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母必有其子,喪偶式育兒的常態。爸爸,你在哪裡?

2020-08-27 國際育兒精選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闡述了血脈關係的重要性。要知道,子女和父母的基因鏈是極度接近百分之百的相似度,也就是古人老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放在古代就像是真理般的存在。

為什麼呢?在古代,生活匱乏,子女只能按照父母的人生經歷去生活,士農工商的後代也只能是士農工商。所以,還有句老話,「子女是老一輩人生命的延續」,這些老話,就算放到現在,也是極為有道理的。

到了現代社會,我們去看一個孩子的好壞,第一句就是,這是哪家孩子,他爸媽專門教的?估計他爸媽也不是正經人;這孩子被他家大人教的真好,他家父母肯定是教授之類的。

而且,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生在媽媽,養在爸爸。一個孩子教沒教好,主要責任在爸爸。那麼,真的是爸爸對孩子的影響較大嗎?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對嗎?

近日,有不少育兒專家站了出來,提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論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的性格和脾氣等對孩子的影響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爸爸只是佔了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對孩子的影響,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快要被顛覆了。具體是寫什麼原因,才會讓這麼多的育兒專家提出了這麼個相反的論斷呢?

家庭分工的不同

「男主外,女主內」,好像又是句老話,但這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固有的傳統家庭分工,絕大部分的家庭中,媽媽都是孩子的啟蒙教育的實際負責人,而到了現代,從接送孩子上學,輔導孩子作業,也絕大部分是媽媽完成的工作,而爸爸很少參與其中。

甚至不少爸爸孩子的學校都沒去過幾次,孩子的老師也不認識幾個,更別提什麼參加家長會之類的,而回到家中,與孩子的親子互動時光也很少。所以說,孩子的啟蒙教育,大部分是媽媽完成的。但這也不能主觀上去責怪爸爸,畢竟一個家庭的分工不同。

這個時候,孩子和媽媽的相處時間肯定更長,所接受的學識和模仿都是來自媽媽,媽媽的言行舉止、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與其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如講,媽媽才是決定孩子以後人生發展的啟蒙明燈,你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什麼樣,那麼,作為媽媽,你首先要變成什麼樣,才能讓孩子根據你的模板變成什麼樣。

​母子一體感的優越性

母子一體感,專門來解釋呢?我用以前聽到的一句話來解釋下,曾經有人說過,母子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生死之交」,因為媽媽懷胎十月,分娩時的痛苦,會讓媽媽知道,在孩子誕生的那一刻,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孩子更重要的了,包括自己的老公和親人,這就是母子一體感的優越性。

再來說爸爸和兒子之間的關係,這需要後天的培養,需要兩人之間感情的維繫,電視劇《小歡喜》中,那個當區長的爸爸為了能和從小就不在一起的兒子季楊楊處好父子之情,花費了多少的心思和功夫,最後甚至捨棄了自己的事業。

雖然是大歡喜結局,但大家注意到沒有,季楊楊的媽媽也是從小不在季楊楊身邊,但孩子更願意接受媽媽,也更願意和媽媽親近。這就是因為,媽媽天生就愛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天性也是一樣的,自然容易和媽媽親近,相比起爸爸,更願意親近、信任媽媽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帶來的影響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這一點上,是爸爸不可能與之相比擬的,我們與其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倒不如改成,有其母必有其子。中國家庭的常態就是,喪偶式育兒,無論家裡是兒是女還是兒女雙全,絕大部分爸爸們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是@國際育兒精選,搜索國內外育兒精選、專家方法;從幼兒到大學,家長心得、校內課程、校外機構、親子活動、升學及能力考試等實戰經驗,新鮮速遞,與孩子一同智慧成長。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探討、分享自家寶貝們的成長之路


