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名」政策初現五大惡果,甚至有可能毀掉中超

2021-01-07 騰訊網

最近,中國足壇鬧得沸沸揚揚的俱樂部強制改中性名政策其實已經醞釀了許多年。2018年,中國足協出臺了《中國足球協會職業俱樂部名稱規範》,要求國內所有職業俱樂部、球隊名稱要中性化。

2020年底召開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上,足協再次明確了各俱樂部更名的截止時間,並提出了改名的具體形式:「地域名+俱樂部名+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或其他)」。俱樂部名稱為中文,不得超過4個漢字,不得使用英文字母、數字及其他不規範符號,不得使用與俱樂部股東企業、實際控制人或關聯方相似、相近的發音或漢字,同時需體現地域傳統精神、人文情懷。

足協及其上層要求俱樂部改中性化名稱用意是好的。一方面,便於培養球迷對於地方文化的認同,避免因為投資商的撤資而頻繁更換名稱,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各支球隊獨特的文化。但是,中國足協一刀切和冒進的政策著實讓人難以認同。目前的大環境下,俱樂部完全依靠企業輸血才能保證正常運營,球隊自身還沒有造血機能。企業需要利用球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達到宣傳的目的。這種盲目的一刀切,將激發各種矛盾。

筆者在多篇文章中已經提到這種做法欠妥。沒想到,這麼快就已經出現惡果

第一,各俱樂部開始抵制

1.北京國安寧死不屈,硬槓足協;

對於這個政策,北京國安十分不願意接受,按照國安方面說法,北京國安這個名稱有著二十多年的歷史,十分具有歷史「傳承」意義,俱樂部仍然堅持使用「國安」這個名稱,並已經上報中國足協,現在在等足協的批覆。大有死扛到底的架勢。

2.「XX隊、XX人、XX城」毫無特色,無聲抗議;

這種起名方式已經違背了足協的初衷,足協希望新名稱要體現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如果這種名稱最終成為俱樂部名稱,顯然會非常尷尬,這是中超聯賽還是城運會?

3·河南建業利用規則,改頭換面;

據河南本地媒體《大河報》報導,河南建業今後新的投資方是洛陽文旅集團,因此投資人有權決定球隊的新名稱。小編推測,這可能是老胡對投資足球有些心灰意冷,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投資足球20多年,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試問哪個人可以接受?尋找新的投資方,緩解自己的投資壓力是完全能夠理解的事情。

老胡這是找到了新的投資方,試想,如果找不到呢?最後俱樂部會落得什麼樣的結果?從河南建業一家,就能推測出其他俱樂部面臨的困境。

第二,贊助商減少或者放棄贊助。

2015年,中超轉播權能賣出80億的天價,充分說明市場對中超的認可,並且對整個聯賽的後期發展充滿了信心。

中國頂級聯賽從一窮二白到價值連城是經歷了十幾年的努力才換來的。

中超公司2005年成立,但是,從中超公司成立之後,各支球隊的分紅就一直非常少。2005年中超裸奔時,每家俱樂部僅分得50萬元。2008年,由於分紅少的可憐,更是出現了以啤酒和印表機抵分紅的鬧劇,當時每家俱樂部得到了750箱啤酒和一臺印表機。此後,分紅逐年遞增,但是相比於俱樂部支出依然顯得非常少。2009到2013年,每家俱樂部分成的金額從180萬元增加到600萬。而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增長開始加速,達到了1200萬元。不過,與各家俱樂部超過億元的投入,仍然杯水車薪。直到2015年的天價轉播權,讓各家球隊看到了曙光。

而我們的當權者完全不顧聯賽死活,一年又一年的出臺各種奇葩政策,去破壞聯賽的生態、觀賞性和商業價值。這兩年已經開始有小部分贊助商因為不滿足協政策朝令夕改,而拖欠贊助費用。而到了2020年,16家官方贊助商中,只有1家和中超公司重新籤訂了贊助合同,並完成續費,其餘贊助商則都沒有及時匯款,一場場官司,似乎已經不可避免。

