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們,想必在這炎炎夏日,上班的上班,放暑假的放暑假,日子總是在這樣的規律和平淡中溜走吧。閒暇之餘,大家都會忙些什麼呢?小曦最近沉迷中國古典文化,不知不覺get了很多硬核知識,比方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成語俗語吧,原來有那麼多的門門道道。更加驚嘆的是,許多成語多年來招致誤解,簡直比竇娥還冤。今天小曦挑出來最常見的5個成語(或俗語),跟大家一起了解它們,一起為它們平反吧!
七月流火
如今正值陽曆七月,全國各地高溫天氣,有人開始喊:「七月流火,天氣真熱啊」。
excuse me?
這裡的「流火」指的是火氣流散還是流星火球?NONONO,通通都不是哦。
小曦翻開厚厚的成語字典,發現該詞的釋義如下:
「七月流火」最早出自《詩經》中的《國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句。意思是在農曆七月的時候大火星西行,天氣轉涼。為什麼是流火呢?古人認為水往低處流,太陽東升西降,大火星從中天位置移動到西天,因此就用了動詞「流」。
所以,大家理解的七月流火和詞典裡的七月流火,「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如何使用,不用小曦多說了吧。
差強人意
當你提交一個方案的時候,老闆說「差強人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呢?
這個詞語在當下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很多人會理解為「使人感到不滿意」,也就是沒有合格。但是古代的成語出處告訴你,我們又被現代思維忽悠了呦。
差強人意的解釋:
《後漢書·吳漢傳》「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直譯為還能振奮人們的意志,後衍生為尚能令人滿意。
當代人看到「差」這個字,第一個想到是差勁、不好的貶義。其實「差」字讀一聲的時候,有稍微、差不多的意思,因此整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差不多或基本上令人滿意」。
這個詞語有沒有古代版和現代簡潔版?小曦想了一想,大概就是「尚可」和「還行」吧。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這句俗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一般理解為,為了達成某件事情,必須要付出很高的代價。講真,小曦初讀這句話的時候既驚詫又懷疑,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說好的虎毒不食子呢?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解釋:
直到最近醉心古典文化,小曦才算明白自己的懷疑不無道理。原來在古代漢語和部分地區的方言中,鞋(xié)的讀音是和孩(hái)一樣,因此,這句話原本應為「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字面意思為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比喻要達到某一目的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怎麼樣?不管在古代現代,我們依舊是爸爸媽媽的好娃娃!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句話一般是電視劇中大反派的口頭禪,意在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依託。人如果不為自己著想,則為天地所不容。小曦覺得,這難道不是中二少年仰天發誓的最佳口號嗎?要是再配上黑夜中的電閃雷鳴,效果更佳。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解釋:
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為"念作wéi,是"修養,修為"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如果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那麼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這意思,也太風馬牛不相及了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原來是為聖人代言!
曾幾何時
小曦不得不承認,曾經有一段時間,這句話是所有習作的開頭。(捂臉)這個詞似乎天生就帶有文藝和惆悵的氛圍,而大家對它的理解也常常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是真的是這個意思嗎?非也!
曾幾何時的解釋:
「曾幾何時」出自宋·王安石的《祭盛侍郎文》。意思是指才過了沒多少時間,即時間沒過多久。如何使用這個詞呢?把它當作「不久以前」用就可以了。
成語成語,約定俗成之語,充滿了典故和前人智慧。隨著古今文化氛圍的變遷,人們對成語的理解也開始出現偏差。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成語如同滿天的繁星,裝點了整個中華文化。在快節奏的當下社會,為人們的表辭達意提供著最準確的出口。
既然成語如此重要,我們更要正確使用它們。大家有沒有發現其他很容易讓人誤解的成語或俗語呢?評論區告訴小曦,讓我們一起掌握「純正」的成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