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的產品設計會如此之強?

2021-02-25 MoltoDesign


很久沒有出過文字類推文,正好最近整理出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自己對日本日本設計之所以很強的一些看法吧~

正文字數:3106 閱讀時長:11min

文章屬性:理論分析 文化歷史

專業知識:設計認知/設計思維

 

日本的設計大師數量眾多,如原研哉,黑川雅之,安藤忠雄等等,幾乎覆蓋了從建築,產品,服裝再到平面的各個設計領域,優秀的設計公司和事務所更是不勝枚舉。

戰後的日本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然成為了一流的設計強國。作為設計師,學長也曾翻閱過眾多日本大師的傳記和作品,這裡淺談一下自己對於日本產品設計為何如此之強的分析和看法吧。

具體的大師作品和講解網上很多,學長就不作過多介紹,這裡我們只談具體的原因分析。

 

1.對設計教育的重視

 

如果我們看到日本最終的產出(各種作品)非常精彩,如果以手機類比,其實看到的只是相當於屏幕上最終呈現出的APP界面,而筆者認為,真正厲害之處在於底層系統的開發(比如當年的ios系統),也就是從根源上強化和迭代運算方式與原始碼——反應到設計教育上,就是從學生甚至幼年階段重視對其美學和創造力的培養。

 

日本NHK電視臺(地位相當於我國CCTV)曾經做過一期設計類教育節目,名字叫《Design あ》,翻譯過來就是《啊!設計》,節目從設計師的角度帶孩子去看世界,其中包含了工業、平面、服裝、建築等各個設計方向,設計界各位大佬也曾作為每集的特邀嘉賓出現在節目當中。

 

節目的價值和成功之處在於避開直接教授繪畫或設計方法,而是讓兒童在有趣的節目環節中潛移默化地開始對世界和生活產生思考,一方面為日後設計人才打下思維基礎,另一方面其實也在培養有著思考精神,關注生活細節的人才。

 

而近些年隨著國力和經濟實力的上升,我國在一二線城市開始大量出現以素質教育為本的少兒培訓機構,筆者也有幾名當年的校友在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相信未來在藝術與設計教育的素質培養方面,我們會成體系,成規模的逐一展開。

 

正所謂一葉知秋,除了針對少兒,其他年齡段的日本設計教育可借鑑之處同樣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但筆者認為其真正的過人之處,也是核心競爭力是對於各個年齡段的學生在思考,創新和審美這三個核心層面的培養,這也是設計素質教育的本質

 

 

2.政府對於文化和設計的重視

 

日本自古代起師承中國,有著典型的東方文化底蘊。戰後日本的挫敗感,加上延續多年脫亞入歐的口號,使得其一度對本民族的文化失去自信。但是很快日本政府開始重振本土文化,從經濟和傳統兩個層面入手,在設計上實行了「雙軌制」,一方面在陶瓷,家具,服飾等設計領域系統的研究傳統,以求保持傳統風格的延續性; 另一方面在高技術的設計領域如工業設計上則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行大膽的設計。

 經典的蝴蝶椅 : 

 傳統手工藝經濟與現代設計有效結合 : 


同時日本出臺多項政策,例如鼓勵/補貼擁有傳統文化的門店和品牌,比如大漆工藝(日本Japan也有大漆的意思),陶器製作(如柴燒 九古燒)等工藝未經破壞,經過代代傳承,在日本發展至今已經枝繁葉茂,同時眾多傳統工藝產品褪去了匠氣,和現代生活形成有機的接軌,也成為了自己的文化符號。良好的政策環境,靈活的雙軌策略,加上自由的市場經濟,使得二戰後日本設計快速崛起。

 

 

而政府對於傳統文化,工藝,建築的大力保護,反過來又讓年輕一代在濃厚而富有儀式感的環境下不斷薰陶 ; 而另一面則是高新技術產品充斥人們的生活,二者雙軌並行,這對於年輕一代的審美和創造力形成了多層次的助力。

 

3.外向型的經濟

 

作為資源匱乏的島國,出口產品的外向型經濟成了日本經濟成功的關鍵,而產品設計作為產品的「顏面」,當時更是得到了日本工業界的廣泛重視。

 戰後日本依靠外向型出口經濟崛起 : 

學長在讀黑川雅之《設計的悖論》中有這樣一則觀點很有趣,作為二戰戰敗國的德日意(顯然老人家忘了義大利中途的反水),三個國家沒有英法美控制金融和資本市場的資格和話語權,同時各自資源匱乏,所以為了快速發展都極其重視製造業,三國誕生了眾多掌握著頂級科技的製造業巨頭比如德國的戴姆勒集團(奔馳母公司)、西門子集團,日本的豐田集團,三菱重工,義大利的菲亞特集團(菲亞特,JEEP,瑪莎拉蒂等車企母公司)和享譽全球的眾多家具品牌等等。

