(300759.SZ)則實現營業收入37.57億元,同比增長29.2%,歸母淨利潤5.47億元,同比增長64.3%。

專利懸崖之上,藥企研發速度比拼愈加激烈,從Me-too、Me-better到First-in-class,科技含量更高的藥物正在被加快推出,醫藥服務外包行業是時代下的產物,也將迎來時代的風口。

政策黃金期的「賣水人」

醫藥外包行業,被稱為醫藥研發及生產過程中的「賣水人」,目前已經發展到貫穿到藥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其中CRO、CMO、CSO分別服務於醫藥行業的研發、生產、銷售三大環節。CRO又稱「醫藥研發外包企業」,涵蓋藥物發現、臨床前及臨床階段的多項科技功能。20世紀70年代出現於美國,中國CRO行業從2000年開始逐步興起。

當前,中國醫藥外包服務行業的高景氣已是業內共識,在政策利好、資本追捧以及人口老齡化促進醫藥行業發展的背景下,CRO行業的增速顯然高於國際同行。國內針對醫藥行業的政策密集出臺,尤其是針對仿製藥的「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政策使得仿製藥盈利空間大幅壓縮,傳統藥企開始開拓新空間,開發創新藥與高端仿製藥。

而醫保目錄談判「騰籠換鳥」,Me-too類創新藥的價格被壓低,集採之下,仿製藥平均降價超70%,創新藥在醫保目錄的佔比大幅提高。同時國家積極引進國外創新藥,國外創新藥也需要在國內做臨床試驗才能銷售。

據了解,中國臨床試驗成本相對發達國家低30-60%,極大地吸引著海外研發訂單湧入。在國際規則層面,2017年6月,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內的臨床數據可以通用共享,極大便捷了國內研發外包企業針對外企的業務開展。

「對CRO企業來說,未來幾年的機遇都很大,尤其是從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政策開始,迎來爆發式的發展。」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一方面,在一致性評價中,很多企業不清楚臨床申報流程,同時政策對新藥研發的支持力度很大,於是沒有研發能力的企業就選擇委託CRO企業;另一方面,CRO企業本身有一些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在國內甚至全球都比較出名,在較大的市場需求下,其研發技術優勢突顯。」

縱觀A股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四家CRO企業,藥明康德由於擁有CRO全產業鏈的業務,其總營收規模最大。2016-2019年,藥明康德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9.75億元、12.27億元、22.61億元、18.55億元,2019年是藥明康德回歸A股後的首次下滑。藥明康德的解釋是投資公允價值損益影響,其實就是購買的公司股票大跌。即便如此,公司賺的也是盆滿缽滿。

年報發布的同時,藥明康德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革對外表示:「2019年,藥明康德堅持『長尾』戰略和CDMO商業模式,業務再創佳績。」這裡所說的「長尾」戰略,體現的是公司留住老客戶的能力,2019年,藥明康德91.2%的收入來自於原有客戶, 2015至2019年,前十大客戶保留率為100% 。

泰格醫藥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臨床試驗相關服務及實驗室服務」,2019年該業務營業收入為14.5億,營收佔比為51.8%。昭衍新藥主要從事安全性評價業務,僅有藥明康德為直接競爭者,市場競爭格局較好,行業相對較為成熟。 其次是泰格醫藥,自2016年以來,公司的淨利率和毛利率均保持快速上升的態勢。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從事的是產品技術壁壘非常高的臨床CRO業務。而康龍化成主要從事臨床前CRO,目前營業規模較小。

年報季,券商關於醫藥服務外包企業的研報頻出,普遍看好行業前景和各大公司業務的成長能力,給予「買入」評級。

根據前瞻研究院數據,2013-2017年,我國CRO行業規模複合增長率為24.4%,2017-2022年複合增長率可達27.7%,CRO行業滲透率到2022年有望達到40%以上,行業空間極大。

中國CRO市場的商業模式之困

中國的醫藥服務外包行業無論是從產業格局還是內部業務結構上都較為分散,隨著CRO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原有商業模式亟待變更,對藥品研發上下遊全產業鏈的高效整合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從新藥研發和成本構成上來看,臨床CRO已經成為CRO市場最大的「蛋糕」,跨國藥企尤其對臨床Ⅲ期的要求更高、需求更大,但也是國內製藥公司最薄弱的部分,同時,我國CRO企業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臨床前CRO服務,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

