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際花園城市。世界航運貿易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發揮獨特的國際地緣優勢,創設國際自由港,揚長避短,發展海洋航運,以轉口貿易物流中心起家,發展為世界級金融中心。
新加坡與中國,建有3個兩國政府間的高層合作項目:
①中新蘇州工業園
②中新天津生態城
③中新(重慶)互聯互通項目
新加坡為什麼選擇這3個地方、建設這3個合作項目呢?
(一)蘇州工業園
上世紀90年代,上海浦東大開發,確立上海的龍頭地位。新加坡就看到了當時中國的發展重心之所在。鑑於上海的功能定位,在一番選址比對之後,果斷選擇了上海西邊的鄰居江蘇省的蘇州市。
當年江蘇省發展思路是全力對接服務上海,蘇州成為舉全省之力優先發展的城市。這是新加坡的重要考量因素。毗鄰上海的不僅有蘇州,無錫、南通甚至浙江省的嘉興等城市都是環繞上海。但是否能成為地方「首選發展」城市,是投資的保障與信心之所在。
蘇州工業園成功了,不僅成為全國新區發展的標杆,也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更一舉帶動蘇州成長為世界工業產值第一城市。我們在思考新加坡經驗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新加坡觀察中國的獨特眼光。
(二)天津生態城
本世紀初,「環渤海經濟圈」背景下的天津,被定位為:中國北方經濟中心。新加坡第一時間嗅到了渤海灣即將迎來大發展的氣息。天津濱海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之後,中國第二個「國家級新區」。新加坡又果斷選擇了這裡。黃金髮展十年,可謂成效非凡。再次印證了投資判斷的戰略正確。
(三)重慶互聯互通項目
近年「一帶一路」戰略推出後,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走廊)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歐班列」海鐵聯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中歐班列,真實也是「亞歐班列」,連接的是亞太(亞洲環太平洋)國家與中亞歐洲(大西洋國家)。
中國的連雲港,作為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又鄰近東北亞主要經濟體日本韓國,「海鐵聯運」迅猛發展,佔了全國的半壁江山。一個蓬勃發展的東北亞航運中心,漸行漸近,未來可期。這,觸動了新加坡敏感的神經。
作為世界航運中心的新加坡,看到了挑戰,也思考了如何才能轉化成機遇。於是有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蘭州~重慶~廣西北部灣港~新加坡】陸海聯動的新通道逐漸成型(如圖所示)。
新加坡,儼然成了大陸西部的一個「離岸」港口,既出手打造了一條全新的航運物流國際通道、藉助大陸拓展強化了自身的世界航運中心地位,又巧妙分流弱化了東北亞(包括日本韓國)航運中心的競爭力及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