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釗用錯成語「每況愈下」 遭魯迅無情吐槽

2020-12-25 江蘇頻道

導讀:「《甲寅》第一次出版時,我想,大約章士釗還不過熟讀了幾十篇唐宋八大家文,所以模仿吞剝,看去還近於清通。至於這一回,卻大大地退步了,關於內容的事且不說,即以文章論,就比先前不通得多,連成語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況』之類。」

章士釗(1881-1973)的《孤桐雜記》,能被普通讀者記住的,往往只是那個「每況愈下」的成語「發明」。魯迅的《答KS君》一文,最早將這個成語「發明」拈提出來,發表在1925年8月28日《莽原》周刊第十九期上。文中稱章「連成語也用不清楚」,頗有譏嘲之意,文中寫道:

「《甲寅》第一次出版時,我想,大約章士釗還不過熟讀了幾十篇唐宋八大家文,所以模仿吞剝,看去還近於清通。至於這一回,卻大大地退步了,關於內容的事且不說,即以文章論,就比先前不通得多,連成語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況』之類。」

又過了兩個月,魯迅仍然意猶未盡。又寫了《從鬍鬚說到牙齒》一文,發表在1925年11月9日《語絲》周刊第五十二期上。文中開篇又寫道:

「一翻《吶喊》,才又記得我曾在中華民國九年雙十節的前幾天做過一篇《頭髮的故事》;去年,距今快要一整年了罷,那時是《語絲》出世未久,我又曾為它寫了一篇《說鬍鬚》。實在似乎很有些章士釗之所謂『每況愈下』了,——自然,這一句成語,也並不是章士釗首先用錯的,但因為他既以擅長舊學自居,我又正在給他打官司,所以就栽在他身上。」

「每況愈下」這個成語,我們現在已經常見常用,實在是手到拈來,屢見不鮮。在魯迅看來,這個成語本身是沒有的,竟然完全是今人生造、誤讀誤用而成。魯迅聲稱,這個誤用也不是章士釗首先用錯的,但因為兩個原因,就一定要「栽」在他身上。一是章以擅長舊學的專家面目出現,這當然是魯迅這位新文化旗手所不能容忍的,其創辦的《甲寅》雜誌上常有其以文言文撰述的文章面世,當然就成了挑錯批判的活靶子。二是章當時還是教育部長,曾在教育部任科長的魯迅正在因支持學生運動被開除公職與其打官司。這兩大原因合在一起,老憤青魯迅自然是不會放過這麼一個「每況愈下」的批判機遇的。

先來看這個成語,究竟錯在哪兒?「每況愈下」原作「每下愈況」,出自於《莊子·知北遊》中,原文曰「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原文中的情境是說,當時有個名「獲」的市官問屠夫關於檢查大豬肥瘦的方法,(屠夫說),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其喻義乃是,大道無所不在,越從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之語,實際是指從小處著眼,領悟其中大道的意思,完全沒有現在所誤用「每況愈下」——愈來愈糟糕的意思。其實,「每下愈況」從宋代開始,就常有人誤作「每況愈下」。而章士釗在《甲寅》周刊上發表的《孤桐雜記》中,也同樣用錯,因此遭到魯迅的奚落。

客觀地講,「每況愈下」這個成語,從宋代開始,成例屢見,宋人洪邁《容齋續筆·蓍龜卜筮》也有云:「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清人黃宗羲《吾悔集》中就有「自公雲亡,每況愈下」的句子。在前人成例中,「每況愈下」用於形容情況越來越糟的態勢,已運用熟練,並無生造之感。應該說,章士釗套用前人成例,就算是將錯就錯,原本也無可厚非,不算什麼大錯。

魯迅之所以跳出來糾錯,他自己也說明得相當磊落。從新文化運動角度言,就是要將以章士釗為代表的「甲寅派」批倒批臭;從私人恩怨言,被其免去公職的魯迅自然要快意恩仇,大斬這個頂頭上司於筆下。