相關焦點

  • 有其父必有其子?育兒專家反對:媽媽才能決定孩子一生的層次
    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會根據父母的品性去判斷孩子的人格,尤其是父親,「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句話流傳了數千年,人人都認為男方對孩子影響至深,事實上還真不是這樣,真正決定孩子層次的其實是母親。這並非是胡說,而是育兒專家們得出的結果。
  •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別讓「喪偶式育兒」成為家庭常態
    他們一沒有在家庭中投入精力,二沒有給予寶媽育兒上的幫助,沒有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更應該被人們所唾棄。01二胎寶媽的「喪偶式育兒」生活,讓她身心俱疲王女士是一名二胎媽媽,如今一個孩子五歲,一個孩子兩歲。
  • 「喪偶式」育兒摧毀家庭!育兒假來了!德國專家:爸爸要愛上帶娃
    可以說,在德國,男性休「育兒假」已經成為常態。而在中國,這一情況卻比較少見!3.誰掙錢?誰養娃?「喪偶式育兒」很常見!每次下樓去小區裡、廣場上去溜達一圈,你會發現,大多都是媽媽們帶著小寶寶在聊天、散步,很少發現旁邊有爸爸的身影。
  • 喪偶式育兒和詐屍式育兒,媽媽的煩惱,爸爸的困境
    這種現象的名字叫喪偶式育兒。所謂喪偶式育兒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支持,比如早出晚歸、孩子事情都不管、與孩子互動很少甚至無語言交流等情況。除去父母一方不在孩子身邊的情況不談,考慮到現實中的大概率情況,嘻遊君想來說說家庭中爸爸缺席育兒的情況。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什麼都不管的爸爸,經常被吐槽「光知道工作掙錢,從來不關心家裡」;●幫忙做點小事的爸爸,通常被抱怨「你怎麼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偶爾想表達自己看法的爸爸,接受的差不多都是指責:「你知道些什麼,孩子都是我在管……」從隱藏式爸爸到喪偶式爸爸再到詐屍式爸爸,爸爸們好像是一屆不如一屆......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陪伴,別讓妻子「喪偶式育兒」,做個好父親
    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都應該肩負起身上的育兒責任,為了為孩子一個更好的明天,努力做到最好。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中,有一些爸爸沒有承擔起自己身上的育兒責任,反而將育兒的重擔推到媽媽的身上。孩子養得好,父親就會出面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說著「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孩子一出問題,就只會責罵自己的妻子「你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絲毫沒有認為自己也有過錯。就是這一類不負責任的父親,將母親推入「喪偶式育兒」的境地當中,更讓自己孩子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
  • 羅志祥媽媽怪周揚青,網友:有其母必有其子
    其實,有其母必有其子,毀掉她兒子的,就是她自己。02羅志祥的媽媽作風特別開放,曾經羅媽媽上了一趟電視節目,滿頭白髮的她戴著假睫毛,穿著碎花裙子,很是豔麗。一曲歌唱完,羅媽媽全場舞動,邊嗨邊唱,停都停不下來。
  • 「喪偶式育兒」,你躺槍了麼?
    有人說,這不就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麼?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位女性資質平庸,家庭條件一般,老公常年出差在外,一個人面對孩子,深陷在這種「喪偶式育兒」的模式之中,辛辛苦苦的維繫這個得來不易的家。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種情況,一邊上班,一邊帶著兩個孩子。好一點就是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幼兒園,而丈夫的工作是銷售,經常出差在外,一個月能回家兩三天的樣子。
  • Like mother/father, like son/daughter 有其母/父必有其子/女
    Like mother/father, like son/daughter 有其母/父必有其子/女
  • 一個「喪偶式育兒」爸爸的獨白,太真實了
    爸爸管得相對少些。甚至有「喪偶式育兒」的說法。但我們似乎很少聽到爸爸們的聲音和想法。他們到底怎麼想的呢?今天這篇文章出自一位7歲男孩爸爸之手,「交代」了自己的「墮落史」,我想媽媽們看完後可能會有些啟發。
  • 每位"喪偶式育兒"的媽媽背後,都有一位"失語"的爸爸
    倒不是因為為母則剛,而是身邊的這位豬隊友太不給力了!在日常生活中,爸爸這個角色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教養孩子的責任全壓在媽媽身上,媽媽們的抱怨不無道理。媽媽們有個疑問,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找爸爸?其實很簡單,爸爸在家庭裡的角色形象缺失,讓孩子更依賴媽媽。
  • 隱形爸爸、單親式育兒、詐屍式育兒、爸爸去哪裡——爸爸的錯?