原本只集中力量於某幾項業務的企業逐漸意識到了客戶對於完整產業鏈服務的訴求,產品結構不完善、彈性不足,將會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於是企業開始通過內生性增長、外延式併購的模式拓展業務板塊。

昭衍新藥的業務以臨床前研究中的安全性評估為主,公司在2019年年報中透露了關於拓展臨床試驗業務的情況。蘇州昭衍醫藥自 2018 年成立以來,已籤約了多家市級以上醫院,與其共同建設藥物早期臨床中心,截至 2019 年,已有 2 家臨床Ⅰ期研究中心完成了硬體、人員團隊、質量體系的建設,並已經開始承接臨床試驗業務。此外,公司成立北京昭衍醫藥,組建了臨床 CRO 團隊,至 2019 年底,已經具備了承接業務的能力,並且已經承接並開展了臨床試驗項目。

關於目前北京昭衍醫藥臨床CRO團隊的運營狀況,未來發展方向,受疫情影響程度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函昭衍新藥,但對方回復稱暫時不準備報導。

泰格醫藥已經在臨床CRO領域打出了一片天地。2014年5月7日,泰格醫藥以5025萬美元收購美國方達控股69.84%的股權進行業務擴張。康龍化成布局臨床研究服務是通過收購康龍(美國)臨床服務等企業。2019年5月,康龍化成收購南京思睿,通過孫公司希麥迪來從事藥物臨床研發服務的CRO業務,同年6月又入股聯斯達醫藥公司,布局第三方獨立臨床研究現場管理服務(SMO)。

實際上,併購與戰略合作已成為近年來大型CRO企業發展的主要手段。覆蓋全產業鏈的無錫藥明康德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併購史」, 2015年從美國退市後,無錫藥明康德分拆為合全藥業、藥明生物以及藥明康德三個實體,拆分後的藥明康德外延式併購的步伐一直未停。

「如果企業只做單獨一塊的業務,未來競爭力會非常低。中國CRO行業目前比較分散,整合是未來的趨勢。」史立臣認為,CRO行業發展需要結合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

「現在中國的CRO企業商業模式是『抄』國外的,多少有點『水土不服』,國外CRO行業的經營理念和中國企業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距離,比如中國企業的實際需求並不像國外企業那麼明確,甚至連研發方向都不清楚,對未來做哪一塊的研發都不清楚。」他表示,CRO企業的商業模式需要進一步優化,拓展業務板塊,從前端的構建產品戰略、優化產品結構、藥物研發,到後端的市場層面幫助其進行市場營銷。中國市場CRO行業未來真正的發展機會,不是單純的研發,而是整合資源,上遊整合研發資源,下遊整合營銷、政府、醫藥資源,這是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在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政策的帶動和鼓勵創新藥等政策支撐下,對於該行業的未來,他仍表示看好。

而在短期內,2020年的這場疫情對CRO行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華夏時報》記者從藥明康德方面了解到,疫情讓藥明康德錯失了約一個月在中國區的運營時間,主要因為公司武漢研發中心的運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並且由於中國大多數醫院在疫情期間暫停了臨床監察訪問和患者入組,公司的臨床試驗服務業務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過,在疫情爆發之初,公司就啟動了業務連續性計劃,預計將挽回一些失去的時間,並將疫情對公司收入的影響降低到兩到三周的運營時間。第一季度,藥明康德的臨床業務受到較大的影響,醫院不再接受臨床安排。公司在武漢的業務停擺了2個月,約佔整體收入的10%。

除了外部面臨疫情的影響,其面臨的主要壓力還來自於未來市場份額被瓜分,以及行業需求天花板的風險。愈加激烈的賽道上,藥明康德也未鬆懈,李革表示:「我們計劃進一步加強全球布局,通過併購或者自建的方式,在美國拓展我們生產服務的能力和規模,以滿足全球客戶供應鏈的需求。」

