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12月9日,本報肥東縣學生記者站集中建站暨掛牌儀式在合肥市第45中學寶翠園分校舉行。肥東縣教育體育局黨委委員傅家安,團肥東縣委辦公室主任、學校部部長劉磊,縣教育體育局辦公室副主任、團工委書記方元春,本報社長助理楊勇、新聞中心主任張華出席會議。首批七個學生記者站站長、指導教師參加活動。縣教育體育局宣教辦主任昂衛明主持掛牌儀式。
建站掛牌 七校學生記者站首亮相
肥東縣首批掛牌《安徽青年報》學生記者站的學校有七所,分別是合肥市第45中學寶翠園分校、撮鎮中學、第三中學、安徽師範大學附屬肥東實驗中學、安徽師範大學附屬肥東實驗學校、龍塘學校、第四中學。
「作為一名與安徽青年報社打交道幾十年的老朋友,我對報社、對這張報紙一直有著很深厚的感情。今天報社能把集中建站的揭牌儀式放在我校,我感到很榮幸、很高興,對局領導,以及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儀式伊始,承辦方合肥市第45中學寶翠園分校黨支部書記張曉福發表熱情洋溢的歡迎辭。張曉福表示,在校長李恆的支持下,學校上下都很重視,不僅努力做好承辦工作,還積極組建記者團,精心選拔有興趣、有文字功底的學生加入到記者站,為日後的校園新聞宣傳培養一支得力的後備軍。
隨後,安徽青年報社新聞中心主任張華宣讀了同意建立安徽青年報肥東縣學生記者站的回函,與會領導為七所學校學生記者站站長、指導教師、學生記者代表授牌、頒發聘書。記者站站長代表、學生記者代表分別發言。
第三中學學生記者站指導教師王磊發言時表示,肥東縣七所學校集中建站是對各校學生素質的肯定和信任,為不負期望,希望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積極參與,敢於展現自我。「記者站指導教師和學生記者們都要把握這樣的機會,利用好《安徽青年報》這個平臺,多出文章,出好文章,既把校園裡的正能量宣傳出去,也通過《安徽青年報》這扇窗看到更多窗外的風景。」王磊說。
社長助理楊勇介紹了本報的辦報歷史,表示報社將繼續秉承立足教育、服務廣大師生的宗旨,永葆青春朝氣。希望學生記者們要志存高遠,努力成長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建站僅僅是一個開始,今後希望各記者站學校利用好這個平臺,利用好這份報紙,把身邊的、校園裡的,乃至肥東教育的正能量都宣傳出去。」傅家安說。隨後,其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和求學故事,對各校學生記者提出三點要求:一是鼓勵大家立大志,要懂得明辨是非,辨別美醜,志存高遠;二是勤學習,在讀書與學習中獲取更多的力量和方向,掌握髮現美的能力;三是多參與活動,鼓勵大家走出校園、走出家鄉,發現更多美好的天地。只有看得多,才有更多的題材去寫,才能成為合格的學生記者。
學生記者站工作能否暢通運行,記者站指導教師很關鍵。對於這個群體,傅家安提出了自己的殷切期望,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多花時間和精力,擔起指導教師這份責任,自己帶頭研究這份報紙,引導學生多投稿,多謳歌肥東教育正能量,多出精品,努力成為學校的一個品牌。「《安徽青年報》是一個不錯的平臺,期待通過你們,在上面看到更多肥東教育的身影,聽到肥東教育的聲音」。
活動過程中,參會的學生們在合肥市第45中學寶翠園分校副校長彭其林的帶領下齊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聲嘹亮,場面震撼,與會人員紛紛掏出手機拍攝、錄像,直言:「用歌唱的方式,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鮮、震撼。」
圓桌座談 共話改版碰撞思想火花
活動第二階段召開《安徽青年報·學生周刊》(中學版)版面改版座談會。
「我們學校一直訂閱《安徽青年報·學生周刊》(中學版),我也會經常翻閱。總的來說,報紙的欄目、版面一直在調整,還是很接地氣的。」作為《安徽青年報》資深讀者,縣第四中學團委書記郭躍率先打開話匣。在肯定之餘,郭躍也提出了自己的顧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現在學習任務比較重,還是什麼原因,感覺現在的學生比較怕寫,不會主動去寫稿、去投稿,你們能不能組織一些主題徵文,這樣我們在引導學生記者去寫的時候更有方向」。
「是的,設計一些主題活動,在版面上開設一些話題討論都是很不錯的,如前段時間很受歡迎的勤儉節約,拋出話題讓學生參與討論,哪怕最後見報的只有三言兩語,對學生來說,那是莫大的鼓勵,最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安徽師範大學附屬肥東實驗學校副校長方學雄接上話茬,希望在報紙上多開闢一些學生可以參與的欄目和板塊。團幹部出生的方學雄在第三中學擔任團委書記時就想建立一支學生記者隊伍,奈何種種原因後擱淺,「今天終於建站了,我這個情結也算了了,日後爭取用好這個平臺,多鍛鍊,多發聲」。
合肥市第45中學寶翠園分校副校長彭其林從讀者的角度出發,直言一般人翻報紙都會有意識的去找自己熟悉的、跟自己有關的內容,出於這種心理,建議能否根據區域劃分增設區域專刊,圖文並茂,「大家一拿到報紙,咦,有自己熟悉的,那感覺肯定不一樣」。
龍塘學校團委書記楊興國表示,作為首次建站的學校,對於記者站的各項工作,師生都不太熟悉,要想有序長遠地開展工作,調動學生積極性很重要,建議報紙版面多予以傾斜,對學生們多鼓勵。
「在剛才的交流中,大家提到的一所學校將學生記者看報、讀報納入到社團活動,固定時間組織一起交流,這個做法給了我很好的啟發。下一步,我們也將安排固定的時間,組織學生記者一起讀報、看報,哪怕就10分鐘,日積月累,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都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撮鎮中學團委書記喬璐表示,作為記者站學校,學校將用好這張報紙,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多元的平臺。
考慮到建站之初,一切都是新鮮的,第三中學團委書記陳喬、安徽師範大學附屬肥東實驗中學學生記者站指導教師孫衛國表示,希望報社可以安排記者給學生記者們進行一次培訓,一是讓他們有儀式感、使命感,二是教會他們進入角色的小技巧、小方法。「另外,我提個建議,就是全省各所中學都有各種社團,能否在版面上開闢對應的欄目,讓版面與學校現有的活動相結合,會不會更有生機和活力呢?」陳喬說。
一個多小時裡,大家圍繞稿件投送、欄目設置、培訓指導等方面出謀劃策,暢所欲言,現場氣氛很活躍。傅家安在聽取大家的交流發言後,建議要多開展社團類活動,牢記每次活動都是「一張問卷」,認真「答好題」,教會學生愛生活、勤思考、常寫作,提升他們的思辨能力。同時,要合理確定目標,根據學校、學生實際遞進式向前走,切記不能「抄近道」,越俎代庖。
近年來,肥東縣教育體育系統和本報合作頻頻:助力考生圓夢大學,連續多年合作舉辦高校招生諮詢會;共同策劃教師節宣傳主題,其中由本報記者採寫的「三代教師堅守講臺」更是被《光明日報》刊載。本報已然成為肥東縣廣大師生的良師益友。
□本報記者 程榕娟 通訊員 昂衛明
□合肥市第45中學寶翠園分校學生記者站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