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嬤

2021-01-11 依然書吧


終究,2016年的夏天還沒來,阿嬤就永遠永遠地離開了。享年88歲。


阿嬤是在凌晨走的。家人說,阿嬤那天好像迴光返照似的,此前一直睜不開的右眼突然能睜開了,一直不肯喝的白開水一下子喝了好幾口。耳聾很重的阿嬤,那天只要有人喚她,就立馬睜開眼不停張望,好像剛出生的嬰童,似懂非懂。


入夜後,阿嬤開始氣喘,姑姑便一直坐在床沿給她撫胸口、念佛經:「南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凌晨整點,在家人的簇擁下,阿嬤永遠永遠地「睡」著了。


我是隔天清晨接到家裡的消息。放下電話的那一刻,窗外的廣州,正傾盆大雨。


按照潮汕傳統習俗,家族的兒孫從各地趕來,披麻戴孝,為阿嬤辦了7天佛事。站在擺滿壽花的靈堂,我看見靈柩裡的阿嬤瘦削得皮包骨,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小孩仰著頭問:「老嬤為什麼不理我們啊?」「阿老嬤去天上做仙了。」大人說。


回想起阿嬤的一生,平凡又傳奇,笑中總帶淚。


1939年,阿嬤11歲,抗日戰爭。日本軍闖進村子,一家一戶地搜刮搶殺。小小的她,歷經親人的生離死別,墓地裡過夜避戰亂。


一天,她縮著身子躲在家門後,不料被一個士兵發現。誰知對方突然把一顆糖果塞到她手裡,溫柔扔下一句「小孩,不怕」便匆匆離開。「這世界上,還是好人居多啊。」阿嬤說,那個場景她記了一世人。


大難不死後的阿嬤,又接連嘗盡了大躍進、文革的悲苦。終於熬到和平年代,經媒人介紹,嫁給了大她整整15歲、幾乎家徒四壁的阿公。「成親前,我連他影子都沒看過,他卻背地裡偷偷看了我好幾回,想想都覺得虧!」話語間是甜蜜的責備。


好在成婚後,阿嬤阿公相處甚歡,倒也把樸素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穩穩噹噹生下了二男二女。慢慢地,孩子長大了,相繼成家立業,日子漸漸紅火和殷實起來。


只是,命運弄人。阿嬤45歲時,阿公驟然病逝。阿嬤77歲時,她最疼愛的孩子意外身亡。記憶裡,阿嬤時不時會在夜裡帶著哭腔喃喃自語,常常站在窗前一動不動,長久地發怔,好像在等待誰的歸來。


如今,阿嬤也走了。


有時,她會驀然跑進我的夢裡來,像以前一樣瞪大眼驚喜地問我:「阿妹阿妹,你添時返來啦?」轉而又哭喪著臉,拉著我的手:「阿妹阿妹,你做泥又要走了?」


有時,看見阿嬤生前的舊物,不免恍惚。


看見那本皺皺的電話本上我稚嫩的筆跡,就想到小小的我幫她打電話的情景。


看見一串串我本打算丟棄卻被她收藏了十幾年的小飾品,就想起阿嬤常說:「不能這樣浪費喏。」


看見我給她買的衣服落了灰,就想起她當時穿上衣服後逢人就說的歡喜。


看見那條我從西藏帶回來給她的雞血藤已暗淡了光芒,就想起她摔斷腿後躺在病床上不吃不喝的情景…


只要看見,記憶就如電影膠片,一幀幀掠過我的腦海,穿過我的心田。


在我過去的二十多載人生裡,阿嬤幾乎佔據了我生命的每個重要時期。


幼年時,媽媽要上班,爸爸常年出差在外,阿嬤成了我和3個哥哥的「老媽子」。吃喝拉撒睡全都包辦,一刻不得停歇。


少年時,健步如飛的阿嬤總愛帶我走街串巷。帶著豐盛的貢品去趕喜慶熱鬧的廟會,拉上兩張小木椅去看棚搭的傍晚潮劇,踩著滿街的紅色鞭炮紙屑去兜壓歲錢。


阿嬤記得我的生辰八字,雖不識字,卻會辨認我的書寫姓名。她熱情地招呼每個我帶回家的好朋友,熟悉他們的名字和性情。以至於在我已經和部分朋友斷了聯繫後,她還會時不時地詢問起對方的近況,喚醒我久違的記憶。


