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乾貨,得反覆閱讀。
上周六,我在上海搞了個群友聚會,全程3小時,如下是部分主題環節。
女生如何改行做程式設計師?什麼是男神/女神公司?剛畢業如何進500強,比如英特爾(Intel)?普通人,要不要考公務員?八神在求職困難期最大的感悟是什麼?年薪300萬的人,對學弟學妹有什麼建議?已經做了2年銷售員的女孩,需不需要改行?一般的企業中,採購是怎樣分工的,什麼樣的組織架構?哪些愛好可以寫進簡歷中?老婆說我工資低,怎麼辦?
以上問題的答案,有一半不是我分享的。
比如第一個主題,「女生如何改行做程式設計師?」
小朱本科畢業三年了。
一開始,她進了電信公司,號稱央企,結果做營業部銷售員去了,底薪+提成,她感覺到「這樣賺錢也太慢了」。
當下,有什麼行當賺錢最快工資最高的呢?於是,她轉行做程式設計師去了。
程式設計師做了一年的樣子,待過兩家公司,她突然覺得女孩不適合做程式設計師,究竟有什麼「適合女孩且不用加班的工作呢?」折騰了倆月,她跳槽做人事專員去了。
但是,招募工作非常繁瑣,且人事部女領導居然罵人,招人居然還看指標以及離職率,還要加班?這難道就是HR的常態?不對,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9年初,小朱知乎上成了我的粉絲,進了群,目前已經改行做了採購員。
以上這個過程,每一步,是如何轉的,心路歷程,尤其方法,你百度是搜不到答案的。聚會時,小朱分享了她這四段工作經歷的心得,以及轉崗方法和過程。
來了,就要讓大家有收穫。雞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等,你到處能聽到的,或者百度能搜到的,講了就沒有意義了。
本文,還不是寫小朱,期間我邀請了一位師兄來分享了半小時,本來說一刻鐘的。為何要多留他一會呢?因為機會難得,真的是他的每一句我都受益匪淺。
這位師兄,跟我的淵源,各位看下這裡,《你遇到過的最奇葩的面試經歷是什麼?》,拍成電視劇都不為過。
關鍵他還真的是年薪300萬了,目前是一家500強的副總,也就是VP,我們看這個過程:專員/工程師-->主管-->經理-->總監-->副總(VP)-->總經理/CEO。
在500強中,能夠突破重圍,以上每一個箭頭,基本都能淘汰你的80%的同齡人,能在40歲出頭的時候做到VP,你就按照20%的四次方,來算下他在同齡人中的概率,其實應該是5次方。
他分享的主題,如下我列出來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印象,看下在整個聚會中的順序。
1. 女生如何改行做程式設計師?
2. 什麼是男神/女神公司?
2. 剛畢業如何進500強,比如英特爾(Intel)?
4. 普通人,要不要考公務員?
5. 八神在求職困難期最大的感悟是什麼?
6. 年薪300萬的人,對學弟學妹有什麼建議?
6.1,對年輕職場人士的告誡;
6.2,如何做好一名聽眾,並做到對真知的辨識?
6.3,什麼是墨菲定律?
6.4,如何才能學到東西?
6.5,如何才能成為領導的「心腹」?
6.6,什麼是Plan C?
7. 已經做了2年銷售員的女孩,需不需要改行?
8. 一般的企業中,採購是怎樣分工的,什麼樣的組織架構?
9. 哪些愛好可以寫進簡歷中?
10. 老婆說我工資低,怎麼辦?
我們來挨個展開,主要用我的語言來敘述和點評,這才是更好的理解和分享,否則直接發他的原話錄音就完事了。
1,對年輕職場人士的告誡
這一段類似破冰,大家活絡氣氛,也是他的開場白,我問他,「對初入職場1-10年的職場年輕人,有什麼告誡?」
他講了三點,其中尤其強調了第一點「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實際上這是雞湯,剛開始,跟我們大家還不熟悉,說正確的廢話或者世俗「大家都覺得不錯的」,總不會錯。
第二個意思,可能也是他的真心話,你說說看,從老家來上海二十多年,房子好多套,事業也做到了VP,且目前年薪300萬,肯定還有其他工資外收入,他此時追求的應該不是基本的物質生活。
回憶過去,他覺得自己當初迫於生活壓力,並沒有選擇自己特別喜歡的工作,或者現在他的主要訴求實際上是發展愛好。
這點一時半夥還難以理解,這就跟我勸說更多大四和研三的人,不要用這半年去實習一樣,我的意思是,這半年是人生的最後一個輝煌歲月,還不如去旅遊、回家玩下、做好論文、全力多拿幾個Offer,甚至好好談戀愛。這個大好時光用來去做實習工作,太浪費了,做體力活,為了每天80元還是150塊的工資?一個月才多少?150元*22天=3千3?