相關焦點

  • 章士釗:流水的政府,鐵打的老章
    接著魯迅還補了一刀:自稱好古之士的雅人,連「二桃殺三士」的典故都弄不清,連《晏子春秋》這樣的基本文獻都沒讀過,或者沒讀懂過,也真是呵呵了。除此之外,魯迅還引經據典的嘲笑章士釗把「每下愈況」寫成「每況愈下」。
  • 魯迅被章士釗辭退,一紙訴狀就告到法院,並痛罵其是「落水狗」!
    值得一提的是,魯迅令人惋惜地很早就去世了,而章士釗活到92歲,還當過我國的人大常委, 1973年,章士釗還以92歲高齡只身前往香港為恢復同臺灣的聯繫而奔忙,最終在香港病故,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最後的貢獻。
  • 學習成語:每況愈下
    今日成語每況愈下成語讀音měi kuàng
  • 毀譽平生章士釗
    在魯迅看來,「圈子」中人並非是堅定的革命派或別的什麼政治派別,他們只不過是玩「空手道」的政客,雖然不是個個都「毫無心肝」,但他們依附「猛人」而兜售自己所謂的「術」和不斷積累自己的家貲,卻是不爭的事實。以魯迅生活時期的章士釗觀之,魯迅的批判可謂一針見血。但如果整體觀照章士釗一生行狀,卻似乎有失偏頗。
  • 湖南長沙--章士釗
    於是章士釗將日本人宮崎寅藏所作《三十三年落花夢》編譯成《大革命家孫逸仙》一書,將孫之別名「中山樵」與姓氏連在一起。於是1903年9月用黃中黃的筆名刊行,國內由此書而知重孫中山。1903年7月初,清政府查封了《蘇報》,並先後逮捕了章太炎、鄒容等七人。章士釗因得主辦此案的江蘇候補道、陸師學堂總辦俞明震徇情,未予追究,僥倖得脫。於8月7日又與陳獨秀、張繼等人創辦了《國民日報》,並繼續激烈地鼓吹革命。
  • 成語故事290 每況愈下
    「每況愈下」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愈從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愈能推出道的真實情況,也就愈能看清事物的真相。後來人們將每下愈況改成每況愈下,表示情況愈來愈糟。況:指由對比而更明顯。這則成語來源於《莊子·知北遊》: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莊子是戰國時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
  • 足協道歉都突顯沒文化 用錯成語遭球迷吐槽
    而國足目前的成績肯定不能使人滿意,可見足協的人使用成語用錯了。可以想像,足協的意思是國足成績差,不能讓人滿意。足協的這一官方公告也引發了不少球迷和媒體人的吐槽。
  • 北大用古詩為考生加油,遭網友吐槽:這兩句古詩用錯了地方
    北大用古詩為考生加油,遭網友吐槽:這兩句古詩用錯了地方。那麼, 北大到底用了一句什麼古詩為考生加油呢?北大用古詩為考生加油,遭網友吐槽:這兩句古詩用錯了地方。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 「你家娃真心不好看」,寶媽朋友圈刷屏式曬娃,遭朋友無情吐槽
    「你家娃不好看,別曬了」,寶媽瘋狂刷屏曬娃,遭同事無情吐槽認為自己曬娃沒有錯,錯的是小劉的朋友沒有愛心。最後,經過一番唇槍舌戰,以小劉的朋友將小劉刪除而收場。其實,現實生活中記錄自己的生活並沒有錯,今日話題:在朋友圈曬娃有錯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孫中山名字由來:章士釗錯譯日文 孫文只好含笑默認
    ,首稱「孫中山」  青年時代的章士釗,與其說他是一隻乳虎,倒不如說他是一隻初生牛犢,他無所懼怕,敢用自己尚未長成的犄角去頂撞專制勢力的鋼鐵獠牙。真看不出,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心裡卻擺放著一座洪爐,執意要用沖天猛火將清王朝窒悶的鐵幕燒出一個通風透氣的大洞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那麼似章太炎和章士釗這樣拗勁十足的知識分子就打算拿出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磨刀霍霍的專制惡勢力周旋到底。
  • 寶媽炫耀「新型」紙尿褲,不料遭網友無情吐槽:沒錢就不要生
    寶媽炫耀「新型」紙尿褲,不料遭網友無情吐槽:沒錢就不要生隨著時代的變化科學的進步,很多東西都在日益更新,比如說寶寶的紙尿布,自從發明了紙尿褲後,幫助很多寶媽減輕了很多負擔,相比以前的人為了省錢,把破布裁剪成尿布給孩子用來說,真的方便許多,但還是有一些寶媽開始另闢新徑。
  • 魯迅被炒魷魚後,直接把教育部給告了,而且還告贏了
