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做一名先行者 助力青年夢想成長

2020-12-17 央廣網

  28歲的張萌身上有著一長串的榮譽和稱號,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創始人兼營運長、極北咖啡CEO,功能語言學與腦認知心理學博士,曾任北師大研究生會主席、奧運火炬手、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 

  從小到大,張萌一直都是學生幹部,小到班委,大到管理組織近上萬名同學的研究生會主席,不論走到哪裡,總有種強烈的責任感,想做事情,想為身邊的人創建平臺共享資源。

  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Alliance for Global Youth Leadership,GYL)這個NGO組織是讓她當前傾注最多時間和熱情的事業。每年她都要到中西部舉辦助學字典公益項目、西藏內地青年交流、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項目、全球高校青年領導力沙龍、兩岸四地青年創業研習營等各類公益活動。對於張萌來說,在行走中做公益,也是完成一次美麗的旅行。

  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創始人兼營運長張萌做客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網記者王冬偉 攝

  「與小樹林的一千天的約定」

  一切要從一個偶然的事情說起,幼時的張萌興趣不在學習上,成績在班上是中等水平,無論是老師或者是家長對她的說教,她都報之以微笑,卻從來聽而不聞。

  一個周末的下午,張萌不知道怎樣打發時間,就在書柜上,找到一本書翻翻,隨手拿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竟然被深深的吸引,一口氣讀完。

  深夜,她失眠了,絞盡腦汁的思索,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我的生命不能虛度。」

  2000年,恰逢北京申辦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做一個奧運志願者成為張萌「拼命學習」的動力。她每天只睡兩個小時,考上了重點高中,2005年又考上了考入浙江大學當時排名全國第一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浙大在杭州,沒有機會成為一名奧運志願者。張萌從小就有外教夢,「大學的生活也與我的夢想相去甚遠,每天在實驗室,與數學、物理學科為伴,讓我越發感到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經過一年的苦苦掙扎,張萌選擇了退學回到家鄉,再次參加2006年的高考。

  「年輕沒有失敗」,青年有充足的資本去拼搏,不會因害怕失敗而中止,因為每一次失敗都不是終點,而會是下一次實踐的起點。

  回到家鄉,經過艱難的復讀磨礪,她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奧運志願者」這個簡單卻又重要的信念讓張萌始終充滿熱情,實現了自己一個又一個具體目標,引起周圍人的關注,特別是影響了很多青年人。

  在讀大學期間,為了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她默默與學校裡的小樹林做了「我與小樹林的1000天」約定,堅持每天讀3到5個小時的外文,做到1000天為止。

  冬天的北京,天寒地坼,即使穿得再厚,也禁不住刺骨的寒風……「我經常手捧一書,為了方便翻頁,就沒法戴手套,3個小時、5個小時……朗讀完來到教室,全身就像『冰棍兒』一樣,硬梆梆的,幾乎失去知覺。」

  在那1000天裡,張萌每天清晨都在小樹林裡大聲朗讀英文、日文、德文,無論嚴寒酷暑,風雨冰雪,從未間斷,以至於很多學生路過小樹林看到她即使不看表也會知道那時是幾點,甚至送給她「定時鬧鐘」的外號。

  張萌代表中國青年歡迎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 張萌供圖

  2008年,當選奧運火炬手的張萌報名參加了第一屆全國APEC未來之聲英語演講比賽,憑著1000天裡磨練出的語言能力,經過一輪輪的角逐,最終獲得了冠軍,也獲得了赴秘魯參加APEC的機會,並嶄露頭角。此後,張萌又赴新加坡、美國、印度尼西亞參加APEC會議,對話傑出工商企業領導人。APEC的經歷為她日後的青年外交工作奠定了基礎,她先後與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英國首相卡梅倫、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對話。

  大學畢業後,除了獲得英語文學學士外,張萌還輔修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本科學習結束後,她沒有繼續單純學習英語專業,而是轉向了新的興趣點--功能語言學和腦與認知科學跨學科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專注與幫助青年成長。

  「願成為青年成長橋梁」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過早被疾病纏身,抑鬱症患者排隊等著被拯救,所有人都知道青年在成長中有問題,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該怎麼去引導青年健康成長。」行走了世界34個國家,參加了四屆APEC會議,張萌看到世界青年共同面臨的貧困、就業、心理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在短期內無法解決。

  「我一路行走,一路思考,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打造一個平臺--一個前瞻未來的世界性平臺、一個社會與高校的連接平臺、青年優勢的發掘平臺。」作為中國青年,張萌關注世界的未來,她希望有一個平臺可以從精神上感召、凝聚人心,用行動引領青年走出困境。

  2013年,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正式落成,張萌的「小心願,大夢想」也開始落地生根,她將通過青年公益組織為尚未走出校園的青年們提供成長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與世界青年榜樣、學術專家、著名商業領袖實現交流學習。