但是沒有辦法,應屆生都不聽我的,主要倆原因:
這點我們就不扯了,看下一題。
2,如何做好一名聽眾,並做到對真知的辨識?
師兄主要這麼講的,大致意思是如下。
我們聽任何一個人的演講,他或她的發言中,絕大多數話實際上是廢話,但下面的聽眾,是分成三類的:第一類專門挑毛病,「你剛剛講的關於某某的話我覺得是錯的」;第二類人專門捉亮點,他會記住他需要的知識點,「你剛剛講的第2點我很認同」;第三類,則都認真聽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且不一定講出來,這就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實際上,第一類人,是比較追究細節的人,也很理想化,容易追毛求疵,你一篇文章他不看整個的中心脈絡、文字布局和你的行文流水,他和她卻突然冒出來「你這裡有個錯別字」「你的第二段最後一句話比較拗口」「是我聽錯了嗎?學歷高就容易事業做得好?我家裡的叔叔小學文化做了大老闆怕是個假叔叔?」......這種常見於剛畢業前後的想法,知乎等年輕人社區也有很多類似的。
第二類人,一般是有了一點閱歷和社會經驗,這對應的就是「我知道我知道的」,已經過了那張圖中迷茫期和絕望之谷的人,開始開悟了。
第三類人,一般是資深人士或者開始做管理者了,知道求同存異,懂得賞識和鞭笞的辯論性去看待問題,能去偽存真,學到真知,且為「我」所用。
以上三類人,也不是完全按照年齡來劃分,即使同班同學中,也會同時有這三類人的存在,跟性格以及認知習慣也有點關係,你下次某個集體會議、聽某個人演講時,或者你現在就環顧你的四周,看看你身邊的任何同學、同事、領導、手下,哪怕老師、父母、叔叔阿姨,你都可以給他們分析下各自屬於一二三類哪一種。
3,什麼是墨菲定律?
當然,這個墨菲定律我也講過多次,師兄講了幾個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
4,如何才能學到東西?
想學到東西,有三步:先學,再做,最後歸納總結。
第一步,是學習理論知識,也可以看別人做。
這是最基礎的學習,就好比你看駕駛說明書,看發動機原理,看交通規則,你掌握的叫做理論,但你不會開車。應屆生就類似完成了這一步,畢業前已經學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年的理論知識,為何大家還動不動說應屆生是一張白紙呢?
第二步,是去做,在實踐中去學習。
這就是上車練,開始畫圖了,這叫實踐,開車了,儘管在駕校的操場上開車,那也是開,你知道百米加速的感覺,會側方停車,還會倒車,知道如何急剎車,對面來了輛車衝過來你知道怎麼避讓,甚至漂移......這就是技術,實踐中,在你做的過程中,才能學到技術。
經常有人來問我,「有沒有什麼採購書我買來看下」「我要學歷如何做採購」......採購跟其他任何工作一樣,主要在於實務,經驗是做出來的,而不是看書看出來的。
當然,有一種方法就是猛看10本採購書,面試時就說自己做過採購工作,這種方法在上海應對月薪1萬以下的採購員工作,問題不大,更能應付大多數HR。原理就是,理論知識可以1分鐘考核出來,而技術和經驗可不是一個面試能看出來的。
最後第三步學習,師兄有補充了「歸納總結最重要」,光會做還沒用,否則你一輩子就在低薪搬磚,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還談啥歸納總結呢?