等到我上大學了,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她打過來的電話:「阿妹阿妹,今日是你生日哦,記得要吃甜蛋,過個運噢,你什麼時候回家啊?」那是我第一次接到阿嬤親自撥來的電話。過後我問老眼昏花的她,你怎麼做到的?她有點小得意地說:「我不就照著你寫在紙上那串數字嘛,一個個按,按了好幾次,沒想到真給我打通了!」


後來的後來,我才意識到。於彼時重男輕女之風盛行的潮汕,像阿嬤這樣把大量時間和愛傾注在孫女身上,幾乎絕無僅有。


後來的後來,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以前阿嬤總愛驕傲地對人說:「三兄一妹,天下難找,多好呀。」


可是,我卻再也不能,像5年前那樣,帶著阿嬤去公園。和她一起吃大大的棉花糖和被甘草汁浸潤得無比酸甜的水果串,看她笑成一朵花。給她拍很多很多照片,看她在鏡頭前拘謹可愛得像個孩子。


午夜夢回,那些年幼時光的夜晚歷歷在目。我撒嬌地靠著冬暖夏涼的阿嬤睡覺,窗外一片闃靜。我們躺在老式雕花的硬木床上,頭頂上的小風扇吱吱呀呀響,然後阿嬤獨家的深夜說唱會就開始了…從民間相傳的奇聞逸事、潮汕風俗、潮汕歌謠到她跌宕起伏的人生,阿嬤好像總有講不完的故事…而我,總在意猶未盡中,不知不覺地墜入甜蜜的夢鄉。


我猜想,我對世界的好奇,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追問,對苦難的承受,對善的堅守,對愛的真誠,有不少便是從阿嬤那裡耳濡目染和習得的吧…這是阿嬤留給我一輩子受用的寶藏。


