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基層一線的鮮活故事,展現百姓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歡迎關注由江蘇省廣電總臺聯合省文明辦、省發改委、省農業農村廳在《零距離》、荔枝新聞客戶端、我蘇網推出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系列報導《品讀鄉村之美》。
邳州市岔河鎮橋北村,位於徐州東北部,與山東接壤,這個有著八百多戶居民的蘇北小村落,前幾年是個遠近聞名的「亂村」,環境差、矛盾多、經濟落後。不過,如今的橋北村,綠意濃濃,玫瑰飄香,成為了「省文明村」和「電子商務示範村」,這樣的變化,來自於村民們「心往一處去,勁往一處使」的共同建設,一起來看看。
7月14日,記者來到了邳州市岔河鎮的千畝玫瑰生態園,這裡有成片的山東平陰玫瑰,平陰玫瑰花開春、夏、秋三季,特點就是它是重瓣紅玫瑰,香氣比較濃鬱,花期是在5月份。
山東平陰玫瑰,是國家輕工部規定可以食用的玫瑰品種。楊新梅是一名80後,土生土長的橋北村人,2012年,她回到家鄉,開起了橋北村的第一家電商,也讓玫瑰和橋北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2017年,在村委的牽頭下,橋北村成立了蒂奧斯農業發展公司,採用「公司投資、流轉土地、農戶承包」的合作社模式,如今,村裡的玫瑰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500畝,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2019年年銷售額達8000萬元,電商也從此在橋北村「生根發芽」。
這家集合倉,是橋北村幾家電商共同的物流倉庫。從一朵玫瑰花開始,通過網際網路,「橋北人」把這個小村落連結上了世界地圖,花茶花餅、家居日用、網紅美妝,如今,從這個小村落發出的商品越來越多,村裡已經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電商200多家,也為原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村民們提供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土地流轉加上工資,一個月四五千元的收入,是原來周慧想都不敢想的,不用離家千裡,既鼓了錢包,又多了陪伴,在橋北,變化的,不僅僅一種生活方式。
布子山緊靠橋北村居民區,佔地30餘畝,由於以前有土葬陋習,每到夏天異味很大,對周圍的村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2019年8月,經過多次協商和多方工作,村裡的黨員幹部帶頭遷墳198座,建起了共享公園。
袁曾曹在村裡住了58年,聽說村裡要建公園,他帶著村民們一起來幫忙平整土地,他還把家裡培育的30多株薔薇花樹,捐給了公園。
從「汙水靠蒸發,垃圾靠風颳」,到如今的江蘇省文明村、衛生村,三年來,橋北村建成了無害化衛生戶廁326座,硬化村內道路9600平方米,建造3個文化活動廣場24000餘平方米,挖掘「新鄉賢」文化、建立「和事佬」調解室、評選「好婆婆、好媳婦」,推行門前「共享菜地」模式,「村規民約三字經」都成了老百姓們心中自覺履行的文明標尺。
從一朵玫瑰花的香甜到滿村電商的繁榮,從共建公園到共享菜地,在橋北記者看到了基層鄉村治理的巧思和智慧,就像村民公約中說的一樣,咱橋北,是福地,山水美,民風淳,我想這也是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對於家鄉幸福生活最美好的嚮往。
村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千頭萬緒,村支書董偉說:基層鄉村治理就是精耕細作的過程,只有圍繞群眾需求,讓每一個環節更精準、精細、精確,才能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到治理中,才能真正提高百姓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來源:《零距離》記者/李冰清 劉曉靚 齊敬 盧井霞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