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借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1-5)
羅馬書是保羅的代表作,是新約中對福音闡釋最為詳盡的書卷。前面我們查考了稱義的三個福分:平安、親近神和盼望。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福分都是「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1節)臨到我們。我們稱義是借著信心和恩典、因為基督,我們得享的平安也是透過基督。他是和平之子,使我們與神和好,我們領受了他的平安。我們「站」(2節)在透過基督得著的福分當中,作為被基督之義遮蓋的人,站在神的面前,被神宣布為義人。我們的罪已得赦免,基督代贖的死已經滿足了我們的罪咎。
歡歡喜喜
這一章我們將詳盡探討第三個福分:「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2節)。這短短的一句中,有三個詞至關重要。第一個是「歡喜」,歡喜這個翻譯並不貼切,原文的意思比歡喜更豐富。保羅採用的詞並非通常表示喜樂或歡喜的詞,而是常常翻譯為「誇口」。希臘文和拉丁文聖經都蘊含這個文字遊戲:我們「如今以榮耀為榮」。我們有一種超越尋常歡喜的狂喜,喜樂和盼望的對象是神榮耀的彰顯。
第二個詞是「榮耀」,來自希臘名詞doka或doxa。英文單詞「榮耀頌(doxology)」正是來自這個詞。我們唱榮耀頌來讚美神的威嚴,以此榮耀神。我們榮耀的是那位榮耀者,這在希臘文和拉丁文中存在用詞上的巧思。保羅說,一旦我們被稱義,就會以注目神為樂,神的性情與榮耀會引發我們的狂喜。
舊約經常談到神的本性以及他的榮耀彰顯,舊約中「榮耀」一詞是kabod,有時作kavod。閃族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重量」。我們提到神的榮耀,表示神的本質不可輕忽,極其有分量、極重無比。我們日常生活裡也有相似的說法,若是有人說了什麼很高深的話,我們可能會點點頭說:「這話說得有分量!」我們也會用這個詞來指向值得嚴肅對待的事物。聖經原文中,神的分量或威嚴關係到他的本性,神的榮耀與他的威嚴或分量相關。
敬拜的目的是歸榮耀給神,尊榮他、敬畏他,讚美他卓越的本性。奧古斯丁在選擇敬拜的音樂上並不狹隘,他指出,音樂有三種風格,不論我們用哪一種來慶祝神的榮耀,都應當與神的榮耀、分量相稱。有時候,我們太熟悉自己的敬拜方式,以至於忘了神是誰,忘了他本質的分量。稱義帶來的盼望之福,使我們歡歡喜喜地榮耀神。一旦我們的心被信心充滿,就會以與從前截然不同的方式理解神的事。我們信主的那刻,靈魂中有了嶄新的盼望。
被誤解的盼望
上一章中,我提到基督徒的三大美德——信、望、愛。儘管愛很重要(林後13:13),但我們也知道信心絕非無關緊要。我們已經仔細論述了信心的重要性,也理解愛的重要性,但三大美德剩下的那個——盼望,卻常常被我們忽視。
如果羅馬書第五章有什麼容易被我們大大誤解的詞,那一定是「盼望」。對於保羅這裡的用詞,我們總會心存疑慮。我們用「盼望」這個詞,一般是表明自己的心願或欲求,希望某事順利發生,與之同時我們並不確定它一定會發生。然而新約的「盼望」不是這種用法。我們被聖靈重生,就有了新的盼望,這盼望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根基。盼望與信心的唯一區別在於,信心的對象是已經發生的,而盼望則是面向未來的信心。
先前我提過,新約用「錨」的比喻來形容我們的盼望。我們得知,盼望是我們靈魂的錨。我們經常在新約看到這個意象,心懷二意的人就像沒有錨的船隨風搖擺,這樣的人躊躇不定。但聖靈種在我們靈魂中的盼望並不是這樣,而是提供根基、穩固和確據。盼望是保守我們不隨風搖擺的錨,我們確信神一定會在未來實現他的每一個應許。
稱義的果實正是這種類型的盼望。某種意義上,稱義是神的「預付款」,象徵著他會在救贖工作中徹底成就的事。盼望是聖靈在我們裡面創造的,保羅在別處提到聖靈給了我們「定金」,讓我們對未來充滿確信。盼望並非一廂情願,而是滿有確據,知道神一定會做他應許的事。
偉大的普林斯頓神學家查理斯·霍奇(Charles Hodge)曾打過一個比方,他將錨和蜘蛛網對比,盼望並非蜘蛛網。我們能看見蜘蛛織網,可能會驚嘆於這絕妙的技藝,以及蜘蛛網如何能捕捉飛蟲,為蜘蛛提供美餐。但我們扔塊石頭就可以打破這個網,蜘蛛網沒有分量,纖細而脆弱。錨就不一樣,盼望不是蜘蛛網,而是穩固的錨,可以使靈魂安穩。
患難中的榮耀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3節)。沒有什麼比享受患難更不正常了,患難是我們迫切規避的事物。然而,一旦我們被神稱義,對患難就有了嶄新的視角。我們不再視苦難為徒然,視之為盼望的吞噬者。一旦我們有了靈魂的錨,就可以承載將要來的患難。這不僅僅是有了忍受患難的能力,而是比忍受更好,我們甚至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