由於三個國家的外向型經濟和不斷努力發展的工業製造業,眾多戰後的經典設計和產品品牌都來自這三個製造業強國,其產品設計順理成章地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4.善於學習的民族特性

 

日本作為東亞文化的一員,眾所周知古代有大化改新和徐福東渡,兩個事件都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積極輸入,更是日本延續千年的國策縮影。再到西方工業革命後的明治維新和脫亞入歐,自有人類文明開始就處於科技文化落后角色的日本,已經將善於學習的本領納入到民族的基因中。

長期閉塞的島國環境和落後的文化技術也使得其有著比大陸國家更強的危機意識,更強的冒險精神和更少的歷史包袱。類似的情況在歐洲則是北歐五國與瑞士,曾經盛產海盜和長矛步兵的苦寒之地,如今卻成了高福利和發達富餘的代名詞。

 

讀過餘秋雨《文化苦旅》應該記得裡面反覆出現的非常耐人尋味的歷史觀,曾經輝煌的古典帝國至今還能延續的少之又少,比如曾經的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古羅馬文明都已經銷聲匿跡。而當年創造這批文明的人由於蠻族的入侵,和現居埃及,中東和義大利的人民也並非直系關係,比如古羅馬文明被日耳曼人摧毀,如今的義大利人並非古羅馬人的直系後代。中華文明延續至今真的算是天佑中華了。

學長在義大利留學時曾和義大利人聊起古羅馬文明,古拉丁文他們無法直接閱讀,而提到古羅馬義大利人用的都是」they/loro (他們)」, 而我們提到漢唐宋明時則會說「古人」「前人」或者其他第一人稱,這就是文化的延續性。

而更有趣的是,日本的茶道文化已經如此發達,雖說是師承古代中國,但是發展至今文化力反而更加強勢,儘管如此,在邀請日本朋友來家做客喝茶時,對方依然認為茶文化在中國更加發達和正宗。

 

   陶藝大師安藤雅信作品: 

 

《文化苦旅》中另一個相輔相成的論述則是如今最發達的國家往往是歷史包袱較少的民族創造的,如美國(移民國家),德國(摧毀了古伊朗,古巴比倫,古埃及文明的日耳曼人後代)等國,都屬於後來者居上。日本同樣類似,甩開了文化桎梏,沒有過深的文化包袱直接學習先進者,從而在近代和戰後兩次崛起。

 

5.深度思考能力與設計師個人素養

 

最後一個因素,學長認為和第一條一脈相承,前後呼應,而且是站在設計師角度總結而出的。

 

讀過日本大師書籍的人會發現日本人不管是設計師,匠人還是學者對於文化,歷史和設計有著非常深度的思考,比如原研哉,黑川雅之在其《設計中的設計》《為什麼設計》或者《設計的悖論》中都曾對東方文化,中日文化,東西文化等等有著非常深入的剖析和研究。

而反映在每個設計案例中,對於單個產品的思考同樣耐人尋味,典型的如MUJI的手拉式CD播放機,如果單純設計工業產品的外觀其實大家都不會拉開過大差距,而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背後一定有著獨特而深度的思考,深入內裡的研究,不拘泥於表面的美感,以及美妙絕倫的用戶體驗。

   經典的無印良品CD播放機: 

學長認為我國其實已經不缺技術類人才,依託於本土規模龐大的製造業,中國的工業設計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伴隨而來的瓶頸其實正是深度思考,潛心學習後的思維升級自我迭代,由表及裡的突破如同破繭成蝶,踏踏實實修煉內功將成為中國設計師未來的必修課。


