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報導,江蘇海安,村民王女士近日在河裡撈小龍蝦時,意外撈起一隻通體藍色的小龍蝦。水產專家稱,可能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但數量極少。
藍色龍蝦在在世界的發現案例稀少,捕獲藍色龍蝦的機會只有百萬分之一,常見的食用龍蝦主要分兩大類:美洲龍蝦和歐洲龍蝦。前者是常見的波士頓或澳洲龍蝦,顏色啡中帶綠;後者指常見於法國布列塔尼(Brittany)出產的大西洋和英倫海峽的龍蝦,色澤深藍,又名為布列塔尼龍蝦。
藍色龍蝦的成長期較慢,平均要7年時間、蛻殼30至35 次,才能長成至12英寸、兩磅重的大小,生長速度比波士頓龍蝦慢了一半。
蝦在pH值6.5~9的環境中都能正常生存,但最好是在偏鹼性水體中養殖,因為酸性水質不利於蝦的蛻殼生長。水質過酸,不利於蛻殼,還會促使形成軟殼,給蝦的正常生活帶來危害,所以pH值應控制在7.2~8之間。水的硬度控制在17-25之間最佳,硬度過低易使蝦殼變軟,硬度過高容易造成蝦殼過硬導致蛻皮失敗 。
與其他龍蝦相比,藍色龍蝦的年紀與肉質沒有太大關係,無論大小都是肉厚、鮮嫩、柔滑、味濃、爽甜,一入口就能感受到那種股濃鬱豐美的龍蝦味,還隱隱嘗到海洋的鹹香。這是普通龍蝦無可比擬的 。
2008年9月,幾名捕捉龍蝦的人在英國曼島上捕捉到了一隻罕見的藍色龍蝦,重2.27公斤。專家表示,這種藍色龍蝦非常罕見,平均每200萬隻龍蝦中才會出現1隻。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羅納德教授通過研究發現,導致龍蝦身體變藍的原因是龍蝦體內某種蛋白質過量使其外殼變色。當龍蝦體內過量的蛋白質和紅色紅素分子(也叫蝦青素或者蝦紅素)進行結合後,形成一種甲殼藍蛋白的藍色複合物,從而使其外殼呈現藍色 。
2014年8月26日,美國緬因州一名14歲女孩與父親捕捉到了一隻罕見藍色龍蝦,這隻蝦已經被送到當地海洋館珍藏 。緬因州大學龍蝦研究中心表示,捕捉到藍色大蝦的機率非常小,大約為200萬分之一。小女孩家在當地老蘭花海灘經營著一個名為「梅根小姐捕蝦公司」,每年大約外出捕蝦150次,這是第一次他們家斬獲藍色龍蝦。
2016年8月,美國麻薩諸塞州漁民韋恩·尼克森(WayneNickerson)在普利茅斯附近捕獲一隻罕見的藍色龍蝦,外殼呈亮藍色,十分漂亮。
說起美國龍蝦,就不能不提緬因州。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裡不僅各種海產品豐富,龍蝦產量更是全美第一。
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人民和歐洲人民都喜歡來這吃龍蝦,這裡的龍蝦供不應求。
但是好景不長,大約十年前,緬因州龍蝦首次出現供過於求的狀況。這其中既有氣候變化的因素,也有人們對於龍蝦的天敵鱈魚過度捕撈的後果。
2012年,創紀錄的捕撈數量給這個行業造成了一次重大打擊,價格跌到近20年來的谷底。漁民們的收入幾乎快要跟不上成本。
這可急壞了當地人,他們絞盡腦汁希望把過剩的龍蝦賣出去。
甚至還特地建立了一個宣傳本地龍蝦的網站,介紹當地龍蝦產業的悠久歷史,稱讚當地龍蝦肉質的鮮美。但眼看著百年的龍蝦產業就要崩盤,緬因州政府卻感覺到了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中國吃貨就此登場。
中國吃貨本來對緬因州的龍蝦並沒有什麼興趣,更多人熟悉的是波士頓龍蝦。
在2010年,向中國出口的龍蝦僅佔美國龍蝦出口總額的1%。但緬因州還是決定放手一搏。2012年年底,緬因州的貿易代表團抵達香港,還在上海成立了辦公室,創造頻繁的貿易交流機會,當地的漁民和經銷商開始瘋狂聯繫各種出口中國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