丙申年三月初六,阿嬤走了。


從此,永遠永遠地住進了我的心裡。


「愛,讓我們對所有苦難甘之如飴。」

永遠緬懷您的阿妹



相關焦點

  • 《阿嬤的眠床》
    醒來時,會發現早已被阿嬤抱下來放床上了。我喜歡到阿嬤的眠床上翻柜子。阿嬤眠床上的柜子,不止收放一些重要的東西,有時還會有糖果。小時候,像糖果這樣的零食不多,也特別珍貴。偶爾,有人送給阿嬤一些從城裡帶回來的糖果,阿嬤會仔細的收好,等哥哥姐姐都在的時候,才拿出來分。可我總嘴饞的等不了。趁著阿嬤忙的時候,偷偷的找,然後偷偷的吃。阿嬤發現了,總無奈的搖搖頭說:真是只小老鼠。因為我屬鼠。
  • 七夕|阿嬤的《牡丹亭》
    阿嬤愛崑劇。從我記事起阿嬤總愛在阿公婉轉的笛聲中唱上幾句。曲子很慢,阿嬤唱得亦是很慢。但是我總能感到聲音中有種柔柔軟軟的東西,很溫暖。縱使歲月讓阿嬤的聲音不再那般驚豔,但正是這種柔軟的東西,卻能深深觸到心的深處。 前段時間,阿公去世了。我整理整理行囊,去看看仍在故鄉的她。 阿嬤住的是家中的老院子,她說住的久了,都有了感情。而我知道,這裡有著阿公的溫度,有著她和阿公度過的點滴歲月。人,最捨不得的往往是心中最柔軟的。其實,阿嬤捨不得阿公。
  • 佐賀的超級阿嬤
    媽媽說:「你好好睡覺,睡醒了,我就來接你。」小的時候,你是否經也經常聽到小男孩媽媽的那句話?你是否有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工作繁忙,沒時間照顧孩子,都把孩子送往鄉下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我們來看一本很感人的書《佐賀的超級阿嬤》。本書作者昭廣八歲的時候被媽媽「扔上」了從廣島開往佐賀鄉下的列車,從此與阿嬤相依為命,過著貧苦的生活。書裡小昭廣那句話就像是自嘲佐賀的生活:雖然在廣島很窮,但是現在更窮了!」阿嬤有個神奇的本領能給生活施魔法,日子越苦越開心,小昭廣就這樣一天天長大。因為被超級阿嬤一手帶大,最後成了日本作家,喜劇泰鬥島田洋七。
  • 《佐賀的超級阿嬤》,窮養的孩子也可以很快樂,日本阿嬤的育兒觀
    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跟我一樣,看到了阿嬤的「超級育兒觀」。從阿嬤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以下三點超級育兒觀。一、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昭廣初到阿嬤家,沒有熱情的問候,沒有溫暖的擁抱,阿嬤的第一句話是「跟我來」,直接帶昭廣來到廚房開始教他做飯,而且阿嬤告訴他,以後飯都由他來做了。
  • 閩南夜話|複製阿嬤的菜頭粿
    菜頭粿很容易買到,市面上的菜頭粿吃在嘴裡我總是感覺少了些味道。我祖籍南安,幼時在老家曾見過阿嬤製作菜頭粿。南安祖厝是一座帶天井的大房子,住著好幾戶人家,有一口公用的井和一方石磨。記得小時候,天剛亮,阿嬤起床忙活了。
  • 在細漢的時陣阮阿嬤對我尚好,甲尚好的東西攏會留乎我……
    「在細漢的時陣阮阿嬤對我尚好,甲尚好的東西攏會留乎我……」,聽過蕭煌奇的《阿嬤的話》,你肯定會被感動。
  • 阿嬤我也要玩!米克斯堵住小主人玩溜滑梯 搖尾求關注爭寵
    寵物小組/採訪報導「阿嬤~阿嬤換我玩!」網友Nina Chen日前帶2歲米克斯「米漿」,還有兒子、阿嬤到公園玩耍。只見阿嬤抱著小孫子,開心在溜滑梯上溜下來,此景令米漿看了好羨慕,一直守在底下瘋狂尾巴,期盼阿嬤可以也這樣抱牠玩。
  • 凱迪克大獎繪本《謝謝您,阿嬤》
    扉頁上,阿嬤出場了(下圖左下角),她拎著兩袋子食材,正準備回家,小朋友可以先讀故事,回來再猜猜,阿嬤住在樓上的哪個房間?阿嬤準備在晚餐前看一會書,這時,「咚!阿嬤說:「應該是我的燉湯。」「咦,燉湯?聽起來好像很好吃。」小男孩喃喃地說。(小男孩沒好意思直接說想要。)阿嬤還做了一下簡單的心理活動,看自己湯還有很多,就問小男孩:「你要不要嘗一嘗呢?」
  • 凱迪克大獎繪本《謝謝您,阿嬤》
    扉頁上,阿嬤出場了(下圖左下角),她拎著兩袋子食材,正準備回家,小朋友可以先讀故事,回來再猜猜,阿嬤住在樓上的哪個房間?這幅畫裡還有其他的人物,熱狗攤老闆,計程車司機等,之後都會在故事中出現。故事開始:阿嬤正在準備晚餐,「有肉有菜的燉湯味道真好!」
  • 閩南夜話|阿嬤做的糯米粿
    阿嬤很會做糯米粿,我至今依然深深地懷念糯米粿的軟糯香甜。那時候,我們一大家子七口人住在土樓裡,兩間房僅有幾十平方米。家裡的灶間小小的,一米多寬的灶臺由磚土砌成,已經年邁的阿嬤,逢年過節就會在灶臺前忙碌,給我們做糯米粿。記得一年中阿嬤要做兩次糯米粿。阿嬤做糯米粿的糯米、花生和芝麻都是自家種的,糖也是村裡的糖廠生產的。
