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白領小李,去年偶然發現自己大便帶血。網上一查,符合痔瘡的症狀,於是買藥吃了半年多,病情反而更嚴重了。
小李這才感覺大事不妙,到醫院檢查就診。結果被診斷為中晚期腸癌。如今他悔恨交加:不該憑自我診斷,硬是把腸癌拖成了晚期!
近年來,原本在中老年群體中高發的腸癌,也越來越年輕化了,其實很多腸癌都是「拖」出來的。
平時腸道出現便血、腹瀉等不適,容易被忽視,很多人以為只是簡單的痔瘡,不太在意,等到症狀嚴重時,往往已經是中晚期。其實痔瘡和腸癌有很多不同,在發現便血時,可以從以下4點加以辨別。
1、看顏色
痔瘡引起的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後,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而腸癌引起的便血,根據病變部位距肛門的距離遠近,可能是鮮紅色,也可能是暗紅色,靠上部位的結直腸癌也可能出現鐵鏽色甚至黑色。
2、看狀態
血與糞便混合與否,是辨別結直腸癌和痔瘡的重要標誌。
如果糞便上的血液不與糞便混合在一起,顏色是鮮紅色的,並且沒有黏液,可以初步判斷是痔瘡。如果大便中有黏液、膿液,並且糞便的顏色較深,血液和糞便混合在一起,可以初步判斷是大腸癌。
3、看次數
痔瘡患者的排便頻率很少改變,因為痔瘡脫落等導致的疼痛,會讓患者抗拒排便,甚至發生便秘,排便次數減少。而結直腸癌患者的排便頻率會升高,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小李,他一天要上十幾次廁所。
如果是腹瀉的人,吃過藥後症狀沒有減輕,也要留意,最好去醫院檢查。
4、聽聲音
我們有時候會聽見肚子咕嚕咕嚕叫,可能是腸胃蠕動發出的聲音。要注意,大腸癌患者也有這種現象。
因為大腸癌可能會造成腸梗阻,使得腹部膨脹,出現腸鳴音亢進的症狀。但這不是大腸癌患者特有的症狀。所以出現腸鳴音,要去醫院進行檢查。
一旦發現便血,既不要太慌張,也不能自己診斷,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為了預防腸癌,過了40歲,即使沒有症狀,都最好做一次腸鏡檢查,因為早期腸癌和腸癌前身——腸息肉,幾乎沒有症狀。及早檢查,才是遏制腸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