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茹的《燕尾蝶》除了愛情,還有這層意思,聽完真實太感動了!
還記得梁靜茹的《燕尾蝶》嗎?歌聲悠揚美妙,我們都知道它是一首愛情歌曲,但是還有這個層面的意思,你知道嗎?
要談敘述者,先要理解作為敘述者如何形容或解釋故事發生始末的重要性。敘述者之所以關鍵,不但在於把歌詞中的世界及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展開在人前,並在個中充當著解說角色,把歌詞中的布局、主題、人物跟故事作出串連。誠如《燕尾蝶》中的敘述者,不單提供了敘事的背景資料,指示了故事場景發生在布滿「燈色」、「大廈」、「水晶雕的」、「玻璃鑲的」、「摩天都市」、「廣告畫」、「發射塔」、「大廈」等城市象徵的鬧市當中,還為敘事作出了數據補充,點出鬧市「逐步逐步進佔世界/通向沒有完」,由是構成完整的故事場景,因此,了解說故事的人是誰便顯得非常重要。
至於《燕尾蝶》中敘述者是誰,透過「害怕採花天黑路遠/情願對路邊燈飾眷戀」句,答案一目了然,會採花而又具趨光性的,無疑是故事中的燕尾蝶。而當敘述者是這樣顯而易見的時候,理解說故事的人是誰似乎變得不太重要,然而《燕尾蝶》的妙,旨在燕尾蝶一再提出的疑問:「地厚天高如寂寞難免/誰家有後園修補破損﹖」、「這地球若果有樂園/會像這般嗎﹖」、「再也不怕/懷念昨日餘香百合花芬芳嗎﹖」、「叢林不割下/如何建造繁華﹖」、「別問怎麼不愛它﹖」,一切的一切,弔詭的是黃偉文卻始終不語。
另一方面,透過作為敘述者的燕尾蝶對場景的描述,我們得見燕尾蝶在歌詞中是直接地親眼目睹城市的進化過程,這可從「都放在眼」句得到印證。面對城市的進化,作為敘述者的燕尾蝶一再詢問著無人回答的問題同時,其心態上也似乎出現了變化,即從詞首的「害怕採花天黑路遠」,轉化到後來的「地厚天高如寂寞難免」,「漸漸熟習世界會變」,「為免犧牲/情願被同化」,然後「再也不怕」,只能「懷念昨日餘香百合花」,「儘管調節別制止它」,最後「別問怎麼不愛它/蝴蝶夢裡醒來/記不起/對花蕊有過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