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於2001年的真如鎮街道真光新秀小區
是一個典型的老商品房小區
共有居民434戶
由於缺乏合理的規劃
小區出入口及內部道路狹窄
特種車輛無法進入小區
「生命通道」不通暢
成了居民心中的一大痛點
有人對停車問題憤慨不滿
也有人對不和諧的鄰裡關係獨自心累
社區對小區的停車位進行重新規劃改造
居委會、物業、業委會發動居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韓海濤主動報名積極獻策
為這個居民區帶來了不一樣的溫暖
他帶動其他鄰裡參與社區治理
讓這個早期商品房
實現了「華麗轉身」
下面
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為責任而上:手繪道路改造圖
今年67歲的韓海濤,是真光一居民區第二黨支部的支部委員。自2007年搬進真光一,他已經在這裡生活了13個年頭,對於這個「大家」,他是又愛又「恨鐵不成鋼」。
十多年前,真光新秀曾是真光片區數一數二的商品房小區。自開發商物業退出小區管理後,小區物業換了一輪又一輪,小區的管理卻是在走下坡路,業委會也名存實亡。去年,小區即將進行雨汙水分流工程改造,可又遇上了原物業公司退出、託管物業尚未進場的尷尬狀況。
面對小區的無序狀態,韓海濤挺身而出。在居民區黨總支的帶領下,他發動一批黨員、志願者骨幹組成「紅色議事廳」,處理小區改造及其他事物。
退休前的韓海濤是一名工程師,雖然學的是高分子和生物研究,卻心靈手巧地親手繪製出了真光一小區的道路改造圖,對小區的改造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在韓海濤設計的小區道路改造圖的基礎上,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再次群策群力,最終,真光新秀小區重新規劃布局出約1600平方米的空間,小區面貌煥然一新。不僅小區的停車位翻了一番,解決了停車難問題,而且還重新設計了小區的門禁出入口,打通了大家的「生命通道」。
「由於改造前小區沒有規劃車位,導致停車雜亂無序,有些老人甚至放凳子、自行車等物品來幫自己家人佔車位。」真光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向菁薇說,她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來到小區時,她的車完全是一路磕磕碰碰地「擠」進去的,小區的道路不僅特別窄,而且道路上的垃圾等障礙物也特別多。
改造中臨時停車情況
「之前在小區停車極其困難,也由此引發了諸多爭端,很多居民為了不和鄰裡產生糾紛,寧願一年交300多元,把車停到外面的商場。」向菁薇說到,「但是現在小區內有149個停車位,真正地做到了人人都有停車位,甚至還有餘位呢!也正是因為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今年小區還增加了40多輛私家車,這一切還得感謝韓海濤帶領的『社區達人』團隊。」
「之前小區的道路連過一輛家用小汽車都困難,消防車、救護車這類特種車輛就更別提了。有一次小區發生了火災,消防車卻開不進小區。雖然那次火情『有驚無險』,但生命通道不通暢卻成為了小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一樁心事。我們按照道路改造圖上的規劃,將道路拓寬了幾米,也重新規劃了這裡的綠化面積,現在車輛通行完全沒有問題了!」韓海濤激動地說。
道路改造圖的繪製工程是在炎陽高灼、流金鑠石的八月進行的,彼時韓海濤帶領著「紅色議事廳」的成員們,頂著烈日在小區中進行實地測量,一股股熱浪席捲而來,像是要將他們盡數吞噬。儘管他們汗流浹背、筋疲力竭,但還是耐心地與居民溝通,最終把居民的意見與建議都化為道路改造圖上的一筆一划。
改造後
在之後的施工過程中,韓海濤還不斷地與施工單位溝通協調,最終趕在去年過年前完工。回想繪製道路改造圖及施工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韓海濤摸了摸腦袋,笑著說:「在繪製改造圖和改造期間,由於這個過程中有時涉及到部分居民的個人利益,所以經常有居民質疑我們志願者團隊,覺得我們『多管閒事』。但是團隊成員對這些反對的聲音,都是坦蕩面對、耐心溝通,最終也都取得了大家的支持與理解。」
韓海濤
我就希望我們小區乾乾淨淨、漂漂亮亮,每戶居民都有停車位。
談及繪製道路改造圖的初衷,韓海濤的臉上帶著大大的笑容和深深的自豪,「在這裡住了13年,真光新秀就是我的家,誰不希望自己的家園更美麗呢?而且,我也是黨員,黨員身上的那份責任也在鞭策著我為社區奉獻、為居民服務。」
下一步
真如將積極挖掘和推動
更多這樣的「達人」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
充分激發社會活力參與社會建設
形成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社會治理生態圈
一起打造更加美好的真如
~ THE END ~
編輯:馮旭岑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