2021賽季中超聯賽在「強制降薪」、「強制改中性名」、「強制擴軍」等政策下,品牌價值可能會進一步下滑。到時候,贊助商參與足球的熱情可能會一點點消失殆盡,聯賽繼續回到「裸奔」時代,也不是沒有可能。

第三,球迷怒懟足協,或者抗議俱樂部。使得球隊與球迷之間出現裂痕;

剛剛更名「洛陽龍門」的建業隊,遭到了河南球迷的集體抵制。從建業球迷組織宣布解散,到激動的俱樂部擁躉焚燒球衣、拉橫幅洩憤,再到外賣小哥集體罷工抗議。只一支球隊改名已經使得俱樂部和球迷關係劍拔弩張。等到接下來各支球隊陸續官宣新名稱時,還會出現什麼樣的球迷事件?

球隊與球迷之間的關係,本應該是「魚水」情,而現在的關係卻是針鋒相對。俱樂部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球迷文化和積澱很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

第四,投資人對投資足球熱情大減;

近日,中國足球職業聯盟負責人黃盛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足協的中性名政策雖然是必要的,但是現在實施,操之過急。

黃盛華認為,現在各俱樂部的投資人還很需要品牌效應,立即要求隊名「中性化」,投資人的熱情可能會大大減退,這就會對足球產業造成較大的打擊。

正如黃盛華所說,目前各級職業聯賽的球隊基本上都無法做到自負盈虧,只能由投資人持續輸血才能保證球隊正常運營,如果母公司再得不到品牌效應,那麼俱樂部在集團內部將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投資人很可能會逐漸降低資金投入,甚至退出足球圈。

第五,老牌俱樂部名稱瞬間灰飛煙滅,球迷情感和球迷文化歸零重建。

上個月建業、國安、申花、泰達、綠城等幾家建隊20年以上的俱樂部球迷組織,聯合發表聲明,抵制足協「中性名一刀切」政策。不願意讓俱樂部放棄來之不易的文化積澱和底蘊,叫了幾十年的名稱突然沒有了,讓球迷無法接受。

足協改名的初衷是文化的傳承,其實,這些球隊已經做到了,就拿申花為例,當初綠地集團入主時,就曾經想去掉申花字樣,直接改為上海綠地隊。結果,申花球迷要求綠地必須保留「申花」兩個字,否則將拒絕支持球隊。綠地集團沒有辦法,最後選擇了妥協,隊名中最終保留了「申花」。可見,老牌俱樂部的隊名已經深入球迷骨髓。如果強制更改,就會猶如「剜心之痛」,幾十年建立起來的球迷感情和文化很可能歸零重建。

各俱樂部中性名還沒有正式公布就已經出現如此多的惡果。投資人、俱樂部、球迷、贊助商這些中超生態鏈的重要參與者都對新政不甚滿意。如果他們聯合抵制,將對中國足球形成毀滅性打擊。如果足球管理者依然我行我素,將政令強制執行下去,待到各支球隊陸續公布新名稱以後,還會出現什麼難以預料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相關焦點