保羅並非受虐狂,他不是在說,患難本身是喜樂、悅人、愉快的經歷。他的意思是,我們被神稱義,即使是患難困苦,也能成為喜樂良辰。稱義對基督徒有個重大影響,會在他們的生命中結出喜樂的果實。我們發現了一顆貴价的珍珠,不論經歷怎樣的困苦艱難,都不足以與神在基督裡為我們存留的喜樂相提並論。即使我們失去了世上的一切,仍然擁有稱義這顆無價之寶。神拯救了我們,因此不論人生如何,我們都可以喜樂。
一旦我們與神和好,被神稱義,即使被人逼迫傷害,我們也可以深深喜樂。因著基督和我們的稱義,我們能以患難為榮。我們以患難為榮,是因為患難有其功效。保羅信靠神的護理和主權,所以深知這一點。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偶然和意外,不論我們遭遇怎樣的不公不義,都無法與神在天上為他百姓存留的榮耀冠冕相提並論。當我們經歷患難困苦,不妨以它們為榮,不是因為我們享受痛苦,而是因為我們知道患難的功效。對大部分人而言,患難會使心靈破碎,使人絕望。但對基督徒而言卻不一樣。
患難的果實
「患難生忍耐」(3節)。患難可以鍛鍊我們靈魂的肌肉,使神的百姓堅忍地生活,而非容易放棄。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4節)。一帆風順的生活不會生出老練,唯有當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忍耐下去,才會生出老練。那些走到底的人,都有老練的品性。「老練生盼望」(4節),盼望再次出現。真正喜樂的人知道自己的盼望何在,他們已經經歷了嚴酷的考驗,體驗過困苦、逼迫和朋友的棄絕。他們經歷過痛苦,與基督的降卑認同,與基督同釘十架,也與他一同復活,如今與他一同歡喜。基督徒的品格生出的正是這樣的盼望。
這盼望的結果如何?最棒的部分在最後:「盼望不至於羞恥」(5 節)。世界的盼望是至於羞恥的盼望,世人將盼望放在某個事業上,不過是親眼見證它的衰敗,將我們撞成碎片。但從神來的盼望卻從不落空,永遠不會使我們羞愧。我們信靠基督,就不至於羞愧。如果你信靠基督以外的事物,註定要失望羞慚。基督裡的盼望是唯一不至於羞恥的盼望。新約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信主,就毫無盼望,註定垂頭哀嘆。
我們所有人都有肉體和罪的掙扎。我仍然很難承受失望和希望落空,這叫我羞愧。長途跋涉後抵達目的地,我只想有間旅館睡個好覺,然而旅館卻搞錯了我的預定,讓我滿肚子窩火。嬰兒很容易哭泣嚎叫,幾乎每次都是因為失望。他們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們盼望某事卻沒有發生,無法承受。這種傾向不會因我們年紀漸長而消失,人生最難處理的事之一便是失望,眼看我們的希望破滅。然而,我們盼望神的榮耀和他國度的終極得勝,卻絕不會落空。沒有人能取消這個預定,粉碎這個計劃。我們可以絕對信靠神。當我們理解了福音和稱義,就會明白這一點,這不過是稱義的又一個果實。
愛的澆灌
保羅給出了盼望的另一個緣由:「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5節)。保羅不是說,只要愛神,就不會經歷失望或羞愧。儘管對神的愛是救恩最重要的果實之一,是聖靈在我們心中的作為;但保羅這裡並非在講我們對神的愛,而是神對我們的愛。神的愛是聖靈澆灌下來的愛,神對稱義之人的愛,並非僅僅是一種感覺。神賜給我們的恩賜和福益也是如此。神放在我們裡面的是他對我們的愛,這愛可以點燃我們的盼望,給我們信心,確信我們不至於羞愧。這愛使我們恆久忍耐,在患難困苦中忍耐到底。神的愛不是小劑量的愛,而是大量的傾倒、澆灌給我們。他向我們的靈魂傾倒他的愛,以至於哪怕其餘的世界恨惡我們,我們仍然確知神愛我們,給了我們不至於羞愧的盼望。這也是聖靈的工作。
救恩不像聖誕樹下的一件禮物,而是禮物連著禮物,足足一套大禮包。第一個禮包是稱義,打開稱義的禮包,就會在裡面找到另一件禮物——與神和好。裡面又有親近神,接著是喜樂的能力、盼望神的榮耀。再打開,會發現患難中的歡喜,而患難本身又蘊藏一件厚禮——忍耐。打開忍耐的禮包,裡面還有一個:老練。老練裡面又有盼望,這盼望不至於羞恥。最後,我們發現還有一個禮包,那就是神傾倒在我們心中的愛。這一切都是我們稱義的厚禮。如此,當保羅發出讚美神的榮耀頌,我們還感到驚訝嗎?對保羅而言,聖誕節永遠不會結束。
(選自《羅馬書解經注釋》,史鮑爾(R.C. Sproul)著 ,喬蘭山以妲(譯),改革宗翻譯社)
歡迎加讀書群:1.進微信群方式:加微信好友:271087029,註明:「我要進群」
2.掃碼進QQ群:
3.掃碼進釘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