  張萌創立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後,致力於將其打造成連接「象牙塔」和社會的平臺,通過「渡船理論」幫助青年從對社會缺乏了解的個人小天地,進入豐富多彩的大世界。

  「我們有意為青年搭建一個實踐的平臺,培養大三、大四那些已經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企業『訂製』人才。」張萌說,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會面臨就業困惑,很多企業認為他們是新手,不願培養,我們願意成為橋梁,承擔起「培養」青年實踐能力的責任。

  一直以來,張萌以引領「渡船」為己任,大學生發展和就業成為她最主要關注的焦點。

  張萌與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在中法青年領袖交流活動中。 張萌供圖

  於是,張萌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下社區項目建立讓更多年輕人受益的公益體系。到目前為止,張萌成功運營了諸如哈佛大學青年領導力講壇、教育部兩岸青年就業創業領導力研習營、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青年論壇等線下活動,通過與政府、國際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協助,努力為有志青年尋找適合的崗位,使他們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

  如今,藉助這些平臺,她為廣大青年提供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幫助青年朋友與世界各國政界領袖、著名學者、工商領袖建立「師徒制」的聯繫,與全球傑出的青年人和社會範圍內諸如朱永新教授、湯敏博士等教育家、企業家建立「成長計劃」,助力青年就業創業,共同為培養青年的領導力做出貢獻。

  成為「種樹者」影響更多的青年人

  很多與張萌接觸過的青年人都喜歡稱她為「萌姐」,不論是中國學生團體組織的「頭兒」們、她的學生,甚至是在參加國際青年交流活動中,國外大學的學弟學妹們也使勁兒用那個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使勁兒喊她「Mengjie」……到現在反而一些年齡比她還要大的長者也開始稱呼她為「萌姐」。

  對於這一稱呼讓張萌多了一份思考,在她看來,做大家的「萌姐」是需要有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去「奉獻」,或者「分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整合資源,解決一些青年問題,而不是零散地「分享」、「辦講座」、「開課程」。

  為了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張萌堅持每年讀書不少於100本,因為在她看來,青年領導者只有自己擁有最新的知識結構,才能為團隊領航。

  早在擔任北京師範大學第18屆研究生會主席期間,張萌就見證過追隨者的力量,她發起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項目--「星暉行動」帶領同學到鄉村,奔赴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中西部14個省份、42個地區跟蹤採訪了百位鄉村教師,記錄下他們樸實無華但感人至深的教育經歷。

  如今「星暉行動」有了升級版--助學字典公益項目,張萌又繼續奔赴西部地區為貧困山區的小學一、二年級的留守兒童送去愛心字典,並建立幫扶關係,希望幫助孩子們。

  線上連結的力量是無窮的,2013年,張萌在新媒體上發起了「一小時對話青年」活動,邀請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華爾街英語創始人李文昊、英特爾集團全球副總裁戈峻、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等青年導師與青年通過新媒體與青年對話,解答青年疑惑、解決青年問題。

  「如果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是一棵果樹,那麼在你吃完果子填飽肚子、助你成長後,你需要把『果核』留下,深埋土裡,澆灌孕育新苗,方便後來人享用。」張萌說。

  現在張萌通過在世界各地相繼建立了青年社區,有近500位青年導師,每年一次的峰會--全球青年大會暨兩岸四地創業研習營,但是每年僅百名青年領袖通過層層選拔參與活動。「怎樣讓更多的青年獲得提升的機會?我想了很多種途徑、很多種方法,想去幫助那些還不是特別優秀,但心懷夢想的青年。」張萌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也有困惑。

  「我們不是一個商業組織,不盈利,這就註定我們沒有辦法為更多青年提供服務。」看到許多青年失落的背景,張萌不斷告訴自己,必須構建一個平臺,讓更多青年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年,張萌產生了將北歐咖啡引進中國的想法,通過移動通訊、科技創新產品以及北歐咖啡三者相結合,做出連鎖體驗店--Hypervic Coffee極北咖啡,用雙肩挑起一副擔子,一頭是公益事業,繼續做好GYL,一頭是商業,她希望能夠用贏利來支撐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至今,張萌不斷實踐者自己的夢想,從不怕犯錯,因為她始終相信人生會給青年充足的機會嘗試錯誤和失敗。就像恩格斯曾所說的那樣,現代的命運,取決於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我願做一名先行者,盡我所能,為『青年事業』做一些事情,不留遺憾。」張萌說。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延兵)