MoltoDesign Studio

推優質資源,做精品教學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看不上的二手貨,為何日本人卻如此中意
    二手貨在日本稱為「中古品」,很多國人不喜歡別人用過的東西,我也問過身邊的國人,為何不喜歡二手的東西,很多人也說不上理由,只是覺得「不乾淨」。其實在日本「二手貨」可是一個很大的產業,走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就是二手品商店或者回收二手品的地方。為何日本人對二手品如此情有獨鍾呢?這背後也是有許多原因的。
  • 日本媽媽為何對尤妮佳moony如此安心?
    >日本媽媽為何對尤妮佳moony如此安心?  <求證方法1>問榜單:日本媽媽之選大獎受賞紙尿褲因為moony獲得了日本媽媽之選大獎。這個獎是日本媽媽們推薦的商品,是媽媽們的口碑好貨,所以特別暢銷。
  • 為何日本人如此守時?
    雖然部分日本網友認為不管什麼事情先「道歉」有點過於誇張,但很多日本人則認為嚴格遵守時間,承認錯誤是日本的傳統美德。無論是誤點還是提前發車不僅會耽誤乘客的行程而且也很有可能會導致重大事故(曾有先例),故而鐵路公司必須嚴格加強時間管理。據統計,日本鐵路的準時率每年保持著97%以上。
  • 日本美翔在洋蔥為何如此受歡迎?
    美翔的市場前景:品牌的實力與盟友的實力1美翔是日本尼奇製藥研發出來的,尼奇製藥是日本10大學府科研聖地,企業核心是堅持腸胃健康之路!2同時與日本膠原蛋白之父nippi合作(日本最大的專業膠原蛋白生產商)美翔LFK乳酸菌榮獲日本10大發明專利,並通過國際性檢測機構SGS認證,0激素,0防腐劑,0脂肪,怕胖的寶寶可以任意喝起來,再也不怕發胖!
  • 水上戰鬥機為何覆滅?日本的「強風」告訴你:過於雞肋,被吊著打
    眾所周知,日本在二戰中可算是水上戰鬥機的大用戶。其水上戰鬥機的設計、製造經驗是豐富的,也是空前的——因為除了日本以外,再也沒有國家將水上戰鬥機大量生產、應用在委以重任的海外戰場,甚至還將其作為制空戰鬥機使用。這在整個二戰裡都是獨一份:雖然英國、義大利均有研發水上戰鬥機,但也僅是作為輔助機種使用。真正要拿來空戰的,基本都是陸基戰鬥機或者艦載戰鬥機。
  • 日本大師柳宗理產品設計(1)
    其父是奠定「日本民藝」理論與審美基礎的知名民藝家柳宗悅,自小深受日本傳統民間工藝器物之美所薰陶;也曾擔任在西方現代主義領域中擁有引領地位的設計師Charlotte Perriand(Perriand的作品包括與柯比意聯手設計的多張已成現代主義最經典象徵的沙 發 、躺椅、單椅)的助手。畢業於日本藝術學院 (目前為東京國立藝術音樂大學),曾在Junzo Sakakura建築所中研習過。
  • 稱日本是「大哥哥」 蔡英文當局為何如此媚日?
    來源:解放日報原標題:稱日本是「大哥哥」、臺日關係是「夫妻」,蔡英文當局為何如此媚日?臺灣屏東的後灣村,是臺灣海峽邊一個偏僻的漁村。看看他們對日本的媚態,了解中日近代史、了解日本殖民臺灣歷史的人,不禁感到心酸與氣氛。臺灣當局立法部門負責人蘇嘉全訪日時媚態十足地說「臺日如夫妻,日本哭臺灣哭,日本笑臺灣笑」,說得日本人都笑了,那是嘲笑。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竟在公務上稱日本駐臺代表為「大哥哥」,自稱「小弟」,讓人笑掉大牙。最近,更有拿著日本首相假賀電邀功的,那更是醜態畢露了。
  • 二戰後日本為何如此懼怕美國!俯首帖耳不敢反抗,日本人說出實話
    二戰後日本為何如此懼怕美國!俯首帖耳不敢反抗,日本人說出實話 二戰後日本為何如此懼怕美國!俯首帖耳不敢反抗,日本人說出實話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即被美國視為獨家戰利品。
  • 堅守、嚴謹、自卑,日本刀華麗外觀為何會注重「儀式感」?
    提起日本刀人們的腦海裡不禁會浮現出櫻花樹下武士雙手握刀不停練習的畫面。日本一直仰慕唐朝文化,如今世人熟悉的日本刀設計便來源於唐刀。不過在設計日本刀時他們並沒有完全照搬,而是對其不斷改造注入本土民族文化元素,最終打造出集美觀與靈巧於一身的日本刀。精美的花紋彰顯日本對美的極致追求。
  • 「大狗」為何如此貼切 好名字詮釋設計
    或許是理解了東西方的小名與暱稱文化的相同之處,西蒙斯在短暫的驚訝後,理解了「大狗」所代表的的親近。不過更多的,還是「大狗」與車型產品定位的符合。
  • 臺灣貴族書包走紅 比日本版更便宜更多分層設計
    繼前陣子被日本書包刷屏之後,朋友圈最新流行的是臺灣書包。傳說中的臺灣書包其實長相略平凡,但是按照淘寶賣家的介紹,它不僅分層設計合理,還能起到「減負護脊」的作用,聽上去簡直是書包界的「神器」。網絡上求代購的大陸家長,因此滿坑滿谷。臺灣的書包廠商大概也沒想到,自家的產品就這麼悄無聲息地在大陸紅了起來。