  • 【體壇熱話】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
    【體壇熱話】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利弊幾何?學習「百年老店」與國際接軌趙:改中性名稱,你覺得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林:去除俱樂部球隊的「企業化」隊名,改用中性名,使得俱樂部球隊的名稱無論是在哪個年代、哪家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的情況下,都能傳承延續,這是參照歐洲足球的做法。趙:職業球隊改中性名稱,也算是和國際接軌的舉措了。
  • 俱樂部中性名到底該怎麼改?
    眼看新賽季即將到來,中超規定的「俱樂部中性名稱」變更也不得不提上日程。中性名稱要不要改?怎麼改?改什麼?都是頗費思量的問題。 實際上正因為改中性名是中國足協自上而下強制推動的政策,俱樂部和球迷其實都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學習和討論過程,對於改名的必要性認識非常模糊。這些認識不加以澄清,在未來的改名及後續的使用中會產生很多的混亂。
  • 中超2021賽季新隊名!9支球隊改名大戰,上港和恆大中性名出爐
    中國足協要求中超俱樂部明年使用中性名,對於那些需要修改隊名的球隊來說,僅剩4個月時間,目前多隊正在斟酌自己的新隊名,強制推進中超各俱樂部隊名中性化的要求,會對投資人和中超聯賽產生一些影響,但明年中超各隊中性名稱全面上線已不可阻擋,另外老招牌的球隊可以向中國足協申請保留原有隊名!
  • 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 廣州恆大最終選定「廣州隊」?
    中超球隊改「中性隊名」 廣州恆大最終選定「廣州隊」?金羊網  作者:趙亮晨、林本劍  2020-12-06 什麼是「中性隊名」?
  • 中超各隊備選中性名創意十足 河南你是來搞笑的嗎...
    12-24 09:16:57 來源: PP體育 舉報   北京時間12月24日消息,留給中超俱樂部改中性名的時間
  • 中超五大奇才——第三名北京老炮馬五爺
    中超五大奇才——第三名北京老炮馬五爺 中超五大奇才——第三名北京老炮馬五爺
  • 中超各隊中性名方案 地名加FC最多 與標誌景點結合
    像國安這樣,打算用地名+FC的組合,類似的中超俱樂部不少。比如上海上港,在申花大概率保留的情況下,他們可以叫上海FC。而青島黃海可以叫青島FC,因為海牛這個商標目前屬於中乙的青島中能,後者有可能改名叫青島海牛。中超新軍長春亞泰,目前的隊名還沒有敲定,有可能叫長春FC,或者是長春1996,寓意球隊是1996年成立的,歷史悠久。
  • 中超FC爭議!其實英格蘭球隊全叫FC,了解含義就會發現這不是問題
    自從足協宣布下賽季起國內所有球隊都要強制使用中性名之後,便不斷有消息傳出多支中超球隊下賽季的隊名都會採用"地名+FC"的格式。而在相關的評論中,"FC"這兩個字母引起了大量媒體及球迷們的不滿,許多一頭霧水的球迷們紛紛表示,好好的中國球隊怎麼非要加上兩個字母做隊名呢?
  • 中超蘇寧曾用過一個中性隊名,使用期間戰績出色,但留用概率不大
    中超聯賽將推行球隊名稱的中性化,即隊名中不能出現帶有企業或商業元素的字樣。由於目前絕大多數中超隊都由贊助企業冠名(如上港、蘇寧、佳兆業等),因此預計未來的中超聯賽參賽名單和現在比將會出現較大範圍的變動。
  • 中性名新政動了誰的奶酪?
    因為這項規定,中超俱樂部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 申花得以保留 中性名規定簡單來說就兩條,第一,名稱除省市名外不能超過四個字;第二,俱樂部與球隊名稱不能與俱樂部投資人、股東品牌有關聯。 截至目前,中超16支球隊只有兩家符合中性名新政。一個是存在了27年之久的上海申花,一個是去年剛剛更名的大連人。
  • 改個中性隊名愁壞了中超球隊,實在不行讓球迷來
    最近中國足壇最大的看點還真不是四支中超勁旅徵戰亞冠聯賽,而是足協的新政。足協的新政中限薪和中性隊名,是最近媒體和球迷討論最多的話題。關於欠薪我們之前已經發表過好幾篇文章闡述了我們的看法,有興趣的球迷朋友們可以去翻看本號近期文章。今天我們重點來談談球隊改中性隊名的事情。
  • 一刀切的中性名有何意義?只是中國足球又一次瞎折騰