相關焦點

  • 創新藥「賣水人」CRO企業為何這麼賺錢?
    另外,對於四大CRO龍頭來說,客戶重疊性較高,到底誰的客戶最靠譜?今天從CRO企業客戶的角度分析一下CRO行業的發展邏輯,以及前四大企業的發展狀況。,比如輝瑞、諾華、禮來等,2019年,在全球五十大製藥企業排行榜中,我國製藥企業有兩家,為中國生物製藥和恆瑞醫藥,分別位列第42位和第47位。
  • 金斯瑞榮登醫藥工業百強「中國CRO企業TOP20排行榜」
    近日,2019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盛大發布,金斯瑞榮登「中國CRO(含CDMO)企業TOP20排行榜」。本次評選聚焦醫藥工業企業創新驅動力(企業研發投入R&D綜合指標)和專業推廣力,恆瑞醫藥、廣藥集團、藥明康德等企業入選各系列榜單。
  • 人福醫藥進軍呼吸領域 曬出一年成績單
    《醫師報》蔡增蕊,人福醫藥進軍呼吸領域 曬出一年成績單,[623].醫師報,2019-11-28(13)」 11月21日,從武漢舉行的2019年人福醫藥呼吸領域專家諮詢會上傳來好消息
  • 「賣水人」藥明康德,何以成為醫藥界的阿里巴巴?
    作者 | 積木仁 來源 | 粒場財經(ID:lccaijing)關於創新藥,很多人都表示這並非是一門好生意。因為,新藥研發本身不僅面臨著高風險,而且在「雙十定律」(即研發周期十年,研發投入十億美金)和「專利懸崖」的約束下,創新藥面臨投入高、周期長、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的現實困境。
  • 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三、cro企業類別C  第三節 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模式i    一、醫藥企業研發途徑r    二、醫藥研發外包模式.二、中國醫藥外包行業發展劣勢6    三、中國醫藥外包行業發展機遇1    四、中國醫藥外包行業面臨威脅2  第四節 中國cro行業競爭優勢探究8    一、cro市場特徵
  • 賣藥甜於賣水,首富鍾睒睒的隱秘醫藥版圖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萬泰生物其實是鍾睒睒孵化的企業之一。相較於鍾睒睒的名字和創富事跡,如此大體量的生物醫藥公司,社會公眾卻相當的陌生。翻開這位賣水的「半小時首富」另一面,他隱秘的醫藥版圖同樣精彩。師從「娃哈哈」鍾睒睒的發家和「死對頭」娃哈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化藥企業TOP100、CRO企業TOP20榜單
    2019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盛大發布,在2019年度中國化藥企業TOP100排行榜中,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上海醫藥集團位列前三甲;在2019年度中國CRO(含CDMO)企業TOP20排行榜中,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泰格醫藥位列前三甲。 跳轉閱讀用這個APP,在手機上就可以查4000萬個化合物分子式、結構式……
  • 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揭曉,維亞生物榮登2018中國CRO企業20強榜單
    上海2019年7月17日 /美通社/ -- 2019年7月15日,米內網與醫藥經濟報聯合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維亞生物榮登「2018年度中國 CRO(含 CDMO)企業 TOP20排行榜」。
  • 新藥研發的「賣水者」,國內臨床CRO龍頭加速成長
    泰格醫藥是國內領先的綜合性臨床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平臺,能夠為客戶提供藥品和醫療器械等臨床研究一體化的服務,在中國大陸主要城市、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共設有123個服務網點,覆蓋800多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同時也在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美國、歐洲等1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7個海外服務網點。
  • 國信醫藥當選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CRO分會副主委單位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6月14日訊 6月13日,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CRO分會主辦的2020年第一屆CRO行業發展沙龍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黃山召開。會上,國內領先的合同研究組織(CRO)之一、國信醫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增選為該CRO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臨床研究CRO行業發展日趨成熟,對保障臨床試驗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7年,在CRO聯盟基礎上發起成立的中國醫藥質量管理協會CRO分會,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與企業的橋梁作用,不斷加強行業自律和管理,促進了CRO行業蓬勃發展。
