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攻擊娘道這部電視劇,說女人難道就只知道生孩子?難道就只知道委曲求全?
可是大家不要忘記了,時代是不同的,當時是處於一個抗日戰爭時期,是不能用現在的標準去要求那個時期的人的。在那個時期,女人這樣是很正常的。
所以今天我們說說女人應該怎麼做最有利於自己?
1.時代背景不同,影響也不同
在這部劇,很多人吐槽生孩子就是為了討好男人,其實這本身就是對女性的一種貶低,是一種男權的思想。其實女人生孩子,哪怕是生兒子也不是討好男人。是因為在勞動力上面生男孩顯然是優於生女孩。雖然現在大家都強調男女平等,可是男性的勞動力比女性要強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還有一些社會文化給人的影響,比如像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把人類的進化過程,進行了一個男權思想,男尊女卑的轉化。
包括我們現在其實還是一樣的,誰的經濟能力強,誰就有話語權。比如美國的經濟能力強,所以美國可以在全球有很大影響力。
2.女人生孩子,本質上是為了自己
女人想生兒子,也是符合個體的需求。俗話說養兒防老,兒子結婚了之後是女方嫁到男方來,這是社會的一個需求。如果生了女兒,嫁到對方那邊去,按照過去的時代,交通不便,經濟能力有限,又沒有社保,怎麼去養兒防老?除非讓男方入贅。
所以我們要知道這是那個時代的烙印。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其實不用再講什麼養兒防老的事情。因為現在基本上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就交了社保,所以生不生孩子,生什麼孩子都沒有那麼重要了。
國家以前也說養兒防老靠國家,現在我們也在慢慢轉換過來了。其實,防老靠年輕。首先我們年輕的時候交社保,我們老了的時候,又有年輕人在交社保,所謂丁吃卯糧就是這個意思,就和信用卡一樣。所以我們要知道女性所處的社會位置到底是怎麼樣的,不能夠去空談,要不然的話很被動的。
最典型的現象就是生小孩,所以要有一個觀念生小孩是為自己而生。不是因為男人要去生,我們有時候會給生孩子加上很多浪漫色彩。我因為愛你,所以我要是給你生一個小孩,所以生小孩好像變成了一種愛的表達,其實愛情的結晶不是小孩,愛情的結晶是婚姻。所以我們要滿足在當前社會的地位和需求。
3.學會去順應這個社會的發展,順勢而為
其實每個人都有這種力量,我在輔導的過程當中也特別強調「力量」這一點,當你沒有力量的時候,你是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情的。
就像婆媳大戰裡面你沒有力量,你怎麼去解決和婆婆的問題?在原來那個時代婆婆可能是一家之主,婆婆也會得到老公的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你沒有力量,沒有智慧,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
所以像過去那種三從四德,它是有它的社會背景的。在現代社會,我們沒有資格去批判過去,我們有的資格就是批判現在,批判現在才有意義,對於批判他人也是沒有意義的。他人不會有你需要的這種力量,如果你去批判他人,有可能會把對方逼到死路上。
4.在婚姻裡面個體性,一體兩面性影響著你的幸福
記得之前我在中科院心理所,有一個中華民族學院的教授說,她在課堂上面講的是女權,可是回到家裡就是個傳統的女人。如果在家裡也女權,夫妻之間就沒有辦法和諧相處。因為這個教授的老公是個男權思想的人。所以任何一個思想都是兩面性的。
當一個男人有男權主義思想,就讓他做出男權的行為。家裡面主要掙錢由他來掙,家裡面重活,髒活你去幹,這才叫真正的男權主義,大男子主義。否則的話就是奴隸主主義,也不賺錢,脾氣也大,總是喜歡指責,還要女人絕對服從。所以我經常跟很多女生說他是大男子主義,那倒好,最怕的是他是奴隸主主義,他是奴隸主,你是奴隸。
所以我們要看到一體兩面性,女性也要看到自己的一體兩面,這樣才能夠讓夫妻之間生活過好。但是社會的風潮,每個家庭的文化,還有兩個人個體的文化,它是有悖的。所以古話說,各掃自家門前雪。儘管同樣是老天爺下雪,但是每家下的雪的厚薄是會有不一樣的。
因此當我們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深入到個體上面去,就好比個案輔導,團體輔導,家庭治療都是有不同的。在婚姻裡面,是非常注意個體性,一體兩面性,因為這樣我們才可以過好我們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