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2020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2020-12-20 快科技

1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重申了中國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的根本宗旨,總結了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的主要進展,提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

這是中國發布的第四部航天白皮書,是對2000年、2006年和2011年三部航天白皮書的繼承和發展,全文約1.1萬字,其中正文包括五章,分別介紹了發展宗旨、願景與原則,2011年以來的主要進展,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發展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1年以來,中國航天科技創新成果顯著:神舟九號、十號與天宮一號,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載人航天突破掌握了關鍵技術;嫦娥三號首次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北鬥二號系統全面建成,全球系統建設加快推進;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6顆衛星成功發射並投入使用;暗物質粒子探測、量子通信實驗等空間科學衛星成功發射,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86次發射,成功率達97.7%;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新一代小型液體運載火箭長徵六號、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等成功發射,運載火箭型譜進一步完善。

截至目前,中國在軌衛星超過170顆,業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與30多個國家、空間機構和國際組織籤署100餘項合作協定,實現5顆衛星整星出口和在軌交付,積極參與聯合國外空委等16個國際組織活動,發布「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指導意見。

未來五年,中國航天面臨十大方面的各項任務,部分摘要如下:

1、航天運輸系統

研製發射無毒無汙染中型運載火箭,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

2、空間基礎設施

構建形成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大系統,其中北鬥二號系統2018年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3、載人航天

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完成空間站各艙段主要研製工作,開展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和運營。

4、深空探測

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突破探測器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技術。2017年年底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2018年前後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開展原位和巡視探測,以及地月L2點中繼通信。

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突破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等關鍵技術。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實施環繞和巡視聯合探測。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工程實施,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

5、航天新技術試驗

研製發射「實踐十三號」、「實踐十七號」、「實踐十八號」、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等技術試驗衛星。