    章士釗聽到消息後震怒,直接申請停辦女師大。此時的魯迅一邊為學生們的所作所為拍手叫好,一邊時不時地在報紙上寫篇文章對楊蔭榆和當下的教育事業冷嘲熱諷一下。在章士釗的眼裡,魯迅的做法明顯就是給自己添堵,跟自己對著幹,於是直接就上報段祺瑞,把魯迅給炒了魷魚。
  • 紀念楊蔭榆:為魯迅筆下「可惡的人」申辯
    (副題《楊蔭榆之宣言》)一文(因魯迅在這張剪報上批寫的文字,該文又稱《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對於本校暴烈學生之感言》),向全國教育界暨各界人士發出呼籲。魯迅無情嘲笑的「學笈重洋,教鞭十稔」以及「與此曹子勃谿相向」等詞句即出自此文。楊蔭榆又形容一遍部分學生如何暴亂,並回應了問罪:       其他口舌叫囂,文字謾罵,似乎吮血能噴,含沙能射。問所開罪,不過一片空詞。
  • 比亞迪「中文按鍵」遭吐槽!王傳福霸氣回應:即使錯了也得堅持!
    比亞迪「中文按鍵」遭吐槽!王傳福霸氣回應:即使錯了也得堅持!國內的各行各業都已經與國際接軌,然而在面對多方面的語言時,英語似乎成了國際上的一種通用語言。比亞迪「中文按鍵」遭吐槽!王傳福霸氣回應:即使錯了也得堅持!很多人對於這個汽車品牌沒有太多的印象,但是它卻一直在為國人服務,甚至在努力地改變英文按鍵這一環境。比亞迪旗下的車型一直堅持用中文按鍵,對於這樣的執著網友曾經也吐槽過比亞迪,但是董事長王傳福也講過中國文化即使錯了也要堅持。
  • 民國名士章士釗:兩個小夫人都是流氓大亨介紹來的
    他支助過毛澤東二萬元用於青年赴法留學,他和魯迅罵過戰,和杜月笙情趣相投。他當過北京大學教授,在舊上海灘掛牌為大律師。李大釗在北京被奉系軍閥逮捕,他四處奔走營救。陳獨秀在上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他自動站出來為陳辯護,請求法庭宣布陳無罪。其「辯論狀」著力闡述政府應當容忍不同政黨之理論,文氣逼人,震動法庭,中外報紙競相登載。
  • 章士釗發明的常用詞:孫中山、邏輯學、段執政
    從20世紀初至今有三個使用頻率很高的名詞,是由章士釗發明或首倡的。它們是:孫中山、邏輯學、段執政。  1903年,章士釗到了上海,入愛國學社,與章太炎、鄒容、張繼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一日,四人聊天時,鄒容對章士釗說:太炎大哥鼓吹革命有《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三哥張繼寫了《無政府主義》,我作《革命軍》,二哥你有什麼呢?
  • 這梗是用來吐槽別人的,別用錯地方哦
    這梗是用來吐槽別人的,別用錯地方哦時間:2019-07-10 10:17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前也是體面人什麼梗?這梗是用來吐槽別人的,別用錯地方哦 生前也是體面人什麼梗 生前也是體面人這個梗是用來吐槽別人的,比如盧本偉,他曾經是鬥魚直播平臺中最牛逼的人氣遊戲主播,被跨平臺封殺了,連焦點訪談都點名批評了,盧本偉也就此over了。所以,別   原標題:生前也是體面人什麼梗?
  • 成語不能亂用,這50個成語很容易用錯對象
    成語是語文學習中使用較頻繁的一種詞語,在語文考試中也會有考查成語意思和用法的題目,不過,成語的使用也是有講究的,用的對能增強句子的美感,然而有好多的成語容易望文生義,用錯地方,句子就有了語病了。今天,小星整理了50個容易用錯的成語,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用錯過吧。
  • 章太炎與章士釗:發明「孫中山」的革命家
    這時,剛滿18歲的章士釗對政治還沒什麼興趣。他在兩湖學院讀到曾國藩的《歐陽生文集序略》時,嚮慕不已,希望做個傳統文人。但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籤訂打擾了章士釗的清淨,他曾在後來的一首詩中這樣描述那一年:「獨憶辛丑歲,豹變潛非常。」章士釗此後讀到譚嗣同等人的文章,反滿思想逐漸發展,並在1902年與陳獨秀等人相識。
  • 央視解說遭網友吐槽,吐字不清、亂用成語,楊影終於也有「伴」了
    但在本場比賽中,央視解說卻遭遇網友的吐槽。第三局比賽,樊振東保持前2局的優勢,比分與馬龍主動拉開差距。正當馬龍遭遇到麻煩時,央視解說黃子忠:「馬龍絕境中懸崖勒馬」。「懸崖勒馬」意思是危險的邊緣及時回頭,與馬龍當前的處境並不十分匹配。在球迷的印象中,央視解說即便不是學富五車,成語也不應該是隨便用的。對於央視解說黃子忠的用詞不當,不少球迷表示十分的憤慨、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