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將詩詞中的讀音念錯,對於這種情況,因為多次的糾正沒有太大效果,於是為了順應人們的習慣,連以前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騎(jì)」,現在已經是念(qí)了,有多少字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更改了讀音呢?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在小編的記憶中「衰」字的讀音是(cuī),這是經過老師多次糾正後,才牢牢記在腦中的讀音,但是現在它念(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仍然被認為是(xiá)的話,就又大錯特錯了,很多人讀(xié),於是從此以後它就讀(xié)。
不只是詩句中的讀音被改,連帶著詞裡的讀音也改了,鐵騎的「騎」變成(qí),說客的「說」不再念(shuì),規定成了讀(shuō)。不由得讓人想起了通假字,既然連拼音都能改,那麼古人所書的通假字是否也可以改成人們經常寫錯的字呢?
有人把更改漢字拼音這件事歸為「向文盲低頭」,現代人很多以前語文成績還算優秀的人,再讀這些字的時候都感覺自己反而變成了文盲,但是基於對歷史走向的無奈,和少數服從多數這一原則,也就強行更正自己多年以來的習慣,努力的將讀音改成與現在規定的一致,潛意識裡讀成這樣還會挨老師揍。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以來都在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現在怎麼看怎麼有些不對,改字詞的讀音這種行為也可以說沒有必要,因為在引發爭論的時候,人們一翻開字典,「哦!原來如此!」就會記得真正的讀音是怎樣的,隨著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總有一天人們都會讀正確的。
漢字因為讀的錯的人多了,就變成了錯的是對的,該更改的糟粕文化很多,從漢字下手確實有些不明智。以前還有人覺得灣灣把「尷尬」 (gān gà)的讀音改成(jiān jiè)而感到不舒服,現在又都覺得咱們也可以更改讀音了?
小編覺得,反對漢字改讀音的人數也不在少數,只要堅持以前的讀音,還是有可能將讀音改變的情況強行扭轉回來的,詩詞格律的平仄押韻,改是不可能改的,這輩子都不會改的。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