《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文全文

《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英文全文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將發射火星探測器!網友:把我的火星文QQ籤名帶去
    1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官方微博首次公開中國火星探測器「真容」↓火星探測器的造型瞬間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表示:記得把我的火星文QQ籤名帶去!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中國將會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1年之前降落火星。據悉,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衝日」,屆時太陽、地球、火星位於一條直線上,在這一時間點實施火星探測,探測器飛行的路線最短,最省燃料。
  • 世界首個探索火星內部結構的探測器今日著陸火星,行程4.8億公裡
    當地時間本周一凌晨3點,美國宇航局發射的InSight Lander探測器將著陸火星,此前,它已在太空中飛行了7個多月,行程超過4.8億公裡。時隔6年後,美國宇航局又向火星送上了InSight Lander探測器,彰顯了美國宇航局要深入研究和探測火星的決心。目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火星地表成功投放探測器的國家,美國宇航局之前送到火星的「機遇號」小型探測器在今年6月的火星沙塵暴期間出現故障,但地面控制中心仍然沒有放棄挽救它的努力。
  • 受發射場天氣影響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推遲發射
    來源:央視網杜拜當地時間7月14日,阿聯航天局和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太空中心聯合宣布,因發射場天氣原因,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將推遲發射,下一個發射時間將在數小時後宣布。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原計劃於杜拜時間2020年7月16日凌晨0時51分(北京時間2020年7月16日凌晨4時51分),從日本種子島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探測器計劃在2021年年初進入繞火星運行軌道,對火星大氣開展科學研究 。7月15日的發射日期是阿聯火星飛行任務發射窗口的開啟日,該窗口一直持續到2020年8月13日。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今年7月底上午12時41分左右用我國自主研製「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準時點火升空,飛行一定時間火箭助推器分離、二級火箭分離、器箭分離、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太陽翼板順利展開,所有發射任務都按計劃完美順利完成,指揮大廳傳來陣陣掌聲隨後宣布火星探測器發射入軌階段已順利完成
  • 10天時間三個國家,發射了火星探測器,背後原因是什麼?
    今年有個大新聞,都是跟火星相關的,有連續三個國家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 7月20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名字就叫著 HOPE,這個探測器將在7個月後到達火星。
  • 中國天問一號發射後,美國也發射了探測器,預計登陸時間比我們早
    與「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一樣,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需要經歷漫長的歲月,才能夠登陸火星,而天問一號的登陸耗時會長於「嫦娥四號」。 7月27日,飛向火星的第四天,飛行200萬千米後,天問一號在奔赴火星的路上,傳回了首張照片,該張照片的內容為一張地球與月球的合影。
  • 火星,我們又來了!NASA發射最新火星探測器InSight Lander
    最近,NASA為了更為全面的了解火星和探尋火星,計劃將最新研製的「InSight lander」探測器將于于5月6日早上從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屆時它將通過跟蹤地震波並測量其地下溫度來探測這顆紅色行星的內部結構。並對火星的地基結構做一個全面的分析,以便為以後的人類殖民火星搜集第一手的資料。
  • 天問號發射就位!中阿美三國同期角逐火星,三家探測器有何不同呢
    天問號發射就位!中阿美三國同期角逐火星,三探測器有什麼不同我們都知道登珠穆朗瑪峰需要窗口期,但是登陸其他星球也是同樣的道理,火星的窗口期就是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之間。7月13日,中國首枚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經海路抵達海南文昌,進入了緊張的準備階段,發審場地已經就位 「天問一號」將由重載火箭「長徵五號」發射,它完全有能力實現探測器圍繞火星的一步定位,精確的制動著陸以及全面的地面探測。
  • 火星探測器上的「氣象學家」
    在接下來一個月左右的火星發射窗口期裡,美國、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這三個國家將分別派遣「使節」前往紅色星球,希望在那裡展開新的探索。「巧合」的是,在這三個使節團中,都有一位職責相近的團員——氣象探測器。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中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天問一號的名字,來自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先生的詩歌集《楚辭》中的名篇《天問》。
  • 火星2020探測器探測火星礦石中的化石成分,幫助解開火星生命之謎
    至今已有很多火星探測器發射到火星進行地質勘探,研究火星地表的成分,但是對於火星曾經存不存在過生命這一問題仍然沒有答案。不過科學家及並未放棄對火星的研究,火星生命論的解答也在向前推進。想一想我們的地球,我們是如何知道地球曾經存在過恐龍存在過各種奇特的植物的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地下發現了恐龍化石,發現了遠古時代植物的化石,因此我們有直接證據證明地球曾經存在過生命。
  • 「天問」遠赴火星,「探測器」的英文是什麼?
    火星探測任務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網友發現NASA火星探測器神秘信息:官方承認「夾私貨」
    來源:快科技2018NASA下一個重大探測項目是火星2020,NASA計劃在2020年7/8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恆信」號,用以探測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等問題。借著此次難得的機會,NASA也在探測器上攜帶了3顆存儲晶片,晶片上存有地球上1100萬個太空粉絲的姓名,探測器將攜帶這1100萬人的名字一起飛向火星。近日,NASA首次公布了存放這3塊晶片的鋁板,但網友發現,鋁板上還刻有神秘的圖形編碼,模樣類似太陽光芒四射,讓人不得其意,NASA無疑在探測器上夾了點「私貨」。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開啟7個月旅行 「天問」源自屈原長詩
    據介紹,「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5500萬至4億公裡的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天問」一名源於屈原長詩4月24日10時,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通過線上方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等平臺舉辦。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也在啟動儀式上公布。
  • 一組「好奇號」探測器拍攝火星的經典照片,以後能聽到火星聲音!
    火星上的「好奇號」探測器自2012年成功登陸以後,一直在火星的蓋爾隕石坑裡行進了21公裡,在這7年的時間裡傳回了數千張火星照片,讓人們看到完全不一樣的火星世界,這裡統計了關於「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拍攝的一組經典照片,每一張照片都能顯示出火星的特別之處。
  • 中國將在2020年首探火星,先看《火星救援》解解饞吧
    中國2020·首探火星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向媒體透露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部分內容。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時間節點,就是2020年,中國將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次年,我們的火星車將登陸火星。近年來,真正既通俗易懂,又尊重現實科學,還讀來十分有趣的,還是要數2015年出版的《火星救援》,作者是前暴雪程式設計師安迪·威爾(所以他的作品裡有很多《魔獸》和《星際》的梗)。同年,《火星救援》就被搬上了大銀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該片對於極大的支持與肯定。電影中逃離火星的大多數計劃,都來自NASA的火星探索筆記。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我們可以到火星上居住嗎?但印度很酸很妒忌
    昨天晚間被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的信息所纏繞,今早起來就想一定得寫點什麼出來。根據央視新聞消息,2020年7月23日12點41分左右,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本次搭載的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這是我國首次自主探測火星。
  • ...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將挑戰「三步走」,開啟中國航天新...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搭載著「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繞-落-巡」,一次完成由於公轉的原因,當前正值火星探測窗口期,火星到地球的直線距離最短,因而探測火星所需時間短、所攜燃料少、成本也更低。面對這個錯過要等 26 個月的火星探測良機,阿聯沿軌道巡航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於本周一順利發射,而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暫定於本月 30 日發射。
  •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6件要聞需了解
    來自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關於這次裡程碑式任務的6件要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即將即將向火星發射一個名為「希望號」的探測器。如若發射成功,其將成為阿拉伯第一個行星探測任務。該任務主要側重於了解火星氣候與大氣。即使這些課題已被之前研究,但是此次「希望號」探測器將以更新、更綜合的方式解決相關問題。
  • 千呼萬喚始出來,美國宇航局下一個火星探測器命名為毅力號
    「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被裝載在「阿特拉斯5號」火箭上,於2020年7月17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發射窗口一直持續到8月5日。馬瑟和他的家人將出席發射儀式。「毅力」號預計於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的傑澤羅隕石坑著陸,這也意味著它將度過7個月的旅程才能到達這個紅色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