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野果難分辨 莫把蛇莓當樹莓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17-05-08 10:50 |今日定海

眼下這個季節正是自然界中野果豐盈的時節,小山坡上、灌木叢中更是掛滿了紅彤彤的野果——樹莓(定海人俗稱「葛公」),吸引著市民前去採摘。

近日,記者在雙橋街道螞蝗山上看到,山坡上、山路邊、灌木叢中成片的樹莓隨處可見,鮮紅飽滿的果實著實誘人。上山路上,還能陸續看到攜帶塑膠袋來採摘樹莓的居民。「爬山時看到路邊有不少葛公,於是和朋友摘了一會兒,你看,摘了不少吧!」市民孫女士開心地向記者展示滿滿一袋勞動成果,她說小時候常常來摘這種野果,現在比以前少多了,每到這個季節,就很懷念小時候的美好時光。

據了解,島城少有批量樹莓出售,市民多喜歡野外採摘,一些農家樂有時會將採摘下來的樹莓賣給遊客,價格可達到100元每公斤。由於長在野外,果實的肚子又是空心的,難免會有泥土和小昆蟲,對此,區農林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林偉建議市民採摘後不要立即食用,最好用清水洗淨後再吃。

與樹莓「長相」相似的還有一種野果,就是蛇莓,定海人俗稱「蛇葛公」。有市民提到,小時候總會聽到大人講,「地上的蛇莓不要吃,說不定被蛇爬過舔過。」針對這一野果,林偉也提醒市民,「蛇莓另外一種用途是作為藥材使用,它具有輕微毒性,如果生吃就不好了。還是建議市民不要輕易去採摘野果,避免食物中毒。」此外,專家也提醒市民在採摘過程中,儘量要遠離農田,或者是經濟作物邊上野生的果實,因為農民在噴灑農藥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產生誤噴,出現藥物殘留。

浙江新聞+:如何區分樹莓和蛇莓?

樹莓:具有果實空心、粒大、色紅、香甜,莖上帶刺等特徵,是落葉灌木,一般在海拔300米至1500米的向陽坡、溪邊、山谷、荒地和灌木叢中生長。有藥用價值。

蛇莓:一種薔薇科植物,也具有藥用價值。《本草衍義》記載,蛇莓附地生,光潔而小,微有皺紋。全株有白色柔毛,往往長在陰涼處,植株高度不及樹莓。

樹莓由諸多飽滿的紅色小顆粒挨在一起簇成一隻果實;而蛇莓則是在一個渾圓肉球的表面上再長出較分散的紅色小「觸角」。樹莓果實表面還有一些絨毛,整體顏色較蛇莓要鮮亮不少。

(原標題《山間野果難分辨 莫把蛇莓當樹莓》,原作者鄭璐、張真、王益芬。編輯姚弘)

