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莊不挺綠與「客家妹」蔡英文 前藍議員:客家人自認中華兒女

2020-12-25 臺海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民進黨連續兩屆「大選」,在全臺19個客家莊得票率不增反減,中國國民黨籍前臺中市議員、臺中市客家文化協進會理事長洪嘉鴻向中評社分析指出,綠營長期推崇閩南語,並將其奉為「臺語」,冷落客家族群與文化,長期下來客家人對綠營的「臺灣價值」反感,這也是之所以桃竹苗客莊都是藍營票倉的原因,綠營要搶客莊票不容易。  民進黨6月24日召開中執會檢討在客莊選票得票情形,其中桃竹苗、花蓮的客莊有19個鄉鎮,民進黨2020年「立委」的得票上,比2016年退步,從桃園市第五選區(平鎮、龍潭區)、新竹縣、市、苗慄縣到臺中市第八選區(豐原、石岡、新社、東勢、和平區),綠營提名人全軍覆沒。  分析綠營在客莊支持度不彰的原因,臺中市客家文化協進會理事長洪嘉鴻表示,因為多數客家人無法認同民進黨的「臺灣價值」操作手法,綠營過去長期推崇閩南語,並將其奉為「臺語」,好似說閩南語的族群才是臺灣人,冷落客家族群與客語文化,加上許多客莊仍保留從大陸帶來臺灣民俗傳統、生活習慣、建築等,因此,相較於綠營的臺灣價值,客家人反而較認為自己是「中華兒女」,也反映到投票結果上。  此外,洪嘉鴻指出,蔡當局為了爭取客莊支持,投注資源推動「浪漫臺三線」建設,可是政策效益不彰,許多建設雷聲大雨點小,甚至多數在規劃階段,沒有落實,客家人無感,且建設的目的性太明顯,易造成反效果,所以即便蔡英文自稱是「客家妹」,但疏於照顧客莊,仍無法取得客莊認同。  洪嘉鴻也提到,客家的軍公教人員非常多,在年金改革等議題上,與國民黨立場較同調,助長藍營在地方紮根擴大培養支持者,上述幾點,都是藍營的優勢所在,民進黨未來打算搶攻客莊選票,藍營也不會放任不管,勢必強化固守票倉,不讓綠營輕易取得客莊支持。