  • 諸神之死: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青睞?
    為何北歐神話如此受流行文化創作者的青睞?《戰神》最新作裡奎託斯闖進了北歐神話的世界。在印度神話中,也是如此。眾神苦於生老病死之苦,與阿修羅爆發激烈爭執,經梵天調停,眾神同意合力攪拌大海,令大海生出長生不老的靈藥蘇摩,但攪拌接近尾聲時,負責背負須彌山攪拌大海的巨蛇婆蘇吉卻忍受不了劇痛,口中噴出海量毒汁,毒害三界眾生。溼婆不忍眾生受苦,將毒汁吞進口中,把溼婆的脖頸燒成了青黑色。
  • 韓國的設計,為什麼強到可怕?
    >:Sky 這周再和大家說說其他我喜歡的設計團隊,比如我最喜歡的韓國NAVER,過去我也經常推薦設計師多關注韓國設計,因為韓國娛樂文化比較強,設計非常潮流,年輕化且大膽,最重要非常注重品牌感和細節傳遞,這也是國內比較缺失的。
  • 在中國演日本人,在日本演中國人,身為日本人為何如此招人喜歡?
    在中國演日本人,在日本演中國人,身為日本人為何如此招人喜歡?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之前日本曾發動過侵華戰爭,在很多人心中都是無法磨滅的痛,因此一些人對於日本人還是很難喜歡的起來,但是在娛樂圈卻有著兩位人,深受中國網友的喜歡,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是誰了,他們就是著名的桌球選手福原愛以及矢野浩二了。
  • 對馬島之魂在線破190萬,甚至賣斷貨,日本輸出為何如此成功?
    《對馬島之魂》是由美國pucker punch工作室製作開發的一部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遊戲。遊戲以歐美人的風格敘述了一個關於日本武士精神的傳奇世界,在七月十七日於索尼ps4平臺發行,精美的製作讓這款遊戲,自發行後就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
  • 日本的無紡布面膜為何會受熱捧?
    實際上也是如此,據我一位現在在日本留學的朋友所說,但凡能看見的日本的女生,皮膚真的是很光滑水嫩,應該是多虧了她們的護膚品。在眾多日本護膚品中,面膜真是值得說的。無論是價格昂貴還是性價比高的面膜,大多數面膜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無紡布。面膜的膜材一直在不斷地出新,粉狀面膜,膏狀面膜,各種纖維面膜等等。
  • 日本和服源於中國,為何背後有個小枕頭?真的是僅為日本人而設計
    日本和服源於中國,為何背後有個小枕頭?真的是僅為日本人而設計如果你對日本的風俗習慣有一些了解的話,你就會發現日本許多方面,都有不少盛唐時期的中原風格的影子。大家都知道,日本在隋唐時期派遣了許多人來到當時的中原,學習先進的文化和制度,並以唐朝為模板推動了日本幕府的封建社會化進程。其中有不少風俗甚至傳承至今,包括茶道、和服、書畫等等!例如,在日本人的傳統服飾和服身上,我們依然能看到秉承至漢服的衣冠之制。在漢服傳入日本之前,日本傳統服飾較為單一,形制混亂。
  • 韓國人為何如此忌憚,日本禁出口的高純氟化氫到底有多難生產?
    近段時間,日本與韓國貿易摩擦不斷升級。7月份,日本突然出手,宣布限制對韓國出口的高純氟化氫、氟聚醯亞胺和光刻膠,這3種半導體材料是智慧型手機、晶片等產品的重要原材料。此舉可謂是對韓國的「精準打擊」。日本限制出口的高純氟化氫到底有多難生產?首先,氟化氫是一種有毒、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遇水溶解,形成氫氟酸。氫氟酸屬於弱酸,具有特殊腐蝕性。這種特殊腐蝕性能腐蝕其他強酸所不能腐蝕的玻璃、單晶矽等半導體材料。因此,在半導體生產工藝中起著重要應用。
  • 同樣都是發達國家,為何日本如此勞累,而歐洲人這麼「慵懶」呢?
    當中國人選擇出國旅遊的時候,大多也都會選擇臨近中國的一些國家,比如日本,就非常受中國遊客的歡迎。雖然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就有非常大的隔閡,但也不可否認,日本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也是人人都嚮往的。同樣都是發達國家,為何日本如此勞累,而歐洲人這麼「慵懶」呢?
  • 衛浴中的日本文化:伊奈帶你探尋日本設計之道
    而且日本則因其自然與文化傳統的獨特性,在文化基因中充滿一種憂傷、孤寂的哀怨之感,因此這種源自中國的審美觀念後在日本發揮到極致,並與日本的文化、信仰相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審美理念,無論日本文化中的物哀、幽玄抑或侘寂,都可歸結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