1494211857000

相關焦點

  • 農村野外被叫做蛇莓的野果,上面白色的泡泡,真的是蛇的口水嗎
    在農村的野外,會經常看到一種結果很像草莓的植物,只不過這種植物比草莓要高大一些,果實也是鮮紅嬌嫩,讓你垂涎欲滴,只不過這種果實並不好吃,味道淡淡的,跟草莓完全不是一個檔次,而老人會勸說小孩子不用採摘這種果實食用,因為據老人們說,這果實上面會又蛇吐上去的口水,只要吃了這種果實,晚上蛇會順著味道爬進你的被窩,這也是嚇唬小孩子的慣用伎倆,這種被叫做蛇莓的果實上面
  • 北方農村山間地頭野果誘人,你嘗過幾種
    說到蛇莓,可能是老一輩人兒時的回憶了。在小時候父母常常告誡我們蛇莓是有毒的,千萬不能吃,碰到也要避得遠遠的,於是我們唯恐避之不及,將蛇莓看做是毒蛇猛獸。其實單看蛇莓的長相倒真有些眉清目秀的意味呢。紅紅的果子配上綠綠的枝葉,真如草莓一樣令人垂涎欲滴,真想讓人咬上一口。尤其是一場雨後,將蛇莓的果子和枝葉衝洗得乾乾淨淨,這時候的美景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 山野裡的紅果子熟了,最近朋友圈曬的是覆盆子、蓬蘽,還是有毒的蛇莓?
    這些農貿市場裡買不到的山野紅果子,成了眼下最火的野果,最近頻現朋友圈。各地方言裡,紅果子叫法不一,而且大多數是只有發音,無從考據寫法。紅果子究竟是什麼,大家到底能不能放心吃呢?小時新聞記者幫你去請教了專家。
  • 農村常見野果,很多人卻不敢吃,殊不知是治病良藥,專解無名腫毒
    農村這種常見野果,很多人卻不敢吃,殊不知是治病良藥,專解無名腫毒昨天,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雨,氣溫也隨之下降,雨過天晴的鄉村格外涼爽,傍晚時候,沿著村道散步,不經意間走到老屋,走進一看,片刻滋生荒蕪的感觸,昔日溫暖的小院,如今雜草叢生,出於興趣或愛好的習慣
  • 山間小道的美味,這「山貨」野果,承載了多少代人的回憶!
    讀書時候,小編很喜歡去爬山,因為去爬山不僅能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關鍵的是爬山有很多野果吃,例如:捻子、番石榴、山莓,無花果等等,都是小編愛吃的「山貨」,隨著年齡成長,工作繁忙,少有了進山尋野果的時間,因為近期寫文章,要往山裡拍照取材,才有了機會吃到這「山貨」野果!
  • 農村小路旁,1種野果遠看像「草莓」,兒時喜歡摘,殊不知珍貴!
    而在農村小路旁還有一種植物能夠結出來果子,一般結果的時間實在8、9月份,由於植株生長在野外,所以結出的果子被稱為野果,此種野果看著像草莓,兒時讀書經過路旁喜歡去摘它,現在卻少見了,所以顯得很珍貴,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植物吧。農村小路旁,1種野果遠看像「草莓」,兒時喜歡摘,殊不知珍貴!
  • 農村才有的8種野果,你認識幾種?第六種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野桑葚,農村常見的一種野果,每年5月桑葚開始成熟,暗紅色的最好吃。茶耳,只有四月的時候茶籽樹上才會結的一種變異果實,有一點澀澀的味道。毛慄子,你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板慄哦,這種慄子的樹都不會太高,野生的毛慄子一般最多2/3米,果實也比板慄小很多,只有在小山上才會有。
  • 遊客在中山陵吃野果中毒!這些漂亮的小果子千萬不能碰
    針對這一事件,救治醫生也鄭重提醒:路邊的野果別亂吃。3日下午4時許,南京中山陵景區人流如織,一名中年婦女急匆匆跑向正在陵園路執勤的南京交警一大隊民警馬世軒,說自己老公剛才好奇,誤食了在路邊採的野果,現在感覺頭暈目眩,嘔吐不出來,心急氣短,不知如何是好。
  • 來保山這地品食美味野果,爽
    進入初夏時節,位於滇西邊陲保山龍陵縣龍新鄉菜子地的山野上,各種美味野果相繼登場,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滿地一伸手就可採摘到的各種「萢」果。這裡面既有數量極多的黃萢,也有個大味甜的黑萢,還有數不清白萢、紫萢、紅泡萢等。每逢休息日,你都會見到很多攜家帶口的當地人,不顧荊棘的扎手,鑽入那一蓬蓬刺棵中,將一捧捧鮮豔的萢果採摘下來,去盡情品味這野果的鮮甜。
  • 小時候最愛的野果,如今已蹤跡難尋,吃過3種以上的多半是80後!
    80後和90後小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村長大的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天熱了以後到山上去摘野果,那個時候山上的野果有很多,不同的野果口感吃起來也都是不一樣的,有一些野果,口感吃起來非常好吃,但是有一些野果,味道吃起來就很一般,小時候我們最愛吃的野果,肯定就是這4種了,不過這些野果如今已蹤跡難尋
  • 這野果,零下40度也凍不死,國內幾乎見不到,營養頗為豐富
    像比較常見的龍葵、蛇莓、黑枸杞、野地瓜等等,這些美味都來自野外,甚至在市場上花高價也買不到。不過這些野果子,倒是帶給大家不少兒時的快樂。我國地大物博,自然植物果實也就出現了很多。不過有一種植物野果,國內很難見到。它遠看就像是黑枸杞,還有點像野外的龍葵,不過呢,這種植物非常奇特。筆者後來也是才知道,原來這種野果,竟然能夠承受零下40℃的低溫!
  • 農村野果「白泡兒」,長得像草莓,吃起來卻是蜜桃味,你見過嗎?
    隨著春天的到來,現在去山上已經可以見到綠色的草芽和樹芽了,若是再過一個月,農村有些野果也就成熟了,像小時候經常吃的蛇莓、刺泡兒、栽秧泡也都會陸續成熟,而五一前後農村有一種奇妙野果,長得像白草莓,吃起來確實蜜桃味,你見過嗎?
  • 「野果子」也能當盆栽,一株蛇莓帶回家,幾天就爆盆
    本期導讀:「野果子」也能當盆栽,一株蛇莓帶回家,幾天就爆盆越是生長在山野中的野花野草,對生長環境的需求越低,沒有人按時按點的澆水,沒有人可以為它們追肥施肥,也不會有人看它們需不需要換盆,適合什麼樣的土壤,但它們依舊靠著自然的那點降水與石頭縫裡的土壤長得茂盛有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