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中山一院胃腸外科 馬晉平主任醫師
醫療專長:擅長胃腸外科臨床常見的胃癌標準和擴大根治術、各部位結腸癌腹腔鏡術、直腸癌TME根治術、直腸癌保功能根治術、擅長胰腺良性和惡性疾病的外科治療、熟悉胰十二指腸切除等手術、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以及對腹股溝疝和切口疝的各種外科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有做過腸鏡的人都有切身體會,為什麼做腸鏡前需要這麼繁瑣的準備;還要喝這麼多瀉藥,整天蹲廁所思考人生......
事實上,在檢查前的腸道準備可不容忽視,這不僅影響腸鏡圖像的「美感」,甚至還可能牽扯到性命!
為什麼要做腸道準備
一、增加視覺「美感」
如果腸子裡面都是大便,這還不得把醫生給噁心到了?而且,當你的眼中充斥著大便,試問還能愉快的工作嗎?
毫無疑問,這極大地影響了醫生的工作積極性,也就進一步影響診療效果。
二、更好地判斷腸道疾病
當腸鏡視野開闊而明朗時,醫生更容易找到病灶,以明確疾病的由來,從而更好地做出判斷。
三、減少不適感
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腸道準備,糞塊積在腸道裡,此時若還硬生生地把腸鏡「捅」進去,豈不是火上澆油,容易增加患者不適感,如腹脹、腹痛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瀉藥」該從何喝起
一、常用瀉藥:聚乙二醇電解質散
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是目前國內常用的一種腸道清潔劑,通過大量排空消化液來清洗腸道,不影響腸道吸收和分泌,不會導致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目前常見口服用法是內鏡檢查前6 小時內服用含有聚乙二醇的溶液2000 ~ 3000 毫升(即將瀉藥泡進水裡),2 小時內服完。
然而,許多患者在服用該藥過程中,常因嚴重腹脹、腹痛或噁心、嘔吐而停止服用或減慢服用,從而影響腸道清潔效果,最終影響結腸鏡的診療效果。
那該如何是好?
其實,分次服用效果更佳。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分次服用瀉藥好在哪裡
1、清潔度更佳
有研究發現,腸鏡檢查至少 6 小時前,分次口服瀉藥後腸道清潔度優於單次口服。
2、不適感更少
分次服用瀉藥可以減少患者在腸道準備過程中噁心、嘔吐和腹痛等不適感,且對患者睡眠質量影響更小。
2、安全性更高
分次服用瀉藥,每次用量比較適中,患者更容易接受,不至於一下子喝好多水,肚子脹得受不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腸道準備≠喝瀉藥
如果你認為做腸鏡只是簡單地喝一下瀉藥,那就大錯特錯了!腸道準備並不是只有喝瀉藥這種方式,也不是喝完瀉藥後就啥都不管了,灰不溜秋地直接跑去做腸鏡。
一、瀉藥不能盲目喝
若盲目地喝大量瀉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例如,對於某些腸梗阻的病人,盲目喝瀉藥反而容易導致腸子大量積水積氣,甚至導致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在喝瀉藥前最好諮詢醫生是否可以安全服用以及服用的劑量。
二、喝瀉藥以外的腸道準備方式
雖然喝瀉藥是目前腸道準備最常見的方式,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尤其是不適合喝瀉藥的患者,應另尋它法。在臨床上,除了喝瀉藥外,常見的腸道準備方式還有灌腸、飲食調理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做腸鏡一周前就要準備了
很多人以為腸道準備就是腸鏡檢查前一兩天的事,其實不是。
最佳的腸道準備一般要在腸鏡檢查前1-2周開始,主要通過飲食調理,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宜油膩、難以下咽的,並且需循序漸進,例如腸鏡檢查前1周左右開始逐漸改成半流質飲食,主食以粥粉面等水分較多、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然後到腸鏡檢查前1-2天過渡到以流質飲食為主。
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平時大便通暢,身體槓槓滴,這次只是過來做個體檢罷了,那在飲食調理上的要求也相對低一些。若是長期便秘、消化不良、基礎疾病較多的老年人等,則需要較為嚴格的腸道準備,才能有利於醫生更好地通過腸鏡判斷腸道情況。
(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做腸鏡前的準備功夫可不能馬虎,需要積極跟醫生溝通好,以便確定哪種腸道準備最合適自己。
做腸鏡前你的腸道清潔好了嗎?------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1812帖
馬醫生推薦其惡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