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需的剖腹產手術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產婦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必須要慎重考慮。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隨著醫學科技進步,越來越多孕婦在選擇分娩方式時會更傾向於剖腹產,她們認為順產的過程太痛苦,而且時間又長身體很遭罪,而剖腹產速度快,承受的痛苦較小,手術也更加安全,於是近幾年剖腹產手術的數據穩步上升。
案例:即使身體各項指徵都符合順產,但還是想選擇剖腹產。
前段時間幸孕姐看到粉絲群內有寶媽在聊生孩子的事,一位即將臨盆的年輕孕媽小可說自己到時候一定要選擇剖腹產,到了預產期直接把孩子剖出來算了,不然要等著發動,還要忍受劇烈的宮縮,她怕自己會疼暈過去。
有些生過娃的寶媽勸她說如果能順產還是儘量順產,雖然過程很痛苦,但對大人和孩子都好,剖腹產生完會更疼,而且還不利於身材恢復,小可卻不以為然,她認為現在那麼多明星都是剖腹產,而且連著生了好幾個,還不是挺好,身材也沒見走形。
到了預產期,小可便向醫生表達了自己想剖腹產的意願,醫生建議她好好考慮一下,因為小可目前身體各項指徵都還比較適合自然分娩,如果順產的話應該也會很順利,不過她還是覺得太疼了,對順產的心理陰影遠大於剖腹產,決定堅持剖。
小可年輕,身體素質好,剖腹產也進行得很順利,不過麻藥過了之後傷口就開始疼了,而且下床餵奶什麼很容易牽扯到傷口,也經常痛得她想掉眼淚,真沒想到剖腹產之後居然這麼難受,逃過了產前陣痛卻難逃產後痛苦,做女人可真難!
其實有小可這種想法的孕媽很多,特別是深受身邊過來人經驗和明星案例的影響,剖腹產成了當代孕媽首選分娩方式,而且醫生給出相對合適的建議後,也會尊重產婦自己的選擇,最終決定生產方式。
剖腹產數據瘋長,已成常規化生產方式: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臨床生產時必須要進行剖腹產手術的情況應控制在10%~15%,但全球通過剖腹產手術出生的寶寶數量在2000年~2015年時已經從12%上升到了21%,而中國的剖腹產出生率在2018年時甚至達到了36.7%。
由此可見,剖腹產已經成了分娩中的一種常規手段,而並非只用來應對生產時出現意外而採取的非常手段。
隨著剖腹產趨勢日漸高漲,關於自然分娩的後續發展也引起了孕媽們的廣泛議論,以後會不會只能剖腹產,而不能順產了?
剖腹產更為流行,自然分娩何去何從?
雖然剖腹產是目前廣受歡迎的分娩方式,但並不是產婦生產時的最佳選擇,剖腹產可能會引起較多的產後併發症,出血的情況也會比較嚴重,不利於寶媽產後恢復。
而且在剖腹產中產婦出現意外的機率遠大於順產孕婦,若是強行通過剖宮產出生的孩子,將來的生長發育和體內激素分泌情況都會與順產的孩子有一定差距。
所以幸孕姐認為,自然分娩的地位依然不可取代,原因如下:
1、併發症少,有利於產後恢復
自然分娩能避免剖腹產手術所帶來的風險,比如產後出血、傷口感染、腸脹氣等,產婦身體能儘早恢復。
產後還可以及早進行鍛鍊,也有利於體型的恢復。陰道分娩可免受剖宮產手術帶來的痛苦與弊端,如麻醉的風險,手術的出血、創傷,術後的腸脹氣等。
2、胎兒發生意外少
順產時規律的宮縮和產道擠壓使胎兒呼吸道中黏液和羊水被排擠出來,減少新生兒出現溼肺、吸入性肺炎風險。
有數據顯示,剖腹產兒發生肺透明膜病率比順產兒高出20倍。
3、母嬰關係更為親密
經媽媽產道生出來的寶寶,頭部受到擠壓充血能在出生後快速建立正常呼吸,而且孕媽會在生產時分泌一種催產激素,能促進乳汁分泌,有利於及早進行母乳餵養,對促進母嬰之間親密性關係有一定作用。
兩種生產方式,孕婦該如何選擇——
既然自然分娩不會被淘汰,那麼作為毫無經驗的新手孕媽,分娩時到底應該哪一種生產方式呢?是懼怕疼痛隨大流選擇直接剖腹產,還是為了今後恢復和胎兒健康繼續堅持順產?
應正確看待這兩種分娩方式,如果不是必須要進行剖腹產的孕婦,應把順產作為生產的第一首選方式。
因為剖腹產本身說到底還是一場臨床手術,必然會存在一定的手術風險,它僅僅只適用於各項身體指徵已經不適合進行順產的產婦,醫生才會建議轉為剖腹產手術來繼續完成分娩,但是若各方面情況良好,強行採取剖腹產,有可能會導致意外發生。
最好的方法就是聽從醫生的建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也是對孕媽身體傷害最小,最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方式。
【今日一問】你生孩子時是順產還是剖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