  • 賣水是門好生意——從農夫山泉招股書說起
    賣水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當然,我這裡的賣水,指的不光是礦泉水,也包括各類飲料,白酒,牛奶等等。賣水這門生意好在什麼地方呢?一、賣水本質上是個「品牌」生意。世界上沒有比賣「品牌」更好的生意。其實瑞幸咖啡那幫人還是很厲害的,靠著大筆大筆燒錢,2年左右,硬生生做出了一個國民咖啡品牌,這個能力是很強的。二、賣水,是終生,高頻的剛需生意。人對水的需求,是生理結構決定的。我相信短時間內,人類應該不會進化到不需要飲水。
  • 醫藥電商來了,連鎖藥店還是好生意嗎?
    本文為元氣資本第58篇原創文章分析師)Rexi核心內容1、 在處方外流、帶量集採以及京東健康等醫藥電商崛起的影響下,醫藥零售連鎖行業出現了結構性變化,但現階段來看這仍是個好生意。12月8日,醫藥電商京東健康(06188.HK)赴港上市,引發了資本熱,線上賣藥時代真的來了。醫藥網際網路化持續推進、政策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已迫使零售連鎖藥店尋求新出路。那麼,醫藥零售行業有哪些頭部公司、基本面表現如何呢?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又會對零售連鎖藥店有多大的衝擊?
  • 中國四大行變7大行?其中一家還未上市
    眾所周知,中國四大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這四家銀行的綜合實力在中國銀行中是最強的,所以被稱為中國四大銀行,這四家銀行的資產也非常大。中國四大銀行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全球都很有名。5月中旬,《福布斯》公布了第18屆全球2000強公司年度榜單。
  • 「研發CRO榜」《2020中國研發CRO企業20強》隆重發布!
    【研發CRO榜】《2020中國研發CRO企業20強》隆重發布!來源:藥智網|百強榜2015年以來國內醫藥產業政策改革加速,特別是2017年我國加入ICH以後,國內藥企加速由仿製藥為主到仿創結合的轉型升級。國內外包服務的需求端正在加速擴大,國內製藥市場創新升級紅利正在逐步顯現。
  • 未來可能有五倍上漲空間的醫藥疫苗股「建議收藏」
    世界第三波疫情來襲,刺激醫藥疫苗股1.未名醫藥;流通a股市值111.66億元2.賽升藥業;流通a股市值66.08億元3.西藏藥業;流通a股市值152.46億元4.昭衍新藥;流通a股市值100.37億元5.人福醫藥;流通a股市值23.57
  • 2018年度中國CRO企業排行榜: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泰格醫藥位列前三
    中商情報網訊:7月15日,2019全國藥店周暨中國醫藥創新發展大會在山東濟南正式開幕。會上發布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系列榜單,共計260家企業上榜。在2018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顯示:揚子江藥業、修正藥業和廣州白雲山三大醫藥企業分別位列榜單前三位。
  • 尚華醫藥榮膺「中國十大服務外包領軍企業」
    上海2011年6月16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植根中國、全球領先的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企業 -- 尚華醫藥研發服務集團(紐交所上市代碼:SHP)(以下簡稱「尚華醫藥」),6月16日宣布其榮列國家商務部評選出的「2011中國十大服務外包領軍企業」榜單。
  • 2017年中國外貿「成績單」呈四大亮點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2017年中國外貿「成績單」呈四大亮點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2017年中國外貿「成績單」12日出爐,「總分」和「單科」呈現四大亮點。港口。
  • 醫藥CRO: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
    ■ CRO是與國際新藥研發緊密聯繫,與國際一線製藥企業的關係確立公司的競爭地位。■ 中國製藥企業從仿製走向創新提升了國內CRO市場需求。■ 中國CRO企業技術水平提升、市場、人口、成本等優勢為承接全球CRO產業轉移打下基礎。
  • 曬線上成績單 脫離「網紅標籤」的喜茶想幹嘛
    北京商報訊(記者 郭詩卉 郭繽璐)6月1日,喜茶曬出成立至今的數位化成績單,根據喜茶提供數據顯示,目前,喜茶小程序的註冊用戶已超2600萬,門店80%以上的線上訂單來自小程序,復購率300%以上。從以「網紅」茶飲的身份爆火到逐漸擺脫「網紅」的標籤,喜茶如今似乎正在沿著餐企數位化改造的方向越走越遠,喜茶曬的也不僅僅是單量,而是它下一步競爭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