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中的這位張奶奶,今年邁入100歲高齡,目前在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入住。看到鏡頭裡的她,也許沒有人會想到,幾個月前的她,是一位連頭都無法抬起來,而且很愛發脾氣的奶奶,甚至抗拒護理員,抗拒飲食,而如今,她儼然一位乖寶貝,會自己吃飯,會拉著護理員的手不放,還會做出耶的手勢對著鏡頭……
僅僅3個月的時間,這家養老公寓究竟做了什麼,能夠讓一位老人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記者採訪了奶奶的小女兒馮女士。儘管馮女士定期才見母親一次,但是母親從身體到情緒的變化,做女兒的卻是最能感受得到。「來到了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母親有了安全感,我們做兒女的也真正是放下了心」。
而值得一提的是,細心的廣州日報記者在護理員身上還發現了一些「小細節」。事情雖小,但是細節見真情。也許,讓張奶奶神速好轉的,除了專業,還有敬業。
奶奶的世界,從一張床變成一片天
「不滿意就會發脾氣的,現在沒見過她發脾氣了」,「原來因為整天呆在房間裡,沒有了早晚概念,現在自己知道要起床要活動了」
馮女士今年67歲,他們6個兄弟姐妹,有4個在廣州。在入住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之前,是張奶奶自己選擇了一家養老院入住,4個兒女每天都輪流去照護。但是今年疫情期間,家屬無法按時探望,奶奶的狀態差了,還天天吵著要走,甚至絕食,所以他們才嘗試著把奶奶送進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
「之前我母親身體還挺好,對養老院要求不高,有得吃有得玩就行,可是自從幾年前摔了一跤,身體差了以後,對護理方面的要求高了,加上疫情期間我們沒辦法照顧她,我們也感覺應該重新找一家護理更專業、讓我們更放心的機構」。
來到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試住了一個星期,馮女士他們驚訝地發現,張奶奶情緒安穩了,沒有再吵著要走,於是一家人決定讓張奶奶留下來。
從9月16日正式入住至今,張奶奶已經在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生活了3個月,而這3個月的變化,讓馮女士覺得很欣慰。因為,張奶奶的世界不再只是一張床,而是一片天空,和整個世界,她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剛進養老公寓時,奶奶的頭無法抬起,無法自己進餐,椿萱茂護理人員給奶奶耐心餵飯。
洗澡時椿萱茂護理人員給奶奶準備泡腳盆,避免奶奶的腳被凍到
椿萱茂護理人員給奶奶穿好衣服,抱上輪椅,準備陪奶奶出去活動、曬太陽
馮女士回憶到,剛剛進來的時候,張奶奶的狀態是讓人震驚的。由於營養不良而導致血壓低,血糖也低,身體非常虛弱、無力,所以連頭都抬不起來,每次幾乎都是趴在枕頭上吃飯喝水,看著讓人心酸。同時由於長期躺在床上不走出房門,她幾乎沒有了日夜概念,總是閉著眼睛。而三個月之後,她的變化也讓家屬意外地驚喜。
「最大的變化就是母親的頭可以抬起來了,也有了日夜的概念」!在馮女士手機視頻裡,記者看到奶奶起床後會睜開眼睛,頭也不再低著,而是已經可以和正常人一樣,抬起頭來吃飯、喝水、與人交流。
「普通人可能覺得抬頭低頭、睜眼閉眼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對於我們來說,看到母親能像正常人一樣抬起頭來看世界,心裡真的是百感交集。年齡再大,她也有自尊,也不希望別人看到她狼狽的一面」,說道這裡,馮女士哽咽了。
椿萱茂給了奶奶尊嚴和安全感
尊嚴和安全感,是老人們晚年生活的精神保障。曾經很依賴兒女,每次兒女來探望都不讓走的她,如今已經習慣和適應了在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的生活,甚至把這裡當成了家,不再粘著兒女,兒女臨走的時候還會擺一擺手表示「拜拜」。「以前如果生病進了醫院就不願意回養老院,現在是主動要求回去。」
而同樣讓馮女士覺得母親找回了尊嚴的事情,還來源於紙尿褲這樣一個普通的物品。在入住之前,為了防止張奶奶撕扯,也為了圖省事,她會被層層的紙尿褲、護墊、尿片等包裹著,身體被包得像個粽子,可想而知那個滋味兒有多難受。但是在進來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之後,護理員會及時給她換紙尿褲,身上總是很乾爽,張奶奶自己也輕鬆、舒服多了。
儘管馮女士和兄弟姐妹們每次過來椿萱茂長者公寓要兩個小時的車程,但是看到母親狀況越來越好,他們跑再遠也心甘情願。「我自己也67歲了,幾個兄弟姐妹年齡也大了,我們希望找一家放心的養老院照顧母親」,「老人家一百歲了,總有離開的一天,我們想讓她這幾年過得舒服一些,安全一些」。
專業的照護是基礎,椿萱茂把細緻落實到位是關鍵
在這裡,細節見真情
作為兒女,自然是把母親的安危放在心上,那養老公寓的護理員們,又是如何讓這位一度抗拒照護的奶奶,變成今天這樣一位可愛的老人呢?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具備專業的照護技能之外,這裡的護理員更多的是具備一顆敬業的心,能夠
「今天奶奶居然讓我們給剪指甲了」、「我記得第一次看見她主動要 拿起碗來吃飯的時候,我高興得有點懵了,事後反應過來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雪梅,一位從張奶奶入住開始就陪伴至今的護理員,說起老人家的變化,一種欣慰總是不由自主 流露出來。
她告訴記者,張奶奶剛住進來的時候非常抗拒護理員,甚至又抓又咬,眼睛也不看人,像極了一個耍脾氣的小孩子,讓護理員們哭笑不得。「我覺得她當時情緒不好,加上沒力氣,所以也不願意抬頭看人」。
不過,奶奶的拒絕並沒有讓護理員們退縮。每次吃飯、喝水,他們都用手輕輕託著張奶奶的頭,儘量讓她用正常人的姿勢去進行,同時還不斷和奶奶用語言、用紙筆去溝通,鼓勵她自己去抬頭,甚至自己去端起碗來吃飯。一次又一次的開導、一次又一次的鼓勵,在護理員們的柔聲細語中,奶奶慢慢打開了心結,情緒好轉了,動力也來了。開始慢慢努力地去抬頭,去吃飯,去用眼睛看周圍,甚至與人交流。
專業和敬業的照護 ,讓老人家重新找回了尊嚴和溫暖。
在記者整個採訪過程中,張奶奶幾次做出交流的手勢,她會睜開眼睛看護理員,會叫出護理員的名字,會握住護理員的手,還會對著鏡頭做出「V」字手勢,臉上的表情也流露出愉悅。與此前沮喪、無力和虛弱的她,可以說是判若兩人。
護理老人,除了專業,更多的是需要責任心和敬業之心。在張奶奶房間裡,有兩張流水登記表,詳細記錄了奶奶每時每刻的起居情況和狀態,以及照護流程是否到位,精細程度非同一般。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了一個細節。正在和記者說話的雪梅,突然扭過頭去,迅速拿了兩張紙巾遞到張奶奶面前,接下了老人家吐出來的痰,因為她聽到奶奶的兩聲咳嗽,這讓記者不得不佩服她對老人家的專注和牽掛。
照護長者,永遠都是細節見真情。在椿萱茂(廣州科林路)老年公寓裡,不但有專業的照護,還有護理團隊發自內心的愛心和呵護之心,這才是長者們得到最佳照護的有力保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