相關焦點

  • 張萌:我的1000天小樹林計劃
    因為我心裡邊一直裝著一件事,就是當一名奧運會志願者,這才叫做為國爭光。 當走入到APEC的會場當中,馬雲先生負責指導我創業成長,他說:「張萌啊,你是中國遴選出最優秀的那一位,你要好好的去做一番事業。」那是一個青年組織。所有的大咖們都非常關注中國的青年成長,那也是中國第一次以經濟體形式出席了青年論壇。 回國第二年的時候,轉年我就成為了中國區的秘書長,負責中國青年事務發展。
  • 85後不走尋常路 GYL&極北咖啡創始人張萌接受《中國青年》專訪報導
    同時,還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保送功能語言學與腦認知心理學直讀博士,成為當年北師大唯一一名文科直博生。而這位「學霸」在當初確是個調皮的「壞孩子」。 「全班60名同學,我大約排在37、38名,總在這個名次附近」,張萌回憶起初中階段的學校生涯,說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特別不好。
  • 青創智慧集團張萌心系公益,向首都體育大學捐款
    據悉,該捐贈儀式於10月9日上午在首都體育學院舉行,席間中關村立德青年領導力創新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張萌獲得了首都體育大學領導頒發的捐贈證書、銘牌和兼職教授聘任證書。據了解,首都體育學院作為北京市屬唯一高等體育院校,至今成立已有64年歷史,這64年來,學校不斷的朝著創建世界一流體育大學積極進取,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眾多高素質的各類體育專門人才。
  • 青創智慧集團張萌當選2020年度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_發現頻道_中國...
    2020年12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青創智慧(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張萌2020年北京市勞動模範。  張萌在助力青年成長成才的7年多時間裡,堅持以教育為先導,打造全鏈條、漸進式的「雙創」教育生態和創業扶持體系,全面助力青年創業者「從零到一」的跨躍,用「利他」的創業初心,幫助100萬+創業者實現夢想,先後被授予「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稱號、「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和「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稱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 「青年有為基金品牌公益計劃」助力「有為青年」,讓夢想照進生活
    而除了這些在前線奮鬥的青年,還有很多普通青年在也在默默成長著,他們也將成為社會未來的支柱。這些青年可能平凡,但他們的夢想與奮鬥卻從不平凡。雖然夢想長路起步頗艱,但也許在給這些青年一些小小的幫助後,就能為他們在踏入徵途時插上一雙騰飛的翅膀,成為為夢想努力打拼的新時代青年、讓人欣喜的「有為」青年。
  • 拍拍貸「青年有為基金品牌公益計劃」助力「有為青年」,讓夢想照進...
    >2020年即將過去,在年內的特殊時期,湧現了很多讓人為之動容的新時代青年,社會見證了這些青年的奮鬥與成長。 2020年即將過去,在年內的特殊時期,湧現了很多讓人為之動容的新時代青年,社會見證了這些青年的奮鬥與成長。而除了這些在前線奮鬥的青年,還有很多普通青年在也在默默成長著,他們也將成為社會未來的支柱。這些青年可能平凡,但他們的夢想與奮鬥卻從不平凡。
  • 走進青創智慧集團,與張萌女士共同探討如何推進大學生就業創業
    企業經營舉步維艱,這讓許多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未進入社會,就迎來了第一個人生難題——收入危機與就業難題二選一,為助力青年學子更好就業,青創智慧集團董事長張萌女士也同首都體育學院工作部部長丁進國就如何推進大學生創業、就業等諸多問題,展開深入談論。
  • 【BMBA三期學員企業展示】GYL/極北咖啡創始人張萌:時間管理制勝——我的別樣創業人生
    張萌有一個很親切的稱呼,叫萌姐。得此愛稱不僅因為她嫻靜溫柔的性格,更是因為在工作中,她一直扮演著導師的角色,像大姐姐一樣關愛青年人的成長。師者,必是自己先經歷過一番苦難歷練。萌姐也一樣,從求學到創業,她的人生就是一路選擇一路歌的過程。童年時期的萌姐並不是個學霸,她率性,貪玩,滿身男孩子氣,但好在她非常拎得清。 她說:「一個人的人生可以很平凡,但是一定要有意義和價值」。
  • 農行南平分行助力青年員工職業成長
    農行南平分行始終關注青年員工成長,積極開展各類活動,構建溝通學習平臺,助力青年員工學技能、強素質、快成長。助力青年員工職業生涯成長。在全轄公開選拔縣域青年英才培養對象,兩年共選拔出14名縣域英才,根據員工特點,逐人制定三年培養計劃,安排青年員工進入營業網點、機關部門學習,經歷客戶經理、運營主管、網點負責人等崗位培訓。充分調動青年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充實後備人才庫。助力青年員工業務技能提升。
  • 青創智慧集團攜手百度賦能青年創業,助其賺取第一桶金
    期間青年微創業作為2021年百度三甲「登月計劃」的授牌單位之一,也於現場與百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通過構建「用學習拿到結果」,把能力變成才幹,把才幹變成財富的青年微創業官網,扶持百位青年創業者實現從0到1的突破,促使其實現創業夢想。