    家人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從"隱形爸爸"到"喪偶式育兒",家人陪伴孩子一直都是親子教育中很受矚目的話題。 曾經有一個媽媽陪著上高中的兒子去醫院看病,訴說孩子生病後,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顧。還有很多對爸爸的其他指控,但所有的指控,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爸爸去哪兒了?這或許就是很多家庭育兒的真實情況:媽媽們全身心陪伴孩子,付出很多時段和精力。
  • 如何讓「隱形爸爸」顯形,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告別「喪偶式育兒」
    近年來,「隱形爸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喪偶式育兒」越來越引起中國社會的廣泛關注。據調查,中國有八成的父親,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1小時,而每天陪伴孩子達到3小時的父親不足一成。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告別「喪偶式育兒」嗎?「喪偶式育兒」現象的產生原因我們看到周圍的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父親角色缺失,爸爸家庭教育參與程度不夠的現象。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弄明白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然後才有可能針對原因,真正能找出一些很好的辦法或者切入點,改變這一現狀。第一個原因,是傳統觀念和社會習俗根深蒂固的影響。
  • 家長會上爸爸崩潰大哭直言壓力大:你喪偶式育兒了嗎?
    >「這位爸爸是一位負責任的好爸爸,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媽媽沒有爸爸的幫助也是這麼過來的。」但在生活中,無數媽媽就算承受不住,為了孩子,也會繼續為自己加油,為母則剛。01 喪偶式育兒‍今天禾老師想跟大家聊聊喪偶式育兒。
  •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
    「喪偶式育兒」,你家中招了嗎?這種&34;的現象中,爸爸的理由基本上都是&34;。畢竟有錢又有閒的父親是少之又少,而在有了孩子以後,家庭的經濟壓力都會變得更大,所以掙錢的壓力就集中在父親的身上,使得他們就算想照顧孩子,也是分身乏術。然而,有很多爸爸則是打著工作的旗號,在有意地逃避責任。經常可以聽說,有的爸爸下班以後各種聚會、喝酒、打牌,場場不落,就算沒有場,下了班也是寧可坐在車裡玩手機,都不願意回家,只是不想照顧孩子,只想在車裡玩手機輕鬆一下。
  • 改變「喪偶式育兒」,不妨從育兒假開始
    參與立法的江蘇省婦聯負責人坦承,共同育兒假的目的是為了倡導男性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這一句話乍一看沒什麼問題,往深處一想又覺得哪裡不對,男性本來不就應該參與家務勞動、共同養育子女嗎?是啊,本來應該,可現實卻是,大部分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
  • 吐槽爸爸「喪偶式育兒」?了解這幾點,輕鬆帶娃沒壓力
    今天來給大家聊一聊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喪偶式育兒」。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前兩年流行一個詞:假性單親媽媽,說的就是父親在孩子養育中的角色缺失。這不,最近流行的詞叫做:喪偶式育兒,細品其中透露著一絲絲寒意……透著孤獨、無奈、焦慮還有怨恨的「喪偶式育兒」這個詞兒看著很扎心。
  • 你的家庭是否也在承受喪偶式育兒?
    不過,現在聽到他醒來哼唧的聲音我也可以閉著眼睛繼續睡覺,因為他有個不會裝睡的爸爸。聽到很多朋友抱怨說,自從生了孩子後,就體驗到了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孩子完全是給自己生的。在孩子的養育上完全感受不到父親的存在,參與感也幾乎為零。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呢?
  • 「喪偶式育兒」引發熱議 「爸爸」去哪了?
    最近在朋友圈中看到個有意思、有觀點的信息還順便學了個新詞「喪偶式育兒"這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簡單的說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缺失。(一個媽媽的發聲)↓↓↓我說這是中國父親逃避育兒責任的方式她們十分不以為然,最後搬出金句「那是因為你沒結婚,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如果我的丈夫連自己的孩子都吝於照顧,那要來何用。chinngu:的確好多爸爸是啥都不管。。。不能就此代表這是沉默的愛。。。。
  • 「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
    近些年來,「喪偶式育兒」的話題,常常出現在育兒圈的談資中,也是很多媽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今天,我特意就這個話題,好好和大家談談,「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大家有什麼自己看法或心得的,可以在評論區踴躍發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