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偉豪 張曉培 文 / 攝)"親愛的粉絲們,大家久等了,歡迎走進我們的直播間 …… "晚上 7 點,帶感的音樂配上熟悉的開場白,90 後小夥邱天和他的"網紅"老婆準時出現在手機屏幕前,準備再次刷新銷售業績。
小兩口每晚 7 點"不見不散"式的開播,意味著接下來 4 小時的直播註定像打仗一般。他們的直播間在徐州宣武市場一個 500 平方米的大倉庫裡,裡面堆滿了衣服。在這個當地最大的批發市場,像邱天夫婦這樣的直播間,就隱藏在各個角落。
關掉店鋪當"網紅",直播 1 小時賣出 3 萬單
"倒計時,3、2、1,開搶!"話音剛落,100 支睫毛膏瞬間被搶購一空,這驚人的秒殺速度,讓邱天夫妻倆也倍感驚訝。隨後,便是"狂風暴雨"般的改價、打單、打包、發貨 …… 這樣的場景,已足足有了一年。
一年前,邱天夫妻倆還只是小小的服裝批發店主,一年後,他們搖身一變成了擁有 50 萬粉絲的"網紅帶貨王"。
"年收入翻了 50 多倍,但一切才剛剛開始。" 28 歲的邱天說。
邱天是武漢人,五年前他和老婆來到徐州宣武市場做服裝批發生意,夫妻倆經營著一家小店鋪,日子也算湊合。後來,他發現有一些店主在市場的引導鼓勵下做起電商直播,銷量蹭蹭往上漲。
"看到別人在搞,我去年 11 月份也開始嘗試做起了直播。"邱天一開始就嘗到了甜頭,"既然要做,就要做得更專業、更純粹"。
邱天關掉了他的店鋪,在宣武市場另租了一間 500 平方米的工作室,購買直播設備、裝修直播間、布置倉儲發貨區、組建自己的直播團隊 …… 而和這些相比,如何快速"漲粉"是邱天最關心的問題。
"人家都說有了粉絲,就有了流量,那麼商品自然就有了銷量。"於是,邱天開始模仿別人拍段子、發視頻、上熱門,有時一個熱門視頻就能吸粉 1 萬多。
邱天笑著說,原本他和老婆兩人都做主播,後來發現,老婆比他更有魅力,粉絲們更"崇拜"他老婆,於是他被 PK 下場,而他的老婆漸漸成為了擁有 50 萬粉絲的"網紅"老闆娘。
現在,邱天擁有了一支專業直播團隊,團隊成員分工協助,主要經營服裝、化妝品和生活日用品三大類。
"生活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 12 月 3 日,邱天和他的團隊直播 1 小時,賣出 3 萬單,日營業額三百萬元。今年的雙十二,他們直播時共下單 11669 單,營業額達 90 多萬元。"以前做實體批發,每天 1 萬多的營業額,現在是過去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邱天說,直播一場下來,有時光打包發貨都得一個星期。"每天感覺時間不夠用,真的太忙了。"
生意經歷"過山車",直播將他的皮草銷向全國
和邱天一樣,今年 43 歲的杜明明在"直播帶貨界"也小有名氣,但和邱天不同的是,他經歷了實體生意遭遇電商衝擊後最難捱的日子。
24 年前,杜明明開始搞服裝零售,當時生意的火爆,讓他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好到什麼程度?孩子在哺乳期,我老婆忙得都沒時間回家,都是老母親抱著小孩來店裡給孩子餵奶。"
可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電商經濟的興起,杜明明的服裝生意遭遇"滑鐵盧"。"那時,幾天沒銷量太正常了。"
隔行如隔山,轉行對於杜明明來說並不現實。後來,杜明明來到徐州宣武市場轉向發展做服裝批發,和廠家洽談拿到更優惠的價格,靠走量增銷量。在杜明明的努力下,生意漸漸有了起色,但他並不滿足,他覺得自己應該能做得更好。
"我也是看到別人在直播帶貨,他們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杜明明 3 年前開始將自己的皮草服裝拍成視頻,發布到直播平臺,並且嘗試搞起了直播,但起初銷量並不理想。"因為我賣的是皮草,價格偏高,而且現在皮草以次充好的太多,很多看我直播的人都不敢輕易下單。"
杜明明沒有氣餒。
"我想著,即使大家不敢輕易下單,但直播也能讓網友知道我有實體店,大家可以到店裡來試穿,自己評價判斷是不是貨真價實。"
功夫不負有心人,每天不間斷的直播,讓杜明明人氣逐漸高漲,而且由於貨真價實,越來越多的網友信賴這名主播。有鐵粉從安徽、山東、河南等地專程趕來看貨,也有網友直接從直播間下單,直播讓他的皮草銷向全國。
"現在店鋪是我跟老婆一起在打理,另外還聘了 5 個店員,店裡有 10 個微信號,我除了直播還在微信上發些圖片,網絡時代,不跟上就會被淘汰。"
從最初租用 8 平方的店鋪,到現在買下市場裡 15 間店鋪,杜明明很慶幸自己抓住了機遇。
一名店員發自肺腑地說:"生意火不火,關鍵看老闆的腦子是不是活絡。"
直播新秀月銷五六百萬:我只是個小戶
淺色休閒夾克,配上深色休閒褲,30 歲的李朋總是穿得帥氣又有品位。他精心地整理著貨架,準備晚上的直播。
李朋在宣武市場主營男裝批發,後來在市場管理方的引導下,他摸索著"觸網",拓寬思路,將大部分精力轉移到了直播上來。
"白天,我是男裝批發店主,晚上,我是帶貨主播,雙重身份,讓我的兄弟漸漸『遠離』了我。"李朋打趣地說,自打今年他每晚玩起直播後,兄弟們的約飯,他總是缺席,時間一長,朋友們再也不約他了。"他們也理解,說等我有空了,再約他們吧。"
有失就有得,李朋說,雖然自己少了年輕人本該有的瀟灑和放鬆,但生意的猛增讓他有了另一番收穫。
"其實吧,我總是慢半拍,電商興起那會我沒有抓住機遇,錯過了,很遺憾,這兩年直播興起,我又慢了,我今年才剛剛嘗試,但好在沒有再次錯過。"
李朋說,今年 10 月 5 日、6 日這兩天,他直播總共賣出 1 萬件男裝,營業額 100 多萬元。"真是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李朋不僅有實體店,還有 400 平方的倉庫及一個精心打造的直播間,月營業額平均可達五六百萬。
其實,這麼多店主的轉型,和市場管理方、政府部門的積極培育和大力推動是離不開的。前些年,為鼓勵商戶們擁抱網際網路,加速轉型,宣武集團專門成立了電商產業園,引導商戶"觸網",不斷探索營銷新路徑。據徐州市雲龍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宣武市場從事直播帶貨的電商有 100 餘家,2018 年,該市場實現電商交易 120 億元,同比增長 9%,其中個別大戶已實現網上交易超億元。
隨著 5G 時代的到來,對於這些"帶貨王"們來說,又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2020 年,李朋給自己定下目標,銷量要在末尾再多一個" 0 ";杜明明計劃再多開幾間商鋪,能讓"老鐵"們盡情挑選試穿;邱天將在新的一年啟用 3000 平方左右的倉庫,要把直播做得更專業,加速"瘋狂"。
(編輯 黃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