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活成了無趣的人生

2021-02-08 泰山抱樸齋

昨日《教育名著選讀》課程結課,上周已要求學生本周課上分享自己本學期讀的書,結果上課後,學生面面相覷,再三詢問,仍無一人登臺分享。我理解大四學生的境遇,馬上畢業,前途渺茫,本來就沒有讀書的習慣,在當下,更哪有什麼心思去翻看考研書、考編書之外的書籍?

那我們就讀一本無字之書吧,我們讀人、讀世界、讀社會也是一種閱讀。我說。

當下是年末,也是大家即將結束所有大學課程的最後一周,請說一下,你目前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吧。我笑著說,試圖緩和這種尷尬。

學生興趣盎然,許多人走到臺前,說起自己的故事。有人說,最大的遺憾是雖然大學四年,但沒有跟同學深入交往;有的說,小時候沒有學習舞蹈非常後悔;有人說,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拿到一等獎;有的說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能成功徵兵;有的說最大的遺憾是變成了自己不接受的樣子······班裡女士居多,一個個說起故事來,都悄悄抹眼淚。我一一解讀原因、疏導心理,暗自感覺自己非常了得,直到一個問題的出現。

老師,我最大的遺憾是,我覺得自己非常無趣。一個女生同學黯然說到。我覺得我的生活非常單調,每天生活在別人的安排裡、要求裡,沒有自己的任何興趣、愛好、想法、做法。是不是像一個被掏空靈魂的人?我補充道。是的,學生答。


我被深深震撼,甚至有些驚愕了。在一個如此美好的年齡裡,又有多少人如同行屍走肉般,日復一日的過著這種日子呢?我相信並不少見,因為我分明看到了許多同學流露出一樣的困惑表情。我又何嘗不是剛剛走出來,甚至一隻腳還困在「無趣」裡邊呢?

對這個問題,我內心真的覺得有些不知所措。一個學校教育、社會環境造成的人的心靈問題,怎麼能通過一兩句話就能解決呢?當教育掏空了靈魂、學校掏空了精力、社會掏空了思想,剩下的只有疲憊而貧困的心靈時,我們怎麼能責怪一個平常人不奮起對抗、沒有勇氣活成自己呢?渺小如灰塵的我們,被深不見底、暗不見天的社會氛圍裹挾著,不自覺地踏上了一場用靈魂交換未來的旅途,它用極富魅力的聲音說,只有你考上大學,一切就都好了。可這個路程終於到達了終點時,我們卻發現,我們丟失了最寶貴的東西:靈魂。失去靈魂的我們,不知道為何而活,不知道為誰而活,不知道怎麼活著,不知道活著的理由,了無趣味,沒有愛好,沒有熱情,不懂愛自己,因為自己早就丟失,更不懂如何愛人,如何開啟一段關係。今天和昨天一樣,明天和今天一樣,日子溫吞的如同不涼不熱的開水,喝下去並沒有太多不適,但並不解渴。

有人意識到了這種無趣,就用「有趣」來抵抗無趣。發展興趣、愛好成了最直接的需求。繪畫、唱歌、樂器、瑜伽、插花、茶道,每一個都熱情滿滿地去嘗試,卻往往會灰心喪氣的放棄,甚至進一步懷疑自己,是不是註定要過完這無趣的人生。最可怕的是,如果這個階段遭遇愛情,愛情所帶來的熱情會掩蓋靈魂的無趣。愛,多麼美妙、有趣、婉轉,但靈魂的缺失,卻註定會造就悲傷的愛情。失敗的愛情往往又將這種「無趣」內化,最終,連「愛」都沒有了意思。

為什麼興趣、愛情不能讓一個人解脫「無趣」的人生。我們需要回到傷害的原點——教育、社會如何讓我們喪失靈魂的?是對熱情的戕害。熱情,是屬於每一個人不同的、能引發極大的自信心、讓一個人興奮、沉浸其中而不自覺的熱烈情感。熱情就是我,我就是熱情。熱情成就了不同的個體,成就了豐富的靈魂,成就了有趣的人生。所以,如果沒有發現「我」是誰,所有對我的塑造,都會成為裝點「我」的飾品,非但不能讓我更加強大,相反會讓「我」越來越撕裂、痛苦。

而可悲的是,熱情往往一去不復返,一個10幾歲的孩子對詩歌的熱情被扼殺後,等到20幾歲,當時的熱情不再,重拾熱情,已經不是當年的境遇。難道說無解了嗎?當然不是。覺悟到這種無趣的人生當然已經是很好的開始,要與無趣一刀兩斷、勢不兩立的決心,就是很好的開始。我們需要重新發掘你當下的熱情,並把它深入的挖掘下去,成為重新塑造你靈魂的營養,有趣的人生自然就不請自來。

你的熱情是什麼?我問那個同學。

我非常喜歡跟人聊天,他們也很喜歡跟我聊天。聊天時我覺得非常有熱情。

我說,好啊,好好研究聊天,學習段子、了解時政、關注社會,你看,脫口秀演員的演出不就是最有趣的聊天嗎?