  • 埇橋區青年教師助力培訓助力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根據《埇橋區「國培計劃(2020)」——青年教師助力培訓實施方案》要求,為全面提升埇橋區鄉村中小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助力青年教師實現從合格到勝任的轉變和專業持續發展。12月15日上午,埇橋區青年教師助力集中培訓開班儀式在宿州市第十一中學通濟校區舉行。
  • 設計學院舉辦首期青設沙龍 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請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描述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的感受……」為助力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搭建青年教師交流互動思維碰撞的平臺,使得青年教師更好地融入學院大家庭,充滿活力、幸福愉悅地投身於學院事業發展建設,前期通過問卷調研,了解青年教師思想狀態以及最關心的話題,設計學院精心組織策劃了青設沙龍——心連心,共成長。2021年1月5日,首期青設沙龍在逸夫樓103室舉辦。
  • 在感恩中成長 致敬第36個教師節
    值此,除了為所有站在教育一線的老師送去一份祝福外,青創智慧集團對在助力青年成長成才領域無私奉獻的各級領導、專家和導師也道一聲:「感謝您,您們辛苦了!」被夢想叫醒,因責任而行。自2013年7月27日成立以來,青創智慧集團堅持以教育為紐帶,把解決高等教育與就業之間存在的知識和技能斷層,助力創業者創業就業作為青創人的初心。
  • 李樹深寄語國科大青年:做一名奮鬥的國科大人
    300餘人出席共青團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一次代表大會王奪奎攝「做一名奮鬥的國科大人,做一名永不言敗的勇士。」李樹深校長在題為「在科教融合的生動實踐中實現青春夢想」的致辭中寄語青年。他引用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考察中科院,與國科大學子座談時提到的「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要有一顆愛國心。」
  • ...奮鬥 成長夢-學校教學月總結會暨青年教師成長聯盟啟動儀式
    12月7日下午,鳳城新村小學全體教師齊聚YOYO星劇場舉行教學月總結會暨青年教師成長聯盟啟動儀式。亦師亦友的數學教研員陳謹老師為學校課程領導力項目數學核心團隊頒發證書,祝福大家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教育學院科研室賀紅霞老師為「英語學科成長共同體」頒發證書,希望她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總結出更多的經驗,助力更多的學生。學校藉助控二教育集團的力量,聘請了集團帶教導師,集團理事長樓蓓芳頒發了聘書,對集團校的互助深表高興。
  • 1017音樂教室——為孩子們的夢想助力
    它伴隨我們成長,感知我們的酸甜苦辣,陪伴人生中每一個重要時刻。音樂,是有力量的。低潮時給我們勇氣,順境中鼓舞你勇敢前行。音樂,也是最容易獲得的安慰劑。它在歌喉,在耳朵,在手指,可是對於他們來說,音樂,嚮往,但稀缺。
  • 清芬挺秀 | 劉鋼:助力青年成長的「過來人」
    劉鋼覺得,這體現了清華的兼容並包和對多元發展的鼓勵,也確實為他的成長打開了空間。「我明白了,只要這個事有意義,方向是對的,你去溝通、去爭取,都能得到一個很好的效果。這也就是我們做事的初心」。這段創業的經歷,讓劉鋼獲得了金融企業的青睞,畢業後便進入了金融行業。
  • 「未來成長計劃——世界聽你說」各界嘉賓與青少年分享成長體悟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永鵬 攝黑土麥田副總裁何熙昱錦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她放棄了去律所工作,回國加入公益組織黑土麥田,助力中國農村的脫貧攻堅事業。她說,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國家的未來聯繫在一起,希望大家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可以腳踏實地,想一想你能為這片土地做點什麼,能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做點什麼。
  • 張萌成為姐姐
    成為「姐姐」對張萌來說,或許是「可做可不做」的事。但張萌曾經說過:「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我一定會做」。骨子裡的不安分,塑造了今天這個人生經歷豐富、忙碌到沒有覺睡的張萌。在夢想的選擇上,張萌頗為「不安分」。小時候看香港電視劇《大時代》,就決定做美女金融家;13歲時,一次去天津人藝演員培訓班玩耍的經歷,又讓她對做演員產生了興趣。剛入行時張萌曾說,自己想手捧奧斯卡獎盃,走在星光大道上。直到現在,張萌認為自己依然有其他的職業可能性:「我現在都不覺得說,未來沒有可能改行,說不定哪天,我去當一個室內設計師也不一定。」
  • 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走過20周年 成長年輪與夢想同行
    原標題:成長年輪與夢想同行   手心向內、四指併攏、大拇指朝上,就能比出一個標準的志願服務標識,志願者都叫它「心手標」。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自1994年12月5日成立之日起,這個寓意為「奉獻一片愛心、伸出友愛之手」的標識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