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總是希望,在孩子的童年記憶中,留下的都是美好,那麼,怎麼樣給孩子留下發既有趣,又有意義的「童年美好」呢?想父母所想的東莞報業傳媒集團媽咪HOME親子平臺,8月1日和2日連續兩天舉行了「田園牧歌——水稻插秧活動」,不少媽咪HOME粉絲參加了活動,大夥在田野上痛快撒歡。
八月的雨,痛快的風,青翠的田野,泥土的芬香,插秧的全新體驗,玩水的酣暢淋漓,坐小火車遊田園的別樣風味……一個美好的周末,就是這麼簡單。
最真實的「自然教育」
每年夏天,媽咪HOME總會舉行把孩子們帶到田野裡的活動,有時候是收割稻穀,有時候是插秧。就著天氣和暑假的時間,今年媽咪HOME的「田園牧歌」內容,安排的是插秧——和孩子講一千遍一萬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不如讓孩子自己親身去體驗傳統農耕的不容易,更能讓他們體會了解為何「粒粒皆辛苦」。
活動在麻湧古梅園生態農業園舉行。古梅園生態農業園是媽咪HOME的老朋友,不少媽咪HOME的粉絲都來過這裡一兩次,但每一次媽咪HOME和古梅園聯手推出活動,名額都是秒沒,這一次也不例外,報名渠道一開放,歡歡老師的微信號就開始響個不停。
插秧是這一次活動最重要的內容。古梅園生態農業園,多年來一直堅持種植東莞的傳統稻穀品種:棗紅糯,棗紅糯的杆即是廣東三寶之一的「禾稈草」。工作人員準備好了秧苗,孩子們脫下了鞋子,跑進了田野裡。
雨水灌水之下,田裡的水已經沒到了孩子們的小腿,有些孩子嫌髒,也有些孩子怕泥地太深,自己下去站不穩。這時候,爸爸們捲起褲腳,媽媽們也挽起裙子,鼓勵孩子下田的同時,自己也言傳身教:秧苗要怎麼插才能站立,秧苗與秧苗之間,要間隔多少才是科學的,為什麼秧苗與秧苗之間要留有縫隙,等等,平時孩子們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知道的問題,通過這樣一個親子活動,通通了解了。
捕魚玩水坐小火車
整個插秧過程都要彎腰勞作,孩子們親身體驗到了種植稻穀的辛苦,也算是明白了為什麼大人們老是念叨著「要愛惜糧食」了。這個時候,古梅園的工作人員再講解一下稻穀的成長過程,除草除蟲,等到成熟時再收割,孩子們就更明白真是「粒粒皆辛苦」了。
「小農夫」們辛苦勞作之餘,媽咪HOME和古梅園,也為「小農夫」們準備了田園風味十足的遊玩項目——
在田野裡抓魚,享受只有爸爸媽媽們小時候才能有的樂趣。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孩子,已經完全在泥土中找到了樂趣,身上、臉上滿是泥巴,卻是饒有興致地追著魚,笑聲此起彼伏,家長們也「放開」了,看著自己的孩子秒變「泥娃娃」,紛紛掏起手機拍照。
喜歡「瘋玩」的小夥伴們,則在潘神迷宮找到了樂趣,和小夥伴們追逐,玩創意十足的鞦韆,滑梯塔、跳跳雲、直溜索……有家長甚至比孩子玩得更歡一些。
最後,大家清洗乾淨自己,坐上東莞首輛田園小火車,繞著古梅園生態農業園遊一圈,吹足夏天的風,一家人在顏值趣高的火車上互相照相,美好的周末就這麼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如果你覺得我們的活動有趣好玩,添加時報歡歡老師微信號,我們一起有營養帶娃吧!
全媒體記者 黃佳歡/文 記者 趙浛銳/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