我們當然不是要做脫口秀演員,而是要有一種將自己的熱情發揮到極致的人生精神。

畢竟,有趣,是需要努力的。

相關焦點

  • 《清平樂》:賢良淑德的曹丹姝,終將自己活成了完美無趣的模樣
    也曾喬裝成男兒,出入學堂,像個男子一般學習禮儀宗學。對於諸多時事,頗有自己的一番見地。在仰慕趙禎的同時,也有過假如自己是男兒身,一定可以考慮功名,進入朝堂,成為可以輔助趙禎的賢臣能將。這樣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放在任何一處,都可以活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因吹steam]人生太無趣才創造了《模擬人生》系列
    在我們追求刺激的同時,而我們的生活卻依舊平平。那生活到底是什麼,我們的人生是否就此看到了頭,可能EA就為我們無趣的人生提供了新的活法和可能性。 相信應該沒有人沒玩過《模擬》系列吧。模擬這兩個詞真是概括了所有你想得到又得不到,想嘗試又嘗試不了,那就「模擬」你想像中的生活過一次吧。
  • 人不可以無趣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作家賈平凹說:「人可以無知,但不可以無趣。」人這一生,最要緊的,是活得有趣。若是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將生活過得如荒漠一般了無生趣,還有什麼意思?
  • 有樂趣地寫作,擺脫無趣人生
    原來,一顆石頭、一面鏡子、一個念頭、一粒微塵,世間萬物,都可以進入我們的獨創世界中,而被寫作的光照,賜予生命的魔法。    例如,婁佳璐同學寫的《踢石子》這篇「微物派」代表作:    「你看到一塊小石子靜靜地躺在那裡——就在你將要路過的那條帶著正方形格子的人行道中央。它那麼大,就像一個灰黑色的瓶蓋,在你的眼裡是那樣醒目——雖然它和你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 人生無趣,人要有趣
    有天,佛印煎了魚,擺好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之下。▲大磬:以銅鑄造的盂形法物。蘇軾早在門外聞到魚香,心裡突生一計,笑著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
  • 人生無趣是中年
    人生無趣是中年,你要學會把嘴巴閉上。如山的背影沉默的大愛,哈哈?呵呵…… 以前也曾經有過將近十年沒怎麼寫東西,後來又開始寫,我知道那是憤怒驅動的。憤怒來源於對自己不滿意,而不是對外部世界有多大意見。在NBA,科比、威斯布魯克是帶著怒意打球的。我想,他們的憤怒是來自對自己的不滿意,而不是對其他人有多大仇恨。
  • 為何越是什麼都不缺,越覺得人生沒有意思?
    為何越是什麼都不缺,越覺得人生沒有意思?幸福是什麼?每個人都對幸福有著不同的定義,對於普通人而言幸福是沒有房貸和車貸,手裡攥著錢,生活品質能夠得到提高,同樣這也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普通人所幻想的正是那些有錢人早就擁有的人生,他們過得幸福嗎?據研究表明,大部分物質生活豐厚的有錢人,他們的人生會特別沒意思,雖然沒有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但是也提高了自己感興趣的閾值。人是群居動物,越是熱鬧的環境越能夠感受到生活的樂趣,那些喜歡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卻無法有這樣的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能夠開闊一個人的眼界,未知的事情給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樂趣點。
  • 日復一日在無趣中過活!
    身為反派,破壞王厭倦了自己的生活,眼看阿修被勝利者的光環圍繞,自己卻日復一日在無趣中過活,他終於決定改變。單純的他以為只要自己也能得到一枚獎牌,就可以擺脫反派的身份,於是某日在遊戲廳歇業後,破壞王偷偷離開了自己的遊戲,前去闖蕩其他電子遊戲的世界。
  • 佛系人生太無趣,有趣人生太折騰?其實人生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說白了,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和方式: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看淡一切,隨緣隨性,這就是佛系人生。而自從「佛系」一詞走紅網絡以後,網友也紛紛腦洞大開!準確的找到了自己的「佛系」定位。怎樣的人生算有趣呢?高速像停車場
  • 有趣的王小波,給無趣的世界寫了一些文字,延長了我們的青春時代
    反對無趣,是王小波一直標榜的文藝觀念與美學追求。他在《我的精神家園》序言中說:「在社會倫理的領域裡我還想反對無趣,也就是說,要反對莊嚴肅穆的假正經。王小波反抗無趣,尋找有趣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回到童真狀態,用童心來思考問題。
  • 如何做一個「壞女人」——教你活出精彩的人生
    這裡的壞不是違法犯罪,更多的是叛經離道,特立獨行;或者就是不想自欺欺人,只想活出一個寧靜超然,無憂無懼的真我;稍微狠點的就很會耍手段,善於表演,勾魂和偷心。如果一個女人足夠勇敢,並且足夠誠實,遵從自己的內心和身體,那麼她的魅力和氣場就會直線上升。
