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重申了中國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的根本宗旨,總結了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的主要進展,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
這是中國發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書,是對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三部航天白皮書的繼承和發展,全文約1.1萬字,其中正文包括五章,分別介紹了發展宗旨、願景與原則,2011年以來的主要進展,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發展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神舟九號、十號與天宮一號,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載人航天突破掌握了關鍵技術;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北鬥二號系統全面建成,全球系統建設加快推進;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6顆衛星成功發射並投入使用;暗物質粒子探測、量子通信實驗等空間科學衛星成功發射,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86次發射,成功率達97.7%;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新一代小型液體運載火箭長徵六號、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等成功發射,運載火箭型譜進一步完善。
截至目前,中國在軌衛星超過170顆,業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籤署100餘項合作協定,實現5顆衛星整星出口和在軌交付,積極參與聯合國外空委等16個國際組織活動,發布「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指導意見。
未來五年,中國航天面臨十大方面的各項任務,部分摘要如下:
1、航天運輸系統
研製發射無毒無汙染中型運載火箭,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
2、空間基礎設施
構建形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其中北鬥二號系統2018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3、載人航天
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完成空間站各艙段主要研製工作,開展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和運營。
4、深空探測
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技術。2017年年底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2018年前後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開展原位和巡視探測,以及地月L2點中繼通信。
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突破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等關鍵技術。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實施環繞和巡視聯合探測。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工程實施,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
5、航天新技術試驗
研製發射「實踐十三號」、「實踐十七號」、「實踐十八號」、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等技術試驗衛星。
《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文全文
《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英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