相關焦點

  • 臺灣高官為何爭當客家人?臺媒:搶攻客家鄉親票源
    臺媒:搶攻客家鄉親票源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尹彥】蔡英文、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出席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活動,其中蔡英文用客家話向臺下客家鄉親喊話,「在過去客家人挺客家妹,現在客家妹做總統,也會挺客家人」。為拉選票,政治人物爭相跟客家人套近乎,成了島內一項政治傳統。  客家族群是僅次於閩南語族群的臺灣第二大族群。
  • 臺灣「客家莊」:講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
    臺灣「客家莊」:講述客家人生生不息的故事   在臺灣興旺發達的旅遊產業中,秉承客家傳統的客家人,在臺灣島內從北到南興辦的「客家莊」,以其特有的住、吃、穿、用的生活況味,吸引著海內外遊人,承傳、光大中華傳統。
  • 「客家妹」蔡英文苦學客家話有成 為上陣做好準備
    蔡英文在新竹關西客家辦公室。2012年「大選」,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打著「客家妹」名號參選,但不會說、也聽不懂客家話。為拉近與客家鄉親的距離,蔡英文決心把自己的母語學好,一年多前拜師學客家話,經過每周的魔鬼訓練,現在已經能夠全程用客家話演講。蔡英文從小居住在臺北,不太有機會學習客家話。
  • 臺認證客語混入日文 蔡英文被質問:你母語是日語?
    」修正草案,將客家語列為臺灣語言,客家人口達半數以上的客家莊,應以客語為通行語。對此,臺灣「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賴祥蔚質疑「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的「客語認證詞彙資料庫」官網,卻將謝謝變成「阿里加多」、對不起變成「斯裡麻生」疑惑問到「蔡英文,客家人的母語,到底是客語還是日語?」。
  • 探尋大陸客家莊——走進廣西賀州客家生態博物館
    探尋大陸客家莊——走進廣西賀州客家生態博物館 2014年07月29日 10:51:59  來源:你好臺灣網
  • 臺灣寫真:臺灣客家文化在傳承中謀新生
    在臺灣北、中、南、東四個地區,生活著400多萬客家人。他們的先祖於300多年前來自同一個故鄉——中國大陸,胼手胝足、瀝血流汗,將蠻荒之地開闢成片片田園。歲月滄桑,客家兒女如今仍以堅忍不拔、勤勞開拓的客家精神,守護著一座座「客家莊」,與時俱進演繹新的篇章。  記者近日走訪多地傳統的客家人聚落,領略濃濃客家風情。
  • 蔡英文客家香閨曝光 只有一個床板、自備睡袋
    蔡英文到新竹客家莊時,在客家辦公室樓上的通鋪過夜,自備睡袋。2012「大選」,民進黨蔡英文在客家莊輸馬英九很多,為了補足基層虛空的問題,蔡英文決定在新竹縣關西設立「蔡英文客家辦公室」,長期深耕客家縣。蔡英文未來可能在客家莊Long Stay,設在關西辦公室樓上的臥房走極簡風,只有大通鋪、睡袋自己帶,但廚房設備一應俱全。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客家人是遷徙到南方的漢人  說到客家人,人們馬上會問:何謂「客家」?
  • 臺當局認證客家話混入日文 蔡英文被質問:你母語是日語?
    6月15日,臺當局「行政院會」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草案,客家話被列為臺灣島內語言。有客家身份的蔡英文更一再強調,要搶救客家話。然而在所謂「族群平等」的訴求背後,卻暗流湧動。 ——你知道客家話「晚安」怎麼說嗎? ——「寬邦哇」。 聽不懂?再念幾遍看看? 對,你聽懂了,這就是日語的晚安。
  • 客家人源自北方?客家人為何自稱為客家,原來如此!
    客家是一個在福建和廣東遷徙數千年的沉默的群體,在兩百年前在廣東被喚醒並開始影響中國。從那時起,據說在有太陽的地方有中國人,在有中國人的地方有客家人。那麼,客家到底是什麼?此片介紹客家的文獻的誕生,意味著客家人群體意識的誕生。大約在1860年,廣東西路發生了更為激烈的戰鬥,傷亡人數高達上百萬。事件平息後,光復人與客家人之間的戰爭從武鬥,演變成了文鬥。同治《新會縣誌》、光緒《新寧縣誌》謾罵客家人為「匪」、「賊」。1905年出版的《廣東鄉土歷史》教科書稱:「廣東種族有曰客家、福佬族,非粵種,亦非漢種。」
  • 決戰客家莊??蔡:拚觀光 打造浪漫臺三線
    蔡英文(左)昨天在客家後援會總會長葉菊蘭(中)和新竹縣前縣長林光華(右)陪同下造勢,笑得開心。圖片來源:《聯合報》   臺海網12月30日訊 決戰客家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昨天拋出「臺三線客莊浪漫大道」願景,未來要結合南桃園與大新竹,打造科技首都生活圈。民進黨客家部主任楊長鎮說,400萬的客家票,蔡英文要搶下近200萬票。
  • 客家人從何處來?從客家民系看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到底有多能扛!
    相較於民系概念而言,今日的客家更多是一個文化的概念。對比古羅馬文明的覆滅,客家實質是中華文明生命力的重要象徵之一。二、客家民系在動態融合中彰顯中華文化的韌性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這一過程的實現是以不同形態的客家先民遷入贛南、閩西和粵東北這個大本營為基本前提,其上限應該在南宋末年及元代初年,下限則在明代中後期。
  • 客家百名孩童腳踩鹹菜 重現醃漬古法(圖)
    客家小朋友在體驗用腳踩踏做鹹菜的傳統口味。臺灣「中廣新聞網」圖  中新網3月1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每年正月二十是臺灣的「客家日」,花蓮市公所為重現傳統客家莊製作鹹菜方法,在活動場地中央,擺滿了芥菜,並且邀請一百個小朋友,體驗用腳踩踏做鹹菜的傳統口味。
  • 小小的客家釀豆腐,縈繞著客家人千年的「中原情結」
    如果你到過客家菜館,對它肯定不會陌生,它就是客家釀豆腐。客家人獨具匠心地將清淡的豆腐與鹹香的肉餡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了這道美味佳餚,並成為了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賓客時必備的一道招牌菜。然而,這道看似簡單的客家釀豆腐的背後,卻縈繞著客家人千年來的中原情結。
  • 「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在客家祖地寧化舉行
    現由寧化縣旅遊局、寧化縣文體廣電出版局和福建星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國推介——我為家鄉代言》系列活動——「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於5月26日晚19點30分在寧化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廣場舉辦,活動將通過朗誦詩詞、唱客家山歌及童謠、小品表演等形式,向社會展示客家文化藝術,活動將全程用客家話主持和演出,屆時還將對揚州八怪之一伊秉綬的書法精神進行宣傳,主辦方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寧化人更了解寧化的客家文化
  • 客家印象—我是客家人
    親家門前一口塘,放只鯉嫲八尺長。」客家人的童年,是田野、田埂、小路上的奔跑。 耕種工具:犁耙客家人的童年,是瞞著家長在田野裡烤紅薯、芋頭,滿嘴的黝黑。客家人的童年,在耳濡目染的各種傳統中慢慢長大。
  • 說客家話 唱客家歌
    由於地處客家人集中聚居的「儀隴客家第一鄉」樂興鄉,該校以傳承客家文化為核心,形成了「以傳承點亮生命」的辦學理念,開設客家課堂,教學生們知客家史、說客家話、唱客家歌,並專門編制了與客家文化息息相關的校本課程《我們的根》。   據儀隴縣客家聯誼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良平介紹,儀隴客家人的祖上大多來自廣東韶關。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16日上午,由三明市客聯會、寧化石壁客家宗親聯誼會、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等社團組織共同主辦的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來自省內外58個客家社團的代表齊聚祖地,尋根謁祖,共話發展。
  • 客家人添「新家」 南非客家聯誼會成立
    人參加了南非客家聯誼會的成立大會。        中國外交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中華海外聯誼會、廣東省政府、廣東省海外交流協會、以及世界其它各地共將近50個客家聯誼會以及協會皆發來了賀電,向南非客家聯誼會的成立表示祝賀。
  • 看臺灣選舉「魔法棒」:藍綠橘都變客家人拓票源
    藍綠橘都變客家人  連日來,不約而同,「客家人」似乎成為藍綠橘都緊抓的「魔法棒」。  11月13日,馬吳新北市客家後援總會在新北板橋成立,馬英九以客家話致詞,說自己的祖先來自陝西,「我也是客家子弟,是客家人,不是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