    球員限薪和俱樂部改中性名,又成了這個冬天最新的改革舉措。 若違反,將不得參加中國足協主辦的各類賽事,若未被認定為中性名稱的俱樂部,或取消職業聯賽的準入資格。 中國足球職業化了27年,實際上還沒解決一個職業體育產權歸屬的問題。在該放權給俱樂部或者中超聯盟的時候,卻以中國特色的股權模式或者管理要求以抗拒之;輪到俱樂部希望通過中國特色創造賺錢機會的時候,反而又強調國外俱樂部中性名稱的先進性。
  • 一刀切的中性名有何意義?中國足球或又一次瞎折騰
    球員限薪和俱樂部改中性名,又成了這個冬天最新的改革舉措。 若違反,將不得參加中國足協主辦的各類賽事,若未被認定為中性名稱的俱樂部,或取消職業聯賽的準入資格。 中國足球職業化了27年,實際上還沒解決一個職業體育產權歸屬的問題。在該放權給俱樂部或者中超聯盟的時候,卻以中國特色的股權模式或者管理要求以抗拒之;輪到俱樂部希望通過中國特色創造賺錢機會的時候,反而又強調國外俱樂部中性名稱的先進性。
  • 中超新政的謬論:中超與其把錢投入到大牌球星,不如放在青訓
    我們看一看第一次限薪的內容,所謂中性名是傳統老牌球隊保持原來俱樂部名稱,其他俱樂部或者新建的俱樂部必須啟用中性名,規定2021賽季硬性實施,這是2019年新政的中性化改革,這一個改革當初是沒有異議的,大家都覺得接受。為什麼到了今年引起軒然大波呢?就是中國足協所謂的公平論一刀切導致的。
  • 韓國球員對中超獅子大開口,或會輾轉西亞,球迷:帶著幻想走吧
    近日中超球迷都在關心一名K聯賽球員,那就是孫準浩。這名韓國國腳表達了希望來到中超的意願後,立即受到了很多球隊的追捧,傳言中就有廣州恆大、上海申花、山東魯能等勁旅,也有深圳佳兆業、廣州富力等想更進一步的球隊。
  • 強改中性名 美其名曰樹立足球文化 難道國安泰達不是文化?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了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這次會議的重點議題就2個——俱樂部中性名與球員限薪令。兩個議題中,爭議最大的無疑是中性名。自從中國足協計劃推動中國職業聯賽俱樂部中性名以來,這一議題始終存在很大爭議。尤其是在今年,根據足協最新的要求與規範,像國安、建業、泰達、申花和魯能這樣的老名字都很可能不保。
  • 強制改中性名 美其名曰樹立足球文化 難道國安泰達不是文化?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了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這次會議的重點議題就2個——俱樂部中性名與球員限薪令。兩個議題中,爭議最大的無疑是中性名。自從中國足協計劃推動中國職業聯賽俱樂部中性名以來,這一議題始終存在很大爭議。
  • 足壇名記因「中性名」問題,公開嗆聲足協!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南方都市報記者豐臻,就足協強制要求中超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一事,公開發文質疑足協此舉,其觀點和看法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三、中超俱樂部投資方企業背景單調,以房地產企業為主,其它行業甚少介入,略像企業聯賽,房產行業屬性甚至超過足球屬性。
  • 中性名要來了!江西聯盛面臨改名,這4個名字比較符合
    年底,足壇中性名將會來到,包括中超、中甲與中乙的所有職業化球隊,都需要改為中性名。目前,只有大連人、崑山FC、黑龍江FC等少數球隊是符合中性名的。其他的俱樂部,都需要在年底前完成更名。但如今,國內全部職業化俱樂部都將面臨改中性名,江西也不例外。儘管大多數時候,聯盛都處於中乙之中,但這並沒有妨礙江西的球迷對於這支球隊的喜愛。在申鑫回到上海之後,聯盛幾乎成了他們唯一的支持對象。去年中乙,江西聯盛在投入不大的情況下,拿到了中乙聯賽南區第三,最終遞補進入到中甲聯賽。
  • 中性名,中國足球擺脫「企業化」邁向「職業化」的標誌性事件!
    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說是中國足球聯賽向著真正「職業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甚至可以成為一個重要歷史性「事件」。①曾記否,日本專門召開中性名稱發布會?當中國足協要求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消息傳出之後,外界各種風言風語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