其實,我這裡想繼續做個補充,歸納總結後,要跟自己的情況相結合去實踐,也就是有了理論和經驗以及自己總結的心得後,繼續去實踐中運用並檢驗之前的理論、經驗和心得。
同樣看我的文章100篇,20%的人能融會貫通,還月薪接近翻番能跳槽。
70%的人則一直發「相見恨晚」「醍醐灌頂」感慨萬分,但自己求職跳槽時還是不會,繼續問「這家究竟如何談工資?」
當然,最後10%的人等於沒看,眼睛確實有,她和他只不過是,將文章中的字從第一個字讀到了最後一個字,這就叫做「我全都看了呀,但是......」小和尚念經,下一句你聽說過沒?
5,如何才能成為領導的「心腹」?
師兄講了好幾點,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三個層次的「心腹」,領導對你的內心評價,主要來自於你之前做的事。
手下員工,一般分為三種:聽話,懂事,貼心。這是完全不同的三種人,更是三個不同層次的評價。
第一層次,是最基本的,讓你做什麼,你很快高效地完成了。這是正宗的聽話。
第二層次,按照領導說的去做了,並且知道領導為何讓你去做這個事,且順便將下一步也做了。這就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很懂事。
第三層次,領導安排任務或者某次講話中,你發現任務描述中有個錯誤,方法也不對不是領導一貫的風格,發現領導好幾個錯別字,報告和計劃中有瑕疵但領導已經發出去了,等等,也就是發現了領導的疏忽後,你不作聲,還幫領導改正了,且按照正確的去執行了,等到下次大老闆和客戶來追究責任時,你說是你做的。這叫懂領導的所有意思,還會幫領導背鍋,這才是貼心。
貼心的,才能成為心腹。
6,什麼是Plan C?
師兄說了個Plan C,這是大多數人沒聽說過的,實際上這Plan C,就是最後的辦法,也是最後的歸宿。比方你突然失業了,淨身出戶,一無所有,你下一步去哪裡?沒有Plan C的人,就跳樓了。
用到我們的職業生涯中,你的主業工作,就是Plan A,副業算作你的Plan B,這Plan C就是你回老家。
所以,我要問的是,絕大多數人,是沒有Plan B的,只有Plan A和C,結果是是什麼呢?
大家看這句俗語:「一把梭!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乾活。」會所嫩模就是Plan A賭贏了之後的狀態描述。這下海乾活,則是Plan C,為了繼續活下去實在沒有辦法的選項。
實際上,我的讀者,包括來問我問題的人,主要就是分成兩類:
一類,是來問如何發展主業的人,也就是加強Plan A。
另一類,則是來問工作不變的情況下,如何開發自己的副業也就是Plan B。
體制外的人,主要是來問Plan A;體制內,主要是來問Plan B。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也不全是,因為體制外的人工資較高且穩定後,也要發展副業Plan B,體制內的人也要問如何對付同事、如何送禮、領導什麼意思,這是增加職場技能,也是在加強主業Plan A。
我最擔心的還不是以上倆,而是連Plan A都沒有的人,就是長期失業還不想去工作的人,求職未果去想讀個碩士學位的人,沒有學會打工就想飛說失業期間去做副業的人,包括直接創業的人,這叫做屌絲髮展Plan B,他們沒有雪中送炭的Plan A,但本來有的Plan C又回不去,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你知道下一句是什麼?
群友幾百上千人學會了我的主業跳槽和晉級方法,會發展Plan A了,這點我不擔心。
這1000人中,也有大概200人主業穩定後去發展副業,我也不擔心,無論副業能否發展得起來,好歹他和她的Plan A還在,至少跳槽學會了,餓不死了,哪怕失業之後他們也能迅速找到3個Offer。
200個嘗試開發副業Plan B的人中,大概會有50個學歪了,也就是發展了非正道的副業,這個也不擔心,副業歪一歪也行,只要別犯法,主業別歪。
最怕還是只有Plan B的人,這是懶惰、自以為聰明、夢想能找到捷徑的人,容易走極端。
以上這些就是這個環節「年薪300萬的人對學弟學妹的建議」,我主要是複述並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差不多了,聚會主要人員合影你也看見了。其他聚會分享等參加聚會的群友投稿吧。
最後,祝大家都找到自己的Plan A\B\C,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