  • 阿公阿嬤籃球秀走進埭頭社區 67歲阿嬤抱了個冠軍
    閩南網10月26日訊 「蔡松龍10中6,我想挑戰一下。」68歲的陳玉成阿伯,年輕時可是埭頭社區的罰籃高手。比賽一開始,老陳有點手生,連續兩個不中,調整一下手勢後,明顯準了許多。「10中6」,比賽結果竟然跟63歲的蔡松龍阿伯一樣,如願進入決賽。
  • 幸福真的很簡單——《佐賀的超級阿嬤》
    書籍封面文中的阿嬤是一位真正的「超人」,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一天三頓吃飽飯都無法做到,但阿嬤用她自身堅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帶領著外孫度過了一段簡單卻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佐賀的鄉下真的是一無所有,能幹的阿嬤總能給我們帶來各式各樣層出不窮的生活絕招。走路時腰間系上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著一塊磁鐵,就這樣出門回來的阿嬤得到了一些釘子和廢鐵,走著路就能賺到一些「外快」;在屋前的河面上架起一根木棒,攔住了許多從上遊漂流下來的寶物。
  • 《我的婆婆》帶旺演員 連傳孕事 鍾欣凌嗨喊:我又要當阿嬤
    記者蕭雅玲/臺北報導鍾欣凌去年6月底接下公視《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演出,被封為「國民婆婆」,劇中飾演她兒子的許孟哲、邱凱偉(Darren)陸續傳出老婆生子、懷孕等喜訊,今(9日)周刊爆出劇中小姑小甜甜(張可昀)與小男友趕進度,交往半年已懷孕
  • 阿嬤的眠床
    阿嬤的眠床文 | 老嘟
  • 會「抖臀」的阿嬤空降蘇州,阿嬤喊你來吃蛋糕啦!
    會「抖臀」的阿嬤空降蘇州,阿嬤喊你來吃蛋糕啦! 阿嬤古早味現烤雞蛋糕 阿嬤家蛋糕之所以受歡迎, 都因為它傳統的古早製作方式,
  • 書評 |《謝謝您,阿嬤》:幸福的燉湯,幸運的書
    新入手一本繪本,特別受孩子喜歡,推薦給大家:《謝謝您,阿嬤》。只要有人敲門,阿嬤便將燉湯分享給來訪的客人。這時又有人來敲門,原來嘗過燉湯的客人們回來了,他們有的送來新鮮的蔬菜沙拉,有的捧著油亮酥脆的烤雞,還有各式各樣的甜點,小男孩則遞給阿嬤一個紅色的信封……客人們擠滿了阿嬤小小的公寓。 小男孩的信裡寫著:謝謝您,阿嬤。
  • 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揭牌(圖)
    馬英九(左)牽著前臺籍慰安婦陳蓮花阿嬤(右)的手,出席全臺第一座慰安婦紀念館揭牌儀式。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3月9日訊 「這是所有慰安婦阿嬤永遠的家,希望所有人來到這裡,都有回到自己阿嬤的家的溫暖感覺。」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昨(8日)舉行揭牌儀式。臺灣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表示,此一紀念館「不是記憶仇恨、而是展望未來。」
  • 潮汕老物件之:阿公阿嬤遺留的油紙傘
    這是我阿公阿嬤用過的油紙傘。睹物思人, 我那年近期頤的阿嬤看到這油紙傘,就想起了曾經和我阿公生活的日子。阿公曾撐著它送阿嬤往返娘家,阿嬤曾撐著它和阿公上圩購物,他們曾一起撐著它遊山玩水……阿公業已作古多年,這把殘舊的油紙傘卻一直留在阿嬤的身邊,她把油紙傘視如珍寶,不肯丟棄,還用一口純正的潮汕話對我說:「紫條油紙雨遮,是我甲恁阿公尚珍惜個,著好好保存!」(這把油紙傘,是我和你爺爺最珍惜的,要好好保存!)。
  • 臺灣舉行「阿公阿嬤節」
    臺灣舉行「阿公阿嬤節」  2010-01-11 08:57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新華網臺北1月10日電(記者徐群 劉剛)臺灣第五屆「阿公阿嬤節」慶祝活動10日在臺北舉行,今年節日倡導大人和孩子多回家陪老人共享天倫之樂。
  • 【課堂實錄】佐賀的超級阿嬤•瑤瑤老師
    生:我讀了這個書名就想知道,這個「阿嬤」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要叫「超級阿嬤」?師:超級是什麼意思?生:超級就是與平常人不一樣的意思,我想知道這個阿嬤究竟與別人不一樣在哪裡。師:我明白了,是題目吸引了你!除了題目之外,我們還能看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