  • 我們正在活成一個標準的廢人
    於此同時,我們開始疏於思考,開始懶得主動獲取知識,就連知識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直接被購買——你只需要把別人嚼爛的東西,吞下去就好了。這樣的生活之下,不是活成廢人,才是反人性的。仔細品讀這篇文章,不能讓你馬上擺脫這種死於安樂的狀態,卻可以告訴你,在幸福包圍之下,我們如何活成一個廢人。
  • 世界極其簡單 人生也一樣 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 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裡《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非常推薦給喜歡心理學和有自卑情結怯懦的人。一直喜歡研究心理學,但接觸的大部分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論決定論,這本書以阿德勒目的論為中心,大開眼界。宅的人不想出門,憤怒為什麼可以捏造,為什麼想成為別人,你為何覺得自己不幸,為什麼不改變,為什麼討厭自己……我們心底裡的這些問題都在書中給出了解答。
  • 《未完待續》:人生為何而活,死亡是否可怕?
    早些時候,在公司團委的組織下,我們一眾團員觀看了話劇《未完待續》。《未完待續》講述的是,28歲的公司白領莫莉一日接到死神召喚,死神允許莫莉在離開人世之前必須帶走一樣人或物,於是莫莉不停尋覓,並不斷重複生命最後一天的故事。
  • 孩子終將活成我們嘴裡描述的樣子
    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是全球公認的。這類家長沒有活成他的上輩人期待的樣子,生活上、工作上有著諸多的不如意,又深感無力回天。愛子心切的他們,真的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努力,重蹈自己的覆轍。這句話裡滿含的是自己的痛悔和對孩子的期待。也有一些家長,自身非常優秀,可能因為全力去拼自己的人生,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現狀讓一貫追求完美的他們難以接受。
  • 為何我們自認的悲傷能在神的恩典裡面變成了人生的另外一種祝福?
    為何我們自認的悲傷能在神的恩典裡面變成了人生的另外一種祝福?前段時間有一個姊妹來找我,因為他跟他自己的家人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卻一直找不到解決的好方法,所以他和家人都活在一個極大的痛苦當中,而大家卻都無法找到出路,每天都活在那一種的爭鬥裡面。
  • 人生無常成詩意
    人生向前,經過那些事,經過那些誤會,經過那些是是非非的擦肩而過,經過那些傷感的心力交瘁,學會承擔,學會放手,學會面對,也學會釋然。
  • 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弗洛伊德:只有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是形成神經官能症的主因,只有褪去外面的硬殼,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恐懼的根源與生存生活這兩大矛盾有關人類為何會產生恐懼?生存和生活中,人類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是普通生物並沒有超能力去應對生老病死等關鍵問題時,自然而然會恐懼。
  • 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弗洛伊德:只有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的心靈創傷是形成神經官能症的主因,只有褪去外面的硬殼,戰勝恐懼,人生才算活明白。為何人類會感到恐懼恐懼的根源與生存生活這兩大矛盾有關,與身處無解的對立情境有關。人類為何會產生恐懼?生存和生活中,人類突然意識到自己只是普通生物並沒有超能力去應對生老病死等關鍵問題時,自然而然會恐懼。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會死,會老,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我們根本無法掌控時,當然會感到恐懼。
  • 97歲「花尼姑」喝酒、吃肉、敷面膜,搞婚外戀,卻活成日本人偶像
    也許我們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今天將要登場的「女主角」,可能是因為我們接受儒家文化太久、影響太深。可若所有人都按「聖人」模子活著,真的是一件想想挺無趣、挺恐怖的事。對於和尚、尼姑,我們強加在他們身上的清規戒律就更是不可勝計。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日本奇女子,早年間風流放蕩,晚年皈依佛門的瀨戶內寂聽。她出家前名叫瀨戶內晴美,寫與名字相和諧的帶脂粉香味的情愛小說,她自己也調侃她的寺庵為「騷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